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春-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从自己儿子救下了李曦之后,他就知道,能有资格被人刺杀,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的长安城里那种光天化日之下的刺杀,那么可想而知,这出手的人,和这被刺杀的人,肯定都不是一般人物,因此此时听到说李曦居然只是个商人,他就觉得有些不对了。
可以说,只要官府想发力,这天底下就没有破不了的案子。但是如此积年少见的公然刺杀案,却居然在长安城内没有引起一丁点儿风雨,老爷子可就立马闻出了一些味道来。
也因此,这些日子以来,虽说心里其实也很关注被自己儿子救下的那李曦的消息,但其实,他心里可也打着鼓呢。
出了那么大的事儿,官府居然都不管,那李曦得罪的得是多么手眼通天的人物呀
可是转念一想,这思路就又扯回老地方了,一个有资格的得罪这种手眼通天的大人物,甚至逼得对方做出如此下作的刺杀手段来对付的想来也不是普通人物了。
于是,老爷子这心里不是一般的纠结。
他既是盼着自己的儿子能救下一位贵人什么的,却又怕风头不对上了贼船。
过去的几天里,老爷子虽然留心此事,却也并不太往心里去,只是今日既然有人主动说起了,他才突然来了兴致想要知道一番而已。
此时,那下人听见老爷子说不对,就皱眉想了想,才又赶紧补充,“小的想起来了,那李曦还是个官,具体什么官,没记住,不过好像说他跟朝廷里的一个大官儿,御史大夫李适之,那是结义的兄弟,而且据说贺知章贺老神仙也跟他关系很好。”
“唔这就有些意思了”
说完这个,老爷子抱着拐棍儿摸着胡子,就沉吟了起来。
恰在这时,打从外边走进一个人来,见老爷子眯着眼睛想事情呢,便放低了声音,道:“老爷,有位叫做李逸风的先生到咱们门上投了帖子拜访。”
老爷子闻言迟疑着抬起头来接过拜帖,还不等看,他身边方才说话那人便已经一拍脑袋,“老爷,我想起来了,那李曦的幕僚,就叫李逸风,是个老头儿”
高华老爷子闻言眼睛一缩,连拜帖都没看,就直接递还回去,眯着眼睛道:“去,就说老爷我身子不舒服,不便见客,请他回去吧”
马上就周一了,求一下推荐票,每天那点票数,看着窝心哪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九章拉皮条
第三十九章拉皮条
长安最东北角,有一个大坊,原本住的都是些达官贵人,身份非同小可,可是自打玄宗皇帝陛下即位之后,便将这些达官贵人们一一的给请了出去,将整座坊重新归置建设,虽说就着原来的格局,可气象陡然就宏大了许多,然后便逐一的将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安置在了这里,到最后甚至连原来的名字都不用了,直接改名就叫“十六王宅”。
名为十六王宅,其实如果加上那些年岁未足还没有封王的准王爷的话,这里足足住了近三十位王爷。可以说,除了太子殿下李鸿要奉祖命入住皇城之内太极宫东侧的太子*之外,其他的大唐嫡亲血脉,几乎已经全部住在了这里。
当然,在这些个王爷之中,虽然大家爵位一样,但是在玄宗皇帝那里却毕竟是亲疏有别,于是,最大最好的宅子,是薛王、岐王等几位老王爷的,他们都是玄宗皇帝的兄弟,关系最亲近,资格也最老。玄宗诸皇子的宅子,在规格上不免就要低了一等。
而且,就这些宅院的位置分布,那也能分出三六九等来。
年龄大一些,封王早一些,母亲的身份尊贵一些的,往往就能挑到一处不错的位角,年龄小的,封王晚的,甚至至今还没有王爵在身无法开府的,那就自然是只能轮到最后了。
在这些个大小不一位置不同的王府之中,寿王府是最受人羡慕的一处。
这座王府的占地格局倒也不算大,即便在玄宗诸皇子之中,也只是挺普通的一座宅子,因为在封王那会子,武惠妃就已经跟寿王李清说过,宅子之类的,那都是小节,千万不要想着在这些小事情上占什么便宜,以免在诸位皇兄弟跟前落什么不好的话,所以轮到李清挑宅子的时候,他就只是挑了一处极普通的宅院,院子不大,位角也算不得好。
但他毕竟是武惠妃的儿子,玄宗皇帝最最宠爱的儿子。即便是他自己不争,玄宗皇帝在说话时只需要有个轻重缓急,这里面的差距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布局更精心一些,用料更大气一些,雕饰更精美一些很多细节处,貌似是跟其他宅子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可是把这些细节一堆砌起来,这就显出差距来了。
寿王府的布局最是大气之处见精巧,寿王府的木石用料最是考究,寿王府的雕梁画栋最是精美绝伦,即便是四时花木,宫里也都是先拣了最好的送到这边来,然后剩下的才是宫里自己留用一切的一切,都是暗里乾坤。
到最后,朝野上下只是尽人皆知寿王谦恭逊让便是,至于些许细节,谁还能胆子大到揪住玄宗陛下最疼爱的儿子的短处找茬不成?
眼下已入九月,秋风一起,百草凋黄,这个时候,立刻就看出差别来了。
其他的王府内,这些花木之类虽也已经是足够经心,但是时岁如此,非人力所能扭转,大不了也就是顺应时节,勤加修剪打扫就是了,其实园子里枯枝败叶的,已经没有什么看头。
但是在寿王府内,红叶翩然,飘满枝头,悠然亭下,溪水淙淙,虽是秋末,却是分外的点染出一抹难得的清雅闲适,至于那别处的萧瑟之意,在这里却还压根儿就没显出迹象来。
一路步阙径而来,听到不远处亭子里似乎是寿王殿下正在跟咸宜公主说话,陈庆之便紧走两步到了亭子外头,躬身道:“启禀殿下,那位李曦李子日的车子已经到了王府门口,下官请示,何人出迎?”
别小看陈庆之问的这句话,他虽然看似是在问何人出迎,其实就是在问,李曦来了,咱们到底是该拿什么规格来对待他?
他在外头一说话,里边的说话声就戛然而止,唯有咸宜公主,也不知今儿怎么那么高兴,兴许是寿王说了什么话逗自己这位妹妹了,总之她就在那里咯咯的笑个不停。
然后,也不等寿王李清说话,咸宜公主李福儿就笑着说:“还用什么出迎不出迎的,叫他直接进来不就是了,难不成还叫我清哥哥亲自去迎他?”
“呃”
她这个话可是把陈庆之给噎得不轻。
按说他是堂堂的王府长史,四品大员,自然是不可能把李曦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国子学学子看在眼里,按照事后李逸风的话来说,这个陈庆之,精着呢,别看当面说得亲热,但人家那个只好算作奉命出使,交际嘛,自然是以顺顺利利的把寿王殿下交代下来的事情办利索了为首位的,所以他那个称赞和笑脸,都是当不得真的。
但其实却并非如此。
在长安人眼中,李曦诗才绝伦,做的好诗,而且还有经济才能,自己做了诺大的生意,据说富捋王侯,而且此人谈吐清雅,来往打交道的也都是些士子名流,所以,此人可以被归入名士一类,抑或,就是清士之人。在寿王眼中,亦是如此。
他们看重李曦,大多都是看重了李曦的诗才。
但是在陈庆之眼里,可是不敢这么看的。
这陈庆之也是进士出身,后来仕途倒也算得一帆风顺,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做到了五品官,只是后来李清封王,开府建衙,他被皇上给看中了,这才调到寿王府担任长史一职。
说是升官了,五品变四品,其实一个寿王府长史,手里屁的权力没有,也就是个替寿王跑跑腿的活儿。
诸如哪位王爷过生日啦,朝中哪位大臣家里娶媳妇啦生孙子啦,他就代表寿王殿下过去送点礼庆贺一下,再不然就是某位诰命夫人昨夜没了,他也要代表寿王府过去吊丧,等等。这职权,也就只好算是王府的一个大管家一般,说起来,别说比之五品京官了,便是比之五品的外官,那也是颇有不如的。
只不过皇上点的,赶上了没办法而已。
当然,他才四十岁,可是并不甘心就此蹲到冷衙门里呆一辈子的,这个早在当初被指为寿王府长史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有所打算了。
寿王乃是武惠妃的独子,最受陛下宠爱,因此,虽然眼下皇太子乃是李鸿,但是玄宗陛下这还没上春秋呢,少说还有二三十年好活,谁敢保证这二三十年里,李鸿就能一直稳坐太子的位置?如果他一旦掉下来,那么寿王李清的机会自然极大,到那时候,自己说不得就是首批心腹,便登台拜相,说不得也是指掌之间尔。
他这心里一旦存了这个心思,凡事也就都是主动地替寿王打算起来。
按照朝廷制度,王府这边的属官里,是有一位王傅的,但事实上呢,要出任王傅一职,非但此人要学问精深,而且还得在朝野上下极有威望,说实在的,一旦达到这个地步,也就是宰相的人选了,皇上哪里舍得丢到王府里教王爷们读书去?而那些退下来的老臣,比如宋璟之类,固然是各方面条件都合适了,但是人家都致仕了,七老八十,哪里再好劳动?
再说了,王傅的人选,事关朝廷态度,一旦任命了谁人出任,指不定朝廷中就会有什么异动,胡乱猜测一些关于储君的事情,因此,自打开元九年之后,王傅一职,便全部都空了下来,连让那些致仕了的老臣们挂个名都直接给省了。
没有了王傅,那么从四品上的王府长史,和从四品下的王府司马,自然就成为了王府之内最大的两个属官,也就是说,在这寿王府之内,寿王李清的班底里,隐隐的,他长史陈庆之已经是群臣之首了。
如此一来,他这替寿王殿下打算未来的心思,便越发的尽力了些。
所以他看李曦的角度,又与别人有所不同。
自打赵风凌私自离京一事出来,他便用心的多方打听过居中内幕,在他看来,如果李曦只是一个文士,只是做得好诗,他会能心狠手辣到当即翻脸痛打赵风凌与成管家?
要知道,当时的李曦只是一个小小九品官而已,而且他还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打的人就是太子的亲信
即便如此,他还是说打就打,而且打完了人家,居然还敢不怕得罪太子的公然把这件事情给挑了出来,最终如何?赵风凌,堂堂的国舅之子,判了个秋后问斩
别的姑且不提,就这一件事,这胆魄、这决断、这狠辣足以令陈庆之另眼看待。
而且,虽然不知道李曦是使了什么手段,人家随后居然就得到了陛下的信赖,一道敕令,把他调入长安了,虽然没有委任什么官职,但是显然,皇帝陛下很看重他
这可就是了不得的了
或许在别人看来,李曦还不值得怎么拉拢,顶多也就是交好一下,彼此留一条将来的联络台阶,至于像贺知章等人一般,文人墨客之间,天生的就亲近,所以李适之一见之下就跟他约为兄弟了,这个不足为数。
但是对于陈庆之来说,寿王虽然受宠,却上头毕竟还有陛下和太子两个人拦着呢,寿王府太弱了,所以,像李曦这等只是隐隐的稍微展露了那么一丁点儿治世才华的,而且还有那么大的名气,已经足够值得拉拢了。
要不然的话,虽说他是奉命去探望李曦,但毕竟彼此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呢,他只需要礼貌性的探望一番也就是了,却又何必非要摆出那副谦恭的样子来?
而且那天探望回来之后,陈庆之也把自己的想法跟寿王殿下透漏了一二,只是可惜,寿王殿下显然还是只喜欢李曦的才华罢了,或许他心中很看重李曦,但是他看重的,是李曦的诗,而不是李曦的另一方面才华。所以,他也想拉拢,但并不是陈庆之所希望的那种拉拢。
对此,陈庆之也只好是临风叹息罢了。
如果要勉强来形容一下他心中的这份失落,倒是此时还压根儿就没出生的一位晚唐诗人李义山有一句诗,此时拿来用在他身上,还算恰切。
这句诗便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虽然寿王李清的态度如此,陈庆之却也并不肯就此死心,此时李曦的车马道了,他便很郑重地问,该派何人出迎?
按照他这话里的潜意思,自然就是,李曦来了,殿下,就麻烦您亲自移步,出迎一下吧
可惜,他这一番苦心,无人领会的。
咸宜公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顿时就把他的满腔打算给搅乱了。
随后,寿王李清在亭内也是道:“子日先生既然到了,那就请进来就是,嗯,陈长史,你不妨代孤出迎一下,李曦虽弱冠,名声却极大,为人又傲气,还是你代孤出迎一下比较好。”
陈庆之闻言心中黯然,却也只能闷声地点头应下。
于是他到寿王府的大门口迎接了李曦,两个人都很是客气地说说笑笑着,就到了后园。
当日里邀请李曦的时候就说了,是家中小宴,这宴会,也确实小。
连上陈庆之这个陪客的,总共也就只有四个人。
寿王李清、咸宜公主李福儿、李曦,和陈庆之。
而且今趟邀请李曦来,虽然打的名头是寿王李清极为欣赏李曦的诗才,所以邀他小聚,可事实上,这目的却不单如此。
话说,自打当日李曦的《锦瑟》诗一出,端的是震慑当场。而他随后飘然离去,一派孤傲的气节,更是让当场不少人啧啧赞叹。
在当时,咸宜公主李福儿本来是憋足了劲儿拉上自己的哥哥寿王李清,那是要找李曦麻烦的,但是就李曦那一首诗,直接就把这位傲娇到一定程度的咸宜公主给打懵了。
话说,咸宜公主再怎么傲娇,再怎么身份高贵,却毕竟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文学爱好者,换一个后世的称谓,这叫文学女青年。
而且她才十五岁,小女孩子,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李曦本来就生得英俊,又何况这《锦瑟》诗一出,几乎是直接就奔着文学女青年公主殿下去了,一下子就戳中了心窝子,如此情势,此前的憎恶,却也只好翻做“因恨成爱”的前缀罢了。
再说了,此前他虽然讨厌李曦,却也只是文学女青年的脾气发作,以为李曦是徒有虚名,所以这才瞧不上甚至讨厌他罢了,其实对于李曦那几首诗,她本来就是喜爱的了不得的,因此,当时那一首《锦瑟》一出,咸宜公主文学女青年殿下,可是立刻就缴械了。
锦瑟一诗,悱恻缠绵,有言外难尽之韵致,简直就是对付文学女青年最好的杀手锏啊她咸宜公主哪有那个不中招的本事?
可是呢,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已经中招了,人家咸宜公主那毕竟是傲娇的公主殿下呀,虽说大唐女性们的身上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拘束,而身为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咸宜公主的自由度似乎还要更大了一些,但是,这公主殿下傲娇的面子焉能不顾?
所以,她喜欢上李曦这件事,便是跟自家的母妃都没提,只是悄悄的跑过来找自己最亲的哥哥,偷偷地说了这事儿,拜托他给帮忙。
寿王李清对李曦的诗才也是欣赏不已的,更何况李曦生得俊美,家境不坏,名气又大,他仔细一想,他要是尚了自己的妹妹,倒也算般配。
因此咸宜公主李福儿只是软磨硬泡了一会子,寿王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