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图腾-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距离了。盛杰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惊讶的,毕竟新坦克的装甲标准和德国后期的Pzkpfw…Ⅴ也就是“黑豹”中型坦克的装甲标准相近了。
庆祝一番后,新坦克的样车被送到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虽说严格,但是新坦克继承了T…34原型车的良好可靠性,还提高了防护能力,因此还是通过了军方的验收。
验收测试成功后,KB…520设计局随即向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元帅做了汇报表演,在表演当时莫洛佐夫代表设计局所有同志向两位元帅提出希望能将新坦克命名为T…34K中型坦克以纪念去世的科什金总工程师(К为科什金的字首)。两位元帅表示愿意帮忙,表演结果在几天后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KB…520局以T…34K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哈尔科夫坦克厂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斯大林在通报中勉励KB…520局的同志们再接再厉,设计改进出更多用途的T…34K的变型车,授予KB…520局集体(包括盛杰)劳动红旗勋章,授予去世的科什金同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同时追授去世的科什金以军级工程师衔,而其余人员全部提升一级军衔,盛杰也由此步入了将官行列②。
离开坦克设计局回军校报道的盛杰正巧赶上中央军区和基辅军区各自将要10月底举行的军事演习。学员中优秀者则被作为演习参谋平均分配给了两个军区去参与各自演习计划的制定和指挥。本来没有他盛杰什么事,可是由于在T…34K设计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竟被朱可夫大将指名到他的基辅军区司令部担任演习参谋。被朱可夫指名?!盛杰立时就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十月的一个清晨,一列客车驶近基辅。阳光明媚,蓝天下漂浮着朵朵白云。彼得罗&;#8226;伊里奇涅夫&;#8226;沃斯克列先斯基少将和其他旅客一起乘坐这趟列车。如今盛杰身上的军装已经明显和原先不同了。领章上金线刺绣的两颗五角星和袖章上的一颗金星显得异常耀眼,脸上淡淡的笑容也让人觉得不同一般。
列车缓慢地靠近车站月台。下车后,盛杰和自己在车上结识的两个军人——尼古拉&;#8226;伊万诺维奇&;#8226;克雷洛夫上校(后历任滨海集团军作战处副处长、35集团军参谋长、北方面军作战处处长,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和安德烈&;#8226;伊格纳齐耶维奇&;#8226;克夫通预备役大尉(战后退役,军衔为少将)站在站台上,冲站在一旁的值班员行了个军礼,表示了对他认真工作的感谢。正说着,就看见一队军人排着队列向着他们跑了过来。跑到近前立正后,领头的一个少校向盛杰行礼道:“基辅军区司令部少校费多尔&;#8226;谢尔盖耶维奇&;#8226;布利诺夫想您致敬,沃斯克列先斯基少将同志。”
盛杰还礼,和两位同伴道别后,就随同布利诺夫少校前往军区司令部向朱可夫大将报到。
见面后朱可夫显得非常随和,简单的和盛杰握手致意后就和他攀谈起来。两人谈论的话题非常之多,诸如朱可夫的战斗经历,盛杰在芬兰的作战经历之类。两人还聊到了关于机械化部队作战方面的话题。朱可夫对于近期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对于机械化部队的运用相当感兴趣,还问到了盛杰对于装甲部队的战术和现代战争的看法。
盛杰结合着各国军队的表现说:“根据德国军队在欧洲的表现看来,我可以把现代作战无非三点——火力、机动、制空。他们在欧洲所取得的所有决定性的战果还是由坦克和飞机取得的,向马奇诺防线这种单一防御能力的增强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彻底瓦解进攻力量的水平,没有达到像过去机枪刚刚出现时进攻一方呈现的毁灭性的打击力度。也就是说,步兵不可能光靠守在一条防线后面,抱着步枪就获得胜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交战双方的装备差距是明显的。除了在空军方面的实力上英国和德国不相上下以外,在陆军的装备上是英军的“马蒂尔达”II坦克,还是法军的2C坦克除了机动性以外,在火力、防护上都强于德国的坦克。数量上则更是英法军队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在战术上,具有机动性优势的德国装甲部队将此优势发挥到了极至。无论是在马斯河,还是敦刻尔克,都是利用少数的装甲部队利用机动性上的优势作深入战略贯穿,通过坦克作长距离的作战切断敌军后方的大动脉,直插对方的心脏部位,从而掌握的战场局势完全的主动。
另外在战争中可以看到德国在战争中无论何时都在争取空中的压倒性优势。现在看来整个想法是正确的,制空权确实非常的重要,地面部队面对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的协同攻击,这种打击简直就是毁灭性的。
从这个情况来看,也符合我总结下来的火力制胜、机动制胜和空中制胜三点。”
“那么从你来看,英法军队还有波兰军队又应该如何防御,如何制胜呢?”
朱可夫似乎有心想考考这个年轻的将军的本事。
盛杰托着腮帮子沉吟了一下,回答:“波兰……呃,说实话,司令员同志,我觉得无论如何我是没有能力拯救波兰的。波兰整个国家缺乏战略纵深,而且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地区,有利于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的突进。而波兰军队不但空军极其老旧,而且陆军极其缺乏机械化部队,而且他们的腐朽骑士思想严重,鄙视防御,没有足够的防御工事,所以我要是波兰军队的统帅的话,我只有集结部队退守维瓦斯河(Vistula)和桑河(San)河川线的后方,适时的寻求反击的机会,尽管这种机会微乎其微。当然作为统帅要让他放弃全国大部分的工业设施以及煤田恐怕很难作这个决断,更何况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够挽救波兰的危亡。
如果我是英法军队的统帅的话,我就会更加果断的使用手中的机械化部队,利用在大部队云集在法国国境线上的机会,对渡河的德军前进的侧面发动一次装甲部队的反击,威胁其左翼攻击,并终结其前进步伐。然后就可以把德军拖入无限的消耗战中去。这对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联军来说是最为有利的,而德国人则经不起这样的拖延的,这样局势就可以扭转过来,找回主动权。”
盛杰边说边注意朱可夫的神态,见朱可夫不断的点头,好像对于自己的论点比较认同。
而后的两周内盛杰就开始参与到军区演习计划的制定工作之中去了。
由于朱可夫要求强化机步协同能力的提高和演练,所以军区作战处把演习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的配合当中。而盛杰则不断的对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来他从处于守势的一方计划中极其被动的地方着手开始设计自己的方案。
后来朱可夫竟然让他的指挥防御部队的作战演习。于是守方部队在盛杰的指挥下从初期的静态防御战迅速转入机动防御。而盛杰指挥部队在基辅军区周遭地形中除了坚守可以让敌人长驱直入的少数几个高地以外,在北部战线上的坦克部队都开始进行机动防御,用一个坦克旅外加一个步兵师在山谷中挡住攻方惊涛骇浪般的冲击,其它部队在四周机动歼敌,在将敌人的攻击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以后,全线转入反攻,长驱直入突入对方腹地,直逼敌军核心位置;在南线,不与优势敌军缠战,而是适时将预备部队转入外线进攻,渡过了第涅伯河,包抄敌军机械化部队的后路,将这支敌军围住,使得战局朝有利于自己一方倾斜过来。
看到如此精彩的演习,朱可夫大呼精彩,对于盛杰的作战指挥和装甲部队的使用上赞不绝口,说自己没有看走眼、挑错人,并且还上报国防人民委员会要求给予盛杰正式调往基辅军区的调令。调动虽然最后没能实现,但是盛杰却开始在朱可夫这些将帅眼中崭露头角。
※※※※※※
注一:最近看了有些朋友的评论,意见非常中肯,在此斧钺非常感谢。另外想就苏军坦克车载电台问题作一些解释。1931年12月6日,A&;#8226;O&;#8226;费尔索夫被总参谋部派往T2K坦克设计局主持BT…5的工作。研制工作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用国产M…5航空发动机(由米库林领导设计)取代进口的自由发动机(Liberty)。除此之外,BT…5坦克还将安装威力更大的45毫米火炮,替换BT…2上的37毫米炮。BT…5坦克还为车长装备了71…TKI无线电台,并在炮塔上安装扶手状天线。所以说并非苏联没有这个技术储备,也不是老一辈将帅的观念问题,因为军械的制造和生产他们仅仅有否决权(也就是是否可以成为制式装备而已)。完全是因为坦克设计者没有实战的数据,而且苏德战争前苏联所经历的几次战争都是以强对弱(无论日本、芬兰还是波兰),于是主观上为了便于量产而暂时不装配车载电台。但是他们是有装置电台的计划的,因此才能在苏德战争一开始就大量装配,但是由于时间和材料等的限制,无法装备到每一辆坦克。
注二:原先写的可能有点乱,没有交代。1940年苏联恢复军衔制,苏军团级指挥员领上校衔,而苏芬战争后,盛杰回国就因战功升为旅级指挥员,因此现在跟着520局的设计师们一起升级后,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少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节 疯狂的东瀛人
第六节疯狂的东瀛人
说起没能调动成功的原因,不光是盛杰自己,就连朱可夫都觉得惊讶。报告递上去结果回答是抱歉,沃斯克列先斯基少将已经被暂时借调到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了。盛杰自己实在是弄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吃香了?先是朱可夫点名要他参加演习,现在又是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要自己。不过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借调自己干什么?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由于在T…34K的设计工作中的杰出表现,使得莫洛佐夫等人对自己推崇备至,以至于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想让自己去参与其他同期正在设计制造的装甲车的验收工作,提供些意见,看看哪些装备更合适装备全军。
经过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人员介绍,盛杰才知道原来当时苏联的现代军事思想已经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早在20年代中期,当时任红军参谋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就已经开始要求军械制造部门为炮兵部队设计制造装甲炮兵牵引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机动性,以提高与坦克部队的协同能力。当时为了是否有必要制造装甲炮兵牵引车而在红军高层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结果还牵出了最早的设计制造自行火炮的想法。有人提出既然要用装甲牵引车来牵引火炮,那么为什么不能把火炮和装甲车结合在一起呢?这个想法非常诱人,火炮已经成为了装甲车的一部分,也就不需要像马拉火炮那样费劲地从马身上卸炮,将炮推入发射阵地,手忙脚乱地准备发射,如果需要转移阵地,那么还得将上述程序倒过来来一遍……还可以跟上坦克的突进速度,提供炮火支援。于是当时便开始设计制造自行火炮,30年代初就诞生了基于T…18轻型坦克的自行火炮,而且还有反坦克型和榴弹炮型各两种方案,不过由于T-18的尺寸太小,使得这些自行火炮的战斗室过于狭窄,而且对于T-18这种轻型坦克来说,它的结构能否承受这些火炮的后坐力也是个大问题,这些不利因素没能通过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验收,最终未能让它们投产。后来又有其他的一些改进设计,包括基于T…26坦克的自行火炮设计方案,但是由于大清洗中部分设计人员受到牵连,而力主这些计划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也成为了被清洗人员中的一个,结果这个计划就搁置了下来。而如今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已经平反,所以就有人把这个计划又提到了台面上来。
参加过一次坦克验收工作的盛杰不得不承认,苏联对于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验收和检验实在是非常缜密和严格,而且还非常能够总结。他们不停的给设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又使用近乎苛刻的审查方式,使得苏军的这些武器都非常的可靠,尽管这些武器未必很先进。
在其后的三个月内(1940年11月~1941年1月),盛杰参与了各类装甲车的验收检验,还不停的和各个设计部门提出意见(当然是以后世人的观点来看这些装甲车的优劣)。虽然看过后世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等各类装甲车辆,但是面对如此名目繁多的装甲车辆实在还是看的眼花缭乱。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在各类装备中他向管理局推荐了几种:SU…37自行火炮(基于T…37坦克)、新改进的SU…14…BR2自行火炮(基于T…35重型坦克)、IT…28架桥车和ET…28装甲抢救车等(基于T…28中型坦克),当然也少不了БМ…13火箭炮系统(也就时喀秋莎),不过他更看好即将诞生的基于T…34坦克底盘的“装甲家族”。(盛杰不知道就是由于他的建议,原本没什么作用的T…35和未能好好使用的T…28和T…37都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而且几乎所有的T…35都在换装的同时被回收进行改装成为SU…14…BR2了)
另外,盛杰还向红军军械工程部推荐了其他一些优秀武器,希望这些装备能够迅速装备苏联陆军。例如120毫米M1938迫击炮,这种武器是苏联在战争中最为成功的步兵武器之一,它作为120毫米迫击炮非常轻巧,只有280公斤,可发射16公斤炮弹,射程可达6000米,命中率也很令人满意,而且可以在步兵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迅速投入战斗,它在其它各种迫击炮(50mm,82mm,107mm,160mm)中绝对是山地作战部队的优良选择。
另一个武器就是CC75毫米无后坐力反坦克炮(苏联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是上层不太重视,没有正式投产,直到美国的M20在朝鲜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才使得苏联重新开始重视无后坐力炮),它的近程反坦克效果几乎可与德国的88高射炮相媲美,但它仅长米,重53公斤,可打击6400米以内的目标,使用10公斤炮弹,其反装甲高爆弹对付大多数坦克都非常有效,这种轻便支援武器完全属于步兵,可以装备到一个班,用于拔出碉堡、攻击加强阵地和对付坦克都而无需请求几十公里外的炮兵部队的支援。
还有就是技术非常领先的榴弹炮,近似于战后苏联的D…30牵引式122mm榴弹炮,口径稍小了一点,只有105mm,但是作为步兵部队的制式装备却能非常有效的提供足够可靠的火力。这种武器编号为105毫米M1940/15型牵引式榴弹炮(由于当时苏联追求大口径武器,因此结果没有投产,但是却成为了战后D…30的原型),M1940/15使用三条而不是两条炮架,可以干净利索地折叠起来以备牵引。在实际操作中,三条炮架与一个发射基座形成一个炮声可以快速成圆周旋转的平台,从而提供极佳的稳定性、而且其后坐系统的两个不见安装在身管顶部而不是常见的上面和下面,由一个独特的金属防护盾覆盖。车轮比使用发射底座的大多数其他系统要抬高许多,这是火炮迅速转向目标运动时清除车辙的一个必须的特点。它没有使用典型的驻锄,而是使用道钉稳定炮架末端,高低射界可达…7~65度,发射标准炮弹最大射程为14800米,火箭助推性炮弹为21000米,长身管时该炮由上佳的表现。在执行不间断打击任务时,每分钟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