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记住,它叫唐朝!-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皇帝的人,而且是李渊这样的老实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看来是真的急了。
于是李渊盛怒之下让人把他押进大牢。
不过和刘文静不同,斐寂的这个案子算得上是虎头蛇尾,吃了几天牢饭,李渊就过意不去,把斐寂立刻又放了出来,待遇依旧,甚至还更好了,叫他还是一口一个“斐监”,语气缓和,不愧其老好人本色。(寻释之,顾待弥重)
刘文静打了败仗,被关进牢里,如果不是李世民后来打了胜仗,估计他是出不来的;斐寂进去吃了牢饭,没几天李渊就把他放了出来,这其中缘由,倒也实在耐人寻味。
刘武周步步紧逼,越来越急……
牛人出场
我不是啰啰嗦嗦的人,但是我想再次强调一遍,刘文静死了,李世民真的……很不爽。因为对他来讲,刘文静之死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得力下属的离开,更标志着朝廷中对他已经有所防备,以及李渊的感受已经……。
可是斐寂的能力摆在了那里,除了李世民,也没人了。
但问题是,刘文静死了,李老二对朝廷可谓是草木皆兵,生怕老爹来个一锅端,再加上李老爹没有买他的帐,现在自然要耍耍大牌——不动了。
好吧,就只能祈祷在太原的李元吉智力突然爆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齐王李元吉的表现,据史料明确记载,李元吉可是耍长矛的好手,轮转如飞,长矛在手,敌人不愁,除了尉迟敬德压根没人能打不过他。
可是李元吉同志明显比较谦虚,不想暴露自己的绝世武功,刘武周打到太原城下,李老四居然屁也不放一个就走了,顺便说一句,太原是李唐的大本营。
好了,牛人出场。
记得某位前人说过,越是对敌人就越是要像冬天一样冷酷,然而李渊压根就没有这种气质和素质,注意,不是缺少,是压根没有。
这倒也怪不得他,因为据说人的犹豫程度和年龄是成正比的,李渊年轻时就有点婆婆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自然缺点也是更为突出。
于是老好人李渊是真的慌了,连忙下了诏书:既然情况这样,还是退守关西算了。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史书上一定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军阀之一李渊退守关西。,最终被某某某某等人所灭。
就在这时候,明白人出来了。
李世民大大咧咧地上了一表,李世民首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诚恳的语气讲明白了太原的重要性,从武器到地理,头头是道;紧接着,李世民一步跟进,分析了退守关西的本质错误所在,最后,李世民拍着胸脯表示:
“给我三万兵马,我就可以打败刘武周!”
于是急得团团乱转的李渊顿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马发兵,甚至把全体的老本全押在了自己的二儿子身上(悉发关中兵以益之),还特意去了一趟长春宫给李世民送行,估计还叮嘱自己的儿子好好杀人、保重身体之类安慰人心的话,于是乎,士气大增。
一般人看到了这段史料,往往就会掩卷长叹:李渊真没用,李世民真善良!看看!李渊这么不信任他,李世民照样挺身而出,打败了宇宙的公敌刘武周,维护了正义与和平!
此,可谓是……
实话说,李世民之所以上阵,倒不是他自发的,相反,是有人催的。
没错,大家可能听到过这个名字——唐俭,而他其实还有另一个头衔——唐代第一大使(本人评价,非官方)。因为大家很快就能领略到唐大使的非凡能力。
李世民原本是不想上阵的,是唐俭让他改变了主意。
换句话说,其实是唐俭兄骑着马来到了李世民那里劝他去。
李世民大概是还不爽,唐俭兄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没能让他心动。
这时,唐俭说了一句:“秦王你就这样让我回报皇上吗?”
请注意,这句话是话中有话。它的真实意思是:秦王你不上,皇上就会不高兴,到时候你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如此,那算了,上吧!
武德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带着大军,来到了龙门关。阴历十一月份,也就大概是阳历十二月份,北风那个吹……而河水,也结了冰。
那就过去吧。
大军驻扎在了柏壁这么个地方,而鉴于本人差得掉渣的地理,我还是找不出这是个什么地方,还请诸位原谅。说不清楚,就这么着吧!
俗话说得好,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李世民看没看过这句话我不知道,但显然他是明白这句话的。正巧,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等人和刘武周的另一个手下干了一仗,应该说,和李元吉不战而逃比起来,这是值得表扬的,唯一的瑕疵是又输了。并且输了也就算了,就连这几位仁兄,堂堂军队统帅,居然还被活捉了。
因为他们的对手中有一个人,这个人,叫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不世出之名将。
一个人被别人叫做名将,往往是因为手里有两下子。有些人,比如像李漬,擅长兵团作战,指挥出众,智慧出众;有些人,则是单挑能力强。而尉迟敬德,无疑是后者。
尉迟敬德最突出的,就是耍长矛,并且天下只有李元吉可以在和他单挑时勉强打个平手。而尉迟敬德最擅长的,是马上长矛——骑兵式长矛。
也不知道是天赋还是能力的问题,尉迟敬德天生对于战斗的悟性极其敏锐,就算是单骑进入敌阵,就算是敌人一起拿着长矛齐射他,尉迟敬德照样没事。
套用原文如下: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槊就是长矛)
而尉迟先生不但练就了一身躲闪的功夫,还有着一个绝技——反戈一击。
我们知道,步兵如果遇到骑兵,往往会大家站成一排,然后整整齐齐地把手中的长矛指向前方(个别心理阴暗者还常常自己给长矛装上倒刺),这样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和冲击性算是彻底作废了——骑兵冲过去,还没有砍到人,自己先被突前的长矛给扎成了筛子。
这是骑兵们无法突破的难题,然而,尉迟敬德发扬了人无我有的优良创新精神,彻底解决了这个束缚了无数骑兵的战术。
每次尉迟敬德战斗时如果遇上了步兵玩长矛阵,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注意,他对当革命烈士可没有兴趣。正当敌方士兵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尉迟敬德、准备欣赏自杀式行为艺术并感叹他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尉迟敬德压根不想冲散他们的阵型,相反,尉迟敬德到了长矛之前就会停下来,然后一把将长矛夺过来,紧接着刺回去!(夺取贼槊,还以刺之)
如此功夫,实在敬佩。
之前说过,李元吉也是玩长矛的好手,所以对于同样是长矛高手的尉迟敬德相当不感冒,不但不感冒,而且还很不喜欢。
一个人,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别人在自己的特长上超越自己,从来不会例外。
所以后来李元吉也不知是面子问题还是脑子一发热,硬要和尉迟敬德兄比试长矛。原本大家只是演习一下,自然是要去掉矛头的。
而尉迟敬德则相当自信,还表现出了高手谦让新手的风度,说:“你加上矛头照样上不了我,还是别除掉了。我的倒是有必要拿掉的。”
估计尉迟敬德兄的语气有点阴阳怪气,所以李元吉一下子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莫大的挫伤,拿起长矛就刺,却想不到尉迟敬德居然压根不怕!
一刺,不中;
二刺,不中;
三刺,又不中。
连续三次,李元吉的长矛连尉迟敬德的汗毛都没碰到,真是太伤自尊了。
偏偏这个时候一旁的李世民又掺和了一句:夺槊、避槊,哪个比较难?
李世民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呢?就本人认为估计他是想继续杀李元吉的风头。
尉迟敬德镇定地答道:夺槊难。
“ 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吧。”
顺便说一句,李世民的这句话老是让我想起街头那些无事生非的闲汉。
怎么,你想夺我的矛?李元吉很不服气,虽说他打不过尉迟敬德,但他不信自己居然还会被缴械。然而(注意这个词语),历史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于是李元吉和尉迟敬德一起跳上马,李元吉估计是受到了挫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了过去。
尉迟敬德就这样静静地等他过去。
靠近,趴下,躲闪,回手,拿下!!
李元吉被连续缴械,总计共三次。
李元吉是彻底输了,然而他是浑人,所以他不服。
然而实力摆着,所以尽管他将此事视为自己最大的耻辱之一,却再也没敢和尉迟敬德单练。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也不知道是不是看见尉迟敬德时李元吉又产生了心理阴影,居然打也不敢打就想往内宫里跑,结果又是尉迟敬德,一箭直接解决了李元吉这个浑人。
所以,尉迟敬德的武功,可见一般。而李世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他。
混战
情况是有点糟糕了。先是刘武周和宋金刚,然后是王行本和吕崇茂的土匪农民武装,真是一团乱麻。
尉迟敬德已经抓住了倒霉的那四个人(独孤怀恩等人),要回到徻州。然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抢先一步,在半路上插了一脚,在美良川设置了等待已久的埋伏。
尉迟敬德正来到,突然“一声炮响”,然后就见到了正拿着冷光闪闪的士兵。是的,是秦叔宝和殷开山。
尉迟敬德没有迟疑,直接杀了出去。秦叔宝也不甘落后,操起武器就迎了上来。于是这二位门神的代言人就这样打了个不亦乐乎。但尉迟敬德看到的情景却让他慌了起来:不好,人越来越多了!
有埋伏!
于是他喊出了那句无数人喊过,现在有人正在喊,今后还会被重复无数遍的话:中计!这下没法子了,逃吧。
尉迟敬德和随行的寻相(人名),只好狼狈不堪地逃到了与刘武周关系不错的王行本部,也就是之前说过的蒲州。然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早有预备,又来到了蒲州打了一遭。看来有知识的确是好事情,李世民又赢了。
与此同时,一向当自己天才的宋金刚也正在为吃饭问题苦恼,因为他的粮道正在被唐军不停地骚扰,搞得他都不敢再运粮。
这就是报应了,想当初他用这招把斐寂弄得断了水,现在自己却被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粮食都成了大难题,真是郁闷无比。
没办法,因为李世民早在打仗之前,就针对刘武周和宋金刚的特点,以科学求知的目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地分析并确定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战术。本人特地总结了一下,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李世民的作战风格就是如此。
这套战术简单总结如下,不长,总共一句话:三板砖拍死你。
好了,就来看看吧。
首先,这套战术的最需要的一个工具就是一座坚城。对了,这就是第一步:坚守城池。俗话说的好,兵贵神速。先守住城池,不大败你也累死你。
但是光守不行啊,万一被围了怎么办呢?
接下来,就轮到第二步上场了:骚扰。
而第二步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生。没错,我窝在城池里面是挺不爽的,但你也别想好过!我让你断粮了再说!
就这样,在民以食为天的谆谆教诲下,敌方的士兵就坚持不住了: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打,你给个理由先。
而我们要等的就是这个时刻,正当敌方精疲力竭准备打个包袱再威胁几句走人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城列阵,严阵以待。而敌人一般是不会吃惊的,因为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刻。而实验证明:人在出现巨大心理落差的时候,注意力会大大降低。
敌人原来就已经很郁闷了,突然出城,就会让他们一下子和补了钙一样激动,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趁他病要他命,在他们还没有摆好阵型之前,一下了冲过去。
当然,这样还不够,李世民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个小小的爱好,这常常让对手十分头疼,而这一点也再次证明:年纪轻轻的李世民,是一位出色而卓越的军事天才。
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了。
打了胜仗,在长安坐立不安的李渊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他也决定亲自上阵。“临幸”了浦津关(地名,蒲州的门户)。而大唐军队自然不用说,皇帝都亲自上前了,当小兵的怎么能还不卖力。好歹,为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也要拼一把的吧,当然,如果弄个救驾或是和皇帝混了个脸熟就更好了!
按照惯例,或是为了保证老爹的安全,李世民带着轻骑兵从柏壁亲自去拜访李渊。而宋金刚趁着李世民外出,直接包围了绛州,可惜,城中将领记住了李世民的吩咐,打死也不出头,宋金刚左突右冲,东一榔头西一板砖,就是打不下来。
宋金刚正苦于此的时候,李世民也听说了他那尴尬的进攻,连忙赶了回来。宋金刚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尉迟敬德前几天的遭遇,赶紧就溜号了。但虽说遛了,面子也还是要的。于是宋金刚想起了前几次曾经被自己欺负过的李仲文,转而攻击浩州。然而李仲文记住了上次的教训,不管宋金刚怎么叫骂,就是不出头。
怎么,打不过你,还躲不起吗?
又吃了闭门羹的宋金刚带着一头雾水和尴尬,为了自己的面子需要开始强攻,然而屡次以失败告终。
这是什么地方啊?要什么时候才能进去啊!
宋金刚之所以急着攻城是有原因的,除了要振作士气,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进了城,才能补充粮食啊!别忘记了,他的粮道已经被李世民彻底骚扰地不能正常运输了。
毕竟宋金刚不是变形金刚,饭还是要吃的,但是要攻城也不是什么易事,打不进去就是打不进去,人又不能飞,干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打不进,又没饭吃,眼看这一天天低落下去的士气,宋金刚只好遛了——这次,是真的。可是无聊的李世民偏偏要“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再次伏击了宋金刚,给他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节军事埋伏实践课,也算是让他体验了一回尉迟敬德的遭遇。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开打的地点是在雀鼠谷,而带头的,是李世民。
不争气的宋金刚准备硬打一回,出一口恶气。可是李世民之前的坚守战术和没饭吃已经拖垮了宋金刚手下的士兵。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冲刺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对手居然这么有精神!
之前的养精蓄锐已经够了,要的就是这一刻的爆发!
一日八战,宋金刚结结实实地输了八次。不光丢光了面子,估计也已经被打出了“恐李症”。打不过了,逃吧!
如果说之前宋金刚的撤退带着几分不舍和不甘,那这一次他的心理活动就简单多了——只有恐慌。
快逃吧!面前的这个对手,比我要恐怖得多!
惊慌不堪的宋金刚逃进了介州,而不依不饶的李世民照样跟了上去。
妈的,李世民,你还让不让老子活了,上次你们的那个斐寂要不是我手下留情,他早歇菜了!
我相信,宋金刚的恐惧已经变成了愤怒,而可惜的是,愤怒只会带来冲动,而冲动只会带来愚蠢,而愚蠢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