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昌浩发出“指令”:张国焘令右路军南下,显系违背中央屡次之决定及电文。为不失时机地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中央已令一方面军主力向罗达、俄界前进。四军、三十军归你们指挥,应于日内尾一、三军团后前进。”并指出:由于张国焘不能实行总政治委员之责任,违背中央战略方针,中央“特直接指令前敌指挥员(党员)及其政委,并责成实现之”,“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3)

  此时身为右路军政治委员的陈昌浩等公然站在张国焘一边。他一方面送信或致电第一、第三军领导人并转全体人员,要他们反对中央,说什么“中央不经过总部组织路线,自己把一方面军部队及直属机关,昨晚开去”;“中央在毛周逃跑路线上,已经把一方面军几十万健儿葬送”。信中煽动说:“胡为乎几个人作恶,分散革命力量,有益于敌”;“吾兄在红军久经战斗,当挥臂一呼,揭此黑幕”,要求“即率队转回阿西”。他公然挑拨第一、第三军和中央的关系,妄图拉拢彭德怀等领导人。彭德怀接到陈昌浩的信,立即报告毛泽东。毛泽东说,打个收条,后会有期!陈昌浩不折不扣地按照张国焘的“秘密命令”行事。他发觉中央单独北上以后,立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开造谣说“中央投敌去了”,是“逃跑路线”等等,并下令部队作战斗准备,准备去追,竟给第四军下令要28团追击中央。四军军长许世友当即请示徐向前,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徐向前的这句话,避免了两支主力红军的冲突。
  由于徐向前、许世友和广大四方面军同志的反对,陈昌浩没有派出28团,但他还是派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李特带了一队骑兵去追中央,进行“劝说”。同时还命令几个人拿着驳壳枪去追叶剑英,并交代:如果追不回来就打死他。据杨尚昆回忆,当时李特等人在第三军后尾大吵大闹,阻挠北上,毛泽东、彭德怀、杨尚昆等同志出来见他们。毛泽东先给四方面军的同志分发了中央的告同志书,然后向他们分析了北上之利和南下之弊,说了一段很诚挚很感人的话:你们愿意留下的就跟着我们北上,不愿意留下的就返回。请你们回去劝说张国焘、陈昌浩,希望他们认清形势执行中央决定,率部北上。如果一时想不通,过一段时间想通了,再北上,中央也欢迎。我们先走一步,也是为了整个红军北上开辟道路。我相信,不出一年之内,你们还要北上的,一定会跟上来的。说罢,告别而去,重新上路了。但仍留下少数人保护道路、桥梁,准备随时接应四方面军同志北上。
  中央北上后,陈昌浩还强行扣留胁迫一方面军的干部南下,不许他们跟中央北上。如李伯钊等几十名去四军、三十军演出和教歌归来的同志,一到巴西就被陈昌浩下令包围缴械,软禁起来,迫令南下。陈昌浩、李特、何畏等人在总指挥部和红军大学,对没有得到北上通知而想返回一方面军的干部,则采取了令人无法容忍的歧视态度。
  俄界会议,揭露和清算张国焘危害党分裂红军的罪行
  9月11日,叶剑英和同志们到达俄界。同日,党中央为了争取张国焘改正错误,再次电令“张总政委立即命令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张国焘置若罔闻,抗拒命令,反诬中央逃跑,制造分裂。他公然继续致电一、三军领导人,恶毒诬蔑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单独北上的行动。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举行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与张国焘的斗争及今后的战略方针问题。叶剑英出席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深刻地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反对北上战略方针、退却逃跑以及军阀主义的严重错误,号召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为了挽救张国焘,争取和团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这个决议没有向全军公布,只发至中央委员。会议还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继续北上。
  9月14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再一次要求“张总政委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及命令,服从中央电令具体部署左路军与四、三十军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顽抗到底。他令左路军和右路军的第四军、三十军南下后,随即另立中央,宣布“撤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工作,“开除”其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同时宣布对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直至狂妄要求取消党中央,明目张胆地反党篡军,成了历史的罪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4)

  到达陕北,参与指挥东征取得全胜
  1935年9月中旬,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叶剑英协助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部队斩关夺隘,于9月18日,攻克天险腊子口,占领甘南的哈达铺。陕甘支队于哈达铺进行休整。第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第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中央军委纵队改编为第三纵队,叶剑英兼司令员。叶剑英率第三纵队,继续北进,追赶敌人,在占领榜罗镇和通渭县城后,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进驻吴起镇。叶剑英协助彭德怀指挥部队击溃尾追敌骑兵二千多人。22日,叶剑英出席了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建立西北的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的战略任务。至此,中央红军胜利结束了历史空前的、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红一、三军团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于1935年11月初,同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军委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当时的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继攫取我国东北之后,日益加紧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整个中国面临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主要矛盾,促使国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1935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制定了建立党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总路线。当时蒋介石仍然执行“剿共”的政策,组织晋绥军等大批武力围困陕甘地区,企图消灭刚刚结束长征、立足未稳的红军。
  根据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的战略方针,“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猛烈扩大红军”。在此方针指导下,红一方面军把“打通抗日路线”作为中心任务,确定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以山西和绥远等为主要方向,迅速举行渡河东征,讨伐军阀阎锡山。
  根据毛泽东、彭德怀的指示,叶剑英全力投入东渡黄河作战的具体准备工作。亲赴前线组织调查由延安、甘泉铺各地到黄河西岸临真镇的交通道路,同部队指挥员察看渡河地点,提出部队作战行动方案和建议,协助各部队收集和制造木船、皮筏等渡河器材,组织地方党政机关征调造船和划船民工,做好渡河的各种准备工作,并对渡河的先锋队和船工进行政治动员和技术训练。
  1936年2月20日夜晚,第一、第十五两个军团冒着凛冽寒风,利用夜暗掩护从陕北绥德县沟口、清漳县河口开始强渡。部队渡河过程中,叶剑英亲临渡口,检查渡河情况,并随时向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报告。21日10时,叶剑英最后率领一方面军直属队渡河。部队渡河后,按预定计划迅速向纵深发展。相继占领了三交、留誉、义牒各镇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战役展开,取得东征战役的第一个胜利。叶剑英协助彭德怀指挥部队,打退了晋绥军的反击,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永和等县,并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得到山西人民群众热情支持。阎锡山仓促应战,急电向蒋介石救援,调动部队向抗日先锋军反扑。红军将反扑之敌全部击溃,在上述数县广大地区建立起临时根据地。为了发展胜利,军委决定以这一地区为作战枢纽,分兵南下北上,组成右、中、左路军。徐海东、程子华指挥以红十五军团为主力的左路军,向北进攻;林彪、聂荣臻指挥以红一军团主力为右路军,向南急进。同时以红十五军团的一个团、方面军直属队和新成立的红三十军、山西游击队等部组成中路军,由叶剑英直接指挥,以牵制和吸引晋绥军主力,支援左右两路军的进攻行动。左右两路军分南北两线向晋绥军进攻,迅速进抵侯马和太原近郊,占领了晋西南广大地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5)

  红军的强大攻势使阎锡山惊恐万状,急忙集中十四个旅,阻止红一方面军东进,同时请求蒋介石增援。蒋介石先后派遣约十个师进入山西,同时命令西北军、东北军等部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叶剑英根据中央军委要求左右两路军从南北两线向中路军靠拢、集中兵力准备歼灭敌人的指示,指挥中路军和所有游击队、赤卫军、少年队等一切武装,与众多敌军巧妙周旋,钳制敌人,同时,控制石楼通往水头、石口镇、隰县、永和、留誉五条道路,充分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建设各级政权机关,征集兵员,筹粮筹款。同时组织兵力随时阻击敌人,始终控制黄河渡口,保证前后方的交通运输和伤员的转运工作。
  5月上旬,党中央根据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和晋西敌军的变化,决定将渡河东征红军全部撤回河西,结束东征。叶剑英率部最后西渡回师,胜利完成了东征任务。
  这次东征作战虽然只有75天,但战果辉煌,消灭国民党约7个团,取得了强渡江河作战的重要经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晋绥军被迫撤回山西,打击了蒋介石、阎锡山的反动气焰,使陕北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红军吸收新兵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并在山西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使刚刚立足于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在政治上军事上由被动转入主动,并增加了经济实力。叶剑英领导的中路军兵力虽然不多,但他果敢机智,巧于用兵,吸引和钳制晋军主力,圆满地实现了军委的战略意图,受到毛泽东的赞许。

  在日寇大举侵华(1)

  六 在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历史关头,叶剑英坚持抗战,开展统战,“誓荡扶桑儿”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7月9日,在古都西安的叶剑英致电中央提出抗日救亡的四点建议,毛泽东当晚即复电叶剑英表示同意,并作了明确指示。
  7月12日,叶剑英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代主任蒋鼎文等就国共两党合作事宜举行会谈,并将会谈情况报告中共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经同意后复电转告何应钦呈报在庐山的蒋介石。
  经过多次谈判和斗争,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终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如日本继续进攻,就只有奋起抗战。从此,叶剑英在党的领导下,为挽救民族危亡,打败日本侵略者,奋战在全国各地,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健将。
  出席南京国防会议,解救大批难友
  8月初,蒋介石准备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邀请中共代表参加。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议期间,他们多次发言,并接触各方人士,广泛宣传中共的团结抗战主张,积极推动发展抗战的大业。叶剑英在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何应钦主持的讨论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政略与战略”问题的长篇发言。他分析中日战争中的敌我力量、国际因素以及战争的发展进程,指出: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下列五点: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张家口。日本对我估计错误,企图速战速决,没想到遇我强烈抵抗。其动员计划及经费预算均须重新布置,现尚未完成其战略展开。他说,我之战略重点若放在上海,即使取得胜利也不能扭转全战局。如果将重点放在平绥线,则可转移战局,并能破坏敌人的整个计划。战争将是持久的,我们不仅要动员国内力量,而且要大力争取国际援助。接着,他对战略战术问题谈了精辟的见解:“我们虽然主张战略上持久,但是战术上仍然应采取攻势,以求速战速决。战略上虽然采取内线作战,但战术仍然应取外线作战,随时包围敌人。所以,我们要打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和广大民众的运动战。”叶剑英在发言中,还谈到宣传抗战、武装民众、战区工作、粮食补给、创办刊物等一系列问题。他强调,进行宣传鼓足干劲,做好动员后的巩固工作。发动妇女鼓励亲人上前线。成立补先师、补先团。
  叶剑英的精辟发言,得到许多与会者的赞同,对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南京,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通过国防会议上发言亮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共产党在南京逐渐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会议期间,叶剑英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同南京党政军各界要人以及冯玉祥、刘湘、白崇禧、龙云、张发奎、黄琪翔、黄绍■等各地将领,一一会晤交谈,积极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从接触中,他深切感到,南京主战空气越来越浓,主和者不得人心。对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和军事部署,有了进一步了解,心中有了数。国防会议结束后,叶剑英等即迁移到南京中央路鼓楼附近傅厚岗66号(现为青云巷11号)一栋二层楼房内办公。以后在此正式设立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这一天,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就同国民党谈判条件向中共中央提出四点建议:努力抗战,以巩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红军立即改编,争取开动;力争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催促南京发表红军改编后正副指挥的任命。
  不久,朱德离开南京去西安后,叶剑英继续协助周恩来奔走于国民党军政要员之间,积极开展团结抗战工作,多次同何应钦、蒋鼎文等接触会谈。有一次,何应钦举行家宴,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大家正在用餐,电话铃突然响起来。何应钦接完电话后回到桌旁,高兴地说:“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委员长说要坚决抗战啦!”周、叶当即说道:“如果蒋先生真能坚决抗战,那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何应钦接着说:“敌人在上海都打我们了嘛,我们还不抵抗?”叶剑英补充说:“如果不抵抗,大家都要当亡国奴了!”大家谈得很投入,气氛融洽。

  在日寇大举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