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雄兵-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锏拿锻ㄍ惆屠贰芬氤傻挛模―er Weg nach Shambhala)的德国中亚探险家格伦维德尔也说,曾充当十三世达赖喇嘛侍讲(参宁堪布)的俄国布里亚特蒙古人德尔智将罗曼洛夫王朝视为‘香巴拉’统治者的后裔



注② 藏民族信仰中的“香巴拉”概念源于佛教经典《时轮经》。公元前7世纪“香巴拉”就伴随着佛教经典在印度诞生,直到11世纪,藏文经典《大藏经》的《丹珠尔》中才第一次正式记录和描述了香巴拉国。直到17世纪20年代,“香巴拉”诞生2400多年后,西方人才从西藏等地知道了“香巴拉”神话和传说中神秘的“香巴拉”王国。尽管现实中的“香巴拉”从来都没有被发现,它的存在也没有得到过真实的证明,但是“香巴拉”却仍被世界八大宗教认同和尊崇。

20世纪以前,西藏几乎是西方人的禁地,只有一些传教士和探险家进入西藏,因此,西方“香巴拉”的迷恋是基于“时轮”传统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记载,或者完全是捏造。最初传到西方文明中的关于“香巴拉”的信息来自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卡布莱尔(Cabrel)和卡瑟拉(Estêvo Cacella),他们听说了“香巴拉”(Shambala,转写成Xembala),并认为这是中国(Cathay or China)的别称。1627年,他们前往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回到印度。卡布莱尔来自日喀则的简要的地理记录和卡瑟拉来自不丹的报告都提到“香巴拉”,并将Shambhala拼写成Xembala,这是欧洲语言第一次提及“香巴拉”。美国学者安德烈。托马斯写道:“天主教传教士卡瑟拉(Stephen Cacella)和卡布莱尔(Joho Cabral)是现代史上在大约350年前就记录‘香巴拉’的第一批欧洲人”。“卡瑟拉神父。。。。。。记录了这个‘着名的国家’的存在,他在日喀则住了23年,并于1650年在那里去世。这位喇嘛赢得人们的尊敬,甚至将他带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北方的‘香巴拉’(Shambhala)”。

19世纪开始,以“通神论者”为首的一批西方人积极接受“香巴拉”的观念,继而对之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描述,并开展了多次探险式的寻找。“通神论”启发了西方人描述和想象“香巴拉”的灵感,燃起了西方人寻找“香巴拉”的热情和勇气。1888年,“通神论协会”(Theosophical Society)的创立者布拉瓦斯基(HP Blavatsky)在其代表作《神秘的教义》(The Secret Doctrine)一书说中提到了“香巴拉”神话,她声称自己与喜马拉雅山(Adepts)的一个“伟大的白人兄弟会”(Great White Lodge)建立了联系。在布拉瓦斯基看来,“香巴拉”就像“伟大的白人兄弟会”的总部,是地球上一个有形的地方,但是只有世间有抱负的人才能看到。她说,印度和西藏的“圣人”(Mahatmas),是来自“香巴拉”的超自然的人类,“香巴拉”是西藏的一个神秘的王国,那里保存着柏拉图所说的沉入海底的神秘岛“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秘密教义。“香巴拉”的居民是“亚特兰蒂斯”人民的后裔。“香巴拉”在佛教的地位犹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咯的耶路撒冷。

法国女藏学家大卫。妮尔(Alexandra David…Neel)深入西藏考察、旅行,并从事研究很多年,1934年,她发表了《超人林(岭)格萨尔的生平》(The Superhuman Life of Gesar of Ling)。她写道:先知是大力士们,他们不在乎重量,并以超人的速度奔跑。她将西藏幻想成为神秘魔幻的力量急剧增长之地。美国唯灵论者多瑞尔(Morris Doreal, 1902…1963)在《弥勒佛地——世界之亚》(In Maitreya, Lord of the World)中写道,“香巴拉”是西藏的“伟大的白人寺院”(Great White Temple of Tibet),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下75英里的地方。他将“香巴拉”描述为南北两半部分,南半部是先知和大师居住的地方;北半部是“阿凡达”(avatar)或世界之师弥勒(Maitreya)居住的地方。美国人伯恩包姆所着《通往香巴拉之路》中所选用的香巴拉唐卡插图。中坐者为香巴拉未来王鲁扎查津,上面左起第三位为时轻神,最后一位为六世班禅喇嘛。香巴拉王国唐卡周围雪山环绕。

8。 长空雷电

8。 长空雷电



“我们明天到托尔木峰吧。”那两个考古队员商量着,“这个人明天还要看一看,到底是干什幺的。”两个人小声嘀咕着。



李沪生已经准备好了,墙那边火光渐渐暗淡下去了。他等那三个人睡定,悄悄起身,拿好刀枪,开门,庙外已轻现晨光,牵上马,出门,向一座山林走去。



李沪生不知道,这两个专家就是红蓝盾装扮的。昨天,他们在天山神庙前看到风雪中一个人影,后来看到俄语教师把一个人搀进庙门觉得很可疑,认定两个人可能有某种牵连他们正在侦查发生在西域的一项重大事件,只不过并不知道李沪生其实就是这个事件的主角,也忽略了对李沪生的甄别;而那个所谓的兵团战士,正是隐藏在我方内部极深的高级间谍——夜莺!

就是这个高级间谍——利用他在中国的苏侨特殊身份,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到1971年10月,5年中,根据对所处其中的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和大量素材的分析,得出下列结论:从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没有任何进步。中国社会始终没有脱离特定历史宿命中的皇权本位魔影,因而中国的社会状态还处在中世纪野蛮阶段;民众并没有真正的解放,也没有培育出真正的现代民族的公民意识及相应的民众权利与义务观念,没有现代公民观念,因而也没有现代法制的社会观念基础;中国式灵性玄谈无法发育出现代理性思维,因而中国没有科技创新因子,也没有真正积极的教育因素;中国没有广泛的进步产业和有文化的工人阶级,因而也不可能产生真正进步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很难想像在西方工业社会中会容忍像在中国出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文明自我摧毁现象中国生产力低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并没有脱出古代农业社会模式特点局限性,并且在所谓“自力更生”的幌子下,历史轮回地重复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继续保持原地不动,同时也阻碍了自身的突破中国维持其社会运转的动力主要还是依靠“人海战术”,即所谓的“运动”

中国军队的战斗方式也基本上不能超出“人多力量大”的陈旧概念,没有战略智慧,还停留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大兵团作战”思维模式,基本上不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铁列克提战役说明,中国与苏联军队的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政权时,中国两千年社会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成果可以继承,这和列宁手中继承的一个从彼得大帝开始蓬勃向上的俄罗斯帝国是不一样的白手起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想建成像苏联那样全面发展发达的社会,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仅举文学艺术,中国当代就没有一点像样的东西中国也没有历史地形成像俄罗斯东正教那样能够真正影响和凝聚人心的伟大意识形态——同样的,他们想赶超英美,也是没有任何物质和思想基础的一个封闭的阉宦社会,病入膏肓,比19世纪病垢为“欧洲患者”的奥斯曼帝国更甚。400年前不能抵挡来自偏远一隅20骑起家的后金游牧部落,不可能对开放的流动世界提供能动的思想活力;身处自15世纪以来就处于激烈变革的进步世界的汹涌潮流中,满清代表的中世纪国体能够苟存到20世纪,有点不可思议;当代中国如果不是歇斯底里地想改变自己,而又不愿意正视世界历史现实,正确地认识自身思想存在问题,认真彻底地改弦更张,不可能出现偏执狂的大跃进和近乎自杀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终还是以“黄祸”出现,而不能是其它影响,中国对世界没有任何积极价值的贡献以上情报,使苏联上层集团得出了中国“不堪一击”的结论。



而在另一方面,197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的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

中苏之间长达几乎20年的对抗,迫使中国的外交路线急剧转变。上一世纪70年代中前期,尤其是林彪事件之后,中国彻底放弃了意识形态划线,转而寻求新的战略盟友,与美国修好(其时美国在越南深陷泥潭,开始收缩;与中国改善关系,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体面地撤出,结束噩梦),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在蒙古、中亚、远东、东南亚方向对中国全面实施战略和军事压力态势持续了将近20年,中国强烈要求苏联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从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令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如此长时间的对抗也使苏联国力受到很大牵制



当时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一切变化,李沪生当然也不知道。不过,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人就是新近组建中国西部红蓝盾军团的军团长,我军资深的西部侦查骁将,苏军和中亚匪帮闻之色变的特级杀手——霹雳龙,一个已经判处死刑的服刑犯他的出山,将改变我国西部国防长期以来萎靡困顿的颓势,重新理出我国西部战略思想大格局,于沉闷干涸的西部高原上空发出一道巨雷闪电,极大地震撼死气沉沉的西域大地!





注①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人在远东乌苏里江珍宝岛(俄语中称为达曼斯基岛)发生了流血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流血事件引起全世界关注。

珍宝岛事件是二战后苏联边境最大的战斗行动。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关系从恶化到破裂、边界争端日趋尖锐,并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的结果。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从同盟关系的建立到事实上的解体,中国摒弃“一边倒”外交方针,最终同第三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归宿。珍宝岛事件之后,经过两国政府的谈判,冲突虽然停息,但两国之间军事对抗的格局却延续多年,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战略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969年3月至8月的中苏边界东西两线的武装冲突——东线的珍宝岛事件和新疆的铁列克提事件,象两把烈火投入干柴堆中,点燃了正处于亢奋、狂躁文革中的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人口诛笔伐“苏修”反华暴行;4亿人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惊涛巨浪。北京的苏联驻华使馆门前终日被各路游行示威队伍围得水泄不通,“绞死勃列日涅夫”和“油炸柯西金”的巨幅标语赫然刷在使馆大门两侧。中苏双方军队也开始向漫长而又具有爆炸性的边境地区集结。苏军沿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并向蒙古派驻作战集群。中方军队也开始北调,布防重兵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所幸的是,双方领导人在危机之中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认识到,两个大国应避免战争,保持边界稳定。机会终于来了,一场出色的、极其重要的“葬礼外交”上演了:两国总理-周恩来与柯西金越南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后,1969年9月11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会谈,达成了双方边防部队脱离接触、维持边界秩序和开始边界谈判的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是中苏首脑之间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使一触即发的边界局势部分地得以缓和,避免了武装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柏林在华沙条约成员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对抗中苏两国因关系恶化和军事对抗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面对压力,中国国内一度提出了“备战”口号,消耗了大量资源;对于苏联来说,同样付出巨大代价。迄今为止,尚无关于对抗年代里中苏在经济、社会领域付出代价的权威数据和研究成果。

但是在中国与苏联恶交乃至“断交”转向和政治、军事对抗中,中国方面真正的得与失是什么?没有人去认真总结。现在可以粗略地看出,从1959年开始,1969,1979——整整20年时间,随着日历的翻动,文化大革命的内耗,中国在亚洲的政治、军事优势,至少在对付南亚印度、东南亚诸国方面,所有的有理有利有力战机,已经丧失殆尽!

16章 寻找逃犯 1 斗智中招

第十六章 寻找一个或许不存在的逃犯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可否想象 有一天月光突然破土而出

冉冉飞上天去

可否想象 有一天 不小心的风筝

也逃到天上去了

我眼睁睁地逃不上天

只是因为线断了



睡在地里 走在云里的少年

经常把月光弹奏

坐在树荫下绕线轴的奶奶

总是想收回阳光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这块土得你爱总是爱得那么绵



1。 斗智中招



李沪生沿山路向下,迈过一条公路,走进对面的山林。东方萌显鱼肚白的时候,他感到有点冷。很远的地方,仿佛有汽车在打远光灯,只闪了一下,就没有了。过来一会,汽车的声音接近,一辆军车缓缓地开过去,车身是自己熟悉的草绿色,方向是阿图什。李沪生心里想,要是自己能跟上车走一段就好了。

“他怎么会认识我呢?”他想起昨晚天山庙里俄语教师说的话。



军车开过去老半天了,好像又开过来一辆绿色军用吉普车。李沪生终于想起来了,两年前出境到哈萨克斯坦之前,草原上正隐现着一个骑马的人,戴着绿军帽,身上穿的是军便装,还记得那个人的方脸型,当时部队长曾经掏出望远镜远望,自己正解开马料袋喂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在思索西域侦探之“谜”时,还多次认为他就是部队长的联系人,那个神秘的“隐形人”



李沪生躲在树林里,天大亮了,就见那个俄语教师不知从哪牵来一匹马,和另两个专家从破庙里走出来,走到山下不远的公路上,那里有一台车在等。那个俄语教师把两位专家送上车,还招了招手,等汽车发动开走后,骑上马向阿图什方向踏去。

李沪生用望远镜看他走了好一截,就策马从林子里出来,跟在他后面。俄语教师穿了一身草绿色军棉衣,戴着军棉帽,远看像个军人,也许是为了防护雪盲,戴了一副眼镜。

公路上静悄悄的,两边都是秃山,远远看过去,隐隐有一小片林子。李沪生不知道这里其实不是阿克苏,而是离拜城不远的地面。路边石缝里开着一些红的黄的花。走了两里路,走近一片簸箕形的草场边,那个俄语教师忽然不见了。李沪生暗暗吃惊,看看前面林子,像是有好几条路,正在恍惚间,就看到路旁有一位放羊的老大爷,呼着几只羊,问他是不是看到有人从前面走过,那老大爷胡髭深深的,眼睛懵里懵懂,指指前面一条路说:“呵呵,是嘛,刚才是有一个人向那边走去了。”李沪生谢了老大爷,就驱马向那条路走去。

这哪里是条好路啊?!半愚半傻的李沪生在和俄语教师斗智的过程中第一个回合就中招了——我一线边防军民布下了天罗地网,任你是条苍蝇也钻不过!李沪生沿这条路走了半天,真给当敌特抓起来了!



李沪生沿着老大爷指引的路,走了大半天也没看到那个俄语教师,肚子饿得咕咕叫,头昏眼花,加上肩膀昨天摔得疼,就想找个地方歇息。这里还是天山的南脉,山上覆盖着雪,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