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香残燕子楼-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我更喜欢太白‘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这句话。”
行吟者一怔,抬起头来,惶恐道:“恕罪,恕罪。”
另一人哈哈大笑道:“东野兄竟自一人吟诗,不让小弟赏玩。”
行吟者这才从诗境中醒悟过来连连道:“元宾贤弟,在下正要请教哩。”
行吟者叫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大笑之人叫李观,字元宾;陇西人。
李观向韩愈介绍道:“这位就是我新近认识的朋友湖州孟东野先生。”
韩愈向前施礼道:“在下韩愈,字退之。”
孟郊笑道:“久闻大名,未曾拜会,不期道中相遇,我孟郊真乃三生有幸也!”说罢向韩愈深深一躬。韩愈道:“东野兄现在何处下榻?”
孟郊道:“在下暂在一寺院借住。”
韩愈道:“今晚到敝寓所饮酒如何?”孟郊道:“这就打扰了。”
孟郊来到客户坊韩愈所居旅舍,要来纸笔,将刚才吟诵的诗写了下来,其中一首题为《赠李观》: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题下特注出“观初登第”。
李观细细读过,心中一阵酸楚,心想:自己侥幸得中,假定可以转让,应当让给年长的东野。但面对东野这副愁苦的面容,似乎什么样的言词都将变成虚套,于是只说了句:“孟兄高才,明年高中无疑。”
韩愈拿过诗也低吟了起来:“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落榜的痛苦,记忆犹新,对孟郊此刻的心情,韩愈十分理解,但又找不出话来安慰他。一会儿,旅舍仆役送来果晶酒菜,三人席地而坐,韩愈向二位朋友各满满斟上一杯。乘着酒兴,彼此都敞开了心扉,倾吐心曲。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其父孟庭玢,曾任昆山县尉。已经四十多岁的孟郊,岁月蹉跎,两鬓染霜,初试礼部落榜,心境凄然,长安无亲无故,更觉孤单。年少时鄙薄功名,隐居嵩山,只是读书写诗,不为世俗所扰。壮年时漫游河洛、江南,无所依归。前些年回乡省亲,老母命他赴京应进士试,日后好寻个前程,养家糊口。盂郊是个孝子,遵母命来长安应考,不料时运不济,热望落空。年轻热情的李观曾上书梁肃推荐这位朋友,孟郊也有诗赠梁补阙,可是结果却是如此。
韩愈静静地听孟郊诉说身世,注视着他那双流露着善良、苦涩而又无奈的眼睛,为他的前程担忧。韩愈孤苦的童年,也令孟郊感叹。
韩府兄弟四人,老大仲卿,老二少卿,老三云卿,老四绅卿,在肃宗、代宗两朝,都是有名望的士大夫。韩仲卿自铜疑县(今山西沁县)尉升为武昌县令,和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有过交往,李白写过《武昌宰韩君去思碑》称赞他“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居未二载,户口三倍”。也许是治理武昌有政绩吧,大历初年,仲卿已在秘书省担任秘书郎了。然而,这秘书郎虽说是个京官,也不过“从六晶上”,级别比县令大不点儿。况且只是“掌四部图籍”,说白了就是个替皇帝老子整理和掌管图书秘籍而已。长安米贵,六晶官勉强养得起家眷。
年过半百的仲卿,老妻已故去有年,甚觉无聊,便把身边的侍女收为姬妾。不料这如花似玉年华的女子,竟为这老夫子养出一个白胖娃娃。
2、孟郊落第奔徐州
仲卿老年得子,乐得合不拢嘴,抖动花白长须,把儿子抱在怀里绕书案迈方步。
小娘子娇嗔地说道:“给儿子起个名字吧,你不会抱,我来抱!”
老仲卿将孩子交给娘子,沉吟一回,道:“就叫‘愈’吧!字叫退之吧。退,有谦逊、谦让之意。虽然期望他超越他人,也要有谦逊的品德。”
这老夫少妻正议论着,韩退之从母亲怀里醒过来了,扯开嗓门哭,一点谦让都没有。小娘子知道这娃娃被尿憋醒,刚拿好姿势,韩退之的尿直浇到秘书郎爹爹的官服上。
“这一股子臊味,明天可咋上朝呢?”老仲卿自嘲地笑了。
仲卿觉得小娘子侍候这小宝贝,太辛劳,对娘子说,给河阳家人捎信,找个乳娘来帮忙。韩愈娘觉得夫君如此体贴自己,尽管妾身微贱,也觉得没有白侍候这老头儿,心里热烘烘的。
秘书郎的家书捎回河阳,家人忙着给小少爷物色合适的乳母人选。
乳娘来了,年纪不过20左右,中等身材,结实健壮,看来是庄户人家出身的做活好手,便问起她的身世,这女子未开口,泪水已从眼眶滚下来。这女子乃徐州人氏,叫李正真。丈夫曾被征召赴河阳、洛阳一带与史朝义叛军作战,仗打完了,河阳洛阳平静子,不见丈夫回还。公公婆婆思念独生儿子,忧思成疾,年前双双过世了。正真眼泪哭干了,只好单身一人迢迢千里到河阳寻夫。她访遍河阳城的街坊和附近十里八村,打听不着丈夫的踪迹。人们说,郭子仪元帅、李光弼大将军先后率领官军保卫河阳,叛贼史朝义始终没能攻破,牺牲的兵士一堆一堆的,城郊那望不到边的乱坟岗,埋的都是外乡人的孤魂野鬼啊!无望的李正真来到乱坟岗里哭了大半天,幻想丈夫的魂灵能听到她的哭诉和呼唤。盘缠用尽,怎么回徐州,回到徐州又能投靠谁?她越哭越伤心,直觉得活没法活,死没法死。客店的女主人是个好心人,看她的身世。李正真着实可怜,怕她寻短见,便悄悄随着她,看天色向晚,死活把她劝回客店。韩家知道了李正真的身世,就请她到韩仲卿秘书郎的寓所做韩愈的乳娘。
李正真绝处逢生,没想到能去大唐天子脚下热闹繁华的京城过日子,脸上立时泛起少见的笑容。那胖胖的小少爷似乎就在眼前,小嘴巴正咕嘟咕嘟地吐口水呢。喜欢孩子,那是女人的天性。从此以后,李正真尽心尽力照看韩愈。
很快,韩愈三岁了。就在这一年,韩仲卿秘书郎一病呜乎,韩愈娘在殡完韩仲卿后便离开了韩家。韩愈便随着李正真跟异母兄长韩会一块生活。在韩愈十岁时,韩会韩会被划为元党,遭贬韶州刺使,韩愈跟着宗兄走上了流放的道路。一年后,哥哥一命归西,韩愈捧着哥哥的灵牌随嫂嫂郑夫人和侄子韩老成与乳娘李正真回到了河阳。恰遇中原战乱,只好避难宣州。
贞元二年秋,韩愈告别宣州到达长安。后得到北平王马燧的资助及州县的推荐,取得了礼部进士考试的资格。然而,三次应试,三次落榜。就是在这贞元八年,由陆贽主考,韩愈才及第,然而李观又一次落榜。
韩、孟一夕长谈,竟成忘形之交。
人在逆境中得到友情,如同焦枯的禾苗得到甘霖。
孟郊自认识韩愈,心灵似乎有了依托,虽然他比韩愈年长近20岁。某日,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见韩愈,让朋友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唤。
孟郊以和缓低沉的声调吟诵着他的《长安道》: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外,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
高阁何人家,笙篁正喧吸。”
韩愈听得那样专注,勾起自己初入长安的伤心事,拿起纸和笔,写下他的心声;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写罢对孟郊道:“请东野兄指谬。”
孟郊品味着诗句,答道:“吾辈真是同命相怜也!”
韩愈:“东野兄,下一步有何打算?”
孟郊:“在下盘缠将尽,长安米贵,难以在此滞留,听说南阳公徐州刺史张建封招纳文学之士,我想到那里去试试。不知退之有何打算?”
韩愈:“南阳公口碑极好,东野兄如能入徐州幕府再好不过,我和元宾也可为兄揄扬。弟明年拟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不知兄何日启程?”
孟郊:“明日就要上路了。”
韩愈:“弟和李观明日为兄送行。”说罢将孟郊送出旅舍。
孟郊离开韩愈寓所后,韩愈琢磨着为孟郊写点什么,虽然自己是一介寒士,说不定几句动情的诗能打动权势者的心,起到推荐朋友的作用呢。与孟郊相识时间不长,但他纯厚质朴的品性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孟郊虽然年近半百,求仕之心不退,冷遇奚落没有使他颓丧,依然坚毅自强,这就够令人钦佩的了。韩愈在屋里踱来踱去,诗思如涌泉,他展开纸提笔把在胸中滚动的句子写下来: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育默咸池音
骑驴到京国,欲和薰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
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嵌。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
竹实风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
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
既获则思返,无为见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堪。”
洋洋洒洒五十余句近百字,一挥而就,题为《孟生诗》。
墨迹未干,李观叩门来访。李观读了韩愈的新作,连声称好,说道:“退之兄诗艺越发进步了。深得孟兄神髓,也写出我辈磊落胸襟。南阳公读了也会喜欢的。”
韩愈道;“李兄过誉了。弟有感而发,工拙不计。南阳公如能赏读,就万幸了。”李观道:“明日巳时一起去给孟兄送行吧,别忘了带上大作。”
韩愈道:“那是不会忘的。”
。。。。。。
孟郊因要与韩愈、李观辞行,便连夜赶写一首诗歌:《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临行慷慨激昂地朗诵,算是对朋友的答别:
“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
懒磨旧铜镜,畏见新白发。
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
离弦不堪听,一听四五绝。
世途非一险,俗虑有千结。
有客步大方,驱车独迷辙。
故人韩与李,逸翰双皎洁。
哀我摧折归,赠词纵横设。
徐方国东枢,元戎天下杰。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
有土不埋冤,有仇皆为雪。
愿为直草木,永向君地列。
愿为古琴瑟,永向君听发。
欲识丈夫心,曾将孤剑说。”
正所谓千言万语难说尽,前程万里等待行。
孟郊离开了长安,奔徐州而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孟郊依托张建封
第十六章
孟郊晓行夜宿,不日来到徐州城西门。
唐城南门称“白门”,城的南墙,只到奎河北边十多米的地方。奎河往东流的这一段,就是古代的护城河。城的北墙,在黄河(故道)的南边二十多米的地方。城北和城东的黄河,是自然的护城河。徐州城门与别处的城门不同,北门向东,西门向南,南门正南,东门向北。
徐州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徐州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已发生战争百多次。为了适应打仗,使城门易守难攻,所以四个城门都建有瓮圈,分外门与内门。除南门的内外门是直通的,其它三个门,内门与外门之间都不是直通的。故北门出了内门就要向东走,然后再向北走,才到外门。所以,北门的外门也是向北的,人们不过是讲,出内门向东走而已。西门出了内门往南走,然后再向西走,才到外门。所以,西门的外门也是向西的,人们不过是讲,出内门向南走而已。东门出了内门就要向北走,然后再向东走,才到外门。所以,东门的外门也是向东的,人们不过是讲,出内门向北走而已。另外,徐州老城的四门:北门有井,南门有影,东门有牛,西门有耳。据说,北门有井,说的是北门有彭祖祠,祠院内有彭祖井小南门有影,说的是南门瓮圈内有影壁墙。东门有牛,说的是东门内有条河,河的桥下有个铜牛潜在水中。“铜牛六十年才现一次身,这铜牛与城北门城墙上的铁牛可神乎了;铁牛叫,大水到。铜牛叫,大水耗。西门有耳,说的是西门瓮圈内的墙上有猫耳洞,专门用来藏兵的。人们还说,徐州西门是杀人门。这是说,徐州古代杀人,都是从西门把犯人押到刑场,进行处决(杀头)。那时,从南牢提出判死刑的犯人,从西门出去过了吊桥就往南走,这条路叫做驴市街。走到城墙的西南角外,要过一个小桥再往东走,不远就到刑场了。一过小桥,犯人身上的“亡命旗子”就被拔掉,刽子手架着犯人快走,胆小的一过这桥,魂都吓掉了,所以这桥叫“落魂桥”。当然,也有胆大的,从南牢出来,一路上见卖酒的就喝,见卖熟肉的就吃,见卖衣服的就穿,见卖帽子的就戴。那时候有规定,死刑犯临上刑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许拒绝他们的要求。有的地保跟着,还故意点化犯人多要东西,特别是穿的、戴的。犯人被砍头后,地保收尸时,剥个精光,拿回去洗巴洗巴卖钱。有的犯人,还一路高唱大戏,到了刑场,毫无惧色。临杀头时,他们还笑着对刽子手们说:“爷们(或哥们),请干的利落点,让小侄(或弟兄)走得痛快些,多谢了!”大有杀头只当风吹帽,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之慨。
孟郊并未从西门进城,而是顺着西墙向北,一直到黄河南岸。他沿着黄河岸堤东行,低头思索着去见张建封如何说。
很快,他酝酿成了《上张徐州》:
“为水不入海,安得浮天波。
为木不在山,安得横日柯。
再来君子傍,始觉精义多。
大德唯一施,众情自偏颇。
至乐无宫徵,至声遗讴歌。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
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献词惟在口,所欲无余佗。
乍作支泉石,乍作翳松萝。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
贱子本如此,大贤心若何。岂是无异途,异途难经过。”
孟郊从北门进城,来到刺使府。
张建封见是韩会之侄韩愈所荐的孟郊,十分高兴。他早就闻得孟郊的文采,且对学子诗客十分敬重。他清楚地知道,徐州这个地方最重情义二字,尤其对来访的客人来不得半点怠慢。好客既是徐州的风尚,他张建封要在徐州有所作为,更应该礼贤下士,广招八方来客。
孟郊把韩愈的《孟生詩》呈給張建封,并将他答谢韩愈、李观的赠別诗当面向张建封朗读,他以草木、琴瑟为喻,向張建封表示了依託归附之意。
张建封大喜,为了让儿子张愔多多接触有识之士,便由张愔安排好孟郊食宿后,陪同孟郊逛逛街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4、东野辅导小盼盼
晚饭后,张建封传话:明日在戏马台设宴为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