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往往甚至连抽签的手续都不顾。有些农民简直是在田里劳作的时候被抓去
的;另有一些则是被捕去的,那些不能买通路子出来的人于是就被编入军队。
服兵役是一种可怕的经历。没有运输车辆,新兵常常行军数百英里到他
们被指定的部队——有意远离新兵家乡,以减少开小差的诱惑。新兵常常被
用绳索套在他们的颈子上缚到一起。夜里,他们可能被剥光衣服,以防他们
私逃。就食物而言,他们只得到少量的米,因为征兵的军官们为了一己私利,
惯常“克扣”给养。就水来说,新兵可能不得不从路边的泥水坑里饮水——
这是引起腹泻的一个普通原因。疾病很快在应征新兵队中流行开来。然而,
他们得不到医疗,因为新兵在加入他们被指定的部队前,不被视为军队的一
部分。②八年战争期间,这类死于途中的新兵可能大大超过 100 万。①
抵达部队的新兵们经受住了也许是他们服兵役的最坏时期,但他们的前
景往往仍是黯淡的。在中央军里,食物和服装一般是充足的。但是,那些不
幸被派遣到某些地方部队——诸如陕西和甘肃的部队——的人命运极为悲
惨,谢伟思报道说:“几乎像乞丐一般”。②


(1970 年 8 月),第 844—847 页;魏德迈:《魏德迈报告!》,第 325 页;斯诺:《争夺亚洲的战争》,
第 184—185 页;罗曼努斯和森德兰:《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第 167 页。
① 刘馥:《现代中国军事史》,第 149 页。
② 米尔顿?E。迈尔斯:《另一种战争》,第 348 页;罗曼努斯和森德兰:《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第
369—370 页;谢伟思:《在中国的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谢伟思文电稿汇编》,第 33—37 页;林沃
尔特致艾奇逊:《这个中国兵》,美国国务院档案 893。22/50,1943 年 8 月 14 日,附件第 2 页;兰登致国
务院:《昆明征兵工作:征兵与士兵待遇方面的弊端》,美国国务院档案 893。2222/1144,1944 年 7 月 1 日,
第 2 — 3 页;刘馥:《现代中国军事史》,第 137 页;蒋梦麟:《新潮》,《传纪文学》第 11 卷第 2 期(1967
年 8 月),第 90 页。
① 新兵中大量死亡的准确数字绝不可能得知。一份官方材料承认,战争期间丧失了 1867283 名新兵。(国
防部所属战史局局长 1978 年 7 月根据《抗战史料丛编初集》第 293 页,向我提供的信息。)遗憾的是,没
有对这个数字按死亡和逃跑的项目加以分析。国民政府的坚决支持者和蒋介石的一位知己蒋梦麟根据秘密
文件估计,至少有 1400 万新兵在抵达他们的部队之前死亡。这一数字太大了,难以置信,可能是 140 万(见
蒋梦麟:《新潮》,第 91 页)。徐复观也提出了同等数额的新兵大量死亡数(《是谁击溃了中国社会反共
的力量?》),《民主评论》第 1 卷第 7 期(1949 年 9 月 16 日),第 6 — 7 页。蒋梦麟:《新潮》,第 90—91
页;兰登致国务院:《昆明征兵工作》,第 3 页。
② 谢伟思:《在中国的失机》,第 36 页;又见《湖北省政府报告》(1942 年 4 月—10 月),第 113 页。



造成国民党军队战斗效能减弱的首要问题并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
缺。1944 年 10 月,魏德迈将军最初担任蒋的参谋长职务时,他主要关心部
队的调动和部署问题。但是,不到一个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虚弱而不能行
军,并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于他们是半饥饿的。按照部队规章,
每个士兵发给每天 24 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
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
是,事实上他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
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一位美国专家 1944 年广泛地检查了不同种类部队的 1200 名士兵,他发现 57%
的人表现出营养不良。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发挥士兵职能的能力。①
原始的卫生和医疗同样削弱了国民党军队,于是疾病成了士兵经常的伴
侣。疟疾是一种最为流行并使人衰竭的病痛。战争期间,由于军队的体质状
况恶化,痢疾发生率大为增加,这种疾病常被忽视,终至无法医治。最后,
患者甚至不能进食,不久死去。疥疮、热带皮肤溃疡、眼感染、结核病和花
柳病也很普遍。②
1945 年在西南作战时,美国观察家发现第十三军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
离,“一大批掉队,而有许多人因极端饥饿而濒于死亡”。③另外一位美国军
官包瑞德上校报道说,看到国民党士兵们“行军不到一英里,就摇摇晃晃倒
下来死了”。④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公报》的一位记者说:“军队开过以后,
在路旁能发现死亡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⑤国民党军队中受到特别照顾的,
或由美国训练的部队——如青年军和在印度训练的中国远征军——不间断地
得到良好的给养和装备;但他们是例外。
确有一个军医团,但它所提供的医疗被中国红十字医疗济难总会会长罗
伯特?利姆(林可胜)形容为“前南丁格尔的”。①医疗队的正规机构——包
括急救队、包扎所、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是无懈可击的,但因供不应求、
人员不合格、设备和药品不足、腐败和麻木不仁,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在全部军队中,大约只有 2000 名大体合格的医生服务,其比率充其量大
约为 1700 人有一名合格医生,相比之下,美军中大约每 150 人就有一名医生。
另有 28000 名军医在医疗部队服务,但这些人大多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并且


① 罗曼努斯和森德兰:《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第 65、243 页;又见高思致国务院:《中国军队的健
康状况》,国务院档案,89322/47,1942 年 9 月 14 日函,附件第 2 页;和高斯致国务院:《一个中国新闻
记者的 1943 年 5 月湖北战役后鄂西湖区见闻》,美国国务院档案 740。0011 太平洋战争/3559,1943 年 11
月 5 日,函内附件第 4 — 5 页。
② 白修德和贾安娜:《中国雷鸣》,第 136—138 页;高思致国务院:《中国军队的健康状况》,附件第 2
页;林沃尔特致艾奇逊:《这个中国兵》,附件第 3 页;赖斯致高思:《在兰州观察到的中国军队的健康
状况》,美国国务院档案 893。22/52,1943 年 12 月 4 日,第 1 — 2 页。
③ 罗曼努斯和森德兰:《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第 245 页。
④ 包瑞德:《迪克西使团:美军观察组在延安,1944 年》,第 60 页。
⑤ 高思致国务院:《一个中国新闻记者的 1943 年 5 月湖北战役后鄂西湖区见闻》,附件第 5 页。
① 高思致国务院:《中国军队的健康状况》,附件第 2 页;关于军队的医药条件,见莱尔?斯蒂芬森?鲍
威尔:《战时中国的一个军医》;罗伯特?吉伦?史密斯:《美国卫生部设法改进中国陆军卫生署效能的
史实,1941—1945 年》;刘馥:《现代中国军事史》,第 139—140 页;斯思明(音):《中国的卫生问
题》,第 44 页。



纯粹是从担架员到包扎员,到“医生”这样提升的。极少数真正胜任的医生,
集中在前线重伤士兵所不能到达的后方医院服务。因为担架队常常人员不
足,以及医疗运输工具稀少,在战斗中受伤——即便是轻伤——往往也是致
命的。一名受伤士兵即便受到初步治疗,可能也要等上一天。然后他才需要
转到包扎所和后方医院。1938 年罗兹?法默看到过被运送到后方的伤员,他
评论道:“遍体坏疽,蛆虫在伤口上蠕动。”②经这样的治疗,即使是轻伤员
也会迅速感染,而多数伤情,如胃部受伤或丧失一肢,往往致命。在战时中
国很少看到跛子。③
中国士兵给养差,受凌辱和嘲弄,不可避免地缺乏士气。集体开小差鲜
明地反映了这一点。大多数新兵,即使在到指定部队的行军中幸存下来,除
了逃跑,也别无想法。许多人成功了。例如,第十八军第十八师被视为一支
较好的部队,1942 年还驻在后方未参加战斗,却由于死亡或开小差,它的 1.1
万人中有 6 千人失踪了。高思大使评论道:这些统计数字并非例外,类似的
减员率在所有军区普遍存在。即使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因为他们被用于遏
制北面的共产党军队,他们属于训练、给养和装备最好的部队——据说 1943
年需要补充的比率为一个 1 万人的师每月 600 人。①官方的统计导致这样的结
论:在 800 多万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
差,就是非战斗死亡。②

































② 罗兹?法默:《上海成果:在中国战争中的三年日记》,第 236 页。
③ 法默:《上海成果》,第 137 页;多思在《中日战争,1937—1949 年》第 65 页中写道:“中国人通常
开枪打死他们自己的重伤员,作为一种仁慈行为,因为‘他们横竖只有死’。”
① 高思致国务院:《一个中国新闻记者的 1943 年 5 月湖北战役后鄂西湖区见闻》,第 3 页,附件第 5 页。



外国军事援助

中国军队不完全是单独作战,朋友们的援助——或者缺乏这种援助——
对国民党人抗日斗争的性质有重大影响。从战争一开始,蒋介石就对外国的
援助和调停寄予巨大的希望。西方民主国家确实同情中国抗击彻头彻尾的侵
略行径,但它们的同情转化为物质援助毕竟太慢。相反,倒是苏维埃俄国成
了国民党人的第一个异常慷慨的朋友。尽管莫斯科与南京之间的关系紧张了
10 年,两国政府对遏止日本在亚洲大陆扩张却具有共同利益。因此,甚至在
卢沟桥事变之前,俄国人对国民党人的政策就已经变得温和了。他们曾经鼓
励第二次统一战线。西安事变期间,他们劝告安全释放蒋介石。而且早在 1937
年 9 月——没有等到缔结一项正式的援助协议——他们就开始发送物资给国
民党人。1937—1939 年期间,苏联供应总数大约为 1000 架飞机,2000 名“志
愿”飞行员,500 名军事顾问以及大量大炮、军需品和石油。这些是根据总
额为 2.5 亿美元的三项中期低息(3%)贷款提供的。这些源源不断的援助,
到 1939 年 9 月欧洲战争开始以后才减少。但是,苏联的援助一直延续到 1941
年希特勒军队开进俄国。意味深长的是,实际上俄国援助没有一项是输送给
中国共产党人的。按照中国驻俄国大使蒋廷黻的说法,“莫斯科对在中国激
起反对日本比传播共产主义更感兴趣”。①
西方民主国家对中国请求援助反应比较迟钝,并且态度暧昧。战争第一
年,法国提供了一笔 500 万美元的小额贷款,以建筑一条从印度支那边境到
广西南宁的铁路。美国用全部买进价值为 1.57 亿美元的中国白银的方法来支
持中国的法币储备,从而支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但是,直到 1938
年 12 月,战事爆发将近一年半之后,美国和英国才分别同意总数为 2500 万
美元和 50 万英镑(合 200 万美元)两笔为数不大的对华贷款。而且,美国和
英国害怕疏远日本,特别禁止中国人使用这些借款购买武器和其他战争物
资。从 1940 年开始,西方的援助逐步增长。美国允诺的贷款 1940 年为 4500
万美元,1941 年前期为 1 亿美元。1941 年后期,美国按照新近的租借法案条
款,开始也向中国发送军械和其他物资。美国志愿队,一支在陈纳德指挥下
以“飞虎队”著称的空军小分队,1941 年下半年在缅甸投入战斗。在战斗四
年半以后,西方民主国家的援助总额才与俄国所提供的大约相等。①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中国战争的关注明显增长。但是,当时成为盟友
的两国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烦恼。关系紧张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美国从未提供
中国人认为应向他们提供的大量军事支持和物资援助。1942 年前期,日本人
切断滇缅公路后,通往中国的主要补给线是从印度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麓
起伏的丘陵,到达云南昆明的危险的航程。关系紧张的部分原因,则是美国
飞机不足,越过这条有名的“驼峰”的补给物资与重庆所表示的需要相比,
仅仅是杯水车薪。尽管有运输上的困难,假如西方盟国的政策不是先打败德、
意,然后集中力量对付日本,中国本来是可以得到多得多的援助的。例如,
在 1941 年和 1942 年,美国仅仅分配给中国租借援助总额的大约 1.5%,1943
年和 1944 年只有 0.5%——尽管这个数字在 1945 年上升到 4%。①国民党人对


① 杨格:《中国与援助者,1937—1945 年》,第 18-21、18、26、54、125—130 页。
① 同上书,第 207 页及各处。
① 表明飞越驼峰航线运抵中国的补给总数的一些数字(单位:吨): 资料来源:刘馥:《现代中国军事



“欧洲第一”的政策愤愤不平。
1942 年后,困扰中美关系的许多抱怨和误解,是围绕约瑟夫?W.史迪威
将军这个人物出现的。珍珠港事件时,被视为美国军队中最有才华的军团指
挥官史迪威将军,起先被遴选为派往北非的最高作战指挥官。但是,由于他
对中国的出色了解和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对他的器重,他被改派担任后来
陆军部长亨利?L.史汀生所说的“在整个战争时期指派给任何美国人的最困
难的工作”。②史迪威被选派为蒋介石的盟军联合参谋部的参谋长和中缅印战
区美军总司令后,他特别受到指示,要“为进行战争提高美国对中国政府援
助的效力和帮助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③作为在中国的美国战区司令官,不
可避免地在中国人对华盛顿的优先政策的不满面前,史迪威首当其冲。他与
蒋介石首次闹翻,是在缅甸的盟军败绩问题上。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世界,并
且都不喜欢对方。在史迪威的许多品质之中,他对缺点直言不讳,不善外交,
不能容忍装腔作势和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喜欢辛辣地讽刺。蒋介石正好相
反,尚虚荣,不直截了当,含蓄,并且非常注意地位上的差异。史迪威很快
把蒋介石视为“一个无知、专横、顽固不化的人”,他把国民政府与纳粹德
国的独裁和强盗行径等同起来。史迪威在朋友中间轻蔑地称蒋为“花生米”,
而在 1944 年中期,他私下反复这样思索,“中国顽症的治疗在于除掉蒋介
石”。他问:“为什么暴死这次就不能在适当的地方降临呢?”①蒋介石知道
史迪威对他的态度和轻蔑看法,反过来也厌恶这个美国人。至少早在 1943
年 10 月,他就试图把史迪威调离中国。但史迪威有马歇尔将军的信任,他保
持其职务直到 1944 年 10 月。
与他们的个人不和搅在一起的,是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