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地理之名家宅院-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室的摆设,几盆一叶兰也依旧绿得热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感悟北京
在这么多次寻访名人故居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连同〃故居〃里普通人的生活也一同造访了。在北京,名人故居大概有两百多。但作为〃名人故居〃开发并开放了的却并不很多。更多的〃名人故居〃里仍住着老百姓。
  在这些寻常百姓的眼里,什么名人都和自己关系不大,知道也好,不知道也无妨。住在这名人故居里,在意的还是吃饱穿暖的实在生活。所以记者在寻访的时候,居民们或是对来者视而不见,或是投来警戒的目光。幸运的时候,也会碰上热心的住户,把他所知道的关于故居的故事利利落落地抖出来。因而,当我来到茅盾故居时,还真有些不习惯这故居里的宁静。
  茅盾故居是茅盾先生在1974年到1981年期间生活的地方。它的产权归中国作家协会,现在具体管理的是其下属的现代文学馆。文革期间有大量名人故居,通过所有者上缴变成了国有财产。除了少量的故居,比如宋庆龄故居、老舍故居等被政府拨款修葺然后对外开放外,大部分名人故居作为集体财产,被许多机关单位和街道长期使用。产权不清带来了责任主体的模糊,而在北京还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开发名人故居的机构。正如与茅盾故居的工作人员聊天时他们所说,三天一小会,七天一大会是常有的。今天要开一个安全防火会议,明天要开一个文物保护会议,再过一阵说是要考虑故居的修缮问题。每一次会议都由不同的机构或者单位牵头、负责。与此同时,名人故居门口的牌子越挂越多。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保护〃等等。看见这些大小牌匾,如我这等普通参观者,渐渐也知道并开始关注起这些〃不可移动性文物〃来。
  然而,知道不等同于认识,关注也不等同于兴趣。在多数时候都寂静无声的名人故居里,所有的格局都按名人生前的样子依葫芦画瓢保留了下来。可是,我们难道要看的就是这些物品的保留吗?难道一切都不动就是对名人故居的保护负责吗?
  一次不经意间读到茅盾先生的一篇小散文,叫《天窗》。写的是小时候在家乡乌镇,落雨的天气里家长把孩子吆喝回来,孩子们便站在屋里的天窗下看雨滴的感受:〃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它们比你在露天感到的要大这么百倍十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站在茅盾先生的书房前,想起这段文字。不知在乌镇他的故居里会陈列些什么。如果在那老屋的天窗旁贴上这篇小文章,会不会让参观的游人会心一笑,一道想象一下那〃卜落卜落的雨脚〃呢?当然更有可能的是,那个天窗早就不在,而回忆也早就没有了现实的依凭。
  按照国际通行方式,名人故居的保护首先是以实物保护,及故居内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为主,其次以设立标志和陈列图片、图像等方式相结合。因此在英国莎士比亚的故居,几个世纪前的那条小石子路才会仍旧存在,他常去的那座城堡也在,城堡里放的仍是莎翁在世时经常听的音乐。一切都与莎翁时代同步,任何一个读过他文字的人,可以与他神交,浅显些的也可以感同身受。
  如果在茅盾先生的故居里除了罗列他的人生过往以外,还有更多文章与现实的情景再现,茅盾先生才会真的鲜活地存在我们的心里,如果在茅盾先生的故居旁,经常上演由他的名篇改编的话剧《林家铺子》、《子夜》,或者别的,只怕光临的不只是茅盾作品的喜爱者,还有更多话剧艺术的追随者。
  其实,游客们在意的并不都是故居本身,更多的还在于感受故居主人曾经的生活,这恐怕也是保存故居的意义之一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名人故居里保存的生活
● 民间记忆
  这里其实就我一人
  ●李亦飞(56岁,茅盾故居工作人员)
  我在这故居工作有十几年了。这胡同(后圆恩寺胡同)深,除了一些老头老太太拿着年票来看看以外,其他来参观的人不多。故居里的展馆和展品多少年没动过,也没换过。茅盾故居属于现代文学馆,不是独立的单位。我们这儿有三个人,其他两人都请病假了,其实就我一人。你说我是这故居里的讲解员、安全员、防火员、值班员、接待员、服务员都行。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经费,对故居的房子、暖气系统翻新一下。另外,对陈列馆也准备作一个重新布置,加进一些现代科技的元素。
  ● 后人访谈
  看书是父亲最大的爱好
  ●韦韬(茅盾之子,现年81岁,离休在家)
  问:见过茅盾先生的人都认为他很健谈、风趣,在您印象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答: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很少在家,带我的是母亲和祖母。父亲对儿女很放得开,要关心也只是一个大方向的把握,对子女还不如对孙子辈的孩子那么细心、随和。
  问:茅盾先生除了看书、写作,还有其他的爱好或者擅长吗?
  答:没有。看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了吧。在写作上,经常是一篇小说还在写,另一篇小说就开始在打腹稿了。他每天考虑的事情就是怎么样弄素材之类的,生活上的事都靠我母亲。
  问:在故居里,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答:我们刚到北京来的时候住在文化部的一栋小洋房里。那时候在文化部宿舍有四栋这样的小洋房,周扬、阳翰笙都住过。1974年底我们才搬到了现在故居这个地方。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一件是1976年,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发生了群众自发悼念周总理的事情,父亲很关注。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唐山大地震,当时墙上有很多地方出现了裂缝,我们不得不从故居暂时搬到了西城的南沙沟。
  问:茅盾故居您后来去过吗?感觉怎样?
  答:当然去过。好像去参观的人不是很多。不过北京的名人故居也挺多,让人参观不过来(笑)。茅盾故居的陈列格局好像没有变过,可能是经费的问题,房子很旧了,没有翻修过。
  ● 地理与人
  文学巨匠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1年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发表处女作《幻灭》(《蚀》三部曲之一)。1930年在上海参加领导〃左联〃。继《蚀》三部曲之后,又创作了《虹》、《路》、《三人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作品。1949年2月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文革〃结束复出后撰写长篇回忆录。以理性策划建构,然后再填充内容的写作方法是茅盾的擅长,也引起了后来人的效仿。
  ● 地理链接
  乌镇茅盾故居
  此处为茅盾祖辈居住的老屋,始建于19世纪中叶,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清代江南民居。从1896年7月4日出生到1910年春离乡求学,茅盾在此生活了13年。茅盾故居有茅盾1934年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手植的天竹、棕榈。在故居的东侧是茅盾的母校立志书院,现在已改为茅盾纪念馆。
  上海茅盾旧居
  茅盾旧居在上海共有三处:
  横浜路35弄11号甲,位于多伦路和宝山路之间。当时邻近叶圣陶寓所、周建人寓所,后门附近为鲁迅寓所。1927年他首先在此地用茅盾的笔名写作。
  大陆新村3弄9号(现为山阴路156弄29号),一幢三层楼新式里弄房,屋前有一个小花圃,有黑铁皮大门,现为民居,外观未变。1933年至1935年茅盾住在这里。
  大陆新村1弄6号(现为山阴路132弄6号),1946年茅盾从香港回来在这里居住。
  ● 专家访谈
  九个国家都有人在研究茅盾
  ●万树玉(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问:茅盾研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答:中国茅盾研究会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在1983年发起成立的一个专门研究茅盾的学术性组织。有许多作家都在茅盾研究会工作过,比如冯牧、周扬、臧克家、巴金等。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九个国家都有研究茅盾的组织和学者。
  问:这些年来,中国茅盾研究会主要有哪些学术成果?
  答:中国茅盾研究会是要发展和促进茅盾研究。我们帮助整理、编辑出版了《茅盾全集》。设立了茅盾研究奖,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对茅盾的关注与研究。目前,研究会的会员共有200多人,大部分是一些著名高校中文系的教授和副教授,研究会的会刊《茅盾研究》目前已出版8本了。
  ● 地名溯源
  茅盾故居:茅盾先生(1896~1981)1974~1981年初逝世以前的住所,位于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原为清时一高官住宅,后改建为现有建筑格局。现辟为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起居室、工作室、会客室一切陈设全为旧物,保留原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