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闻抄袭历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到陈胜吴广起义后参加了起义军。
  就这样的交情,后来却到了彼此恨谁不死的地步。两人后来带兵拥立赵王,分别带一支部队跟秦兵交手,张耳携赵王躲进巨鹿城。秦兵围攻得紧,不久城内粮食吃完,兵员又少,眼看不敌,张耳几次派人冒险出去召陈馀带他的几万兵力来解困。陈馀认为自己兵力太单薄,不是秦兵的敌手,不敢前往,想的是保留力量,日后替张耳报仇。又僵持一段时间,张耳实在挺不住了,又派人去,说陈馀“太不仗义,要有诚心的话,至少应该来决一死战,一同死。”陈馀没办法,就派了5000人去,结果全军覆没。
  后来还是项羽解了巨鹿之困,救了张耳。张耳出来之后就和陈馀翻脸了,陈馀还挺生气,认为自己做到了该做的,委屈之下,就把将印交给张耳,说“我稀罕领这个兵么!”他以为张耳会把将印还他,没想到张耳没有,从此他们俩一刀两断,陈馀带了部下亲信几百人另立山头,专打张耳。后来刘邦邀请陈馀发兵一起攻楚,陈馀提出的唯一条件还是“拿张耳的人头来换”,由爱到恨,恨竟能如此之深。他俩的结局,是张耳杀了陈馀。
  两人人品是否有问题?从史实来看,张耳在种种关键时刻的表现,都算得上无可挑剔,他的门客如贯高,也是可歌可泣的汉子,从这个侧面也能体现出张耳的为人。至于陈馀,除了后来与张耳的恩恩怨怨外,之前也只有不发兵这个污点,此外在能力上有缺,属于墨守成规的文人,由此看不发兵这一点,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在那种时刻,人表现出懦弱的一面,是很可理解的,从这可以说这个人有大弱点,但评价为人品差也还不至于。这样的两个人,从生死与共走到你死我活,不知道他们回想起当年,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为哥们两肋插刀,为误会插哥们两刀(2)
为不算亲近的人,虞卿可以抛家舍业;而作为至亲的人,陈馀张耳却要互相伤害。有时候人作决定,真不知道是跟别人较劲,还是跟自己较劲。
  ##“群体性事件”有办法对付
  勒庞的《乌合之众》描述了他对于“群体”的恐惧,当人聚集成“群体”时,会产生摧毁性的力量,狂暴得无可抵挡,还特有理想,绝不计较私利。这种特征让勒庞在皮袍下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才能和“群体”对抗。
  他思索的这个问题在中国早就被解决了,并且有实战经验,并被记载在《战国策》里。秦昭王时候,因为秦国越来越强大,经常侵略周边国家,天下英雄都聚集到赵国准备集合成“群体”进行一项有理想的事业——合纵抗秦。眼看着“群体”的强大力量就要显现出来了,秦昭王尽管没写过《乌合之众》,但也像勒庞一样瑟瑟发抖。这时范雎——一个比勒庞更伟大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跳了出来,跟秦王说:“大王不必担心,我能让‘群体’立刻土崩瓦解。”
  他先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请大王看看大王的狗,现在睡着的都好好睡着,站着的都好好站着,走着的都好好走着,停着的都好好停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争斗。可是只要在它们之间丢下一块骨头,所有的狗都会立刻跑过来,呲牙咧嘴露出一副凶残相,互相争夺,乱咬乱叫。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所有的狗都起了争夺的意念。”
  根据这个模型,他采取了措施,让范睢用车载着美女乐队,带着5000金子,到赵国的武安大摆宴席,然后把金子送给英雄们。第一批金子送完,又追加了5000,第二个5000还没送完,“群体”就瓦解了,英雄们像狗一样互相争夺起来,有理想的事业没开始就结束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范雎对抗“群体”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恢复成个体们。而做到这一点,只要一个“利”字就够了。
  理论指导实践啊,光凭经验是不行的。社会活动家苏秦就不明白这一点,钻研不够深入,结果酿成了悲剧。
  苏秦是个有理想的人,尽管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但我仍要说,他是个有理想的人,因为他竟然相信,人们是可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在深入研究过国际形势之后,苏秦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制定了合纵抗秦的战略,这是那个时候唯一可以保存六国避免被强秦吞并的办法。他还成功地说服了六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走出了成立六国合作组织的第一步。个体集合成群体,力量是会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这一点,他很了解。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个“利”字轻轻扫一下,集体竟然可以那么轻易地恢复成个体。
  六国合作组织生效15年后,秦国私下与齐、魏结盟,相约攻打赵国。因为有过一些新仇旧恨,并有眼前利益的吸引,两国轻易地答应了,从此合纵联盟解散;燕国国君去世,丧事期间国力减弱,相邻的齐国趁机就出兵夺了燕国10座城,共同体受到更大的重击。苏秦跑东跑西地拆补,费尽口舌,理想主义的理由在争取实利的现实面前毫无说服力,只能用更精密的利益计算来对付各国的利益计算,而这种做法虽然取得暂时的成功,却让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感受到面对更聪明人的恐慌,他们开始排斥他。
  他终于死在表忠心给那些怀疑者看的过程中,在过了几年狼狈不堪的生活之后,现实无情地嘲笑了他,让他知道他的理想看似坚固宏大,却不堪一击,在各国自己的小算盘啪啪的响声中,“成为集体”像个笑话一样荒谬。
  他死后,他的两个弟弟,苏代和苏厉成名、发财,且得到善终。和苏秦不同的是,他们完全了解各人、各国各顾其利的现实,他们没有理想,从不打算让大家共同奔小康,他们没有原则,谁招标就为谁做方案,于是赚了大把钞票。就这样,大家还都觉得他们是厚道人,他们获得了比苏秦好得多的名声。
  所以“群体”这种东西,真的没有多么厉害,各怀鬼胎的个体像一个个互有排异反应的细胞一样,稍微催化一下就能开始作用,只要你选对催化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接近领导的方法
对于接近领导这事,我一直是有畏惧心理的,一是太紧张怕会失态,二是不知道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而不至于引起他厌恶把好事办成坏事。
  必须承认,在我们这个国家,接近领导、讨好领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重过你工作干得好不好——工作干得差没关系,只要领导喜欢,必定前途无量。所以,接近领导这门手艺,一直是人们用心钻研的课题。
  接近领导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发现,热情型是最短平快和价格便宜量又足的了,但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冒险精神,又要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还要有技巧。这事,一般人掌握不了。在这事上成功的范例是战国时候的邹忌,对,就是那个爱照镜子、曾以为自己比徐公美的自恋狂邹忌,齐国的丞相。他是怎么得到领导位置的呢?
  最开始,他只是个给领导弹琴的,在那时候和做饭的一样,没什么地位。但他有雄心壮志,还有与雄心壮志相匹配的大无畏精神。有一次齐威王正自己在屋里弹琴,他勇敢地、坦然地推开房门进去,说:“领导,您的琴弹得可真好啊!”
  领导被打扰了,不悦,而且对他不敲门就进来的没礼貌行为很受不了,就给他脸色看说:“你连我弹琴的样子都没看见,怎么知道弹得好?”言下之意,就是说“你的马屁我不喜欢”。
  但邹忌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把握住了形势,没有因为动作失败而失态。他更进一步拍马屁说:“大弦急弹时如春风般温和,小弦声音明辨而清晰,手把弦抓持得很紧,而又很舒缓地放开,和谐的声音,大小相辅相成……”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领导悦了一点,打算进一步和邹忌谈音乐。
  但邹忌此次出击的目的可不在于推销自己的音乐才能——那已经被领导了解了,他需要谋求的是更广阔的空间。他说:“干吗只谈音乐啊?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在这里面啊。”
  领导很不高兴,心说你算个屁,也跟我谈治理国家。邹忌的大无畏在此更加体现出来,他仍然面不改色,抓住机会讲了一番音乐和治理国家的相同之处,终于打动了领导,3个月之后,他就拿到了丞相这个位置。
  用这种方法得到领导岗位的这位邹忌,总体来说好像人品不是很好,别国出事他一贯的主张是不管,这也罢了,自己的同事田忌能力强于他,他还曾经暗算人家。唯一的亮点,也就是明白自己不如徐公美后劝齐威王纳谏了。
  如果没有邹忌这种可以抛却自己脸面不顾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一种相对比较低调的方法,适合那些羞怯的人。比如西汉时期的魏勃。他年少时候,想接近当时的丞相曹参,但既不好意思托人也无人可托,就常年如一日地到曹参舍人家门外去义务扫地。曹参的舍人感到很奇怪,以为他是个怪物,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这么学雷锋,他羞涩地表达了希望引见他见到曹丞相的愿望,舍人就引见了,他得以在曹参门下做“九五二七”(——《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的角色啦)。有一次赶上机会给曹丞相驾车,他抓住机会参与曹丞相关于国家大事的谈话,把准备已久的闪光之语抛出了几句,获得了曹丞相的赏识,于是进入了领导行列。
  这个魏勃呢,好像也有点人品问题,曾经专权到超过丞相的地步,但其实是个没肩膀、只会在背地里搞小动作的人,后来做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大事后,被灌婴威吓,吓得他腿都哆嗦,话都说不利落了。因为可怜他,灌婴才没杀他。
  所以接近领导得到职位,跟人品能力还就是没多大关系。
  

时尚达人的危险
当一名时尚领先人物并不只是酷,要是走得太远太快,还有危险呢。20世纪初,美国的玛丽·沃克仅仅是因为不穿裙子而穿裤子,就曾被警察逮捕,平时还经常有女人歇斯底里地尖叫和唾弃她。以至于后来美国国会不得不通过了一项专门的法规,赋予她合法穿裤子的权利。
  这样有勇气有力量的时尚领军人物,在战国时候也有一个,是赵武灵王。他上任的时候,赵国是个有文化的国家,有文化国家的人都穿宽松款的衣服,这样显得比较优雅。赵武灵王觉得这种衣服不够方便,想倡导一种实用和简约的风格,就决定借鉴东胡、楼兰等少数民族的设计,推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的胡服。
  鉴于国内的时尚环境偏于保守,他对于标新立异的安全性也有担忧,于是他和近臣肥义做了一番讨论,肥义鼓励他说:“大王既然抱定违离风俗的念头,就不要管天下俗人的议论了。”于是,他下定决心,率先穿起了新款服装。
  一个人穿不能叫时尚,必须要让大众也迅速跟上潮流,这就需要著名模特的加入。他想到的是圈中最为保守的人,自己的叔父公子成,就派人去进行动员工作。道理讲了一大堆,从新款服装的设计宗旨、实用性,到倡导新观念的意义,可谓苦口婆心,但公子成不为所动,表示“还是旧的好,大王不要太前卫”。武灵王只好亲自到场,威逼利诱,逼迫公子成穿上了新服装。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啃下来,终于把保守势力依次攻破,让贵族们都穿上了胡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小群人的带动使这一新设计迅速风行,普通老百姓很快也以追时髦穿胡服为荣以落伍为耻,这股风还传到国外,成为国际性的服装趋势。
  作为设计师和代言人,武灵王此后把胡服作为了他个人的标志。
  正如我开头所说,标新立异是有危险的。在武灵王引领潮流的同时,祸端早就埋下了。抵抗新设计而不成的公子成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多年后在一次宫廷政变中,他终于得到了机会。趁着除掉变乱者,把时尚领袖武灵王也包围在行宫中,围困了3个多月。武灵王没吃没喝,靠打鸟为食,最后终于饿死了。
  他可以放心的一点是,他引领的时尚已经风靡国际,公子成再反对,也无法阻挡了。
  胡服时尚的推广,代表着武灵王对于很多事情的观念——“要是服饰奇邪的人心志就淫邪,那么邹鲁这种提倡穿儒服的儒乡就没有坏人了;要是风俗邪僻的地方人也跟着变异,那么吴越(他那时候还是不太开化的地方)就没有高尚的人了。使身体方便的,才叫做衣服;使行事方便的,才叫做礼法。”
  他的这些话,深刻地贯彻了两千年后时尚达人夏奈尔的名言——“时尚不仅仅指服装而已,时尚存在于天空中、街道上。它和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变化都有关系。”他,领会了时尚的精髓。
   。。

虚张声势也能自重身份

  周朝时候,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说夏朝时候大禹治完水,曾经收天下铜器,铸造成九个超大的鼎,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这如神器般的九鼎后来传到商朝,然后又传到周朝,成为周政权合法性的代表。关于这神器的传说很多,一般都跟政权有关,大概意思就是政权如果是上天安排的就可以拥有这个,如果不是,再厉害也不行。
  这九鼎大家是听说过没见过,越没见过的东西,就越传得神,到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候,但凡牛点的都对它有点惦记,很想把这宝贝弄自己家去,以显出自己的高贵。
  周室王朝了解大家这点心思,到后来它没落,没什么可炫耀了,就采用了为九鼎神话推波助澜的方式来自重身份,甚至骗取别人的帮助。
  楚庄王时候,这个曾是蛮夷地区的楚国终于混出个模样,就惦记起了九鼎。有一次他攻伐别国获胜,结束后在周朝门口阅兵显示国力,周天子派人来劳军,楚庄王就打听起了九鼎的问题。周人欺负他刚进城没多久没见过世面,蒙他说:“九鼎这东西是神物,天子有德,鼎虽小却会很重;天子无德,鼎虽大却会很轻。周朝得鼎的时候占卜过,上天说可以传700年,现在还没到呢,你不要乱问。”楚王果然被吓住,没敢多问,带兵回去了。
  但楚国始终对九鼎心怀渴望,到灵王时候打听过一次,顷襄王时候又打听过一次,最后这次,周朝用另外一种方式吓唬他:“这宝贝人人都想要,你放在你这里,不是成了众矢之的了吗?”结果又把楚王吓住闭嘴了。
  惦记九鼎的人络绎不绝,秦国也来要过。那时候周朝衰弱得不行,而秦正当年。周朝也有办法,它派人到齐国,说你帮我打退秦国,我可以把九鼎送给你。垂涎九鼎的齐国马上中计,出兵退秦,然后来要鼎。这时候周朝耍起了花样,他说:“九鼎呢我不是不给你,不过当初周朝获得这九鼎的时候,为了一个鼎出动了9万人,九九共81万人,另外还需配齐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您准备好了这些东西,我马上把九鼎给您。”齐王一听,只好打消了要鼎的念头。
  周朝靠着传说中的九鼎骗吃骗喝很多年,收到良好效果。那么九鼎到底有没有呢?根据各种迹象来看,我怀疑这九鼎压根就是编出来的神话。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惦记这九鼎,不断有人号称见到了九鼎,找皇帝们领赏。秦始皇时就有人说在泗水里见到,秦始皇派人打捞,未果;汉武帝时又有人说见到,汉武帝派人寻访,也没找到。直到今天,这九鼎在哪里、长什么样,仍是一个谜,倒是给了很多人骗吃骗喝的机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