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挽澜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索护栏滚落桥下。 
  受了惊的坐骑扬蹄嘶鸣,在狭窄的桥面上冲撞起来。下一瞬,一支雕翎鈚子箭穿脑而过,马匹未及挣扎,就原地倒下没了动静。 
  拓跋岐再次拉满了弓,迅速转向另一边。 
  箭尖所指处,潘濯正稳稳坐在马上,左手握了柄染血的匕首,血液犹自滴落。他脸色一派淡然,虽是溅了鲜血,仍是平静自若,仿佛刚刚只是喝了杯茶。胯 下的黑马亦是四蹄沉稳,丝毫未被方才的变故惊吓,只微俯了头颅静立着,诡异的平静。 
  拓跋岐握弓的手背上青筋暴突,冷声喝道:“潘濯,别忘了我昨日的话!弓箭无眼,我便是现在一箭射死了你,死尸也要运去江北!” 
  潘濯微微笑了,一个染了血的笑,在阴晦的雾气里就显得格外虚幻,“你也该记得我昨日说的,我舍不得……” 
  没错,我舍不得数载谋划经营得来的局面,舍不得自幼以来想看北地归复的梦想,舍不得从洛京城里到边疆沙场的一众至交挚友,舍不得二弟大仇未报、老父年迈无养,舍不得从此与他生死永隔,再不能耳鬓厮磨患难与共。 
  可是,我更舍不得看他受制于人,舍不得他为此落败而死,舍不得我们数年心血毁于一旦,舍不得让寸土寸血得回的疆土再失去一分。血已经流了,却不能白流。 
  拓跋岐见他不语,提声喊道:“别再乱动,安稳随我们过江,我保你不死!”说着一夹马腹,胯 下坐骑朝他步步走来。桥面上的羯卑士兵已经镇定下来,纷纷举刀相向,一时间,浓雾中冷光闪闪煞气逼人。 
  潘濯笑意更深。下一秒,他忽然丢了匕首,猛地一抖缰绳。 
  静止仿若木雕的黑马骤然扬蹄,顿地跃起,浑厚的嘶鸣回响江面——拓跋岐狠狠咬牙,手中一松,雕翎箭带着疾风破空而出。 
  箭声呼啸,转瞬而至,不出所料地钉入潘濯的左胸,在茫茫白雾中爆出一朵鲜红的血花。 
  拓跋岐猛地瞪大了双眼,他终于明白自己又中了计。 
  意料之外地,铁箭带来的冲力并没有将潘濯带落马下,就在早晨,他被牢牢捆在了鞍上。这样的冲力让人与马都向一侧倾斜了过去,可是仍然不能阻止猛然爆发的腾跃。 
  拓跋岐眼睁睁地看着那匹黑马带着主人腾空而起,越过半人高的拦索,直投进了浊浪滔天的江流。 
  他愣愣看着桥下的江面,半晌,突然回过神来,一把揪住身边的兵卒,吼道:“快去祁岭大营!形势有变,撤军!” 
  兵士心惊胆裂地策马疾驰去了。 
   
   
   
  清平 
   
  二月十四夜,洛京城。 
  潘府内。陆含章道:“形势危急,事不宜迟,请潘相快些动身随我离开罢。再晚,就来不及了。”说罢深深俯下身去。 
  潘素问看着座前的年轻人,半晌叹道:“也罢,也罢。我去取些物什,略等片刻。”说罢缓缓起了身,朝卧房去了。 
  陆含章带着几人候在卧房阶下。良久,屋内一丝声响也无。陆含章刷地变了脸色,带两人几步跨上了台阶,撞向房门。没几下,门开了。 
  床边的鼓腿彭牙凳上搁了个小瓷瓶。潘素问衣冠整齐,交叠了双手躺在床上,已经没了气息。床内另一只玉枕前平卧着一座牌位,遮盖的葱绿绸巾掀开了一半,显出“潘云氏”的名字来。 
  是夜,潘府突然走水,偌大的府邸火光熊熊,照得暗夜亮如白昼。同时,禁宫之内白刃相接,血气冲天,京畿三卫倾巢而出。 
  瑶光苑西面的芳蕙馆是三皇子生母兰妃的住所,馆内挂满了通明的琉璃宫灯。白琚进去的时候,就见一路上伏着许多尸体,有蒙面穿着夜行衣的,有穿软甲带令牌的,也有宫娥太监的。光滑的地面积了一滩滩粘稠的血迹,在灯火的映照下反着光,刺着人的眼睛。 
  芳蕙馆的最里面,是兰妃的卧房。房门口趴伏着一个华服的女子,身子朝外堵住了门口,云鬟散乱,钗环满地,连同头脸都浸泡在血水里。白琚跨过她,快步迈进去,朝北面的屋角走。围住那一角的侍卫们回头行礼,退到一旁。 
  屋角摆了一张大檀木桌,桌上供了尊金佛,犹自香火缭绕。桌旁躺着个黑衣人的尸身,桌下满满塞着两个人的身体。靠外的是个宫娥模样的妇人,面朝里死了,背上插了把利刃,流了满地鲜血。里面被那女尸紧紧搂在怀里的,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浑身筛糠一样乱抖,染得鲜红的小手里死死攥着个小瓷瓶,已经拔了瓶塞。 
  景明无限惊恐地看着白琚在桌前慢慢跪下去,嘶声叫道:“滚开!你们滚开!不要过来!”说着将小瓶儿往嘴边凑。 
  白琚跪在那里,也不动作,平静地问道:“三殿下为何想喝那瓶里的东西呢。”景明瞪大了黑亮的一双眼睛,里面滚出泪来,“娘说了!没处逃了就喝掉,那样能见到她了!我要去找我娘!去找梅姊姊!”说着另只手抓紧了那宫娥的衣衫。 
  “三殿下,瑶光苑里的牡丹又快开了,那年琼林宴的时候,陛下还夸奖你来着。三殿下喝了,就再也折不到花儿了,也吃不了糯米糕,放不了纸鸢了。”景明愣愣地听着,眼睛里仍是不住淌下泪水,“喝了它,就再不能长高学骑马了,再见不到你二哥了,也再不能走出这禁宫,看看外边是甚么样。” 
  白琚跪着向前膝行一步,朝景明伸出手臂,“三殿下,到这儿来,臣带你出去。带你看看宫外边是个什么样……” 
  景明突然狠狠抽噎一声,扔了药瓶,奋力推开了宫娥的尸体,一头扎进白琚怀里,小胳膊紧紧抱住他脖颈,放声大哭起来。 
  白琚抱起他,用手将孩子的脸护在怀里遮住眼睛,立刻起身向外走去。 
  一路踩过漫延的鲜血,来到了馆外。侍卫牵过马来,白琚将景明抱上马去,自己也翻身骑上,一手持了缰绳,一手揽紧了他,轻道:“臣要让马快些跑,三殿下乖一些。”景明止住了泪,大力点了点头,紧紧贴住白琚的前胸坐稳。 
  一声清脆鞭响,骏马扬蹄,带领着数十名凤阙卫飞驰而去。 
  黎明时分,幽暗的地牢里重新有了动静。 
  景熙挣了挣身上捆缚的锁链,徒劳无功。终于狠狠地抬眼看向铁栏外的人。景昭通身浴血,静静站在外面,神色沉寂而漠然,双眼虽是赤红的,却成了潭死水,一丝光亮也无。 
  “哈!你为了与我争这把椅子,连床上伺候你的那位也抛下不顾了。如今终于到手啦,二弟,恭喜啊!恭喜你!如何?欢喜至极吧!哈哈哈!” 
  景昭却不动怒,“皇兄,你不明白。”语气说不出的平缓。说罢转身,拖着脚步慢慢走出地牢,冰寒彻骨的声音从石道传来,“我不杀你,耐心等着罢……” 
  景熙怔怔看着,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启佑十一年二月十六,天子龙驭归天。泰王景熙意图弑君夺位,大逆不道,终被京畿卫擒获。 
  二月二十一,清明节气,大行皇帝梓宫移入皇陵。 
  靖王顺天承命,登基为帝,改元清平。 
  登基大典结束,正是午时。月上中天的时候,颜公公坐在重光殿的丹墀上,捶着肩膀。远远看见一个朱红的宫灯摇摇摆摆地过来,不多时到了阶下。 
  颜喜站起来,伸头看。却是三皇子提着衣摆跑上来,后面跟着个气喘吁吁打着灯笼的太监。颜喜慌忙迎上去,伸手道:“哎哟喂我的小祖宗,皇上吩咐了,谁也不让进去!” 
  景明被生生阻了脚步,登时怒道:“你个老阉货,也敢拦我!”说着横起脑袋,一头撞到颜喜的肚子上。颜公公被撞得四仰八叉倒在地上,唉唉我的腰哎叫起来。景明立刻夺了灯笼,直往殿里跑去。小太监不敢跟着,只得赶紧去掺颜喜。 
  沉重的木门打开后,只剩一片寂静与黑暗。脚步踏上去,就是一声声空洞的回响,震得人心中发虚。景明小心翼翼往殿中央的龙椅那处走,小声叫道:“二哥?”声音消失在漆黑的大殿里,没有任何回应。 
  快走到殿中央时,突然脚下绊了个东西,景明哎哟一声摔倒,灯笼翻在地上,燃烧起来。借着火光,看见绊倒他的是个帝王冕旒,串串珠玉在火光下熠熠生辉。 
  突然有个沙哑低沉的声音唤道:“景明。” 
  景明循声望过去,什么也看不见。不过还是回答道:“二哥!”立刻爬起身来。想了想,又将地上的冠冕捡起来抱在怀里,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小心走去。十二冕旒在他手中叮铛作响,清脆动听。 
  一直走到墙边,才隐约看见。景昭靠着墙璧,屈膝坐着,身上还穿着登基时的帝王冕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十二章纹精细无比地绣在上面。 
  景明走过去,也挨着他靠墙坐下,将冠冕递过去。景昭接了,随手放在地上,又抬手慢慢摸了摸他的头。景明仰脸看他,“二哥,你生病了?” 
  景昭看着他,半晌道:“很疼……” 
  景明伸手过去,“哪里?我帮你揉揉。” 
  景昭愣了愣,将他的手握住,按在心口上,轻声道:“这里。” 
  景明想了想,明白了,于是将头靠过去,“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人离开你了。”景昭沉默了一会,“一个我喜欢的人,我找不到他了。” 
  半条江,从上游到下游都找遍了。不是没有结果,只是下游尸骸堆积如山,都已经面目全非,哪里分得清。 
  景明又靠了靠,道:“我都喜欢我娘,梅姊姊,还有小福子他们,他们也走了。二哥,现在我最喜欢你,你不要走。” 
  景昭抬起胳膊搂住他,没做声。兄弟两个就在黑暗中静静坐在。 
  一个多时辰后,景明已经睡着,挽了小髻的头枕在肩膀上歪来歪去。景昭轻轻起身将他抱起来,一步步走出殿外。 
  三月,新帝病笃,危惙之时,召先皇三子,立为皇太弟。诸臣阶下跪谏,数日不起,传有近臣破门强入,怒声詈叱,免死,降职罚俸。其后,帝疾渐愈,四月,临朝听政。 
  新帝即位不久,便开始蠲荡朝中陈腐旧气,褫夺一众旧党官职。朝中有能臣白琚、周未晞、张亭柳等尽忠力助,废三省,设内阁,开科举,清田地,变税法,数年,天下大治,史称中兴之主。 
  此外,后宫不立后,朝堂不设相,人言此为新帝独揽大权。 
  清平二年,御驾亲征北疆,大败羯军。后四年,北地收复,羯卑大将军率众归降。自此,江北失地尽回中原。 
  清平六年,还都雍京,重开盛世朝纲。 
   
   
   
  幽会 
   
  雍京的春月,比江南的稍冷一些。 
  凝澜阁外,几枝粉白嫩绿横斜,将窗边妆点得格外清新动人。除了重光殿,皇帝最常呆的地方就是此处。 
  常侍卫长奉命进来的时候,就看见皇帝正立在窗口的书案旁,淡漠地看着窗口的春景,瘦削孑离的侧影看去只觉孤寒。 
  凝澜阁全盘依照昔日靖王府的书房布置,甚至是从前的旧物摆设,也一件不漏地搬来,还照着原来的位置摆放着。只里间拿屏风隔开设了软榻,墙上悬一柄凤尾琵琶,皇帝时常亲手调弦擦拭。 
  书案两边面对面摆了两张圈椅,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案上还是一柄茶壶,两只影青瓷茶盏。此时一只正袅袅冒着热气,就搁在案边上,另一只还是与茶壶一道搁在盘里,从来没有用过。 
  门口的大太监颜喜道:“陛下,常大人到了。”常予溪进门行了礼。 
  皇帝闻声,从思绪中抽出神来,转身回到案边。春寒未消,他手里却拿着一把乌骨折扇,扇骨已经磨得光亮。将扇子轻轻搁回沉香木盒里,终于开口道:“今日,是二月十四罢。” 
  常大人道:“圣上圣明。” 
  皇帝又道:“楼里的事办得怎样了。” 
  常大人答:“诸多事项已经办妥了,不日便可开张。” 
  雍京里新近起了座高楼,匾额上提了“玉人楼”的名字,听闻是江南临洛的名楼,也在京城里开了一家。楼门前一对鎏金楹联,“千金何沽倾杯乐,百岁堪纵玉人歌”。据说还是礼部尚书,当年的状元郎陆大人的手笔。 
  皇帝点头,“朕想南巡一回,你着人准备准备罢。随同的人少些,只当游访便是。” 
  常大人领命去了,凝澜阁又只剩下一个人。 
  桌上摆了一沓诗笺,大小材质不一,都有些破损了。旁边有本誊写装订好的,薄薄的一册,封面上却是白的,空无一字。 
  从前的故都洛京城里有个诗书通绝的才子,又是簪缨子弟,还是与陆尚书同榜的探花,当得起人物风流。如今将他诗文旧作整理起来,也不过是这样寥寥数十篇。 
  可笑这些残存的,还多是从章台地勾栏舍里,寻得的红巾翠袖的唱词。 
  除了遗在风月场里,赠给诸多红粉知己的,剩下的本来都在临洛府中的书房里。只是六年前临洛宫变,整座府邸都烧了干净,连一件旧物也不曾留下,更枉论些纸张。 
  皇帝拿起那本诗笺,拈住扉页掀过去。头一页是首《点绛唇》的小令: 
  绿鬓朱颜,瘗香辞镜也无计。春风词笔,写尽寒凋碧。 
  何必消磨,两处相思意。恁多情,不如别去,常会梦云里。 
  指腹摩挲着纸页,慢慢闭上眼睛。可是,一别至今,唯梦闲人不梦君。 
  一月后,銮驾南巡;驻跸汤泉宫。 
  临洛城里的汤泉宫,如今从禁宫又变回了行宫。褪去了血腥肃杀气,又回复到一派风光旖旎的模样。 
  三月春夜,汤泉宫的瑶光苑里,仍旧是曲水蜿蜒,烟气朦胧。水畔的牡丹团团簇拥,魏紫姚黄,千娇万态,显尽了倾国颜色。 
  景昭在椅中坐下,侍卫宫人两侧侍立。座前一个鹤麾长衫的年轻道人,颈上一个细细的紫金圈儿,行礼道:“陛下,已经准备妥当,只消子时便可作法了。” 
  曲水北面置了条神案,上面香烛等事物一应俱全。案旁立在几杆魂幡,在夜风中鼓荡着。 
  天上正是圆月当空,清辉自夜空倾洒下来,锦绣花团都笼上了淡淡的银辉,苑中水汽缭绕,将这人间的宫苑映照得如同琼楼仙域一般。 
  景昭看着,不由就想起启佑九年的琼林宴,彼时的瑶光苑也是这般春光无限。那还是先皇在的时候,就在这空地上设了宴席,一众人饮酒行令,欢喜又团圆。记得那时候,还与他吟诗相戏,有兴致也有胆子。如今,那一席长辈里,父皇宾天,王大人已去世,周大人也退了职。同辈里,更是生死离散,景熙甚至至今仍被囚在天牢里。 
  只剩了自己一人,独坐在这偌大的瑶光苑,对着满园的好韶光,只觉得痛彻骨髓。 
  又想起从前还是靖王时,抽了闲暇与潘濯一道去洛京的雨灵寺。两人花了许久爬上山,便在山顶四处游赏。到了大殿前,潘濯却停了步,只道自己心中不诚,不敢污了净地。两人便在殿外,对着法相庄严的三宝佛金身拜了拜。 
  当时年少,知不可为而为之,全凭一股韧气,所以不敢一心托了神佛保佑。忽而到了今日,却又想着托借鬼神,这才许了道人,在这故地试上一试。 
  子时已近,道人上前道:“若要招得故人魂魄,贫道还须一件此人的旧物作引。”景昭点点头,旁边的颜公公便捧了一柄折扇走过去。道人双手接了,小心打开。 
  扇上是幅毫锋颖脱的山水,落款的“山水”二字缺笔已经补全。到今日留下的,只这一件旧物了。 
  景昭道:“今夜之事,有几分把握?” 
  道人思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