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人盗墓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龙山也是佛、道信徒们眼里的圣地,这里早就建有一座寺庙——名叫龙城寺。由于龙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龙头”,因此海陵王下令拆毁寺庙,将开国之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颜晟的和陵(后改称恭陵)营建在此处。
贞元三年(1155年),大房山陵区正式破土动工。海陵王又亲自督工,命工人昼夜赶凿山体,有不少人怠工还挨了海陵王的鞭子。
三个月后,睿、和二陵率先建成。此后金闵宗完颜亶的思陵、金世宗完颜雍的兴陵等二十多座有号没号的帝王陵陆续建成,北京城外形成了一片新兴帝王陵区。
为什么海陵王会看中这地方?据说,当年海陵王到九龙山一代狩猎,行至山下的大红谷时发现了一头鹿,就跟着追。但追着追着,鹿却不见了,闪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发着金光的寺庙。海陵王觉得奇怪,便走进了寺院,但更奇怪的一幕又出现了,恍恍惚惚间,海陵王竟然看到金太祖、金太宗等几位逝去的先祖坐在香案上。
海陵王诧异之余觉得这是祖宗显灵,是大金国都城迁出阿城,定都燕京(北京),平定中原的吉祥征兆。就这样,海陵王将远在黑龙江的祖陵于公元1155年,随都城一并迁到了北京,陵区中心择在显灵之处的九龙山龙城寺。
金陵陵址卜定的第二个版本没有上述那么玄乎。
南宋张棣著有《金虏图经》一书,书中附录二《山陵记》记载,金陵陵址是风水大师相出来的。书中称,“虏人都上京,本无山陵。祖宗以来,止卜葬于护国林之东,仪制极草创。迨亮徙燕,始有置陵意,遂禽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
可以看出,海陵王在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命令堪舆师找了一年,才找到龙城寺所在的这块风水宝地。所谓海陵王看到金太祖坐在香案上,应该是后世的附会之说。
● 蒙古人最先破坏过金陵
需要说明的是,海陵王苦心营建的陵区,自己死后却未能享用,而是被赶出了这块风水宝地。未等明朝皇帝动手,金朝皇帝先扒开了他的陵,没有在自己选定的风水宝地上做完来生美梦,这份遗憾也是古今少有。
正隆六年(1161年)与宋军战败,海陵王在败逃途中被不满的部将杀死,终年40岁。当了13年的皇帝海陵王,尸体被运回来后,也以帝王之礼葬在九龙山陵区内。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5)
金太祖的孙子完颜雍当了皇帝(金世宗)后,对海陵王就不客气了。他先将海陵王贬为“殇王”,再贬为“海陵郡王”,最后降为“庶人”。完颜雍听信谏言,掘出海陵王葬在大房山的尸骨,乱葬于陵区外40里的荒野里。一代帝王到底墓在哪儿,至今也没人知道,被荒草掩埋了。
海陵王选定的陵区,连自己的尸骨都被掘了出来。可以想见,这风水宝地一说,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到金国灭亡时,情况就更惨了,蒙古人首先先捣毁了金陵,这比朱由校早了几百年。
开兴元年(1232年),蒙古人围攻金都城汴京,老皇帝、哀宗完颜守绪弃守汴京都城,弃留老母妻妾,独自出逃到蔡州。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宋、蒙两股军队,一南一北夹击金国。金国都城内外,一片混乱,杀声震天,国破在即。
完颜守绪看到大势已去,连夜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此即是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短的吧,连半天都没有。
第二天早上登基朝贺仪式才结束,帝号未定,宝座未热,蔡州即告失陷,完颜守绪在轩中上吊自杀。国破家亡,自杀成义,史上因此亦称完颜守绪为义宗,几百年后盗掘他陵墓的大明末帝朱由检也选择了这样的非正常手段,不知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听说老皇帝上吊,完颜守绪的500多臣子、军士也随后投河自尽,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惨烈。新皇帝完颜承麟随后也为乱兵所杀(也算是一位哀帝吧),金国宣告灭亡。
新、老皇帝这一死,真的悲哀了,金国帝王陵遭了大殃。蒙古人当年将女真人、契丹人都视为“汉人”。蒙古人原本就把金国当作敌国,进入北京后,出于报复目的,便盗掘捣毁了金陵。
不过,在完成统一中国后,蒙古人认金蒙是一家,元朝是金的正宗接班人,所以,元朝廷对金陵进行了整理修缮,还装模作样地定期祭祀,金陵一度成为元时有名的“京西八景”之一。
● 斩“龙头”,建“皋塔”
虽然蒙古人捣毁过金陵,但真正给金陵带来毁灭性破坏的,是明朝人。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并没有破坏金陵。与秦汉唐宋这些帝王陵一样,金陵也得到了保护,一直到朱由校当皇帝的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才“罢金陵祭祀”。
之后,明朝的麻烦不断,金陵的麻烦也就来了。
朱由校是在危机重重的时代背景下当了皇帝的,开始也是忧国忧民。他在天启元年即位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身边的臣僚告诉朱由校这是女真的余孽在作怪,这才有停止供祀金陵的事情。朱由校当时还是一个大男孩,任凭臣僚做主,金陵便不再受到保护。
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在关外闹腾得越来越厉害。正月未出,清兵便攻占了西平堡,王化贞、熊廷弼这些明朝东北“剿匪总司令”,被逼得退守关内。此时的朱由校不得不动手了,只好祭出“救国秘招”——“泄王气”“断龙脉”,挖掘后金的祖坟,通过风水“厌胜之术”,以此阻止满军入关。
朱由校派出“工程兵”,先是把金陵的地面建筑全部砸毁,然后挖开地宫墓道,掘开地宫,并将地表上巨大的石头、碑刻、础柱等推入墓道和地宫内。这种破坏,殃及到了大房山以外的金墓。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6)
这还不行,根据厌胜家的指点,“工程兵”找到了金陵龙脉所在穴位——金太祖睿陵背依的九龙山主脉的山脊,即“龙头”部位,在“龙头”上动土,硬将“龙头”砍掉一截。又在“龙头”咽喉部位挖出了一个深洞,让“龙头”生疮。他们还在洞里面填满了鹅卵石,厌胜家称这是“斩龙头”“扼咽喉”,让女真这条“金龙”成为死龙,以达到釜底抽薪、彻底割断龙脉,泄去王气的目的。
但是,“龙头”斩了,“金龙”却没有死,反而更威猛了。
天启三年,后金的发展势头不见减弱。臣僚再给朱由校指点迷津,认为这是上次龙脉断得不彻底所致,朱由校信以为真,再次派出“工程兵”到大房山,在铲平金陵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好几处关帝庙。
他还特别派人在睿陵原址修建“皋塔”一座,请来与岳飞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将牛皋,与关公一起,为大明王朝“联合抗金”。为什么要在睿陵原址建“皋塔”?这里有一个传说。当年,“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当时所建的关帝庙、皋塔遗迹至今尚存,游人可以看到。
朱由校的两次盗墓行动,被称为“天启掘陵”。由于当年破坏严重,下手狠,给现代的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有的陵址无处寻找。这些年来,北京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大房山一带进行探查。2003年终于找到金太祖睿陵遗址,这一发现当年被评为年度考古一大发现。目前金国帝王陵的考古工作仍然没有中断。
● 清廷修金陵“鬼糊鬼”
朱由校挖掘金陵一事,《明史》上并未见交代,还是清人揭了他的老底。
康熙皇帝说,朱由校当年是听信了“虚诞之言”,不知道检讨反省自己的行为得失,竟然“毁及前代帝王之陵”。
朱由校破坏金陵看似彻底,但迷信的观点认为,后金的龙脉并未被挖断,朱由校反倒惹恼了地界神灵,失去了护佑,朱姓天子大运不再了。
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易名“大清”,此部女真也易为“满人”。1644年清政权最终取代了朱元璋一手开创的大明王朝,一直到268年后的公元1911年,清朝的“龙脉”才真正地被革命掉了。孙中山建立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也就此终结,中华博大精深的帝王陵寝文化也成了千古绝唱!
顺治元年(1644年),福临即位,满清如海陵王一样,从东北迁都北京。这以后,金陵得到了保护,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先后对金陵进行修复。朱由校盗掘捣毁金陵一事,就是康熙二年(1663年)修立陵时所立的“圣祖仁皇帝御制碑”碑文中透露出来的。
搞笑的是,清朝修复金陵也是鬼糊鬼的把戏,并未真的把金陵当成祖坟,完全是做样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民国时的一次盗墓事件,曝光了清人当年修祖坟的真相。
民国时期,清帝退位,连自己的东、西二陵都保护不了,金陵自然就更没有人问事了。原先设置的守陵户因为领不到钱粮,靠山吃山,靠陵吃陵,陵户只得在陵区内开荒“自救”。后来发展到伙同周围的村民公开拆毁金陵地表建筑的地步,大肆砍伐陵区内的林木,把陵区的物件建筑材料搬到了自家的院落中。
盗墓贼于是看到了机会。当地有个外号叫“小老虎”的土匪刘振山,纠集上百人,公开对金陵进行盗挖。这伙人盯上了被清廷修葺过的睿陵、兴陵二陵,从陵的地宫所在的宝顶上面,挖了一个大盗洞。本想下面就是藏有宝物的地宫了,可进入盗洞一看,什么也没有。原来,清代重修的金陵并未建在原陵址上,只是随便找了个地方,建一个坟头,意思一下而已。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7)
顺便提一下,金陵遭朱元璋子孙盗掘,后来有不少附会之说,称这是一种报应。
当年,金国大将粘罕攻陷北宋都城东京后,先后对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帝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的盗掘。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等8座陵寝,无一幸免。比朱由校的行为更为野蛮的是,他们还把北宋帝王、帝后、陪葬臣子的尸骨从陵内拖出来“暴骸”,也就是“晒尸”,令人发指(具体情形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说到)。
这样说来,还真有点因果报应的味道,一报还一报呢。可能因为有这个前因,朱由校盗掘金陵事件,并没有遭受到更多的历史指责,有的盗墓著作中干脆不提这桩事,以至于朱由校所为成了一桩盗墓秘闻。
● 古代帝王迷信“天子气”
朱由校盗掘金陵一事,如今已成为笑谈。朱由校掘金陵的行为,康熙皇帝称是,“贻讥千古矣” 。
现在看来,朱由校的行为确实是愚蠢的,因为清人并不在乎。但破风水、挖龙脉,这些所谓的“泄天子气”“镇王气”之举,虽然愚蠢,却不是朱由校的首创。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便干过这事情,不过他掘的不是坟,而是一座山。
秦始皇造成的“风水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地方在秣陵(今南京)。据民国学者夏仁虎撰著《秦淮志》引《景定建康志》文,“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乃凿方山,断长陇,渎入于江。故曰秦淮。”
嬴政为了*东南的“天子气”,破坏这里的风水,让当时南京南郊的“龙藏浦”水流改道变向,具体地点在今天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石硊。此地我曾去看过,确有人类开凿痕迹,但是不是秦始皇破坏南京风水而留下的,无法考证。但从此留下了一条流淌胭脂的风月河——秦淮河。
嬴政泄了“天子气”,却没有镇住天子。“望气者”(风水先生一类人)之语真的应验了,五百年后南京真的出现了一位皇帝,此人便是前面提到的“帝王盗墓第一人”孙权。
孙权定都南京后,将秣陵易名“建业”——在此建立孙家帝王大业。南京从此真成了“帝王洲”。最鼎盛的王朝就是仿效嬴政,挖人祖坟,坏人风水的大明王朝。
历史上,大凡在风水上做文章的皇帝,不少人死后江山都失去了。嬴政是这样,隋炀帝杨广也未逃出劫数。
《资治通鉴·炀皇帝》(卷一百八十二)中有这样的话,“今人人皆云杨氏当灭,李氏将兴”。当时,就有善看星象的术士启奏杨广,称在龙门地区发现“天子气”,并由龙门向东发展至太原地区。
皇帝很少有不迷信的,杨广亦然。于是他学起了秦始皇断东南天子气的举动,也“东巡”“西巡”几番,并在山西置“离宫”,让自己的“真龙”之身现于不祥之域,以*之。杨广生前曾多次到山西,这可不是单纯去休闲,而是带有很强的“镇天子”目的。
然而,太原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封地,这股“天子气”最后真的气贯山河,灭了隋朝。
可见,“天子气”一说害人又害己。有的风水先生比较贪,看到所谓的风水宝地,便给自己留着。据《南史·虞玩之传》(卷四十七)记载,南北朝时,浙江人唐宇之生于风水世家,祖上给自己留了一块风水宝地,此地系龙脉,天子气旺盛,他的祖先断定子孙中将出皇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8)
唐宇之信以为真,于是开始惑弄人心,招兵买马起义,还攻陷了富阳城称帝。称帝后,一切按规制办,还在儿子中设置了太子。朝廷闻讯,立即派遣禁军征讨,刚一交手,唐宇之便被斩杀了。
沾上“天气子”其实是一种晦气。聪明的人知道能当皇帝可不是靠祖坟的荫德,而是用人头换来的,因此避之远远的。
西晋著名人物羊祜,是位独臂将军。有擅长风水术的相墓者告诉羊祜,羊家祖坟有“帝王气”。羊祜一听,这可不得了,如果让当今皇帝知道了,全家还不遭殃?但相墓者说,“若凿之则无后”,但“犹出折臂三公”。为了避免祸害,羊祜悄悄把祖坟掘开了。后来,羊祜果然从马上摔下来,把膀臂折断了,他虽然地位显赫,但没有儿子,断了香火。
羊祜掘祖坟一事,可能是真的,但与他的命运和生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也许就是一种巧合,让后人附会了。
虽然“风水宝地说”“龙脉说”“天子气说”都是古代风水先生捣鼓出来的伪学说,有许多人也知道挖祖坟、破风水解决不了问题,但总是有皇帝会相信,会这样做。原因在哪儿?一是示威,担心别人抢了江山,通过挖祖坟,打击对手的政治信心,如武则天的掘坟焚尸;再就是病急乱医,大厦将倾,江山将失,也只得通过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两个原因,实际都是“心理战术”。如果对方也迷信,可能还真的会有效果呢。如果像朱由校这样,碰到了努尔哈赤这位“不信邪”的主子,风水“厌胜之术”便失效了,挖了人家的祖坟也是白费力气,反而激起更多的仇恨。
● 朱由检盗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明朝的天子臣僚们,对此却深迷不悟。继朱由校挖了满清人的祖坟金陵之后,接下来他的接班人——末帝朱由检,也迷信起了这套风水厌胜邪说,盗挖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天启二年的进士、刑部主事汪乔年,奉诏盗掘过李自成在陕西米脂县境内的祖坟,以泄“李贼”祖坟的“天子气”。
《明史·汪乔年传》(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