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帝国的涅槃-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都是很多年后的事了。
  黄巢在高骈的压力下,率部南下,向广州进军。这次他干脆自己给朝廷上表,自个把自个给流放岭南,求朝廷任命他为广州节度使。结果收到的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正四品“率府率”的告身——老黄那叫一个生气啊,把宰相们挨个儿骂了一顿。
  八七九年九月,怒火冲天的黄巢在一天内攻破广州,俘杀了节度使李迢。接下来的事儿,中国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据说阿拉伯人的史书倒是记录了一些。
  这一段,咱们还是先引用史料吧!《剑桥中国隋唐史》是这么说的:“黄巢杀害了勇敢的李迢,并在暴怒之下洗劫广州,使这一大港口变成废墟。有的材料估计死者高达12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外国商人,而当时广州全部人口约20万。许多中国人逃往福建。那时期来自西拉甫港的著名阿拉伯商人阿萨德详细叙述了广州遭到野蛮毁灭的情景。”黄巢在广州屠杀了大量的回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掠夺了商人们贩卖的珍宝和各种奢侈品。
  对此,历史学家们难以理解,虽然黄巢本人曾是儒生,但儒家并不极端排斥其他宗教思想,如此惨烈的屠杀,并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逻辑。范文澜先生说:“教徒多兼商人,是明显的剥削者。黄巢杀商人和教徒,自有他的理由,但广州未必有如此大量的外国人,如果真有这样多的人,民众受害更大,那么,黄巢的理由也就更充足了。”
  这算是一个解释,带着宣明的时代烙印。就这个解释本身,也算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向长安进军!(1)
八七九年,水土不服的黄巢军在岭南发生大疫,士卒死者十之三四,将士都不愿意继续待下去,纷纷提议北返图谋大事。后梁太祖的二哥,就是这时候丢在岭南的。
  黄巢发布檄文,自称义军百万都统兼韶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历数唐王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污残暴、考选不公、埋没人才等弊病——老黄还在为当年落第愤愤不平呢!檄文还禁止刺史添置私产,县令贪赃者灭族。并声言将引军北上,入潼关,克长安。改朝换代,这确实算是桩大事了。这次大###的最高潮即将到来。
  这年十月,黄巢军造大木筏数千艘,自桂州出发,乘暴水,穿越灵渠,由漓江进入湘江,经永州、衡州,抵达潭州城下。守潭州城的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李系,来头不小,是中唐名将李晟的曾孙,不过他可没有祖宗的本事,“有口才而实无勇略”,带着精兵五万人和大批民团,竟然躲在城里不敢出战。躲也没有用,黄巢急攻潭州,李系连一天都没守住,不过他虽守城无方,但逃命有术,成功溜走,躲进了朗州。黄巢尽杀守城官兵,将尸体扔进湘江,浮尸蔽江而下。尚让则率军乘胜进逼江陵城,号称五十万众。
  此时,江陵城中兵力不到万人。那么,自请南下###黄巢,目前正坐镇江陵城的前宰相王铎在干什么呢?这里咱们不妨引一段李宗吾的厚黑:“唐朝黄巢造反,朝廷命某公督师征剿。夫人在家,收拾行李,向他大营而来。他听了愁眉不展,向幕僚说道:‘夫人闻将南来,黄巢又将北上,为之奈何?’幕僚道:‘为公计,不如投降黄巢的好。’”这就是王相爷在江陵城里干的好事儿。不过投降黄巢当笑话讲可以,真要盘算起来,还是北上迎接夫人安全些。
  于是王相爷把江陵城丢给原草军降将刘汉宏,称自己要去和襄阳守将刘巨容会合,北上逃走了。刘汉宏动动脑子,觉得自己原本是“贼”,突然改行当忠臣有点突兀,会吓着人,断不能搞这样的恶作剧。至于繁华的江陵城么,反正左右是个抢,让黄巢抢还不如老子自己抢,于是老实不客气地“大掠江陵,焚荡殆尽”,然后带着部队北逃,转回老本行,继续当强盗去了。这个刘汉宏还能逍遥一段,再受一次招安。直到在越州观察使任上撞上董昌、钱这两个活阎王,好运气才算到头。
  江陵城里的老百姓逃窜山谷避祸,适逢大雪天,不少人冻饿而死,僵尸遍野。这是江陵城自南朝梁元帝焚书以来,一次空前绝后的浩劫,但这样的毁灭,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汉魏以来,一直俨然为大江中游第一重镇的江陵,从此失去了其历史地位。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战城南》
  王铎逃得太仓皇了一点——事实上,黄巢的部队,还得过十来天才能抵达江陵城。黄巢军占领已经是一片废墟的江陵城后并未停顿,继续北上攻打江汉重镇襄阳。从当时的交通线来看,自江陵至襄阳,然后北出河南,距离是最近的。这时,襄阳守将刘巨容,正和另一员唐将曹全晟合兵屯守荆门。这一路唐军实力不算强,但刘巨容是跟随康承训讨平庞勋的旧将,有相当的作战经验,曹全晟也很勇敢善战。二将部署部伍,严阵以待。
  临战前一天,唐军阵地上似乎出了状况,有五百多匹沙陀战马蹶着蹄子得得地跑到黄巢战阵中,还有几个沙陀人在后面哭天抢地的追马,黄巢军哪能让他们得逞,冲了些人出去抢马,傻了眼的沙陀人只得撒丫子溜了。看起来,这似乎是个意外。
  黄巢挺纳闷:尚让,你派兄弟过去捣乱怎么连我都瞒?尚让也是一头雾水:老大,我看像是个责任事故,或者是对方的弼马温想投诚。
  不过草军的将士们才不管为什么呢,那叫一个高兴啊,可不是嘛,五百匹好马,能卖不少钱呢!于是大家伙猜猜拳,几百个大小头目就把马分掉了,从两条腿变成六条腿,一个个神气活现。活该他刘巨容曹全晟,连几匹马都看不好,还打什么仗?大家嘻嘻哈哈挤眉弄眼:犯了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五、向长安进军!(2)
可是,想想都不应该,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当晚,分到马的头目们把自己的新坐骑喂得饱饱的,勤快的还给马洗个澡,兴奋得简直睡不着觉。唯一麻烦的是,这都是些外国进口马,听不太懂中国话,不大听招呼。好在喂草也吃,让睡也睡,骑它也不反抗,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两军合阵。黄巢布阵还没完,对面唐军阵中就响起一片稀里糊涂的外国话。黄巢看看左右,发现大家伙都在发愣,没一个明白,黄巢只好摇摇头,唉——都是没文化闹的。我们知道,大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考外语的,所以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推测:就算是黄巢先生本人,当时也没听懂人家在叫唤什么。
  如果换了沙陀人李克用在旁边观战,他会乐得像只猫一样跳起来。当然,目前他因为杀了歧视他父子俩的政府官员,被好几路唐军追杀,只得逃到沙漠里,和少数民族酋长们用针头、树叶什么的当靶子,比试射箭玩,暂时还赶不上凑这场热闹。
  草军头头们正在疑心对面是不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念咒画符跳大神什么的呢,突然发现,自己阵中不少英雄好汉已经开始策马冲锋了。这帮家伙真勇敢!
  不过到底怎么回事儿,只有骑在马上的英雄们自己心里才有数:发动机莫名其妙地点火了,方向盘也不听使唤,最糟糕的是刹车失灵……还有一点也够要命的,大家都是业余骑手,不少人昨天才第一次摸到缰绳,目前能伏在马上不被颠下来,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不过在士兵们看来,今天头头们确实是相当勇敢,有了马骑就是不一样啊——虽然骑马的姿势实在难看。大家纷纷跟进。于是草军乱糟糟地开始全军冲锋。唐军似乎埋伏了些人在对面的树林子里,不过看见大军冲锋,都吓得拔腿就逃,只有个别胆大的回头射两箭……还等什么,追!
  等黄巢发现前面的唐军突然不逃了,借助既设阵地开始顽强防守,像座山一样镇定的时候,他知道对手的分量了。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个时候叫“不好”,已经来不及了。伏兵像山崩一样压下来,乱糟糟的草军指挥完全失灵,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
  步兵已经四散溃逃。骑在马上的大小头目们,还在外国话的催促下继续向唐军密集的地方“冲锋”,这时候傻瓜都能听明白沙陀人叫唤的是什么了:“马儿啊,快回来吧!”乐颠颠的马儿跑回来了,带着一大群不会骑马的笨蛋俘虏。据唐军事后清点俘虏报称,著名的草军头目有十二个之多。
  很怀疑刘巨容、曹全晟的创意是来自于大唐名将李光弼欺负史思明的那出“美马计”。
  不过唐军到底兵力有限,难以彻底包围消灭黄巢的大军,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黄巢趁唐军消灭包围圈中的草军残部之机,率余部逃离战场。刘、曹两将乘胜追击,直抵江陵城下,史书说是“俘斩其什七八”,似乎有点夸张,但这一战重创了黄巢军是没有疑问的。
  部下劝刘巨容穷追黄巢,可以一举消灭之,但刘巨容叹口气,你们这帮愣小子,只知道立功,没看见康承训的教训么?“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还是留着他们吧。
  曹全晟率所部渡江追击,朝廷却帮倒忙,在这节骨眼上莫名其妙地以段彦谟替换他。于是,这一支部队也停止了追击。
  黄巢好不容易喘口气,重新收集溃散的将士,军势复振。他放弃空城江陵,由水路攻打重镇鄂州,破其外郭。八八零年的上半年,黄巢重走十年前庞勋的老路,顺江东下,转掠今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十五州府,沿途收编王仙芝溃散的旧部,兵力增强到二十万人。
  朝廷鉴于江南财赋之地受到威胁,任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调集各镇兵力七万多人###黄巢。高骈派手下大将张璘等渡过长江,击降草军别部帅王重霸,并屡败黄巢军,黄巢被迫退守饶州,其大将常宏率部众数万人投降唐军。张璘攻打饶州,黄巢败退信州,唐军轻易取得饶州城。
  

五、向长安进军!(3)
这年夏天,驻屯信州的黄巢军又遭到瘟疫,许多将士病死,唐军乘机猛攻,黄巢以重金贿赂张璘求其缓攻,并向高骈乞降。高骈贪功,向朝廷说黄巢不日可平,把前来支援的各镇军队打发回去,并答应替黄巢请求节度使的节钺。黄巢一待各镇援兵退回淮北,立刻和高骈翻脸。高骈发觉自己上当,大怒,命张璘出战,早有准备的黄巢在信州城下大败唐军,张璘战死。
  从此,黄巢北渡长江的大门已经打开。七月,黄巢率军自采石渡江,克和州、滁州,围天长、六合,主力进抵高骈的大本营扬州城下,高骈不敢出战。倒是原黄巢降将毕师铎还有点勇气,劝高骈伺机出击,勿使黄巢安然渡过淮河,为患中原。高骈因自己主力部队丧失殆尽,诸镇援兵又已退回,力量不足,于是诈称风瘫,拒绝出击,只是严令诸将死守自保而已。
  黄巢本打算彻底击败高骈再行北上,故在天长休整四十余天,见没有战机,遂率全军北上,在泗上击败唐将曹全晟的六千人马,报了荆门之仇,随后于九月间渡过淮河,进入皖北豫东一带。
  此时,黄巢又改称号为“天补大将军”(一作“率土大将军”),向各地唐军发出通告,申明自己将入长安问罪,与众人无干,让他们各守本境,不要听从朝廷调遣,惹是生非。各藩镇大多对朝廷没什么好感,这时更是隔岸观火,作壁上观了。
  黄巢军渡淮后,由于在南方掳掠的财物很多,资金相当雄厚,所以一路上并不怎么掳掠,军纪还算好,有时候还散些钱财给老百姓,只是裹挟些青壮年男子扩充军队。这一不扰民的措施相当得人心,老百姓非常满意。失去了天下人心,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朝,此刻已如风中之烛。
  但即便这个时候,大唐朝也还有忠臣勇将。泰宁节度使齐克让率领不足万人的部队节节抵抗,从淮河边上一直缠斗到潼关城下,希望缓阻黄巢前进的势头,给朝廷赢得喘息的时间——但他忘记了,这个连最好的机会都抓不住的朝廷,又怎么能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数年前,王仙芝带着草军打到汝州,却眼睁睁地望着洛阳城不敢攻,撤退了。今天,黄巢重新带着草军攻回来,这一次,他身后有六十万大军。洛阳城门轰然打开,自安史之乱以来,这个古都第一次陷落。
  但乱世犹未了——此后数十年间,它将要走马灯似的更换主人,有军阀,有盗贼,有守财奴,有败家子,有野心家,有入侵者……牡丹蒙尘,诗书寂寞,天下事不问可知。难怪后人李格非要说:“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
  死守潼关城外的齐克让给朝廷上书哀求:“将士屡经战斗,久乏资储,州县残破,人烟殆绝,东西南北不见王人,冻馁交逼,兵械弊,各思乡闾,恐一旦溃去,乞早遣资粮及援军。”粮已尽,援已绝,兵已疲,敌已近,全指望朝廷了……可是此刻的朝廷哪里还指望得上!乱哄哄的长安城,好不容易拼凑了神策军两千多人——就这,还多一半是街上雇来充数的,能把兵器拿稳,坐在马上不掉下来的家伙就算是条好汉了。
  小皇帝亲自阅兵,给部队打气。带队的将军张承范倒不是个糊涂蛋,知道胜负主要是由实力决定的,于是老老实实地跟皇帝说:黄巢有几十万人,我这里两千多新兵蛋子加上齐克让那没饿死的一万人,恐怕不顶用,而且连个后勤保障计划都没有,咱们对此很寒心……您有空还是催催援军吧!小皇帝拍拍张将军的肩膀,意见很好,我看值得考虑……你先走一步,我这里马上派援兵。
  张承范就这样带着一帮新兵去守潼关,走到华州,想找当地官员解决吃饭问题,才发现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华州刺史裴虔刚调动工作走人,其他人又都逃到山里去了,城里像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老鼠在到处乱跑。大兵们四处找找,发现华州仓库里居然还有千余斛米,大家吃了顿最后的饱饭,又自备三天的干粮,继续出发。
  

五、向长安进军!(4)
部队好不容易爬到潼关,张将军立刻布防,不过他自己也知道顶不了多大用,而且关外的齐克让已经断粮了。也就在张承范援军到达潼关的同一天,黄巢军前锋也到了,数十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白旗遍野,不见边际。齐克让鼓足勇气,拼命抵抗,居然打退了黄巢前锋部队的进攻,但黄巢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随后赶到,投入战斗,全军数十万人齐声大呼,黄河华山之间地动山摇。
  这一仗,从午时打到酉时,齐克让万把人的部队虽然勇敢顽强,但饿得实在不行,只好烧掉营寨退入关内。但饥饿的士兵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撤退了,齐克让计划中的撤退变成了溃逃。潼关左侧有一条能通行人的峡谷,平时因为由关上征税,所以这条路就给封闭起来,不许私自通过,叫做“禁坑”。张承范的部队来得匆忙,人数又少,也没注意到还有这么个地方需要布防,就给忽略了。
  但齐克让的泰宁军溃退的时候,溃兵慌不择路,见关门挤不进去,干脆由“禁坑”硬趟过去,有了十个八个兵的成功尝试,自然就有成百上千人跟着走,数千人一涌而过,居然把这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