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衙内 全集 2-第7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意见表达过也就行了。最终的决定不是由他来做的。

组织部长罗良华说道:“我完全赞同海英书记的意见,坚决执行政治局会议的决议,坚决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这个不能含糊。”

罗良华以前也未曾从事过经济工作,所以没有就具体的经济应对措施发表意见,只是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支持柳俊的态度。

魏宁生便看了罗良华一眼。

看来罗良华已经正式决定站队了。龚昭礼不会完全靠向柳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前江口市委黎书记力荐的干部,龚昭礼是明珠系明确培养的后备干部,就算迫于形式,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和柳俊合作,也很有限。况且身为江口市委书记,他也要为江口市的全盘建设负责,和柳俊的判断一致,很好理解。

省委组织部长理应和省委书记保持一致,这也可以理解,罗良华只是循着惯例做出了选择。而且组织部长在常委会上就具体的经济建设事宜明白支持省卡,与书记乃至中央文件唱反调,几乎完全没有可能,旱良华的政治智慧,不至于如此低下。

省委秘书长王秉和微笑说道:“我也赞成海英书记和良华部长的意见,坚决执行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预作准备。这确实是个机会,搞好了,我们说不定不会遭受损失,还能在某些领域摆脱西方国家的垄断,取得主动权。”

王秉和特意提出赞同海英书记的意见,态度也就很明确了。

其实龚昭礼的意见,才是完全和柳俊一致,不过王秉和特意避开了龚昭礼,向柳俊表明心迹的意思非常明显。

龚昭礼终归不是同一个阵营的干部。

这一点,亦并未出乎魏宁生的意外。从王秉和的籍贯、任职经历来看,他倒向柳俊,几乎是必然的。

省军区司今员朱永新一贯不就部队意外的议题发表具体看法,今天也不例外。宣传部长严亚萍、公安厅长黄振安以及统战部长宋树平都微笑着说了几句话,表示拥护中央的决策,执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不过言辞之间,甚是委婉,也尽量避免不去牵涉到魏宁生和省政府。

严亚萍是女性,而且他们三位的分管领城也很专业,确乎没有必要牵扯到这样的事情之中。

十三名常委,除了赵先觉明白支持了魏宁生的意见,包括常务副省长刘天明在内,都表示拥护柳俊的决定。

“嗯,既然大家的意见基本都统一了,我看就是这么办吧。鉴于欧美国家在近期之内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高,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抓紧,加快速度。省长,我希望省政府那边,能够马上再拿出一份新的方案。”

柳俊眼望魏宁生,很温和地说道。

魏宁生微笑点头:“好的,我会尽快。”

“这个事情,涉及到的范围很广,我认为有必要征求一下地市主要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意见。这样吧,我们在近期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把各路诸侯都请来,共商大计。”

柳俊随即做出了进一步的决定。

很显然,柳俊是担心魏宁生“阳奉阴违”,又给他使用“拖字诀”,嘴里答应得好好的,背过身去,迟迟没有反应。

直接召开中层干部大会,与其说是座谈,征求意见,不如说是柳俊借开会为名,绕过省政府,径直向各地市和省直单位下达命令。由此可见,在这件事情上面,柳俊决心已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魏宁生和省政府要是不配合的话,柳俊不介意直接插手行政事务。

真若如此,魏宁生的威望会被凭空削弱很多。

魏宁生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小柳同志,还真是难缠啊!

“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个议题。就是有关干部交叉任职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议题。中央很早就有文件要求,要适当的加大干部交叉任职的范围。中组部容百川部长亲自和我沟通了这个情况。容部长认为,一直以来,D省的干部队伍都比较稳定,这是好事。有一个稳定的干部班子,才能更好的推进各项工作发展。当然了,一味的追求稳定,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会产生惰性,容易被经验主义左右,对于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是有害无益的。而且毋庸讳言,同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太长,也容易腐败。故此,容部长建议我们D省在干部交流工作方面,也能像经济建设方面一样,给全国其他省市做出表率。这个对于我们D省今后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干部们动一动,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新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嘛。另外,薛远山同志对我们D省的党校工作,也很关心。薛远山同志认为,党校应该进一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摆脱过去那种比较僵化的模式,开展创新。不但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在培训的范围上也要扩大。省委党校,各县市党校,都要进一步的发挥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干部。

薛远山同志说,如果我们有需要,中央党校会给我们大力支援。我认为,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指示,都是很英明的。这两个工作,如何在我省展开,我想征求一下同志们的意见。希望同志们畅所欲言。”

柳俊脸带微笑,不徐不疾地说道。

常委们的神情,便都慎重起来。这个可是比第一个议题更加敏感。第一个议题毕竟是经济领城的,除了魏宁生刘天明龚昭礼赵先觉等几位比较关注之外,其他常委都不是切身相关,只要表明态度就可以了。

干部交流和党校建设的议题可不一样。这个摆明就是要调整中层干部队伍,而且幅度还不小。据说一共有一百个交流干部的名额和五十个中央党校进修的“指标”。整整涉及到一百五十个正副厅级干部的异动,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

在座的每一位常委,除了柳俊和娄海英是新任,其他十一位,都在D省工作了较长的时间,谁没有自己的亲集嫡系?一不小心,这些嫡系就有可能上了柳书记的“黑名单”。

身居高位,没有嫡系支撑,就成了空架子。

“良华同志,你先谈谈吧。”

这一回,柳俊没有等待,径直点了罗良华的名。

干部工作,乃是省委组织部长的正管,罗良华先发言,很是合理。

罗良华也不客气,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好的。首先,我完全赞同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意见,加强干部交叉任职,尤其是加强领导干部交叉任职的工作,是中央一贯的要求。柳书记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长,会产生惰性,也容易滋生腐败。所以,我认为对部分在同一地区任职时间过长的干部,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党校的功能也必须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就这两个问题,组织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整理出了一个基本的施行方案,我在这里,向柳书记和同志们做个汇报。”

说着,罗良华打开了面前的打开笔记本。

常委们的脸色变得更加严峻了,平日里较为熟悉的常委,彼此之间快速地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看来柳俊和罗良华“蓄谋已久“啊!

这里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刚做了“指示”,罗良华那边就已经有了基本的方案,配合得十分默契到位。

很显然,这是柳俊快速树立权威的“必杀技”。

“方案的第一步,是确定需要交流的干部范围。这次交流的干部,以各地市和省直机关的正副职领导干部为主。主要是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技术干部暂时不包括在内。一般来说,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单位担任相同职务时间超过五年的干部,必须列入交流名单。其次,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单位任职时间超过十年,虽然担任的不是同一个职务,也应该列入交流名单。此外,省委认为有必要交流的干部,也列入这个交流名单之内……”

罗良华不徐不疾地说道。

“方案的第二步,是确定交流的批次和时间。根据薛远山书记容百川部长和柳书记的指示,这个交流工作应该在不影响各地和省直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第一批交流的干部数量,应该控制在一百人左右,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影响工作的正常衔接……”

罗良华说到这里,大伙已经在暗暗抽冷气了。

一省之内,一次性交流一百名正副厅级干部,这个规模还小啊?

不宜过多!

罗良华同志还真是大气得很!

第两千零一十五章 常委会上的勾心斗角(四)

罗良华也知道自己的发言,会引起其他常委的“侧目”,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罗良华出任D省省委组织部长之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当然也参与了高校内部的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但和真正的地方干部比较而言,罗良华比较“单纯”。他认定向省委书记靠拢,就不会顾忌到其他太多的东西。

“当然,第一批交流的百名干部,也不是同一时间全部到位。根据柳书记的指示,现在开始摸底排查,确定部分交流干部的名单。春节之后,各地市两会召开之前,交流第一批次的干部。整个交流动作,在明年五月份之前完成。交流干部的对象,主要是中央部委和国家部委的在职干部,也包括部分其他省市的优秀干部。下面我谈谈有关选拔优秀干部去中央党校进修的问赴……”

罗良华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润喉,继续发言。

“这次薛远山书记为了支持我们D省的干部队伍建设,一口气给了我们五十个中央党校进修的名额,呵呵,薛书记对我们确实很关心啊,这可是大手笔。柳书记指示,赴中央党校进修的五十名干部,一定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主要是年轻干部。也是以正副厅级干部干部为主。范围不局限,全省之内,只要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年轻干部,都可以成为选拔的对象。当然,这次党校培训也不仅仅局限与司局级干部,合乎条件的县处级干部甚至副省部级干部,也可以考虑。”

罗良华的语速还是不徐不疾,音调也没有特别的高亢,但他最后一句话,却犹如滚滚惊雷,在大家头上滚过!

合乎条件副省部级干部也可以考虑。

也就是说,在座的诸人,除了柳俊和魏宁生,都在选拔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中央安排省部级干部赴中央党校进修,是有一定之规的。除了正常的轮训,只有预备提拔的干部,才有这个安排。由中组部酝酿提出,报中央批准。

但这一回的情势明显不一样,柳俊把出这般凌厉手段,就是要快速树立权威。真要是不配合他的工作,柳书记极有可能向中组部提议,让某位同志去中央党校培训一年半载的。至于后续工作安排,到时再商议不迟。

是不是提拔使用或者调离现职,就要看运气了。

以严柳系现今的声势,柳俊完全有这个能力办到此事。

常委们偶尔投向主席位置上的目光,就或多或少带上了几分敬畏之意。

原也知道,中央能够把柳俊这位最年轻的政治局成员派到D省来,不可能是“兴之所至”。现在事实证明,柳书记手段的凌厉老辣,丝毫也不下于前两任省委书记,甚至犹有过之。

罗良华的发言,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没有多少空话套话,简单地谈了组织部的初步方案之后,罗良华便即合上笔记本,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柳俊微微一笑,说道:“同志们对组织部这个方案有什么意见,都谈谈吧。”

看上去柳书记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精神,谨守规矩,征求班子每一个成员的意见,事实上早早就把调子定下来了。他问的不是对此事有何意见,是对组织部的方案有何意见。至于干部交流和党校培训,已经成为定论,无需讨论了。

这个具体的方案,再怎么讨论,也于事无补。反正一百五十个名额在那摆着呢!终归柳书记要将不怎么“听招呼”的中层干部,通通“赶出”D省去。新交流过来的这批干部,初到D省,人生地不熟,最好的选择就是向省委书记靠拢,寻求最强力的支持。

到时候无论是班子里的哪个成员,没有了铁杆的嫡系支撑,还有什么筹码和柳书记讨价还价?

魏宁生暗暗叹了口气,知道自己不得不说话了。早在柳俊刚刚从首都回来时,魏宁生就为了这个事情茶饭不宁。

柳衙内以天子门生的赫赫威势,挥舞着“尚方宝剑”杀来,还真是难以抵挡。

但是不说话肯定也不行。凡事忍让,魏宁生这个省长有变成傀儡的可能。原先还以为柳俊会顾忌影响,不胡乱伸手干涉省政府的该管事务,现在看来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而已。省政府经济转型的方案未能与柳俊保持一致,柳俊便直接伸手“夺权”。都懒得再进行第二次沟通了。

其实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来看,魏宁生决定(应该是觉得)柳俊这样做并不是很明智。

三十八岁,位至政治局候补委员,D省省委书记!

柳俊已经创造了国内政坛的最大奇迹,依照国内政坛的现状,柳俊现在应该低调低调再低调,尽可能团结好省委班子一干人,安安稳稳地当好这四五年的省委书记。时间到了,资历也到了,年龄勉强也到了,更进一步乃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相信柳俊再在政治局委员的位置上干满一任,只要国内政局不出现惊天变化,严柳系不垮掉,放眼全国,已经无人能够拦得住柳俊成神的步伐。

何必事事处处都咄咄逼人,不肯忍让半分?

魏宁生不知道,正是因为他那个四年转型的方案,导致柳俊把出这般凌厉的手段。魏宁生对美国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敏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世界,柳俊却是亲历。

每对这样巨大的危机和巨大的机遇,柳俊哪里还会将区区的官场忌讳放在眼里?

甚至于他的眼光,也早已超越了国界,直接放眼全球了。

国家前途,在此一战!

这是柳俊在政治局会议上喊出的“宣言”!

魏宇生不理解柳俊的胸怀,也没有这个长远的眼光。

“柳书记,同志们,我谈谈吧。首先我认为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对我们D省的干部队伍建设确实是十分关心的。这是好事,是大喜事,让我们对建设好省里的干部队伍,更加满怀信心……”

魏宁生的开场白依旧是老套路,先肯定,对中央领导表示仰慕。

不这样不行。

无论魏宁生在心里如何反感这个方案,该说的话还得说。直接否定薛远山和容百川的“好意”,魏宁生可还没有那么不通世故。至于反对柳书记的意见,却是可以的。一省之内,省长也有很大的话语权,不可能每件工作都能和省委书记完全一致。

像魏宁生这样老于官场的干部,很清楚“守规矩”的重要性。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像柳俊一般横冲直撞的。而且柳俊的横冲直撞,也是在规则之内,很少逾格。

“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我完全赞成。刚才良华同志宣读的初步方案,我也认为基本上是可行的,合乎我省的现实情况。我在这里,谈几点补充意见,供柳书记和同志们参考……第一个,我认为在时间方面,不宜过急。我们刚才讨论第一个议题的时候,柳书记说了,要抓紧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省的经济转型工作。

这也是大家的共识。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干部队伍才进行操作。如果我们急着交流了很多干部,尤其是各地市和省直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那么,新到任的干部必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工作环境,和班子里的同志们也需要一个磨合的时间。如此一来,就和我们的目的相冲突了。不管是交流干部也好,加强理论培训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