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闻抄袭历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来只是第一步,淹没在3000人之中,也不能算成功。冯谖的下一步目标,是要让自己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当然是有过人的本领,能让他人一下子心服口服,名声才能传达得出去,但这在3000能人当中,太难了;第二个就是出奇制胜,在态度上表现出非同常人,这样也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冯谖采用的就是第二种。
在田文手下待了没多久,冯谖就高调地在门口弹着剑唱歌:“吃饭没有鱼啊……”
寄人篱下,给什么吃什么,怎么还敢挑剔和提要求?更何况还是他这样一个没有才能且对企业没有过贡献的人。这种反常的举动立刻就成为置顶话题,并很快传到田文耳中。对田文来说,多一口饭少一口饭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不值当的为这点报酬问题损伤员工积极性,于是就批给他和其他能人一样的伙食待遇了。
过了不久,他又来了一次“出门没有车啊……”于是他又得到了使用公车的待遇。再过一段时间他又来了一次“家里没人养啊……”于是三险一金也解决了。
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大企业中,如果真的在乎待遇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无疑是私下找领导谈,而他为什么这么高调?由此可见,待遇是次要的,通过这个方法让自己尽人皆知,更重要的是在领导心中保持足够知名度,才是目的。
不久后,田文征召上门收债的人才,他应征了。田文开始没看出他是谁,别人一介绍:“这就是那个‘没鱼吃’”,田总一下子就想了起来,且认定:看来这个人就是有才,以前是在隐藏自己——看,炒作的力量,就是这么有效。
不久之后,他成功炒作了田文,这更是他的著名案例了。
当时齐国换了首脑,作为旧臣,田文被董事会解除了职务。冯谖的机会到了,他找到前田总,要了一些活动经费,来到了梁国游说,四处宣传田文的管理才能,并放出风去说几个大企业正在争聘田文,去晚了就没了。得到消息的梁王赶紧派人带着高薪聘书和干股到齐国聘请孟尝君田文,在冯谖的策划下,田文先后三次都坚辞不受,害得梁国使者白跑了三趟。这三趟,终于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消息四面传开,大家都在猜测:什么人啊,让一个大企业这么三番五次的上门,看来是水平太高都看不上这个企业呢。
这番炒作收到了奇效,齐国新的领导班子听说后内心里惴惴不安,琢磨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扔掉了一个活宝贝。于是赶紧找回田文,提高年薪,并自责有眼无珠,重新任用他为宰相。
经过这样一番运作后,仅凭舆论的力量,田文名声大噪,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管理人才,从此不愁高管职位。
食神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抓住男人的胃——这不仅仅是给女人的醒世恒言,对男人来说也大有其效。厨师界第一代掌门人、春秋时代的易牙就是利用这个定理,走了一条厨而优则仕的道路,给后世人提供了一条独辟蹊径的晋身之阶。
易牙是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姜小白的太监,是少数民族。厨艺精湛,对于味道有天生的敏感,把两江水倒在一个碗里,他能靠舌头分辨出多少来自淄江多少来自渑江。
不过可惜,他这般功夫也只能做做膳食科科长之类的角色,到头儿了混到后勤部部长,前途算不上远大。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著名吃货姜小白。
在大内总管竖刁的引荐下,他成了姜小白的御用厨师,每天给姜烹制各种美味,晚上还给姜加餐。他干的甚是卖力,大半夜的还煎炒烹炸十分隆重,吃得姜小白胆固醇都升高了。一段时间后姜小白顿顿珍馐吃了个遍,生出了独孤求败之心,有一天就长叹道:“唉,啥都吃过了,就剩人肉没吃过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易牙觉得,这是领导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了几天,他端了一碗蒸肉给姜小白吃,姜一尝,果然不错,鲜嫩异常,就问:“这是什么肉啊?我怎么没吃过?”易牙低调地说:“这是臣下儿子的肉,您说您没吃过人肉,我特地把儿子杀了给您做一顿。”
姜小白此时扣喉吐也来不及了,只好勉强咽下去,表扬易牙说:“嗯,你真有敬业精神,I服了YOU。”转回头来想想——连亲生儿子都不如我重要,可见我真是他心中的红太阳——于是生出了重用此人的心。
当朝宰相——姜小白的亲密战友管仲临终之前,向姜小白嘱托后事,其中提到:“易牙这个人连亲生儿子都敢杀,不是人啊!千万不可重用。”然后死去。但姜小白没放在心上,还是把易牙从厨师位置上提拔起来,委以重任。
从厨师界走上政坛的易牙不失厨师本色,到他的重要食客姜小白病重快死的时候,他马上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客人。为了赶紧“翻台”,他和大内总管竖刁把患病的姜小白关在宫内,不许任何人探望,3天之后姜还没死,他们干脆把左右服侍的人统统赶走,在姜的寝宫周围筑起高墙,隔绝内外。著名吃货姜小白活活饿死在病榻上,死后苍蝇云集,尸体腐烂生蛆,直到蛆虫都排队爬出高墙外,大家才想到这位曾建立齐国霸业,主持诸侯会议的英雄已然死了。
姜小白死后,易牙拥立姜的儿子姜无亏为王,姜小白另一个宠臣拥立另一个公子姜潘为王,还有两个公子自立为王,一时间齐国内出现了四王并驭,四套班子一起办公的喜人景象。到第二年,来自宋国的维和部队带着又一位公子姜昭回来主持局面,才结束乱局,而齐国的霸主地位也从此失去了。
姜昭回来的时候,拥立姜无亏的易牙自知不好,赶快跑掉了。据说他跑去彭城拜师学艺,重回厨师界,苦练厨艺,不久终成一代大厨。至今台湾地区餐饮界,仍多以易牙为行业祖师,年年举行祭拜。后世人送称号——食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伤自尊的报复
从春秋到战国,齐国一直是一个强国,一度称霸,齐国的国王因此有些优越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有优越感没关系,但优越感怎么表达,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圣贤智者都教导我们要低调做人含蓄做事呢?这都来自血的教训啊。
战国时期,5个国家联合攻齐,齐国大败。当时的国王齐闵王田地只好逃亡。他先投奔了卫国,卫国国王一听是传说中的老大来了,赶紧请上座、奉香茶,把自己的卧室让给他住,自己睡沙发,吃喝用一应俱全统统提供,自己还口称“臣”,给足了田地面子。
按说一个逃亡者就不要挑三拣四了,但田地不行,过惯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在卫国这种小城市总觉得条件不够好,禁不住说一些嫌弃的话。卫国国王倒没说什么,但官员们实在听不下去——你一个来逃难的哪儿那么大谱啊?有你饭吃就不错了,给什么吃什么吧。
田地受不了这个气,又跑到鲁国。刚到鲁国边境就提出了全套的接待条件,要求鲁国以天子的礼仪接待他,鲁国国王必须要亲自到厨房察看伙食标准,端来之后要在台阶下面伺候他进餐,他吃好了,国王才能告退。鲁国受不了他这种谱儿,赶快封闭边境,把这位贵人堵在了门外。
他又跑到了邹国,邹国正在举行国丧,他要求自己站到祭坛上冲人民群众招手,而新的国王要背对着老国王的棺木向他叩拜。这种无厘头的想法邹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于是他又被赶走了。
想想战国时候可真不错,就算有那么多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他,也仍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投奔,而这厮居然把这么多地方得罪个精光,也算是相当的厉害了。
处处碰壁走投无路,田地只好又回到自己国家一个尚未沦陷的城市中,在这里碰到了来摘桃的楚国大将淖齿。淖齿来是为了审时度势,选择往哪个墙头倒的,但因为打着援齐的旗号,且一上来就被田地封了个宰相,是有很大可能倒向田地一方的。遗憾的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在吃了那么多苦头之后,田地还是没有学会低调做人,把自己唯一的救命英雄也给得罪了。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但一定是得罪的挺狠,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恐怖的后果。
淖齿对田地做了什么?说出来都会让人汗毛直竖。他把田地的筋抽了出来,然后把身体挂在房梁上。可怜的田地哀号了两天两夜才死。看来,淖齿是真的伤自尊了,而他老人家的自尊,代价真是不轻。
所以啊,做人,一定要低调。自恋没问题,自豪也没问题,但在别人面前,总要关照一下对方的情绪,要不然,说不准就伤到了谁的自尊,那结果,说不定可怕得很呢。
史上第一钻石男
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是炙手可热、无数女人心向往之的钻石男,他符合现在几乎所有的择偶要求:
出身名门——卫国贵族之后,几世先祖都是士大夫,自己的外祖父还是卫国的大臣。父亲是个商人,家里很有钱。
慷慨多金——除了家里有钱,他自己也非常会赚钱,追随孔子后,不仅孔子一行都靠他资助,自己还在后来的岁月里不断赚钱,终至富可敌国,到后来各国国君都不敢以君臣之礼对待他,而是行宾主之礼。自己有钱还不忘别人,总是资助穷人、赎买奴隶、偷偷给同门兄弟送礼物救穷还不留名,基督山伯爵也没做到他这份儿过。
名校毕业——虽说孔子在当时不招人待见,但毕竟也名动一时且流传千古了,因此子贡怎么也算是名校毕业。而且他在孔子的三千弟子里排名靠前,被认为得了孔子真传,以至于当世后世很多人都曾经认为他“贤于孔子”。《论语》里有30多篇都跟他有关,《史记》里他占了一章里1/3的篇幅,在另一章里也有所体现。真是“功”、“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了。
事业有成——由于口才好,又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练就了一身运筹帷幄的本领,他屡屡被各国聘用为重要职务,并在外交方面建立奇功。最为著名的就是通过走访说服,一个人玩了5个国家,灭掉了其中一个,并使另一个成就一时霸业。他当时有多成功、多著名?就这么告诉你吧,一个商队只要挂上他的旗子,就可以在各国间畅行无阻;一个国家只要用他的名义在边境走一圈,就能吓退敌国。
追求进步——就这样一个奇才兼奇财,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伴随在老师身边,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己,总是用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出门给老师驾车,在家给老师打理外务,老师临死之前,他是守床多日送终的那个;老师死后,别人守孝3年,他守孝6年,还主持整理了老师的作品,建了老师的庙。唉,这位钻石男,是多么的低调啊。
以上都是硬件,最打动人的还是这些软件:他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孔子走国串州,都靠他打理一切——安排食宿,寻访官贵,处理突发事件。而孔子就会坐在屋里做理想状,动不动还跟他撒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之类的;或者一盆一盆地给子贡泼冷水,对其冷嘲热讽。他感情专一,至情至性,一生只娶过一个女子,只跟过孔子这一个老师。除了给老师送终,无论孔子身前身后人前人后,都是往死里夸孔子,绝不允许别人说他坏话——这样的男人,世上有几个啊?杨过,也不过如此吧?何况杨过还没有子贡有钱。
唯一的缺憾是不知道子贡帅不帅,这事,史书里没说,只说他很会穿衣服(看看,又是一个优点)。不过就算不帅也很可以了,条件这么好还帅的话,上帝都要怒了。
借用一句歌词叫“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今世到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人啊?和他比起来,还有谁?
在那反动会道门横行的岁月
春秋战国是一个可以让后人浮想联翩的时代,那个年月人们为了理想可以随便割下自己的脑袋送人;可以凭一个计谋就从流浪汉立马升格为一国总理;可以在江湖上折腾够了跟心上人弄一叶扁舟遁世去也;还可以脑子一热就组织社团服务社会……总之,那个时候的人们凭智力和性情混,那是相当的洒脱和自由。
后世有很多著作描述当时的情景,有写人的有写事的也有专项研究,比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专门记录那时候的反动会道门的。
不像现在谁拳头大谁说话,那时候混帮派可不是随便就行的,技术含量相当的高,得有足够的蛊惑力,才能聚拢人气。而人气一旦聚拢,就真是死心塌地。
最成功的帮派首领在我看来有两个: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墨子。
孔子大家都知道,门下马仔据说有3000人之众,其中一干核心人物如颜渊、子贡等,更是抛家舍业,始终鞍前马后,出门当车夫,在家做仆人。这是何等的老大风采!孔子的帮派一直致力于影响一国政治,但始终未成功,只做到了开启民智吸引教众,直至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帮派理念。孔子死后,他的若干核心马仔都曾经试图接过他未竟的事业把帮派发扬光大,但最终还是作鸟兽散,各成一支,再也没能恢复曾经的盛况。但正如耶稣死了但耶稣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一样,孔子的精神也在日后发展成了儒教,统治中国两千年。
墨子呢,门下据说至少也有几百人的,虽然不及孔子多,但胜在忠诚、纪律性强,必要时可敌得上一支军队。史书上记载了的这支队伍投入使用只有一次,但足可以证明他们有多牛。据说那一年有个叫公输般的军队指挥官要带队攻打宋国,这时帮派老大、宋国故交墨子听说了,立刻千里跋涉找到公输般,用腰带和玉碟演示,把公输般的各种进攻方法一一化解,并且威胁公输般说,他的几百马仔已经守在宋国城门上,不服的尽可以去试试。公输般立刻就表示何必同志何必呢,于是一场干戈消于无形。
墨子是个合格的老大,他和马仔同甘苦共患难,吃一样的猪狗食穿一样的褴褛衣——而且只吃猪狗食穿褴褛衣,往他手里塞钱他都当粪土扔掉。这种对忆苦思甜的特殊爱好最终导致这一帮派在传了几届老大之后消散于贪图享受的社会当中。
那时候反动会道门挺多,但成了帮派的也就这两个,其他的要么利用现成的武装实现自己的理想,像管仲和韩非;要么就是不屑于与人分享思想就喜欢独来独往,像老子和杨朱。按书中记述,老子应该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成气候的愤青,他的始终与主流保持距离和批评态度的精神,堪为古往今来愤青之楷模。
当有人说为你好的时候
当有人说为你好的时候,别上来就千恩万谢身体力行,这里边没准是个套儿。
《韩非子》里头讲过一事儿,说楚怀王的时候,齐国送了个美女给楚王。楚王爱死了,成天围着她转。这事惹怒了楚怀王的老婆,也就是王后郑袖,但人家心里怒,表面上没显出来。有一天她装作特体贴地跟美女聊天,掏心掏肺地说:“你知道吗?大王可喜欢你啦,唯一的遗憾就是有点讨厌你的鼻子。我觉得你要是以后挡住你的鼻子,就能长盛不衰,保住大王对你的爱情。”
美女一般都没大脑,这个美女也是。她还真感激涕零地接受了郑袖的建议,常常用袍袖挡住自己的鼻子。楚王看见她忽然添了这么个毛病,感觉很奇怪,问她她也不说。有一次就和郑袖提起,郑袖做若无其事状,说:“哦,前几天我跟她聊天,听她说来的。她说老闻见大王身上有股臭味儿,所以得捂着鼻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