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下五千年-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
。。。
 ;。。。 ; ;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尼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走。
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年多,在公元1275年到了中国。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多了一个少年,诧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
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
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以后,凡是有重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但是元世祖宠着马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求亲。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国。元世祖只好答应。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都以为他们死在国外了。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百万家产的马可”。
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海里打起仗来。马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的舰队。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国的情况。
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
。。。
 ;。。。 ; ;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富。这批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元王朝还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就是原来在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四个等级的人政治地位和待遇不同,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
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
当时,在大都流行着一种戏剧,叫杂剧。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平现象。
大都有个读书人叫关汉卿,从小喜爱音乐戏剧,会吹箫弹琴,还会唱歌跳舞。关汉卿在京城太医院当过官,可是他对医术不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特别热心。那时候,演戏的人社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跟他们混得挺熟;有时候他自己也上场演出,扮个角色。因为他对音乐戏剧很有研究,所以编出的戏也就格外精采。
在大都,一班贵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欢看戏,关汉卿编的戏剧不是为了光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常常帮百姓说话。他把看到的,听到的人民的悲惨遭遇,写进他的剧本里。《感天动地窦娥冤》(也叫《窦娥冤》),就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所以,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戏剧家。
……
。。。
 ;。。。 ; ;
221 一只眼的石人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压迫百姓那么厉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不由不信。
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宏徽阜阳、颍上)起义,用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北武安)躲了起来。
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