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6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陈玉成也看得没有错,罗伯特?内皮尔的所谓内罗毕战线,是由内罗毕、恩布和涅里三地所构成的一个三角地域。内罗毕虽已是如今的大英帝国的肯尼亚总督区的首府,可作为他所管辖下的肯尼亚总督区里的咖啡、剑麻和谷物的第一集散地的恩布,才是他的后勤中心。
而且,这座距离着内罗毕不过二百余里,且背靠肯尼亚山山麓的山城,相比起内罗毕来,又更易于军队的防御作战。
因此,当陈玉成带着他的红军远征军总部随同着马英博的红三师一起大张旗鼓地杀向内罗毕的时候,已经被他部署于在了两翼的,并快速插向内罗毕的背后,要彻底卡住内罗毕英军脖子的红一师和红四师,手一伸,就伸的实在是太长了,直接就伸向了恩布和涅里。
陈玉成的意思很明显,他是要在针对内罗毕城的作战真正开始之前,就抢先拿下恩布和涅里这两个内罗毕后援之地。
于是,当坐守内罗毕的罗伯特?内皮尔竟然一如既往地要跟他在野外玩上一场面对面的,真刀真枪的大决战的时候,本可以借此机会一举将其主力尽数埋葬在内罗毕城之外的旷野之中的陈玉成,却已经根本不可能再将他的红一和红四师再调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四八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四)】………
冰雹般的炮弹,并没有倾泻在冲锋在前的英军肯尼亚军团的队列,却首先泼洒在了都还是远远地跟在后面的英军官兵们的头上。
而正紧忙着往前赶的,希望很快就能够给他们的陆军兄弟们进攻,提供上足够的炮火支援的肯尼亚军团的炮队,自然也跟着成了重灾区。
一派接着一排的红军的炮火打得实在是凶猛,在英军前所未见的惊天动地的密集爆炸声中,英军肯尼亚军团的官兵们不仅被炸得人飞炮翻,也如同是身背后被挖掘出了一道要人性命的深渊。
尽管如此,英军肯尼亚军团的官兵们却并没有让他们的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失望。
在一阵的茫然和惊恐之后,冲在前面的那些未受到任何打击的,依旧还都能够保持着严整的英军冲锋队列,就仿佛是默认了对手的这种带有鼓励性的打法似的,向着他们的目标,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前进。
但好景不长,随着英军与当面红军那所挖掘出的沟壕逐渐接近,又一批红军的炮火参加到了这场惊雷般的大合唱曾。
红三师各团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也开始吼叫了……
曾经的一八六零年九月,在距离着那个伟大的只是尾巴很够大的所谓的“大清国帝国”的京师仅有十六里之遥的,一个叫做八里桥的地方,不久前已经拿下了这个“大清国帝国”的门户——天津的大沽口,又在朝着它的心脏——京师继续猛进的八千余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的联军官兵,曾经给也号称是威武之师的这个“大清帝国”的军队,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军事教育课。
面对着据壕作战的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联军的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以及炮队所发射出的榴霰弹的铺天盖地般的轰炸,装备极度落后的“大清帝国”的威武雄师,凭借着手中的长矛加弓箭,还有那一腔的热血。也曾上演过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
“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三十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
当英法联军采用大口径的火炮对付拼死保卫八里桥的埋伏清军,并最终占领了八里桥,桥上清军已是尸横遍野的时候,曾经奋不顾身地口中大呼着杀敌,跃马扑向英法联军阵地的“大清帝国”最精锐的蒙古马队的残余官兵们,也依旧意志不倒。
“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的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击。”
那的确是英勇的一幕,却也更是极其悲壮的一幕。
在英明的带着大家只会变着法儿的去修园子,和遥世界地找乐子的“大清帝国”的“圣上”和“圣母”们的领导下,当强敌上门的时候,英勇的人们,也就只能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去为他们的那个尾巴很大的“帝国”,筑起一道御敌的长城了。
一八六零年的曾经会有的这一幕,当然早已不可能上演。
不过,在如今距离着内罗毕也仅是十余里之遥的大旷野之上。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一幕,却活生生地翻版在了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和他肯尼亚军团官兵们的身上。
太平天国红军冰雹般落下的炮弹,可以摧毁一群又一群肯尼亚军团的英军官兵的躯体,却炸不垮他们的意志。
在炮弹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中。在漫天席卷的滚滚烟尘之中,只要还能站起来的英军官兵们,顾不得揩静身上的血迹。就会跨过遍地的他们的同伴们的躯体,继续义无反顾地前进……前进……
直到对面的壕沟里刮风一般地步枪的子弹扫向他们,还有那比依旧在后面不断炸响的炮弹更为密集的飞蝗般的手榴弹落到他们的头顶之上,他们中再也没有了还能从地上爬起的人为止。
就这样,尽管逃脱了太平天国红军的最初一轮重炮炮火的惩罚,但是,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的肯尼亚军团的冲锋队伍,却一个接着一个地,陆续悲惨地彻底垮在了太平天国红军将士们挖就的壕沟之前。
也像曾经的“大清帝国”的威武之师一样,在这极端恶劣的局势下,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不仅根本没有意识到,孤陋寡闻的他在战略上就已经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反而还掏出了他的最后家底儿,那个八百人的精锐骑兵团。
当一个接一个的步兵冲锋队列已经各个如同是拍击在山崖之上的翻腾的海浪,刹那间就变得粉身碎骨之时,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居然还幻想着以区区一个骑兵团的趁乱的快速突击,来达到突破并同时找到和摧毁太平天国红军所拥有的那可不思议的重炮兵群的目的。
于是,为了荣誉和尊严,八百衣着虽不华丽,但却很是光鲜的大英帝国的骑兵,无遮无拦地冲进了太平天国红军重炮兵们所布下的火网之中。
结果不用多说,英勇无畏的骑兵们根本不可能兑现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的梦想,而是要在不屈不挠的呐喊声中,被太平天国红军的弹雨所淹没。
不过,被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安置在他的肯尼亚军团两翼的英军官兵们,可没有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和他的肯尼亚军团官兵那样的一根筋。
当红军的重炮一开始轰鸣,这些在印度就曾或多或少地都已经亲自品尝过了太平天国红军厉害的英军官兵,脑瓜子已经在发蒙。
等看到第一支幸免了红军灾难性的重炮的轰击,却难逃猛然而起的又一道红军炮火之网,尽管好不容易才钻出去的肯尼亚军团的冲锋人马,最终还是倒在了红军挖就的壕沟之前的时候,根本不用谁来发令,他们就已经开始潮水似的朝内罗毕逃去……(未完待续。。)
………【第七四九章大收官——林海丰摊上事儿了(一)】………
直到这时的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才终于发现自己曾经是犯下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没能及时跟上现代军事发展步伐,死抱着他那古老的队列式攻击战法不放的罗伯特?内皮尔,还相当热衷于对自己老巢的修筑。
经他一手操作完成的他的内罗毕老家,其实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内罗毕城堡,而是一个由大小数个城堡所组成的,在关键时刻可以相互提供支持的城堡群。其中那座倾注了他更多的心血,并以其内皮尔的姓氏所命名的主城堡则尤其坚固无比。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即便就是法兰西人在中世纪所建造的那座号称史上最坚固的防御堡垒的昂热城堡,也根本无法与他的这座内皮尔城堡所比肩。
坚固的防御堡垒,再配上他那群勇猛顽强的肯尼亚军团的官兵,内罗毕,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即便是再凶恶的对手,除去要留下必然会崩掉的无数牙齿之外,休想在他的内皮尔城堡面前得到半点儿的便宜。
可惜的是,随着他那支精锐的骑兵队伍顷刻间也淹没在了太平天国人的炮火硝烟之中,他的肯尼亚军团的主力,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而如今拥塞在他这座钢铁般的内罗毕要塞之内的,却都是一些早已在印度就被太平天国人吓破了胆的猪猡们。
但即便如此,罗伯特?内皮尔的内罗毕,还是让对面的陈玉成窝够了火。
在内罗毕郊外这场难得的大野战机会中。尽管陈玉成已经收下了慷慨的罗伯特?内皮尔送来的肯尼亚军团主力这个大礼包,但是,更多的英军,却都已基本完整地龟缩进了内罗毕的坚固要塞之内。
而且,罗伯特?内皮尔引以为豪的固若金汤的内罗毕要塞,还真不是在后世的某个区域里常见的那种豆腐渣工程,也的确让陈玉成啃的是相当地艰难。
因为那些围绕在内皮尔城堡周边的的小城堡们,尽管最终都禁不起他的红军远征军手中所拥有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和山炮的虐待,但由罗伯特?内皮尔所据守的那座主城堡——内皮尔城堡,却让陈玉成的榴弹炮和山炮也感到了无奈。
内罗毕。显然已经不是短时间可以拿下的了。
既然如此。在窝了足够的火之后的陈玉成,也就重新端正了心态。
毕竟曹文玉所率的红一军红二师和柳喜河的陆战师顺利拿下了蒙巴萨,而红一师和红四师也轻取了恩布和涅里,内罗毕已是孤城一座。
没有了恩布和涅里这两个大补给基地的内罗毕。即便再能储备。又能独力支撑多少天?
更何况。通观不久前那场大野战的全盘,陈玉成又敏锐地看出,英军已经丧失了敢与天朝红军再度血拼的意志。
于是。为了不使远征军前进的步伐被更多地迟滞,在清除完内罗毕的外围辅助小城堡之后,陈玉成果断决定,仅以马英博的红三师围困住内皮尔主堡跟那位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慢慢地打发时间,他的主力,则继续两路并进,朝着摩加迪沙杀去……
美洲战区,在气势如虹的红军拿下渥太华之后,大英帝国的加拿大总督区已经丢了个干干净净。
在西部战场,李侍贤的西北方面军在波斯如入无人之境,在阿富汗避了两年多难的那位波斯国王纳赛尔丁?沙,已经神气活现地重返故里。
在俄国,全新的俄罗斯共和国的人民军,也开始了大踏步向沙皇俄国的最后堡垒——莫斯科的挺进。
红军子弟兵们这一系列的辉煌战果,就像是一份份新年的贺礼,让正在迎接一八七四年除夕到来的父老们,喜上加喜,振奋无比。
不过,一八七四年的除夕对于林海丰来说,却来得不是那么的舒坦。
因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在这一天,林海丰摊上事儿了,而且还是摊上了个大事儿。
事情的起因,就出在他林海丰十几年前曾慷慨地赠送给那位安南国王的足足折合两百万两白花花银子的黄金之上。
而引爆这件事情的,则是一位才从上海东方大学中文学院毕业不久的《新天京报》的小小女记者。
当然,这位小小的女记者之所以会掀起一场几乎能令林海丰这位太平天国的第四号大人物陷于灭顶之灾的大风暴来,看似尽管纯属一种偶然,但仔细品味之后,却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其实说来说去,还都怪林海丰自己。
十几年前,当林海丰离开那个已经为他而变得火热无比的法兰西的时候,陪同在他身边的,除去原班的随行人员之外,还多出了十几个神秘的木箱子,在那里面装着的,不仅有他早在北京时就已经向那位前大英帝国驻“大清国”的公使阿礼国“讹诈”过,如今才偿还的折合一百万两白花花银子的黄金,还有这笔白花花银子的增值部分,同样是折合一百两白花花银子的黄橙橙的金子。
对于“敲诈”阿礼国的这件事情,林海丰在事后是既跟郑南,又与杨秀清和石达开先后笑谈过了的。记住,是在私下里逐个地笑谈过了的,却并不是在正式的场合,严肃认真地向最高集体做过汇报。
而在从法兰西回到北京之后,对于赠送给安南国折合两百万两银子的黄金的这件事情,尽管这一回他是在正式场合里,向最高委员会的杨秀清、石达开和郑南等人做了汇报,但却还是汇报的过于笼统。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就他“敲诈”阿礼国的黄金的那一大块增值部分做出过任何的说明。
也就是说,在杨秀清和石达开等最高委员会的另外四巨头心里始终是这样认为的,即在林海丰决定赠送给了安南国的那批黄金里面,一半是来自于“敲诈”大英帝国,另外的那一半,则必定是出自于内务部的特别金库。
杨秀清和石达开等巨头们都很清楚,林海丰所主持的内务部,赚钱的能力那是相当厉害的。
简单地说,在眼下的这个世界上,只要黑市存在,就必定会有林海丰所主持的内务部的人员们那活跃的不能再活跃的身影儿。
当然。对于内务部金库管理,肯定是有着一整套的严格规定的。因此,在听过了林海丰的汇报之后,杨秀清等人也就没有过多地留意什么,反倒哈哈一笑即了之。
可惜的是,林海丰疏忽了,疏忽的竟然连这笔从阿礼国和他的大英帝国那“敲诈”和赠予的黄金,在根本没计入内务部的金库之前,就直接拿给了安南。
更令林海丰想不到的是,那位本是最能证明他清白的安南国的国王阮福莳也的确够龌蹉。(未完待续。。)
………【第七五○章大收官——林海丰摊上事儿了(二)】………
赴如今已成为了太平天国政府辖下的一个特别区的安南进行采访,这是余童从业后的第一次独立采访。
在近半年的采访工作中,她和她的采访小组下田头、入工厂,将安南特别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景象,和安南特别区民众踊跃参军支前的热潮,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当然,余童和她的采访小组也不会忽略了阮福莳。
或许是憋闷得太久了,亦或许是对这位年轻活泼的记者小姑娘真的抱有着别的什么奇思怪想,自从由安南的前国王“自愿”变身为太平天国安南特别区的政府首脑之后,就戛然地一改常态,成了一位终日里总是沉默寡言的安南特首阮福莳阁下,当脸上还荡漾些许怎么也难以掩饰住的童真般的笑的余童,款款地坐在了面前的时候,就像是遇到了久别的亲人,又像是碰上了难得一见的知己,不论是坐着、走着,还是喝着和吃着,他的那张大嘴,却都再也合不拢了。
就这样,在被粘的想摆都不摆不脱的两天时间里,尽管早已被这位口若悬河的特首阁下侃的是头昏脑涨,但有着特殊的新闻人的敏锐的余童,却还是特首阁下那没完没了的废话当中,搜检出了一条相当爆炸性的重要消息的线索。
对于林海丰送给安南国那折合白银两百万两黄金的解困资金一事,不论是官方,还是媒体,从来根本就都没有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