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了管亥,丁淮立马命令快马通知成廉,马上攻城。因为管亥的出走,很可能引起了张宝、张梁二兄弟的警觉,二人或者言和,共同御敌,或者二人已经弃城而逃,广宗城已然成为一座空城,在丁淮的猜测中后者的成分大一些。
    重新回到广宗城外的官军大营之后,丁淮才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既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并肩御敌,也不是两兄弟均已弃城逃走,另谋生路,而是张宝率军离开,城内只剩下张梁的三万大军。
    由于丁淮率军追击管亥,对于张宝的离去,成廉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张宝大军有两万五千人,而且成廉早就听丁淮说过张宝此人文武双全,不可小觑,此次出城必有后着,自己贸然追击很可能会中其埋伏。
    并且,在接到丁淮的命令后,成廉思虑再三,并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命人时刻查探广宗城的消息,静等丁淮回来。成廉之所以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因为广宗城的情况与丁淮信中所说的两种情况均不相符,一旦贸然攻城,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有此可见成廉在丁淮的熏陶下,也逐渐由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向着智勇双全的大将转变。
    丁淮回到大营之后,听成廉说明了没有执行丁淮的立即攻打广宗城的计划的理由,不由沉思了好久,心中十分矛盾。毕竟自己的命令是错误的,虽然成廉没有执行自己的命令,从军法的角度将当罚,但是却避免了打草惊蛇,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讲此举当奖。
    但是,军令如山,虽然成廉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没有服从主公的命令,在当时的时代是为不忠。经过了反复心理挣扎,丁淮不但没有处罚成廉,反而大大嘉奖了成廉,不由使得其他将领十分不解。
    丁淮笑着对他们解释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时我的决定只是考虑到两种情况,如果广宗城的情况真如这两种情况,成廉没有遵照执行,势必要军法处置,但是事情的变化已经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而成将军却能够随机应变,并不墨守成规,使我军免于战败之辱,此乃为将者之根本,所以应该给予嘉奖。若是当处局中的成将军明知执行我的命令会打草惊蛇却不顾一切去执行,则才能视成将军为不忠,但是成将军却能够承受可能会被军法处置的风险作出了最明智的抉择,是为大勇,如此大忠大勇之人,众人以为还要处罚否。当然,淮之本意并非要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就不尊号令,是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时修改作战计划,随机应变。”
    众将听了丁淮的这番言论皆为心服,而丁淮经历了这次的事情也开始向君主的角色转变,成功的将王道之术应用到了实际当中。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局势变化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30 本章字数:3368

    张角三兄弟当中,论武力要以张梁为最,但是张梁虽然武艺高强,却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武夫,若是在战场上行军布阵,指挥一场战斗,张梁还可以做到勇往无惧,绰绰有余,但是要指挥这样的一个战役,张梁似乎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对于战役来说,还需要全局观、清醒的头脑以及善于使用计谋,这些对于张梁来说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张梁的失败在张宝率军离开之时就已经被确定了。
    但是,张梁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城内只有三万人马,广宗城外却有六万官军,而且这六万官军几乎都可以算得上精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张梁都不占优势,但是张梁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自己占有城池的优势。
    张梁在张宝走后,抓紧时间修筑城池,准备各类守城器具,做好了和丁淮一决高下的准备。
    且说,张宝一怒之下率众离去,与其说是张宝在广宗争权之中被张梁打败,不如说是张宝故意将广宗城留给张梁,自己率领手下两万多人马,另辟根据地去了。在丁淮大营逗留的那一天,张宝看到了丁淮的实力,在丁淮的军中找不出一丝一毫传说中的朝廷军队的那种军纪涣散、毫无战斗力的情况,张宝看到的却是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并且几乎每个士兵身上都充满着无穷杀气。
    如果张角将广宗城的大权交到张宝手中,或许张宝会凭借广宗城的优势和丁淮大战一场,若是不济,再行逃走。但是,事情并非张宝想像中那样,三弟张梁对权利的渴望甚至于超过了自己。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兄弟二人争权的结果,必然只会白白便宜了丁淮,与其那样,还不如将广宗城留给张梁,自己率众出走,另开一片根据地,张梁的广宗城正好可以暂时挡住丁淮的进攻,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张梁当然不会知道张宝心中的这些算盘,只是以为张宝的实力不如自己。
    就在张梁修筑城池、全力备战的时候,丁淮并没有如张梁所料那样,立即展开铺天盖地的猛烈进攻,而是毫无动静,仍然只是每天由庞德、成廉二将训练士兵,丁淮一时之间失去了踪迹。
    在对管亥网开一面,放其一条生路之后,丁淮便想到了以后势必会有人以此为借口攻击自己,所以现在对于丁淮来说,当务之急并不是立即攻打广宗城,因为张梁驻守的广宗城对于丁淮来说简直是不堪一击,现在丁淮最应该做的就是疏通朝廷百官,以为日后此事东窗事发之时,能有人为自己说些好话。另外,丁淮之所以敢私自放走管亥和张角遗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丁淮的战功卓著,深得军心,灵帝也必然会考虑这些而不敢把自己怎样。
    所以,现在的丁淮并没有在广宗城外官军的大营之内,而是远在京城洛阳的杨赐府上。皇甫嵩、卢植皆被下狱,满朝文武能够为丁淮说得上话的,并且丁淮可以相信的人也只有杨赐一人而已,虽然现在杨赐已经不是太尉,而且基本不太受灵帝重视了。
    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主帅若是擅离职守,一旦被发现,必是死罪。所以,丁淮这一次前往洛阳的行动甚是隐蔽,两员大将庞德、成廉一个不带,孤身一人前往,并且还是昼伏夜行,唯恐被人发现。
    当杨赐见到丁淮地时候。大吃一惊。当听到丁淮说到此事地时候。杨赐更是又惊又怒。惊地是丁淮竟然有如此大地胆子。不但放走张角地心腹大将。而且连张角地尸首也没有夺过来。一个天大地功劳就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可能会因此招来一身是非。毁了前程。
    怒地是丁淮在卢植、皇甫嵩、曹操三人相继下狱。朱儶被俘地情况之下。仍然敢如此大胆行事。不考虑后果。知道张角是丁淮地未来岳父。所以杨赐最担心地就是丁淮对张角感情用事。到时候会被他人以之为攻击丁淮等人地把柄。而丁淮是杨赐举荐。说不定杨赐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本来在朝廷之中。势力分为两派。一派是张让等十常侍为首地宦官集团。一派是以杨赐为首地士族集团。两派在朝廷之上争斗了多年。互有输赢。基本没有分出个高下。但是。现在在两派中间又多出了一个何进。
    何进乃是一名屠夫。胸无点墨。是一个大老粗。此次之所以能够登上大将军地地位。实在是离不开其妹何皇后在灵帝跟前多次地软施硬磨有关。毕竟大将军一职位高权重。比杨赐以前地官职太尉还要高一级。位在三公之上。
    何进此人对于张让为首地宦官集团也是深恶痛绝。在荣登大将军之职后。何进也拉拢了一些势力。如朱儶、袁绍、曹操、袁术、淳于琼等人。丁淮之父丁原也大有站在何进集团地趋势。又有其妹何皇后在后面撑腰。何进集团逐渐壮大。基本可以和张让、杨赐这两个势力集团相抗衡。
    开始地时候。何进和杨赐还能保持一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张让。但是。时间长了。两人之间也少不了发生摩擦。这个时候。精明地张让选择了沉默。毕竟同时与两个势力集团对抗是个很不明智地选择。
    杨赐集团还好一些,毕竟只是一些士族大夫,对张让集团没有什么很大的威胁,但是何进集团就不同了,何进执掌兵权,身后又有何皇后撑腰,张让就不得不慎重了。所以,张让刻意结交何皇后,多送金银珠宝,并且还拉拢了何进之弟车骑将军何苗。
    本来何进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没有太大的主见,更有何皇后和何苗经常在何进跟前说张让的好话,何进的立场逐渐也发生了变化,矛头也慢慢指向了杨赐。久在官场的杨赐很敏感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代表士族大夫首领的他本就看不起屠夫出身的何进,又怎能折节下交。
    在两大势力集团的下压下,杨赐在朝廷的地位已经是岌岌可危,更为灵帝罢免太尉一职。本来丁淮在前线一直是捷报连连,这也将会成为杨赐反攻的一个筹码,说不定还会重新再成为太尉,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丁淮竟然办了这么一件让杨赐头疼的事情。
    这件事情必然会被何进和张让等人作为攻击杨赐的理由,现在丁原的立场十分不明确,事情虽然是丁淮办的,但是有何进撑腰,加上丁淮前面的战功,大不了丁淮就是功过相抵,仍然做他的汉中太守,但是杨赐却很可能因此而被罢官回家。
    本来丁淮应该会跟着丁原的立场,但是这几个月以来丁淮一直在前线,其父丁原也没有怎么和丁淮书信沟通,因为这种书信一旦被他人所获,便会成为日后的一个隐患,在政治斗争漩涡中的人必然要十分小心,万不可将把柄落入他人之手,否则一招不慎,便会全盘皆输。
    从杨赐府中出来,丁淮感觉到了事情有了变化,对于这个顽固、保守的杨赐充满了同情,但是政治斗争往往就是这么残酷,这次丁淮的一时心慈不但毁掉了自己之前的所有战功,而且还会连累这个两朝元老,战争一旦结束,杨赐必然就会告老还乡。杨赐的离去也将代表了士族大夫集团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彻底成为失败方,以后的朝廷将会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的天下,士族大夫集团将会一蹶不振。
    丁淮刚刚回到军中,父亲的信使便已经到了,看来丁原对这个很争气的儿子是十分关注的,丁淮心中不禁异常感动,虽然在心中将丁原看作父亲有点心理障碍,但是这些时间一来,丁原对自己的一切好处,都令丁淮感动过。
    丁原在信中首先对丁淮如此感情用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丁原又让丁淮不必因此分心,集中全力将广宗城攻下,这件事情他会找大将军何进想办法。
    看完了丁原的书信,丁淮不由暗暗心惊,没想到父亲丁原投向何进的阵营竟然成了自己一手促成的了,本来父亲并没有倒向何进的阵营,这次的事情使丁原不得不投向何进,否则整个丁家也会因此成为朝堂各大势力争斗的牺牲品。
    丁原的政治方向的转变,也就造成了日后在何进和张让矛盾激化的时候,何进勒令各地兵马进京勤王的时候,丁原和董卓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吕布的反叛和丁原的惨死。丁淮心中不禁暗吁一口气,难道丁原真的还是逃不过那一劫吗?
    看完了书信,丁淮重赏了来人,为了小心起见,丁淮并没有给丁原回信,只是让来人告诉父亲,这件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并会不日攻下广宗城。来人得到丁淮的回复之后,不敢久留,当夜便赶回晋阳向丁原复命去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广宗城破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32 本章字数:3260

    眼前的形势已经远远出乎丁淮的预料之外,没想到只是一时佩服管亥的忠义而放走了他,却惹下这无穷的祸患。几个月以来,丁淮一直带兵在外,对于朝廷的局势很少关注,否则的话,丁淮断断不会放任管亥离开的,最不济也会来一个瞒天过海之计。
    丁淮的心情自从洛阳回来之后,就一直不太好,唯一知道丁淮偷偷去了一趟洛阳的庞德、成廉二将见主公脸色不好,也不敢多问,只是按照丁淮的命令,攻打广宗城,攻城的方法和上次攻打濮阳的时候差不多。
    丁淮的兵力共有六万,所以不能在四门同时进攻,而是选择了东门和北门。在广宗城的四门当中,西门最低,其次是东门和北门,南门因为是主门,并且丁淮的大军就在南门外的三十里处,所以南门被加固的最高最为难攻。
    一般来讲,丁淮攻城应该选择南门,为什么呢?因为丁淮的大营就在南门对面,如果选择攻打其他的门,很有可能会在进军或退军的路上被敌人设伏,同时进军或退军的时间也长一些,安全性就小一些。
    张梁手下只有三万人马,真正能派上用途的也只有两万五六,所以丁淮料定张梁不敢出城伏击自己。再者,最关键的一点,丁淮将张梁的主力吸引到北门和东门之后,陷阵营将会突袭西门,张梁必然措手不及,广宗城会像濮阳一样不难被攻下,甚至于连三天都用不了。
    事情果如丁淮预料的一样,第一天的时候,丁淮在东门和北门各自派了两万五千人全力攻城,庞德负责东门,成廉负责北门。丁淮的心情不太好,所以下得命令也不太符合丁淮以往的风格,不计士兵生死,全力吸引张梁主力。
    而丁淮却率领那两千陷阵营和八千士兵悄悄埋伏在西门,只等待庞德或者成廉的信号,便突袭西门。
    这场攻防战和濮阳攻防战差不多,甚至于比濮阳攻防战还是惨烈,一是广宗城比濮阳城要小,有利于官军的进攻,加上丁淮的死命令,官军无不奋勇上前,前赴后继,张梁这一方却是退无可退,只得全力死守,所以抵抗也是相当激烈。
    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从早上一直进行到正午,虽然官军数次成功登上城头,却被张梁率军拼死守住,将官军数次赶下城头。城头上、城墙下到处都是尸体和断肢,滚油不但烧死了不少的官军,就连城墙角下的草木也全部被烧死,战况甚是惨烈。
    这个时候,张梁武夫的特点便被显露出来,竟然没有想到丁淮为何一直没有露面,而将西门、南门的部分守军抽调到东门和北门补充伤亡,犯了和卜已一样的致命错误,甚至于是比卜已更加低级的错误。
    西门、南门的士兵刚刚到达东门和北门,庞德和成廉的信号便相继发出。丁淮大喜,命令陷阵营马上攻城,西门突然出现的一万士兵顿时让西门的守将措手不及,抽调过之后,西门只剩下三千士兵,何况又在陷阵营的强大攻势下,西门仅仅支持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告失守。
    张梁接到西门失守地消息。大惊失色。知道广宗城不可再守。急忙率领手下两千亲兵。从南门逃走。张梁逃走之后。剩下地黄巾军再无力抵抗。纷纷跪地请降。惨烈地广宗攻防战仅仅持续了不到五个时辰便告结束。
    虽然这一仗地时间不长。但是死伤却是相当厉害。官军共计死伤一万五千人。歼敌一万人。受降一万八千人。张梁仅仅带领两千人马逃走。丁淮进城之后。连忙派人张榜安民。救治伤员。清扫战场。
    就在丁淮刚刚命人将张梁从城内强抢地十多个民女一一送回家之后。庞德地捷报也传了过来。生擒张梁。全歼其手下地两千亲兵。
    原来。丁淮料定张梁一旦得到西门失守地消息。必然会匆忙从南门逃走。所以。在庞德和成廉放出信号之后。依照丁淮地安排。负责东门地庞德立即率领五千精骑。火速埋伏在南门外地五里处。等候张梁自投罗网。
    果然。仓皇逃窜地张梁根本没有想到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