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兵备副使郭广赶来。他一边用身体护翼巡抚毕自肃,一边同哗变首领谈判——主要是保证尽快发放拖欠的兵饷。

  郭广先设法筹措了2万两银子发给士兵,哗变兵士不答应,还是平息不下。郭广又向商民借贷3万两银子,凑足5万,分发下去。哗变官兵情绪才稍稍缓和,混乱局面才暂时稳住。趁兵士散去,郭广等救出巡抚毕自肃。但是,哗变的官兵分发完银两后,乱走乱窜,情绪依旧亢奋。这时,十三营的营房,仍然高度警惕,戒备森严,日夜守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副将何可纲典领的中军,在平息哗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事主官宁远巡抚毕自肃,在宁锦之战时曾作为副使,协助袁崇焕守卫宁远,督率将士奋力守城,立下战功。明军作战时使用的石雷

  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正月十七日,毕自肃任辽东巡抚。其兄毕自严,时任户部尚书。兵变爆发后,毕自肃上疏引罪,到中左所,自缢而死。

  此事,《明史?袁崇焕传》中作了记载。特别是《崇祯长编》中载录了袁崇焕关于宁远兵变的奏疏。今天主要靠这两种史料了解当时宁远兵变的情况。

  《明史?袁崇焕传》记载文字如下: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自肃伤重,兵备副使郭广初至,躬翼自肃,括抚赏及朋桩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民足五万,乃解。自肃疏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

  袁崇焕一到山海关,立即着手平息哗变,进行善后处理。三、迅速平息

  蓟辽督师袁崇焕是怎样处理宁远兵变,使得处理结果既能让崇祯皇帝满意,又能获得哗变官兵同意呢?此事,《崇祯长编?袁崇焕奏疏》的记载较详,很有意思,全录如下:

  督师袁崇焕于到任次日,单骑出关,至宁远,未入署,即驰入营。宣上德意,各兵始还营伍。为首者虽川、湖兵,而是时十三营俱动,诸魁散处众兵中,犹日夜为备。崇焕与道臣郭广秘图,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膝前,谕以同党能缚戎首,即宥前罪之旨。令报诸逆者名擒之赎死,二凶唯唯。然是时已逃去伍应元等六人。十八日,而首恶田汝栋、舒朝兰、徐子明、罗胜、贾朝吹、刘朝、奇大邹、滕朝化、王显用、彭世隆、宋守志、王明等十二名,与先一日行道所拿之宋仲义及李友仁、张文元俱至。崇焕令郭广当堂认识,俱当日向前首恶,即令枭示。随出手示,谕抚各营云:朝廷止诛渠魁,今首恶正法,此外不杀一人,诸营肃如。诸兵将变,集广武营,会盟歃血。参将彭簪古、中军吴国琦,知而实纵之,于是斩国琦而责治簪古以待处分。至车左营加衔都司王家楫、车右营加衔都司左良玉、管局游击杨朝文、总镇标营都司佥书李国辅,皆分别轻重治革,宥杨正朝、张思顺之死,发前锋立功,以其虽倡乱而有擒叛之功也。时抚院敕书、符验、旗牌、历来文卷,碎无复存,及总兵符验亦失去,惟印无恙。抚臣关防,已贮前屯库,总兵旗牌止失三杆,咸不问。推官苏涵淳、通判张世荣,一酷一贪,致激此变,降责有差。宁城十三营俱乱,惟都司祖大乐一营不动,命奖之。(《崇祯长编》崇祯元年八月乙未)





  整个过程如下:

  第一,单骑出关。袁崇焕于“到任次日,单骑出关”。就是说,袁崇焕八月初六日到达山海关,次日(初七日)就马不停蹄,单骑出关,不带随从,驰往宁远。这表现出袁督师的果断、干练、勇敢与侠气。请注意,这时的袁崇焕,已经不是过去七品的知县袁崇焕,也不是六品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而是堂堂二品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的袁崇焕。袁崇焕单骑出关,难能可贵。

  第二,迅驰入营。袁崇焕到宁远后,没有到巡抚衙门,没有会见同僚,没有会见朋友,也没有了解兵变情况,而是“至宁远未入署,即驰入营”。就是驱骑急进,直入兵营,要取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

  第三,攻心为上。做政治思想工作——“宣上德意,各兵始还营伍”。袁崇焕迅速赶到兵营后,利用原来的威望与情感,安抚士兵,宣抚慰劳,使得骚动官兵各回营伍。

  第四,密定计划。制定秘密计划——“崇焕与道臣郭广秘图”,就是袁崇焕与掌握实际情况的郭广等秘密商量,制定计谋,采取措施。

  第五,宽宥事首。一般做法是先找出“首恶”,加以惩处;但此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骚动。袁崇焕高明之处在于:“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膝前,谕以同党能缚戎首即宥前罪之旨,令报诸逆者名,擒之赎死。二凶唯唯。”宽宥事首张正朝、张思顺,先瓦解哗变官兵上层内部。

  第六,剪除“次恶”。将“次恶”田汝栋等十五人捉获,“崇焕令郭广当堂认识,俱当日向前首恶,即令枭示”,将他们戮于市,进行震慑。

  第七,擒叛立功。杨正朝、张思顺两位哗变的首领,因为“擒叛有功”,经奏报朝廷,将他们“发前锋立功”。

  第八,分别处理。中军吴国琦斩首;参将彭簪古受斥责;都司左良玉等四人被黜免;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因贪虐引起哗变,受到降职斥责;总兵官朱梅解职。

  第九,奖励祖营。都司祖大乐所率一营官兵,没有参加哗变,受到奖励。在这里说明一点:《明史?袁崇焕传》作“程大乐”,《崇祯实录?袁崇焕奏疏》作“祖大乐”,应以“祖”为是。

  第十,奏报朝廷。袁崇焕向朝廷详奏宁远兵变经过、原因、处理及善后事宜,并得到崇祯皇帝的批准。

  袁崇焕干净利索、迅速漂亮地平息了这场宁远兵变,稳定了辽东明军局势。

  以上十条,有些是一般性处理的,有些是特殊性处理的。其中,有三条是违背常规而不容易做到的:

  第一,到任次日,单骑出关;

  第二,未入衙署,即驰入营;

  第三,宽大首恶,正法次恶。

  当时,形势危急:“是时十三营俱动”;局势复杂:“诸魁散处众兵中”;瞬息万变:“犹日夜为备”;危在旦夕:处理不当,便会身陷其中。利用“首恶”,严惩“次恶”,区别处理,稳定局面。

  以上三条,表现出蓟辽督师袁崇焕过人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出奇的谋略和坚强的信心。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十月初一日,锦州守兵也发生哗变。但是很快得到解决。

  袁崇焕平息兵变后,回到山海关,见到部下诸将官兵,相忆旧事,重申兵法,检阅军容,激励向前,不禁感慨万分,他赋《关上与诸将话旧》诗云:

  隔别又经年,今来再执鞭。

  相看人未老,忆旧事堪怜。

  兵法三申罢,军容万甲前。

  诸公同努力,指日静烽烟。

  宁远、锦州接连的哗变,主要原因是长期拖欠粮饷,兵不聊生,反映出辽东的明军军心涣散,官兵矛盾尖锐。这样的军队怎能抵御后金铁骑的战斗力呢!这就需要整顿。因此,袁崇焕在平息兵变之后,立即着手整顿关宁锦防线。





  第二十九讲

  督师蓟辽

  袁崇焕做蓟辽督师的实际时间并不长,从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到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只有一年多时间。这个期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就是为实现“五年复辽”的目标进行各项准备。一、全面部署

  蓟辽督师袁崇焕在辽东战守全局中,主要走了前、后、东、西、中五步棋:(1)前线——整顿关宁锦防线;(2)中间——节制东江毛文龙;(3)后方——防守蓟镇;(4)左翼——争取蒙古;(5)右翼——联络朝鲜。

  明《全辽志》之“广宁左中屯卫(锦州)境图”

  第一步棋:整顿关宁锦防线,这是袁崇焕整个战略的核心。孙承宗与袁崇焕曾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初建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后袁崇焕凭借坚城大炮取得宁远大捷;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又在与皇太极的对垒中取得宁锦大捷。可见这条防线在明朝抵御后金铁骑进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进驻山海关后,立即着手整顿与再建关宁锦防线。他从硬件(物)和软件(人)两个大方面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修缮城池;二是催发粮饷;三是整顿军纪;四是更定军制;五是选任将领。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袁崇焕提请朝廷任用三员大将,即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明史?赵率教传》)。何可纲则“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明史?何可纲传》),他协助袁崇焕更定军制,岁省饷120余万。赵率教挂平辽将军印,驻关内;祖大寿挂定辽将军印,驻锦州;何可纲为中军,驻宁远。袁崇焕向朝廷上疏说:“臣妄谓五年奏凯者,专仗此三人之力,用而不效,请治臣罪。”可见他对这三员大将的信任和倚重。

  第二十九讲督师蓟辽|此外,这里交代一下满桂。满桂也是孙承宗调到辽东的,曾跟随袁崇焕身历宁远、宁锦大战,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但他在宁远之战后与赵率教不和,后来又与袁崇焕不和。虽然袁崇焕仍然重用满桂,但还是结下了矛盾。在袁崇焕离开辽东后,王之臣重用满桂,镇守宁远。崇祯帝即位后,诏责王之臣,撤了他的职,满桂也被任为大同总兵,后来在北京保卫战中找袁崇焕的麻烦。最后满桂战死在北京永定门外。后面我要讲到。

  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承诺“五年复辽”。那么,复辽的方略是什么呢?就是他对崇祯皇帝奏报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任而勿贰,信而勿疑,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

  第二步棋:节制东江毛文龙,这是中路。我下面专门说。

  第三步棋:建议加强蓟镇防守。蓟镇,就是现在河北蓟县这一带。这个地方很重要,既是辽东前线的后方,又是京师的前大门。蓟镇属九边之一,另有官员负责。袁崇焕有一个估计,就是他重建的关宁锦防线,皇太极很难突破,想由此进山海关攻打北京,几乎不可能。但是,蓟镇防守比较单弱,皇太极极有可能从这里的长城隘口打进来骚扰塞内。为此,他专门上疏提醒崇祯皇帝,但是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也没有引起蓟镇的重视。后来果然皇太极从这儿破大安口、龙井关,破遵化,直接攻打北京。

  第四步棋:抚赏蒙古。漠南蒙古察哈尔等部,同后金存在矛盾。袁崇焕力主“抚西虏以制东夷”,并使“东无得与西合”,就是利用蒙古,牵制满洲,阻止东边的满洲同西边的蒙古合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具体措施:一是抚赏。经崇祯帝允准,督师王象乾与袁崇焕一起负责抚赏蒙古事宜。每年对蒙古赏银高达14万两(《明史?毕自严传》),袁督师还曾亲自宣谕蒙古哈喇慎36家首领。二是市米,就是在蒙古遇到饥荒时,在边上马市卖米,以助其度过困境。袁崇焕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他的主张因后来局势变化未能实现,反而因此遭到诟訾。

  第五步棋:联络朝鲜。朝鲜处于后金的背部,可以牵制后金,并使皇太极有后顾之忧。特别是日本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明朝出兵相助,朝鲜国王感恩不尽。袁崇焕想借助朝鲜同明朝的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并想利用朝鲜同后金的利害冲突,争取朝鲜站在明朝一边,东西联手,夹击后金。虽然此时的朝鲜已经在平壤被迫同后金订下了“兄弟之盟”,但朝鲜国王还是在心里头向着明朝,所以袁崇焕争取和朝鲜结盟来共同抵御后金。因为时间的关系,袁崇焕最终没有完全实现这个目标。





  从上述部署可见,袁崇焕的这五步棋,无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是想方设法遏制和消除不利因素。而在东江的毛文龙,成为袁崇焕五年复辽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难以调动的棋子。二、文龙其人

  毛文龙(1576~1629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年丧父,随母亲寄住舅父沈光祚家。毛文龙不喜经书,不事产业,给人看相测字,勉强维持生活。直到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45岁之前,关于他的人生轨迹,历史记载很少,又相互矛盾,有以下三说:

  第一种说法,毛文龙小时候不用功读书,但是对《孙子兵法》很有兴趣。他父亲死得早,他的舅舅沈光祚在兵部当一个六品的主事,他和母亲一起住在舅舅家。后来沈光祚把毛文龙推荐给辽东总兵李成梁,补内丁千总。曾经考过武举,名列第六。后辽东巡抚王化贞招纳武材,毛文龙补练兵游击。游击是一个中级军官,大体上就相当于现在的校级军官。

  第二种说法,毛文龙小时候很淘气,又没有父亲管教,赌博、走狗、游手好闲。后来为躲赌债,自己只好藏匿起来。他母亲看这孩子实在没办法了,就交给他舅舅管教。他舅舅沈光祚当时做山东布政使,认得王化贞,就把毛文龙交给了王化贞,想让他在军营里受些约束。王化贞受了嘱托,授毛文龙都司职务。

  第三种说法,毛文龙自小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后来他游逛到北京,看看无法安身,就到了辽东。在行伍之间混迹了一二十年,天启元年(1621年)被友人推荐给辽东巡抚王化贞,成为标下游击(张岱《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毛文龙的起家,算是一桩历史疑案吧。不过,以上三种说法虽然细节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毛文龙借助他舅父,并利用其同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关系而起家。

  广宁前卫中前所瓮城遗址旧影

  王化贞任辽东巡抚期间,辽东70多个城堡被后金夺占,又接连丢掉了沈阳、辽阳,王化贞只好驻守广宁。

  由于努尔哈赤实行镇压和屠杀的民族政策,激起辽东人民的强烈不满,有的在肉里面下毒,有的在井里头投毒,有的拦路截杀后金的散兵游勇。王化贞利用辽东汉人对后金的不满,派毛文龙到辽东收集流民,策动组织反抗后金的活动。

  明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年)五月,毛文龙奉命率军丁200余名,赴河东招降投附后金的辽民,恢复失陷疆土。七月初,毛文龙侦知后金镇江(今辽宁丹东市九连城乡)城中空虚,决定偷袭。

  镇江是紧靠鸭绿江的一座城,此时守城游击叫佟养真。佟家可不得了,有个人叫佟养性,是帮着皇太极制造红夷大炮的人。成立八旗汉军,佟养性就被任命为乌真超哈(重军)的都统。佟家有个女儿后来嫁给顺治皇帝,生了康熙帝,所以佟家在康熙朝做官的人很多,被称作“佟半朝”,意思是说,满朝文武有一半是佟家的人。

  毛文龙买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约定七月二十五日黎明里应外合攻打镇江城。毛文龙率新旧家丁、屯民等,至镇江城外20里登岸。二十五日鸡鸣时,明兵抵达城下,一齐登城,喊声大振。陈良策等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佟养真率兵70余名迎战,但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