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蒋经国密码-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捐一千五百元;赣南锡业管理处代理处长王邦范摸到“寿”字,应捐一千元。
  蒋经国笑嘻嘻地拿着一张彩券交给王邦范,口里说:“恭喜你得寿字彩,认捐一千元。”王邦范只好认了。
  因为“福、禄、寿”三个彩已分定,认捐基数差不多够了数目,其他在座的光大火柴厂经理余行鲁、江西建设银行行长胡钟英等人,就自动写上本人的认捐数目。这时,席间空气突然活跃。原来摸得头彩“福”字的李寿如,他的名字有个寿字,大家正在对他逗笑:“李经理既有寿,又添福,可谓‘福寿双全’,多捐一千元共襄善举,理当,理当!”弄得李寿如哭笑不得,欢喜地掏腰包认倒霉。
  事后,大家都按认捐数付清了款。于是人们说:“蒋专员取财有道,花样也新鲜。”
  扩建好街道,就着力整顿市容。当时赣州的街道和戏院,都由童子军中队的小孩维持秩序。这些从沦陷区收容来的难童,每天上课以后,他们的工作便是在公共场所值勤。赣州的戏院、电影院不准抽烟和戴礼帽、草帽(妨碍视线),如有发现,他们会先向你举手敬礼,然后请你到吸烟室去或请你把帽于取下来,很有礼貌,观众也不会对孩子有意见。那时,一些后方医院的伤残军人,在别的城市公共场所甚至大街小巷经常无理取闹,可是在赣州就不敢放肆。戏院老板每天按政府规定人数发给伤兵戏票,由医院实行轮流去看戏,没有出过什么问题。赣州的大街小巷都很清洁,也很难发现吵架相打的人,日常有警察和童子军巡逻,如经他们调解无效,马上被带去派出所评理,谁愿意因点小事去吃官司呢?街上的乞丐很少,这些乞丐平时被收容在养济院打草鞋、搓草绳,初一、十五才准上街讨米、讨钱。因为这些措施执行得好,所以赣州的市容有人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形式主义与群众运动结合(1)
苏联的“浮夸风”对蒋经国也不无影响,他当时不过30岁上下,年青好胜,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所以在赣南时期难免有作秀、浮夸的毛病。他建设“新赣南”有个突出特点,喜欢大轰大嗡,搞狂欢大庆,讲阔气摆排场,利用节假日大搞热热闹闹的群众活动。用他的话说,这叫做“动与力之美”。
  1940年端午节,蒋专员在赣州发起“建设新赣南”龙舟竞赛,设冠、亚、殿军三个奖,各乡镇祠堂的龙船会纷纷报名参加。蒋经国将划木排的青壮年汉子组织了一个“御用”划船队,自己也参加了这个船队,到了端午节那天,喜欢看热闹的人们奔走相告:“去看蒋专员划龙船喽!”
  建春门外河边,搭起了一座指挥台,两岸人山人海,赣州的许多大小官员及其太太小姐少爷们都来了,蒋专员的苏联夫人带着一双儿女爱伦、爱章也来看蒋经国参加的龙船比赛。
  这时,赣江水面上十几只龙船一字排开,每只龙船的龙头龙尾都各具特色,其中有一条新船,打扮得特别漂亮,划船手穿着一色的对襟衣裤,头上扎白毛巾、腰扎宽布带,一个个威风凛凛,这就是排工队。好玩好热闹的蒋专员也一样打扮,坐在船尾掌舵。蒋专员的两个小孩一下就发现他们的爸爸在新船上,小兄妹大叫:“爸爸,爸爸!”当爸爸的也喜孜孜笑着扬手回答。
  过了一会,裁判长的喇叭筒叫了一声,“预备!”枪声“砰”的一响,十几条龙舟同时出发,战鼓咚咚,船桨齐拨,激起朵朵浪花,拖出条条涟漪,好像十几条活龙贴着水面飞跃前进。那条打扮得最显眼的新龙船奋力飞跃上前,超过各船一大截,岸上观众大叫:“加油!加油!”“排工队加油!”
  看样子这条新船是稳拿冠军了,没想到中间一艘木雕龙头龙尾的旧龙船不声不响地冲了上去,超过了新船,岸上有许多观众边跑边叫:“水东乡,加油!”“水东乡,加油!”水东乡的龙船越划越快,排工队的新船拼命划也赶不上,只听见岸上的人大喊:“排工队,加油!蒋专员加油!”蒋专员的小孩也喊:“爸爸加油!爸爸加油!”蒋方良急得用俄语叽哩咕噜喊“加油!”
  这时,只见蒋专员急忙同擂鼓的打了一个招呼,两人换了一个位置,蒋接过鼓槌,紧了紧腰带,举起鼓槌大叫:“勇上们,冲呀!”他拼命擂鼓,勇士们拼命划,但总是差两三米赶不上去。
  快到终点时,那只旧船不知是有意让蒋专员还是缺乏后劲,忽然慢下来了,这时只见蒋专员一下紧似一下地着力擂鼓,众勇士同起同落,奋勇向前。最后,这艘排工队的新船,在观众的鼓掌欢呼声中首先到达了终点——储潭,夺得了冠军。
  1940年中秋节之前,他下乡去鼓吹和检查建设新赣南,走了好几个县,到达上犹的第二天,蒋专员突然心血来潮,改变计划,原定在这个县的视察日程缩短了,打算回赣途中顺路前往的南康县也过门不入了,决定提前赶回赣州。因为中秋节快到了,他要进一步去检查、过问他所独创的一年一度的“官民同乐节”(即传统的中秋节),是否准备得如他所部署的称心如意。
  举行“官民同乐晚会”时,所有赣州市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居民都要派代表参加。会上有他自己主持的一个节目,由他点名,被点名的人要登台听他的指挥,或唱歌,或讲笑话、故事、耍滑稽,或和他肩抱肩地跳舞。总之非演一个节目不可,不会节目的就要被他好不尴尬地捉弄一番。
  这一次的“官民同乐节”,因为离他发出建设新赣南号召才半年,他格外重视,办得也格外隆重。置办了整整一百桌大菜的宴席,举行了足足一千人的会餐,名之为“千人之宴”。被邀请的人包括荣军、出征军属、孤寡老人、工人、农民、妇女、学生、干部等十个方面的代表各一百人。
  老人们接到蒋专员的请贴,无不喜出望外,互相议论,传为佳话。赴宴那天,这些平日无人过问的孤寡老人,连乡镇长都不正眼看他们一眼,今天竟要成为专员的上宾,当然个个喜笑颜开,穿上压箱底的新衣,老太婆还插花戴朵,脚穿绣花鞋,兴致勃勃地前来赴宴。
  而那些被邀请作陪的乡绅、经理、老板等头面人物,今番应邀陪客,心里不免十分尴尬、打鼓,少不得要破费或挨训。但又碍于专员的情面,谁也不敢说什么,只好硬着头皮虚与周旋。更为难的是菜馆老板,他们深知专员这番大开盛宴,既要价廉,还要物美。酒席配菜要做得光彩体面,又只能按“和菜”开账。亏老本是注定了,还要劳师动众,叫厨师到专署大厨房动锅火。几十桌餐器通通要搬到专署大礼堂听候使用。当时赣州的群仙酒楼、民志酒楼、时鲜楼、爵禄酒楼、岭南酒楼、不夜天、金陵酒楼等大餐馆,无不为此“官差”调兵遣将,忙得不亦乐乎,不亦苦乎。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形式主义与群众运动结合(2)
蒋经国这天也穿戴整齐,春风满面,步入厅堂。会餐前举行了开宴仪式,蒋专员发表简短的谈话。他说,被邀请的人,有的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有的为抗日作出了牺牲,有的孤寡无依无靠,值此中秋佳节,应该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个良辰美景的节日欢乐。接着进行了赣州市前所未有的大会餐。
  他举杯敬酒,表示热情慰问,场面十分热闹。这一天,全市的影剧院等娱乐场所都无一例外地奉命开放,免费让全体参加会餐的人凭证观看。此外,还给荣军每人发了月饼二斤,柚子一个,给出征军属每户发了慰劳金五元,表示慰劳。
  酒残戏散,列为上宾的孤寡老人一路谈笑回家,而应邀作陪的各界上层人士,却是个个苦笑在心,闷气而返。
  类似这样的群众性的活动,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元旦、“双十”和他老子的生日都是要大搞的。每当这样的日子,大街小巷要张灯结彩,各行各业要争奇斗胜,扎制五颜六色的提灯、龙灯、狮子灯等参加提灯游行。整个市区晚上灯火通明,鞭炮轰响。通宵达旦大闹所谓“不夜之天”。
  1941年“双十节”,小蒋组织了五万人大检阅,模仿苏联十月革命红场阅兵派头。有五万余人的浩浩荡荡队伍走过主席台前,高呼口号,蒋经国模仿列宁、斯大林的姿势向受检队伍频频挥手致意,就差没有喊“同志好”、“人民万岁”了。检阅完毕,还举行大游行。
  搞一次这样的大检阅、大游行,耗费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数字是惊人的。
  除此之外,还有元旦大庆,春节玩灯,端午赛龙船,中秋游湖,化装舞会,炉边闲话等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怎么热闹怎么来,怎么轰动怎么搞。
  所谓中秋大游湖是租用几艘大帆船,邀请全体干部游赣江,从章贡二江合流处游到大湖江,尽兴回头。船上备有酒席瓜果,自由取食,边吃边赏月听音乐。
  炉边闲话是在春节前一天晚上,邀请各单位负责人与各界知名人士,在专署小礼堂过除夕。四人一小桌,一只火盆,桌上一大盘南安板鸭,一大盘拼盘,一瓶酒。炉火熊熊,酒酣耳热,欢度良宵,蒋氏向每桌敬酒,预贺春节。
  为了建设新赣南,首先要移风易俗,革除陈风旧规。
  为了反对结婚铺张浪费,大摆宴席,蒋经国在赣南有一段时候推行过集团结婚。他也欢欢喜喜地经常主持集团结婚典礼,对移风易俗起过好作用。
  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缺憾。过去青年人结婚,一向是媒婆包办,很少是自由恋爱的。所以举行集团结婚时,新郎新娘来到礼堂,排成两行,来几个向左向右转,穿插几下,搞得新娘子晕头转向。回家时,认不得自己坐来的花轿,更有坐错了回家的,加上素不相识,连老公也换错了,弄假成真,搞得哭笑不得。这笑话,一直流传至今。
  还有些搞法就不是移风易俗,而是胡闹了。比如在城门设卡强迫妇女剪短头发。赣南妇女原来梳的是团型发置于后脑壳上,用一只小丝网罩着,也挺好看的。为了移风易俗,蒋经国推行了妇女剪短发。有一段时间曾在各城门口设卡,每天派赣县妇女指导处的工作人员对进出城的妇女强行剪发。大部分妇女还是乐意接受,也有极个别的妇女想不开,剪个“鸡尾巴”遭人耻笑,无地自容,甚至投塘自杀。文化大革命初期也搞过这种恶作剧,但谁也不知道发明权是蒋经国,而不是红卫兵。
  

“新赣南”的“财神庙”(1)
蒋经国大搞“建设新赣南”,各个单位趁此拼命扩编,不断创办新的事业,还经常搞许多大规模的活动,花钱如流水。这笔钱从哪儿来呢?来源有四:一是正常经费,二是捐献,三是罚款,四是交易公店。
  这个交易公店是四区专署开办的一个公营商店,贩卖各种物品。从生活必需品到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等各种物资,凡是有利可图的生意都做,反正有的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资金,有大量的运输工具,有种种便利条件,因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交易公店也就成为“新赣南”的“财神庙”,经理外号“财神爷”。专署所属各单位编外人员的工资,无法报销的活动开支、新办事业的经费,多半由“财神庙”支付。
  1943年,凡在赣南工作三年以上者,还从“财神庙”里得过一笔数目不小的“特别分红”。“财神庙”的头一位“财神爷”是留苏派的徐季元,后为政校派的黄密。
  当时赣南各县都有交易公店的分店,黄密继任总经理后,改名为“新赣南国民经济建设公司”。它与“赣闽湘粤四省盐务督运处”都是蒋经国在赣南的重要经济来源。
  蒋经国挺会走“群众路线”,不久,他又规定每星期四下午亲自接见民众。从1940年起,蒋经国在专署院内设了一个“民众问询处”,有两个登记员负责接待工作,并由专署贴出公告,公告上说:“无论什么人有什么冤屈苦情或者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都可以来见蒋专员,有冤的伸冤,有屈的叫屈,政府一定给老百姓作主,公正处理。”
  这在其他各省、市、专、县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在报上公布以后,轰动赣州,老百姓奔走相告,含冤受屈的人也产生了一线希望。
  当时的四区专署,在赣州的新赣南路一号。每到星期四下午,专署、县府十分热闹,接待室门外排着一条长龙,在这个求见专员的队伍之中,男女老少各色人等都有。无论有什么意见、疑问和要求,都可向政府提出,一定给予公正处理,方式可以书面写,可以口头讲。到了接见时间,由一位登记员唱名,另一位登记员引进接见厅,蒋经国含笑接待,亲切交谈,听取陈述意见,旁有专人记录,每次接见完毕,由秘书汇总记录送请专员审批,分送有关单位处理,有些重要案件,专署另行派人直接调查处理。有意思的是,他对衣着比较差的来访民众的要求比较重视,觉得他们是底层平民,是求告无门的可怜百姓;相反,对那些西装皮鞋衣着漂亮的人的意见就不重视,认为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冤屈。
  在蒋经国太忙分不开身或者外出期间,就由专署主任秘书周灵钧代表接见。
  起初,小蒋接见民众,听取意见和申诉以后,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使某些民众得到实惠,也采纳过一些民众所提的意见,因而颇得民心,博得了“蒋青天”的美称。
  默默无闻的葛接福老人成为赣南名人,就是小蒋星期四接待日最大的受惠者。
  1940年至1945年的赣州,提起葛接福老人的名字,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他是“新赣南”的典型人物。这个典型人物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一次,蒋专员接见民众时,一个年纪六十开外的老头儿,不等接待人员按登记顺序唱名,拄着拐棍抢先挤到前头。这位老人虽然弓腰驼背,老态龙钟,但他不管不顾奋力抢先,一脚踏进接待室。一见蒋专员,就丢下拐杖“扑通”一声,双膝跪倒,两手叉地,连连向蒋专员磕头。这老头大概进过旧衙门,对这一套礼数挺熟悉。蒋专员不习惯这个,慌忙起身,双手扶他起来,说道:“老人家,起来,起来,有话慢慢讲,不要下跪磕头!”一边说,一边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
  老人感动得眼眶红湿,迫不及待地结结巴巴地说:“专员啊!我们镇上,有个兵役干事叫张伟的,他把我的一个独子抓去送了壮丁,还想霸占我的媳妇。专员!请你老人家给我作主啊!”
  “老人家,慢慢说,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专员问他。
  “我叫葛接福,今年63岁,住在城北镇姚衙前。”他喘了口气,又接上说:“我儿……子……叫葛大保……是涌金门挑脚夫(搬运工)。”
  “你们的保长是哪个?”专员又问。
  “保长陈明光人好,就是奈何不得张……伟。”他一边说,一边擦眼泪,“专员!我就一个独养儿子,给他抓走了,我靠哪个活啊。”说到伤心处老人大哭起来。
  “老人家,你不要哭,我会派人去查清楚的。要是你儿子确是独生子的话,我一定派人去把你儿子找回来送还给你,好吧?”蒋专员挺讲政策。
  “那还有什么话讲,谢天谢地谢专员!专员是青天大老爷!”
  “行了,行了,不要这样讲。”专员对接待人员说:“送老人家回家去。”
  

“新赣南”的“财神庙”(2)
“不用送,不用送,我自己能走,多谢!”
  葛接福老人出了门,蒋专员立即写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