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物语-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逸对清宫太监的贪污行为有了感性的认识了。“你没给那些公公一些回扣?”

    金大掌柜道;“给了;这样的生意怎么不给中间那敲边人点好处呢?”

    齐逸点点头;“叫人把这套桌椅围起来;日后不再给人坐了;在那旁边再立一块碑石;这面写着‘龙之座’;那一面就把这诗刻上。”

    既然皇帝来了;也不能让他白来一回;拉上虎皮;做成广告;正好为残园打造名气。

    残园的生意果然又好了不少;一是皇帝的光临;大家也想沾些福气。二是北京虽然园林不少;但都是私家的;象这样的公园还没有;所以很多人愿意到这里聚会;活动。再有就是残园的服务是超前的。让人在这里心甘情愿的掏钱。

    残园因为有现任皇帝的座位在;倒也没有什么人敢来捣蛋。金大掌柜看着每日的营业额;笑的嘴都合不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244 报纸

    齐逸这日正在办公室忙着;有人来告诉他;小太监又来转悠了。

    听到这话;齐逸用脚指也想的出;他是为了诗刊而来。

    这期的诗刊齐逸已经拿出了小样;校对后;就要付印了。有了皇帝的诗在上面;选的诗都不能比他好。这就和武大郎开店都选矮子一样。

    只是;诗不好;但是印刷要精美。齐逸这次下了本;用彩笺来印那本薄薄的诗刊。

    彩笺的制作本身就是一本技艺。

    平庸的诗配上漂亮的笺纸;增光不少。

    终于在四月里;一本印刷漂亮的诗刊出来了。这次的诗刊因为印纸成本太高的缘故。印的次数不多。就那么百来本。

    没想到才放在那里;两天就被人拿光了。天天来转悠的小太监;一人就拿去了一多半。想来那几个居士也是对这期刊物期待已久了。

    诗刊很多人没拿到;但是彩笺卖的那叫一个好。这时琉璃厂的南纸店的彩笺还没有成大气候;残园这里的彩笺一枝独秀了。

    这年头;写诗的人多;平庸的诗写在彩笺上都会上了一层光辉。

    另外;很多人还买了当信纸。特别是当时的文艺女青年们特别喜欢用。

    春夏之季女伴之间互相邀请;一般都是写些邀请信什么的。用这种漂亮的彩笺;提高了身份;情趣。所以尽管彩笺比素笺要贵很多;但是还是供不应求。权贵之家还有专门来定做的。

    金大掌柜真是佩服;他家小爷一举一动都能带来钱。

    可是;他家小爷正忙着办报纸。

    这年头虽然有邸报;东华门那里还有宫门抄;但是;那都是朝廷有关的文件;主要是朝廷政事;动态;和皇上的御旨;还有部分的奏折。

    齐逸要办的报纸是社会新闻为主的报纸。

    在他们的客栈里有好些个落第的士子;有些人几次都落第;长年住在京城;成了清朝的北漂。

    残园及客栈有些职业需要有文化的人;比如图书馆;比如诗刊编辑。

    如今齐逸要办报纸;更是需要文化人了。

    报纸要些给平民看的;报纸上的文章要求是通俗易懂;半文半白就好。象话本那样就行。

    可是;大家都没有办过报;除了邸报他们也没见过其他的报。这时齐逸的长处就显出来的。他分配了这个写什么;那个写什么;如何写。自己又写又画;排了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在六月初出了第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八开大小;对折后十六开。第一期报纸的版面只有四面。

    报纸的题名为;以他们这个地方为主;介绍了残园;介绍了文玩店的商品。又说了一些社会新闻;如某个胡同里遭了贼;什么地方有人喝醉了;打了起来。街上的马车撞了人了。还有连载小说。

    第一期报纸放在文玩店和残园门口让人免费拿。三百份很快就拿完了。

    残园如今士子;中;小官员们来的多;这些人把报纸带回家后;家里的女眷都爱读;那连载小说才入味就断了;吊人胃口。没几天;就有人来打听什么时候出第二期了。

    而文玩店上了报的那些商品卖的特别快。

    附近也有商业头脑灵活的商家;上门来要求介绍他家的货。

    这个嘛;就不能白做介绍了;写的人;印的人;发行的人都指着着报纸吃饭呢。这就要收广告费了。根据广告的大小;收费也不一样。开始时报纸还没有什么发行量;所以广告费也不多;低于一两银子。

    报纸开始时是十天出一期;后来成了五天。版面也增加到了八面。

    第三期报纸开始;就不是免费了;要两个铜子一份。看连载正看的心里痒痒的;摸出两个铜子就买了一份回家。

    几个月下来;办报纸的人开始入门了;报纸也越办越顺利了。发行量也大了;除了朝阳门外;琉璃厂;大栅栏那些商业区也有商家来做广告。这样他们那里也帮着销售报纸。

    办这样的报纸;齐逸是分寸的;不能涉及国家大事;以井市新闻为主。先要提高发行量。办报除了要当好自家的喉舌外;还有一条是为了赚钱。这样;报纸上的连载就成了重点。

    齐逸招聘了一些文人成立了写作班子。虽然这时代有许多人写流行小说;但是思路不开阔;写才子佳人;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式。而且还有歌颂一种道德观念。让人看了很是没劲。

    要说连载;齐逸有大批的后世小说可以借鉴。第一部被他选来的是。但是不是照抄;他没那么好的记性。而是他讲故事;写作班子写出来。经过几个月的磨合;那写作班子和他之间也默契了;他只要给出几十个字的纲要;那些人就能发挥出两三千个字。

    虽然已经几个月了;郭靖的师傅们还在和丘处机比武;可是不妨碍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连很多皇亲贵戚都开始问津这份报纸了。因为前面的没有看到;前面那些期数就成了期货可居了。齐逸抓紧时间出了前面连载合集;这小册子使的京城纸贵。

    金大掌柜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他家小爷就象是长在钱眼里一样;一个动静一堆钱来。

    报纸平日都是些井市新闻;骗子新术了;家庭争吵了。也有杀人害命的案子;虽然没什么大事;也是引人一期期的看来。

    齐逸的班子也知道了新闻的轰动效应。

    但是有时也会登些重要社会新闻。

    如;这一天;报纸上就以采访过路商人的形式;刊登了一篇为题报道了西宁绿营和芜湖绿营兵的种种恶行。这一南一北;两个绿营的兵干着同样的事;抢劫商人;打家劫舍。报道评论道;皇帝对绿营很宽厚;知道他们吃空饷;还把军饷按人头发下来(其实这其中也不知道被扣苛了多少;但是;说要这么说)。可是;他们不知道报答皇恩;还在周边打砸抢;搞的民不聊生。户口流亡。地区经济衰退。

    这篇报道是为秦炼在沿长江中下游设点时;在芜湖碰到绿营兵抢劫而写的。

    抢劫秦炼;当然没有个好结果;秦炼他们可是手段辣的。秦炼当时亲自带人追货;追上了;也没和那些兵痞多说;直接就是枪弹;手榴弹招呼。打的那上百号绿营兵非死既伤。

    芜湖的绿营比西宁的绿营要强。这支绿营早先是年羹尧带过的。又处江南;补给也丰富。

    但是;自从雍正四年年羹尧跨台之后;这支绿营跟着走向没落。没有前途的兵;就沦落成了匪。

    秦炼打击了他们;绿营兵也丧心病狂;居然还要组织报仇。从来只有人家吃他们的亏;居然有一天让他们吃了大亏。

    要报仇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绿营住扎在芜湖。秦炼的点设在当涂。当时的当涂和芜湖相比十分落后。秦炼就在当涂和江心两处设点。他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生铁和铁矿;当地的炼铁工业自唐朝以来就十分发达。

    绿营兵的驻地与他们相隔了四十多里路。

    要真打起来;秦炼他们占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武器;就算人少了些;也不会吃太大的亏。但是;这样一来;这就不是小打小闹了;这就成了战争。原本他们特意淡化的武装力量就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了。

    而且;与朝庭的军队起了大规模的冲突;那引起的后果就很严重。谁是反叛就很难说清。

    这事件已经要成为政治事件了;那就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报道上说;当涂与芜湖相隔五十多里地(有意拉大空间);绿营兵说去就去;如此养成了习惯;没有朝庭的命令;他们自己就能调防;真让人担心;朝廷会养虎为患;前面吴三桂的教训还不太远啊。

    的发行量已经过万了;乾隆都在看这份井市小报;他借口‘体察民情’;实际上也是被那连载给钓住了。

    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当然是要他的下属官员查这件事;朝廷之上总有不同的声音;就是想包也是包不住的;不久就有弹欬两省的总督管理不善的折子就到了皇帝面前。

    最后当然是参将撤职。这两处的绿营兵两年后被调去参加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是乾隆王朝的第一个战争。

    乾隆虽然自己看着;但是他的后宫不许流去一个字。皇帝管理后宫就是愚化;愚化;再愚化。很多嫔妃连字都不识。平日无事;拜拜佛;烧烧香;念念经;数数佛米。千万不能让外面那些事儿将她们的心情混乱。

    所以;这份报纸这么popular;淑嫔一点都不知道。否则她都能讲出连载后面的故事。

    这件冲突事情的解决结果;把秦炼;边峰等人的目光带到了川西藏人区。

    秦炼通过同袍会得知;川西的大金川土司和小金川土司的冲突是由一个叫王秋的人策划而成。

    王秋者;奇人也。他长期卧薪尝胆;窜伏苗洞。此人老谋深算;不仅深得土司信任;甚至卧底清军督帅张广泗之侧。左右清军的战略部署;使清军屡屡遭挫。

    后来这一情况被密报到乾隆那里;乾隆大惊;囚张广泗至京并怒斩之。下令搜捕王秋。

    王秋是反清复明之士;他选中大小金川为最后抵抗地;不仅因为这里形势险要;易出难进;而且地产金沙;其民朴质;愿效死力;易于策动。

    这情报让边峰得知;他亲自带了一百多人;在同袍会的帮助下;深入川西去寻找王秋。这样的人才当然不能让他落入清人之手。

    在寻找王秋的过程中;边峰的部队和清兵时常发生冲突;他拿那些清兵练兵;当然打的是土司莎罗奔的旗号。

    几经周折;边峰终于找到了王秋。这时已是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了。

    他们从凉山彝人区兜出来。不但人出来;还领着马帮;驮着大量的金沙出来。

    这让王秋对这位年轻的领导者刮目相看。

    王秋改名王西凉;后来成了边峰身边的重要谋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2居46 村居琐碎

    梅兰妮叹了口气;“妈妈抽空去李三毛家问问;愿意不愿意让他家那小媳妇离了婚;到我身边来做?”

    申妈妈想了想;夫人身边的女孩如今是个个有出息;哪里要看婆家的眼色过生活!

    申妈妈抽空找了李三毛的浑家;把这事一提。那对夫妇千肯万肯了。如今这媳妇离间着他们和小儿子;早就是颗眼中的钉子了。能拔了去;哪有不好的?

    可是;李家的小媳妇没有表示。

    她是李家名正言顺娶的媳妇;说不要了;就不要了。她今后还怎能嫁人?

    夫人身边的人都有出息不假;可是她能和那几个比吗?

    梅香过年的时候来过庄子;村里人见到她多有奉承。她也是听说过这位姑娘的。村里的女孩媳妇讲起梅香那口气都是羡慕不已。她家小姑每每在夫家不称心;回来就是梅香如何如何的。别看梅香成了老姑娘;可人家一年几千两银子的收入。在华记企业中她的地位可高了;华家的爷们见到她都买帐。村里很多人都巴结她给介绍工作。

    如今人家背后叫她‘大姑姐’;她知道了;也由人。她母亲和弟弟如今靠着她过着呼奴唤婢的日子。她那弟媳妇见到她比见到婆婆还恭敬!

    再风光也是姑姐。而她可是李家的媳妇。

    问题是;这李家的媳妇不好当。她也知道;如今公婆看她如眼中钉;恨她象肉中刺。狠不能立刻拔了去。她强留李家能有好吗?

    她心里也很纠结。

    不知不觉的来到湖边;见那荷花有些还没开就枯萎了。她也要象那些花一样吗?一世人生;她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活了呢?想想又不甘心了。

    看这那支枯萎的荷花觉的刺眼。伸手想把它摘去。

    人朝前一倾;只听的身后不远处有个男人叫道;“娘子;当心掉进湖里!”

    她回过身看;见哑巴牵着牛;站在不远处一脸紧张的看着她。她脸一红;头一低;转家去了。

    申妈妈正和梅兰妮说着庄子上的琐琐碎碎。

    申义宝跑来说;“村里的几个长老来看夫人了。”

    申义宝如今已是二十来岁的人了。读过些书;智质不高;如今留在庄子上当老农的助手。前几年娶了媳妇。才有了一个女儿。

    下湾村有不少人跑了出去;都混的很不错;可是;申老农不让申义宝出去;守在家里就好。

    见到儿子;申妈妈眼里都是笑;“你来做什么;叫个小么儿跑一次就是了。”

    申义宝说;“那长老来是要和夫人商议建祠堂的事情。爹怕人说不清;特让我过来说一声。”

    李家建祠堂和华家的女主人商量;听上去也太豁边了。

    如今;下湾村已是今非昔比了。家家起了新房子。村里青瓦白墙;种着花与树;鸡狗相闹;一片世外桃园的景象。

    下湾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也和华家分不开的。

    梅朵带着大家在山上开茶园;种出的茶叶磨成抹茶;全都销去了东洋。家家都得到了好报酬。日子也是一年比一年的红火。

    乡里人淳朴;得了好了;知道感恩;如今村里什么事都和华家来商量。李家是村里的大家族了;想着要建祠堂。修族谱。可是;这样大的事总要和华家知会一声。

    梅兰妮听说是这件事;对义宝说;“你去前头好好招待几位长老;不许怠慢了;把你爹请过来;我有话要问他。”

    义宝应了;飞快的去了。

    老农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赶着就过来了。

    梅兰妮说;“李家要修族谱盖祠堂;你是不是也趁着这机会把姓改回去。”

    申妈妈和老农一听这事;心里当然是非常愿意了。但是他家是奴;起名给姓的由不得自己。

    梅兰妮拿出他们的户籍证明;“早几年就把你们给解放了。怕你们不适应就一直没有告诉你们。”

    申妈妈接过那纸证明;看了就落泪;早年生活的艰辛都涌上了心头。

    老农也是凝噎无语。

    “过去怎么样;今后也还是怎么样;有了自由的身份可以多些选择。”

    申妈妈这时已经能说话了;“我们要选什么;我们两老这辈子就跟着夫人您了。”

    梅兰妮说;“如今你们的机会也多;可以去看看。去选选。”

    申老农;要叫李老农了;头脑十分清晰;“做生不如做熟。我们还是留在庄子上。”

    李老农如今的眼界也高了;过去为了百十两银精打细算。如今庄子里每年都是万数银两的收入。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他们两公婆一年收入也有一;两千两银子;自家除了在下湾村买了十几亩地外;也没有别的用处。

    两人把银子交给了平莲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