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天国-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好了,再没有了“傻瓜”的亲情奉献,在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英明领导下的他巴里亚京斯基和他的高加索军团,却成了一群被解除了武装的真正傻瓜。

    这仗还用打下去吗?还能打下去吗?又靠什么去打?

    此时的巴里亚京斯基是既感到茫然无比,其实又是清醒至极……

    石祥桢大军还在沙俄的大地上迅猛地朝前推进,深陷阿富汗泥藻之中的那个沙俄的高加索军团也已被轻松地剿了个干干净净,但携大胜之威的李侍贤”娱乐秀”集团却并未能如愿地转身驰骋于沙俄战场,而是依照着běi jīng最高统帅部的总体计划,继续以主力西进,将目标指向了已被土耳其和沙俄均分了的波斯,又承担起了帮助波斯民众复国的重任。

    要说土耳其人还是有好记xìng的。

    十几年前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而将一只脚伸进了浩罕,硬是打算着要在新生的太平天国那里讨些便宜,结果却给自己平添了两万多缺胳膊少腿的残废军人的那一幕,永远都为土耳其人所刻骨铭心。

    尽管这一回他们又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从根本上说,他们是错误地判断了太平天国zhèng fǔ和民众的真实意图,为了贪图一时的口快,不仅一头扎进了有大英帝国做大哥的协约国的怀抱,踊跃协助带头大哥扭转欧洲战局,并志得意满地与沙俄一起将波斯一分为二,接着,又积极地投身于了协助带头大哥大英帝国重新“光复”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伟大事业之中。

    但风光无限的土耳其人,却照样还是没有敢跟太平天国zhèng fǔ再试巴试巴的胆量。(未完待续。)



………【第六七七章 异声发作】………

    ()    因此,当太平天国红军夺取赫拉特的消息一传来,就跟现已屯兵喀布尔的巴里亚京斯基一样,不管是守在已成为了他们版图一块儿的波斯南,还是那些更是远远地深入了印度次大陆,正威风凛凛地叫嚣着要帮助他们的英吉利大哥完成光复大业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官兵们,一下子就如同是被火炭烫了一样,又如同是坠入了万丈的深渊。

    波斯南的土耳其官兵惶惶不可终rì,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被继续西进的太平天国红军的锋利战刀所肢解。 。 。

    而那些已经与孟买的英吉利大哥们牵上了手的土耳其官兵们,则更是悔恨他们的腿实在是伸的太长。由于生怕稍微一耽搁就会连个回乡之路都找不到,根本无需任何人号召,大家是纷纷卷起铺盖卷儿,不顾一切地就泼着命地沿着曾经的来路狂奔……

    来自各个战场上的那应接不暇的捷报,令整个的太平天国始终沉浸在沸腾的喜悦之中。

    但是,在身为一国元首的杨秀清心里,现在的郁闷似乎倒还强过了应有的兴奋。

    其实,自打太平天国zhèng fǔ正式作出了对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宣战那天开始,国内一些不同的声音就始终没有断过。

    当然,最初这种异样声音的调门,主要还都是集中在zhōng yāngzhèng fǔ根本就不该决定参战上面,而发声者们的理由都很简单,也很合乎情理。国内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之中,而经过了多年战乱涂炭的民众们,也才刚刚有了一个短暂的将养生息的时期,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连以往身上的创伤都还未能完全地医治好。 。 。

    很显然。这一切的一切。还都需要有一个持续长久的和平稳定的好环境。

    可在这种情况下。zhèng fǔ却再次将整个国家带着战争的漩涡之中,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更会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如果有着真正的责任心。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们就不该去理会这场根本就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战争,反倒应该任由那些列强们去互相火并才对。毕竟说到底这些家伙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随着战事的延续,尤其是时间进入一八七零年的下半年,太平天国业已参战整整两年。战事不仅依然看不到一点儿要结束的迹象,反而战场却越开辟越多。于是,那些异样的调门儿,也就开始愈唱愈高起来,并还有点儿岔了音儿。

    当然,这也怪太平天国zhèng fǔ的领导人们在将愈来愈多的“把柄”,提供给了那些持有不同见解的人们。

    譬如说,越打越大的战争虽然没有像这些持不同见解者们所预见的一样,将国内一派大好的经济形势打成了一团糟,恰恰相反的是。战争还倒把国内的经济带动得是愈发的火热。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战争的rì益扩大化。尤其是随着对沙俄的战争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和即将实施阶段,国内民众的切身利益的受到了损害,像一些rì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已经确确实实地开始出现了不足的现象。

    要说起来,对于这一点,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们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早在完成了全国的光复统一大业重任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们尽管在军事建设上始终坚持着绝不能有丝毫懈怠的大战略,但对于民众的生活,他们同样也不敢有半点儿的疏忽。

    因此,他们顺应民众的期望,在一手引导国家快步进入工业化进程轨道的同时,另一手却是在积极努力地推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的发展。

    为了激励农业的发展,尽管太平天国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连续十年都保持着稳定不动,但是一八六五年起,zhèng fǔ对粮食的收购价格每年却都在增长。到了一八七零年,粮食的收购价格已经与市场价格形成了倒挂之势。

    借助于国内民众的高昂生产热情,再加上极为旺盛的庞大军垦经济,暂新的太平天国zhèng fǔ令国内的民众们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那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带给各自的切实好处。

    到了一八六七年,除去粮食的储备早就极为丰盛之外,肉禽蛋类等副食品,棉花布匹等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也都已成了市场敞开供应的商品。

    可仅仅只是一年之后,随着战争的爆发,先是肉禽类等副食品开始了定量的供应,接着,棉花布匹也进入了限购状态。甚至连那些为烟民们所熟识的各类名牌卷烟,也无一不都成了市场上的断档产品。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简单,无论是太平天国zhèng fǔ,还是太平天国的广大民众,都始终有着同一种最强烈的意愿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在这个“孩子”里面,更包括着那些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将士们太平天国民众们的子弟兵。

    于是,大量的肉禽被加工成罐头及各种抗腐的食品,大批的棉花布匹变成了军用的被服,一一优先地充作了军用,供应去了前线……

    而到了今年,尽管太平天国zhèng fǔ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在个别的城市,chūn节时的市民们还是居然落到了一人只能买到二两肉的窘迫境地。

    这样一来,骂声自然难以阻止。

    嫌肉不够吃的市民中有人会骂,而在各类的报刊上,就更少不了开骂的笔杆子们。

    甚至在刚刚过去了的三月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些人大的代表们也“气势汹汹地”加入了这种开骂的阵列之中。

    尽管人大会议上的这种骂阵,都被主动甘顶“罪魁祸首”之头衔的林海丰替他一次次地领受了,可杨秀清还是感到难以容忍。

    娘的,在他那个“混账的”海丰兄弟的一再折腾下,今年的chūn节他自己不也硬是连一口肉都没好意思吃!

    可看看那些“更混账之人”们所拉开的架势,就好像是全天下的肉都进了他杨秀清的肚子里一般。

    于是,郁闷的杨秀清不由自主地竟然生起了一种怀念之情。他怀念起了金田,怀念起了永安,更是怀念起了没有他的海丰、郑南兄弟的天京……

    唉,那个时候绝对不会有这么多乌鸦的呱噪。现在可倒好,给了他们说话的权利,他们就真敢骂个痛快。

    如果继续照这么个搞法鼓捣下去,这天下还不彻底乱套了?

    看来是又到了必须得好好地整治整治这帮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的时候了!

    对,镇反!

    对于杨秀清所提出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再掀起一次大镇反运动高cháo的想法,石达开虽然先是经过了一番的踌躇,但思考到了最后,他也还是觉得此举很有必要。

    在他看来,民间的一些百姓们随便地骂骂,发泄发泄一时的心中不满,那还是可以接受的事情,毕竟大家的确是受了些苦头,倾吐一下子怨言总是要允许人家。

    但对于那些在各类媒体上大肆谩骂,甚至还胆敢污蔑如今的天朝zhèng fǔ连塌了架的满清殖民zhèng fǔ都不如的文贼们,石达开则说死都不想再容忍。

    要知道,眼下可是处在特殊的战争状态时期,前线,数百万英勇的红军将士在进行着浴血的奋战,他们此时所需要的,是一个必须绝对安全稳定的大后方。

    他甚至还怀疑,那些不停地在报刊上谩骂、污蔑天朝的文贼们,绝不会是单单地只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应该还有着更大的不可告人的yīn谋。三月间的一些人大代表们的表现,就足以证明他的这种怀疑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会是杞人忧天。(未完待续。)



………【第六七八章 异声发作(二)】………

    ()    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苏三娘与杨秀清和石达开略有不同。レ。siluke。♠思♥路♣客レ

    对于不久前人大会议上一些代表们所发出的质疑之声,苏三娘既不感到惊讶,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稳妥之处。

    人大的代表是做什么的,不就是代表民众发声的嘛。既然民众的生活已经受到了影响,提一提意见,对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决策者们表示表示不满,这显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倘若眼看着民众们的切身利益被侵害,一个个人大的代表们却都装聋作哑,甚至还要文过饰非,那倒是令人感到怪异了。 。 。

    不过,对于一些愈来愈显得“嚣张无比”的报刊,苏三娘不仅相当地关注,她的神经还一直都是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尤其是其中一份叫《南方杂谈》的周刊,则更是长期以来就被她死盯住不放,要说她是极度地厌恶这份周刊,还不如说是早就有必yù除之而后快更贴切。

    在苏三娘看来,这份顶着向民众普及现代思想及科学理念的漂亮大帽子的所谓《南方杂谈》,却从创刊之rì起,就始终干着与zhèng fǔ唱反调的勾当。

    全国光复之后的太平天国zhèng fǔ注重民族文化,提倡洋为中用。《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则大谈阔论西洋科学之先进,攻击zhōng yāngzhèng fǔ注重本民族文化纯粹是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之逆历史cháo流的做法,是对西洋先进文化的恐惧和排斥,早晚会让一个好端端的中国被滚滚的历史车轮远远地所抛弃。 。 。

    而当zhōng yāngzhèng fǔ努力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的时候,《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又大肆攻击这是在“崇洋媚外”,是对拥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文化的全盘否定,是对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几千年的农家人们的极度蔑视。

    在全国光复之初,在工厂里务工的工人们所得到的薪金。都是以大米、小米和面粉来折算的。但在《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笔下。这简直就是一宗zhōng yāngzhèng fǔ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大罪恶。他们谈英吉利、比法兰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决策者们就是一群地地道道的无知之徒和糊涂蛋,根本不会搞工业。既然这样的搞,那还分什么工人和农民?倒不如大家都去田里做农民来的更利索。

    可国家对工厂里的工人们实行了薪金制之后。《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又开始说这是恶意拉大工农差距,是完全无视农耕者们的存在,大肆叫喊着应该对工厂里的工人们采取以粮代薪的制度才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xìng。

    为了有计划第缩小城乡差距,zhèng fǔ开始逐年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尽力增加农民们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可这也同样惹恼了《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他们又开始不遗余力地贬低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这项决策,是为了虚假的所谓社会公平,在人为加重城市市民们的经济负担。并预言像这种zhèng fǔ收购价与市场销售价倒挂的政策绝对不会能够维持多久,zhèng fǔ财政的亏空,早晚还是要转嫁到离开粮食就活不了的市民们头上。

    除去凡事总要与zhèng fǔ唱反调之外,《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还极为认真负责、不辞辛劳地给zhèng fǔ“挖坑”。

    共盟会和zhōng yāngzhèng fǔ注重会员和各级官员们的思想建设,严惩一个个共盟会内部及各级官员们的违法之举,却被《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每每总说成是在小题大做。他们甚至以极富有人情味的言论向zhèng fǔ谏言,应该大力保护所有已经跻身官员阶层的人们。

    因为他们不仅本就是这个社会的jīng英分子。还各个都是共盟会和zhèng fǔ付出了诸多努力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更何况,这些共盟会的会员及zhèng fǔ的官员们不是拥有着骄人的战功。就是曾经在各个行业有着突出贡献之人。

    因此,他们认为,广大的民众以及zhōng yāngzhèng fǔ都应该对共盟会和zhèng fǔ官员们抱以无比的大度之心。换句换说,适当的贪腐那是可以容忍的,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千里为官只为财的悠久历史文化的特殊国家,毕竟还有句水至清则无鱼的古老谚语。

    他们不仅这么说,还曾如此地做过。

    一八六二年,广东某市一个农业的主管市长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以博得下来视察的zhōng yāng要员青睐,不惜采用老鼠搬家的手法将邻县的粮食倒腾进自己的储备库之中。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满脸谄笑地陪同着zhōng yāng要员站在排码整齐的粮垛之前的时候,他的欺诈行为也被部属合盘端到了zhōng yāng要员的面前。

    东窗事发的这位副市长不仅被就地免职,还被递送至了人民法院。

    《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急眼了。

    那几天,他们连篇累牍地刊载这位副市长过去的种种先进事迹,回忆副市长战争年代的英勇,叹服副市长尽管身带多处战争所留下的创伤,却依然毫不吝惜自己地与奔走于各个农业生产第一线,为改变当地的面貌流了不知有多少汗,cāo了不知有多少的心。

    现在,以为优秀的副市长仅仅只是因为造了一个虚假繁荣的粮库,就被利利索索地撤了职不说,还要被送去法办,这也太没有一点儿的人情味了。

    舆论造完了之后,《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还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签名活动,强烈要求zhèng fǔ法外施恩。

    虽然《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折腾了半天,也最终未能让那位副市长的命运有丝毫的改变,但却将《南方杂谈》和他们自己炒的是名声愈发地响亮。

    当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与以法兰西为首的同盟国正式拉开了世界大战的大幕之后,《南方杂谈》的笔杆子们闹腾的也就更为欢快。

    看到zhōng yāngzhèng fǔ在大战都已经打起了数月之久,却始终也未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