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满江红之崛起-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相比于日本人在工业上的谨慎,中国人更愿意冒险偿试,他们采购的机械全部是独立电机机械,引进的专利亦是新兴专利,比如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刚刚研制成的碳化钨刀ju,甚至还在试验期间,就被其引进,而他们和日本人相同之处亦是“复制、改进、创新”的政策下继续了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工厂经常会为测试和分解买入两个相同型号的外国产品,随后对其进行研究和改进。这样子的作使得其逐渐可以在国内进行组装,直到最后可以完全国产,但是和日本人的缓慢不同,中国人更愿意huā费高昂的代价,在进口的同时,果断引进专利,对其加以复制,同时大量雇佣国外技术人员,从而在国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国产化,与此同时,亦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
“那是因为中国人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去冒险,驻华大使馆曾发来一份电报,他们可以先jiāo100元的学费,即便是改进失败了,但是得到却是失败的经验,而失败的经验同样磨练他们的技术人员相比其它国家在采用新技术时的谨慎,中国对新技术的采用,可以称之为“大胆”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他们在设计致远舰时,毫无顾忌的采用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最近几年甚至几个月中刚被研发出的新技术,即便是其可能发生故障,亦在所不惜”
保罗?莫顿的话没说完,伊莱休?鲁特便打断他的话。
“因为,中国人相信,技术上的首先采用,可以保证其在短期内获得一定优势,而短期内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弥补他们基础劣势,当其它国家采用这一技术之后,而中国却因首先掌握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学习,相对于整个国家从中获得的技术进步,为不成熟的技术使用而jiāo出的学费却是可以接受的”
话至此处,伊莱休?鲁特又不无感慨说道。
“可惜,这一点是其它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去学习的,我们的企业主不愿意为不成熟的技术去làng费投资,而有这个意愿的国家,却又迫于财力不能去这么做,只有中国,他们宁可压缩其它方面的开支,亦要果断引进尽可能多的新技术,而这些技术,甚至有很多,在原发明国,亦未被采用,至少是广泛采用。”
伊莱休?鲁特的感慨让罗斯福和保罗?莫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中国人的致远舰采用了英国与美国最新型的蒸气轮机,而且取得了成,可即便是面对中国海军的成,美国海军造舰处依然在“蒸汽轮机”的可靠xìng以及其它种种问题,同样的事情亦也发生在英国,新技术采用的保守,使得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新技术应用上落后于中国。
“好了,先生们,现在我们并不是讨论我们和中国方面有什么”
话至嘴边时,罗斯福连忙把话收了回来,差距?美国可能会和中国有差距吗?差距最大的恐怕还是中国必须要依靠向美国、德国、英国派出留学生去学习工业、科技等等几乎所有行业的知识,才能建立起一个现代国家,他们的确是可以比其它国家首先采用某种技术,但这却无弥补他们要基础上的落后。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以及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应该持有的立场。”
“我不禁觉得,如果我们立刻利用这个事件,能给我们在远东提供一个大好时机。”
保罗?莫顿随后又对罗斯福说道,
“这是我们摆脱日本对远东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最佳时机,如果日本海军遭受重创的话,在中国人的钳制下,至少在很长时间内,日本都不可能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所以让中国和日本就那样去互相削弱吧,他们的战争,最少能把美国从目前的危险中解救出来。不过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是,如果中国人获得全面胜利的话,那么他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呢?”
“不可能”
塔夫脱几乎是疾声喊出这句话,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他转脸看着总统说道。
“总统先生,中国人,他们永远也无成为日本,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大陆国家,充足的资源和国土,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选择冒险的对外扩张,而且,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血液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扩张的细胞,更何况对于中国而言,他们严重的、不得不解决的国内问题,本身即限制了他们对外扩张的可能,看似他们可以很快拥有强大的工业、军队,但是自身基础的欠缺、国内保守力量、jīng英知识的落伍,无不牵拌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塔夫脱的解释使得罗斯福深以为然的点下头,可他并未发展自己的意见,而是听着塔夫脱接下来的解释。
“现在的中国,全世界都愿意卖给他们任何先进的技术,可并不等于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超越各国,基础上的落后,使得他们的一切都等同于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这个国家都不可能对美国产生实质xìng的威胁,而日本却不同,他们早在四十年前,即已经着手解决国内问题,而日本表现出扩张yù望,恰是在其国内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大量向他国派出留学,改变国内知识jīng英的构成,引进外国技术、建立现代的负责任之政fǔ,强制的义务教育,jiǎ如没有这一切作为支持,日本有可能走向扩张吗?”
一声反问之后,发表了长篇大论的塔脱夫这时才冷静下来,当他在发现总统似乎在沉思的时候于是便进一步说道。
“或许,日本会在这一场战争中失败,但是,即便是失败了的日本,在未来十几年内的威胁都远远超过中国,通过四十年的发展,日本已经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员,他们或是一流的军事国家,二流的国家基础,三流的工业国家,可即便如此,日本在未来十几年前所展现的力量,仍然远远超过中国,中国没有自己的教授和真正的大学,而这一切,日本早已拥有,战败,只是军事上的战败,但并不是国家发展基础的战败”
接着塔脱夫更是进一步强调道。
“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对美国而言,只会产生好处,一个被削弱的日本,一个在未来三十年内无威胁到美国利益的中国,而最为重要的却是”
塔脱夫把声音一扬,表情中lù出些许自得。
“在远东,从此中国和日本将会成为无媾解的仇敌。”
“那么你的意见是”
沉默片刻之后,罗斯福用征询的语气问道。
“jiǎ如,日本获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出面干涉,防止中国被进一步削弱,从而保持远东的平衡,但干涉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支持日本一些条件,从而确保中国对日本的仇视,而如果中国获得胜利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支持中国对日本的极尽压榨”
两种完全不同的对待,反而让罗斯福等人感觉有些诧异,他们望着塔脱夫时,无不是用着尽是疑huò的眼神。
“日本人已经压榨中国两次,再压榨中国一次,只是加深仇恨,而日本呢?日本从来都是与强者为友,如果不能让中国极尽所能压榨日本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在远东面对一个“中日联盟”,到那时,美国在远东的威胁会远甚于今天,所以只有中国对日本的极尽压榨,才可能迫使日本对中国人不会因极强而接近,反而会生出仇恨,对于美国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仅仅只是仇恨唯有如此,才能维持,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不至受损”
第173章 选择(求月票!求定阅!)
清晨,等待从下关车站驶出经轮渡“驶离”南京的一节车厢里,只有半车旅客。其中有商人、随从、工匠、工人、店员、fùnv、工人的妻子,其中还有两名军人,任何一列三等车厢中,都可以说是鱼龙hún杂的地方,在这里,什么样的人,不是通过服装可以区别的。
作为情报局的一名特工,几乎是一上车,金南林便开始打量着车厢内的乘客,半车厢的乘客中,只有两个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其中一个年轻,另一个上了年纪,他们身上穿着整齐的新制服装,看起来衣冠楚楚,而那个年青人甚至还带着帝国理工大学的校徽,如果是旁人或许认为他是理工大学的学生,可是他脚上的皮鞋边缘的泥迹却出卖了他,以金南林对那所学校里仅的几百名学生的了解,在这个没下雨的时候,他们绝不会让鞋上出现泥迹。
另外还有一个脸sè严峻的中年人,穿着一身西装,看起来有点像是政fǔ企业的高级雇员,从外表上看起来,他似乎和其它人没有任何区别,可是,金南林却注意到他偶尔会和那个年青人有神情jiāo流。
此时车厢内这些人都已找到了座位,怡然自得地坐着,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吸烟,有的兴致勃勃地同邻座闲聊。
观察着他们两人的金南林,又注意到,他们两人总会不时的把视线投向行李架上的一个黄sè牛皮行李箱,似乎箱子里装着什么。
“观察,最优秀的特工亦会在细节上出卖自己”
观察那两人十几分钟后,金南林越发肯定,这两个人恐怕有点问题,再观察一下他们两人坐着的位置,两人都是依窗而坐,而依靠的车窗全开,这么冷的天,需要开窗户吗?
站起身,左手将大衣挂在手臂上,右手提着公文包的金南林离开的车厢,在另一节车厢,他看到了乘jǐng,于是便朝乘jǐng走了过去。
“你好”
乘jǐng刚一转身,金南林便展示了自己的证件,是帝国情报局的证件。
“有什么事吗?长官”
看清楚那个证件后,乘jǐng的神态极为恭敬。
“7号车厢,35号位、57号位的两个人,可能有些问题,你们应该查一下票”
半个多小时后,已经从三等车厢转到了单独小卧铺包厢内的金南林,却凭着灯,看着车窗外的长江,半个小时前,乘jǐng利用查票的作理由,逮捕了那两个人,在牛皮箱内翻出了三十公斤炸yào,
“这些人那,太大意了”
想到那炸yào可能是用来炸沉这艘火车轮渡,要是那样的话,长江航运在未来一个月内可能会有碰到麻烦,而同样的南北铁路jiāo通也会因为轮渡被炸沉,而影响到运输,在战争时期,这些人竟然会这么大意。
幸好,自己发现了他们。
想到列车长为了感谢自己,特意将这间铁路公司备留的卧铺包厢留给自己,金南林便是一笑,若不是如此,怕自己要一路坐着三等车厢到东北。
“请观察一下这个人,也许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回到朝鲜,那里几乎没有人认识他,他认识的人也很少。在那里好好调教一下他,让他熟悉那个国家,熟悉那里的人。这对于你们两个都有好处。”
摇摇晃晃的火车上,翻看着手中的资料,金南林的脑海中浮现出离开南京时,局长对自己的那番叮嘱。
打量着照片上穿着一身中尉军官制服的年青人,这个人看起来和普通的近卫陆军军官并没有多少区别,如果无视他的国籍的话。
“李存新,26岁,出身平壤李氏”
接下来,资料中详细列举了平壤李氏的由来,明末清初,明将李如松的子孙及明廷遗臣李氏等一批李姓人避难迁入朝鲜,于平壤一带定居,由此产生了平壤李氏,而这个李氏在随后的两百多年中,尤其是十几年前,朝鲜国内涌现的亲清派与独立派不同,他们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中立,直到甲午之后,方才因避难来到京城。
而现在这个人却被情报局在众多的候选人中选中了,这次自己前往东北就是为了对他进行观察。
“在辽宁有近卫军在中立战役期间,根据参谋总部的指示建立的一个朝鲜步兵团。该团下辖部队主要是两个营,营以上军官都是近卫军派出的军官,而在连排级单位大都是近卫军选择的朝鲜人,现在根据未来进一步形势的发展,我们应当去那里并了解这个团。在那里进行训练。你这次去就是全方位地检查一下朝鲜第一步兵营新任营长李存新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
翻看着手中关于李存新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近卫军参谋总部情报局转jiāo的,可以想象或许从李存新刚一加入近卫军,情报部mén就已经掌握了他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密切的关注。
为什么这么关注他?
难道说仅仅只是因为他恰好是朝鲜步兵团的一位营长?根据这上面的资料,他这个营长不过是两个月前刚获得晋升,为什么会建立朝鲜步兵团,为什么又需要他,这一切局长都没有解释。不过从局长的jiāo待中,可以可以获知,这个朝鲜步兵团和李存新都很有价值。
利用的价值
“怎么样?有什么建议吗?”
初来丹东的程逸远看着正在为士兵训话的李存新,问道身旁的朝鲜步兵团参谋长,金南林,按照军部的指示,他是一个可靠的人,他甚至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带有方言口音的朝鲜语,仅只是如此,就可以让所有人相信一个事实,他是一个朝鲜人,不过这个朝鲜人却是可以相信的。
而自己来这里只是负责训练他们进行非正规作战,实际上就是把自己过去剿灭的一些土匪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近卫军从未考虑过把这支朝鲜军变成一支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部队,对于近卫军而言,或许将他们建成保安部队则是最好的选择,就像这一个步兵团,仅仅只拥有几mén迫击炮和几架机枪。
“建议?唯一的建议就是”
金南林随之一笑,用下巴点了点那位竭尽全力向自己展示他是一位要求严格、认真,而且同时又得到官兵们享有尊敬及爱戴的人的李存亲。
“没有任何建议,没有你这个顾问的指示,他不会做任何事情,所以,在这里,实际上你是才是朝鲜团的团长,至于他”
沉默片刻,金南林又继续说道。
“当然,你要维持他的一些权威,同时,也要让那些中底级军官明白,在这个团里,你和他享有同样的权威,我想这一点,各连排的顾问是可以帮助你的”
在说话的时候,金南林在心底笑了一下,现在情报局正在采取积极的步骤,以便在朝鲜树立起李存新的个人形象:前帝国皇家近卫陆军少校,现在的朝鲜步兵团团长,不甘于日本统治的朝鲜人,总之,很快,这个人就会在朝鲜半岛拥有一定的名声。
过去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选择他,而现在呢?金南林却知道为什么参谋部会选择这个人,恐怕只是因为这个人非常驯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骨子里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而且反对朝鲜的独立,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中国是,对朝鲜也是。
“金参谋长,你觉得我们会进入朝鲜吗?”
犹豫着,初来乍到的程逸远问道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说在来此之前,他曾渴望着上战场,而现在他却后悔了,带着这么一群装备着旧杂改膛武器的朝鲜军上战场,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这个,要看南京的决定了”
“陛下,过去的两个星期中,情报局设于朝鲜的情报站,在朝鲜各地一共制造了175起暗杀事件,同时使用迫击炮袭击六十二次日军军营,现在整个朝鲜半岛,都已经知道朝鲜军和他的领导者李存新的名字,我们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
恭坐在陛下面前的张靖,在提起这些时,chún角禁不住扬起一丝嘲讽之sè,什么朝鲜军大举进攻,什么朝鲜军将为朝鲜的自由而战,都是jiǎ的,甚至就连那支朝鲜军也是jiǎ的,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已。
“很好,这事件一定要cào作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