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清-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久。
  周宪章要想方设法与日军尽早在内线决战,而内线有没有决战的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辽阔的阿里山地区也纳入章军的内线。
  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策略。
  章军对阿里山地区完全不熟悉,不仅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民风,而阿里山地区的邹族人,对汉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敌对情绪,以往,他们就不服从大清国的管辖,现在,大清国地方政府已经土崩瓦解,阿里山邹族更是自成一体。章军贸然进入山区,弄不好立脚不住,反倒会被邹族人赶出来。
  不过,周宪章还是打算冒险一试,道理很简单,邹族人虽然对章军不见得会友好,但对日本人也不感冒,反正,这个地区不是章军的,也不是日本人的,邹族人处于夹缝中,根本就不可能保持中立,他们总是要选边的,不选章军就会选日本人,章军还不如早一点进入这个地区,争取邹族人的支持,要是晚了一步,让日本人站了先,那就追悔莫及了!


 第143章 吴先生

  当然,周宪章也不敢贸然把大部队拉进山区。一则,阿里山地区虽然地域辽阔,但非常贫瘠,养活不了那么多军队,二则,周宪章对于这一地区情况不明,尤其是当地土著的态度不明确,万一要是坏了事,章军几万人陷在里面出不来,那就更麻烦了!三则,阿里山地区可以作为战略迂回通道,但不能作为决战的主战场,这里沟壑纵横,山高林密,日本人也不会傻到把大部队放进山区里作战。
  所以,周宪章干脆把驻守嘉义的独立旅四千多人拉进了阿里山,独立旅将隐藏在大山中,伺机而动,一旦日军攻到了台南,隐藏在大山里的独立旅,就成了敌后的一支奇兵,可以攻击日军的后路,也可以直捣台北,端了日军的老巢,到时候,是南援还是北攻,主动权全在周宪章手里。
  本来,周宪章对于这次转进,心中也是没底,只是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可在特战队里面,发现了一个孟侬,周宪章的顿时有了信心。
  从大林到阿里山,一路上,周宪章和孟侬一直呆在一起,仔细了解阿里山的民情风俗、地势险要。对邹族人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原来,阿里山邹族人有几十个部落族群,散布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这些族群依山而居,保持着松散的联盟关系,平日里部落间互不统属,各有各的地盘山寨,每个族群有自己的酋长。而部落联盟则推举一位大酋长。一般来说,大酋长的人选,总是来自最大的部落。大部落人口兴盛,地盘也大,大部落的酋长担任联盟大酋长,具有号召力,而其他的小部落,则是要向大酋长进贡。遇上重大事项,如部落间发生冲突,则由大酋长评断,大的祭祀活动,也是由大酋长主持。
  近些年来,以玉山为中心的卡那富人逐渐兴盛起来,他们占据了阿里山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域范围,人口也占到了邹族的一大半以上。卡那富人占据的玉山一带,也是阿里山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所以,这十几年来,阿里山地区邹族人的大酋长,都是卡那富人担任。
  孟侬的族群是达邦人,是达邦首领阿巴尼的儿子。
  达邦是个小部落,人口不到卡那富人的三分之一。不过,相对于其他部落而言,达邦也算是个大部落了。而且,达邦部落的首领阿巴尼为人谦和,有学识,在阿里山地区有着较高的威望,他还是邹族部落联盟的大祭司,在阿里山地区有相当的号召力。很多时候,如果卡那富人处事不公,欺负其他部落,小部落就请求阿巴尼出面与卡那富人交涉,因为阿巴妮一向公正,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能兼顾各方,卡那富大酋长一般都会给阿巴尼面子。
  阿巴尼思想比较开明,乐于接受山外的新生事物,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时候,诚邀各地土著参政议政,阿巴尼还作为阿里山邹族代表去过台北,与刘铭传共商治理台湾的大计。
  刘铭传走后,继任巡抚劭友廉不思进取,放弃了刘铭传治台策略,很多政务难以展开,阿巴尼在台北呆着也没啥意思,就回到了玉山老家。不过,他让他的儿子孟侬进了台北的新式学堂,这使得孟侬眼界开阔,不仅学习到了很多西方科学知识,也结识了不少汉人官员士绅,这使得他与中国大陆有着很强的归属感,而不像很多山区里的原住民,对大陆来的客家人有着很深的戒心。
  丘蓬甲就是孟侬结识的好友之一。所以,当丘蓬甲筹建台湾民主国的时候,孟侬就说服他的父亲阿巴尼,组织了一百多个精壮达邦族人,参加了丘蓬甲的民主**,与日军作战,结果,在战斗中,达邦族人相继战死,只剩下了孟侬一个人,要不是章军来的及时,他就要和吴蓬甲一起,死在八卦山上了。
  孟侬把周宪章视为他的救命恩人。
  这一次章军进山,孟侬自告奋勇,担任向导,带着特战队进了阿里山,因为有孟侬做向导,沿途原住民族人对章军很是友好,特战队没有遭遇任何骚扰阻击,进展顺利,不少村寨还为特战队提供粮食,而特战队按照周宪章的要求,凡是村寨提供的粮草,一概付钱,谁要是胆敢强抢当地居民的财物,一概枪毙。所以,特战队所过之处,受到了邹族人的热烈欢迎。如此一来,后续而来的独立旅行进就更加顺利了。
  按照周宪章的计划,章军应该在达邦人聚居区集结,那里处在阿里山西南地区,邻近台南和高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0月2日,特战队抵达玉山脚下。山路却被当地邹族人堵死了。
  这是一条夹在一道石壁间的小路,号称葫芦口,小路蜿蜒崎岖,两旁是高耸入云的峭壁,数百邹族人守在峭壁之上,吹响了螺号,张弓搭箭,刀枪出鞘,恶狠狠地瞪着下面的章军官兵。章军官兵稍一靠近,上面就是乱箭齐发。
  这条石缝里的小路貌似凶险,不过,在章军特战队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特战队里不乏飞檐走壁的行家,而且,个个都是神枪手,只要周宪章一声令下,特战队立马就能肃清上面的阻击者,拿下这个关口。
  不过,周宪章严令部队,不得对上面的邹族人发起进攻。章军必须避免与当地原住民发生任何冲突,这不仅仅是要争取原住民帮助章军与日军作战,更为重要的是,周宪章要为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做好民意准备。要把台湾建设成章军的基地,就必须获得台湾原住民的支持,在周宪章眼里,这些原住民其实就是他的子民。
  不过,章军并不慌张,按照这一路上的经验,只要孟侬一出面,一切障碍迎刃而解。所以,特战队原地宿营,孟侬带着两个随从,前往葫芦口与当地土著交涉。
  郭二杆闲着没事,见到路边有一座小庙,进去一看,神像颇像是太上老君,当下肃然起敬,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磕头毕,就听姚喜在身后说道:“我说郭二杆,你他娘的就是个二杆子,见到什么乱七八糟的鬼怪都要磕头。”阿里山邹族人信仰原始,信奉的神灵也是五花八门,章军进入阿里山地区后,一路上见过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神像,什么鸟兽鱼虫,连石头都有,章军弟兄们来自大陆,信仰虽然也很杂,但也不至于见着鸟兽鱼虫也磕头。所以见着邹族人的神庙,大家都是当稀奇看,谁也不当真。
  “你他妈的嘴巴放干净一点,这是太上老君!”郭二杆喝道。
  “屁个太上老君。”姚喜喝道:“你小子看仔细了,那是个凡人!”
  郭二杆定睛一看,只见神像的上方,有一行汉字,上面写着“吴凤之位”。
  郭二杆不由得大为恼怒:“妈的,这些蛮子整天装神弄鬼的,一路上的小庙里,不是兽就是怪,好不容易见着一个人形的,还他妈的是个凡人,赚了老子三个头!要不是大哥有令,不准损坏蛮子的东西,老子一把火就把这个泥胎给烧了!”
  就听身后响起一声呵斥:“你小子给他磕三个头,是你的福气!”
  郭二杆头也不回,“叭”的一个立正——那是周宪章的声音。
  周宪章没有穿他的呢料军服,也没穿马靴,而是和士兵们一样,穿着粗布军服,腿上打着绑腿,扎着武装带,浑身汗渍渍的,山里气温高,一路上行军下来,章军个个都是满头大汗。
  周宪章走进小庙,冲着神像深深鞠躬,口中喃喃说道:“后生周宪章率部与日军作战,是为了救台湾民众于水火,请吴先生在天之灵助我章军赶走日本侵略者,台湾实现和平,百姓安居。成功之日,我周宪章必将保境安民造福一方,不辜负吴先生的仁慈义举!若有违背,宪章愿受天谴!”
  姚喜和郭二杆见周宪章如此恭敬,不明所以,却也不敢啃声,只得跟在周宪章的身后,向泥塑鞠躬,不敢怠慢。
  周宪章说完,郭二杆这才小心地问道:“大哥,他是你的老相识?”
  周宪章叹道:“我福命浅,和吴先生无缘啊!”
  “那你怎么认识他?”姚喜凑上来问道。
  “阿里山的山民,没有人不知道他。”周宪章说道:“他可是个大英雄啊!”
  姚喜盯着神像看了半天,摇头说道:“大哥,我看他就是个糟老头子,哪里像是个叱咤风云的大英雄?难道,他杀了很多日本人?可他这副摸样,只怕连刀都提不起来。”
  “非要杀人才算英雄吗!”周宪章斥道:“这位吴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杀过人,他甚至连鸟兽都没伤害过!”
  “大哥,我懂了,他是个大善人!”郭二杆说道。
  “有点靠谱。”周宪章点点头:“不过,善有小善、大善之分。很多人一辈子行善积德,那是小善,而这位吴先生,是天下大善。”
  周宪章娓娓道来。


 第144章 出草

  圣祖康熙收复台湾,其时,台湾虽然经过郑氏家族的治理,开发初具规模,但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未开发状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于是,东南沿海一带,掀起了一股移民浪潮。大批内地居民进入台湾,拓荒垦殖,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台湾客家。
  台湾客家人是外来人口,他们的到来,为台湾原住民带来的先进的文化和垦殖技术,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外来人口与原住民之间,也会因为文化差异、习俗不同以及生存空间而发生冲突。有些地方的冲突还非常激烈,汉人与原住民之间经常发生仇杀。
  吴凤本是漳州平和县人,他是客家汉人,五岁随父到台湾。吴凤跟父亲学习医术,十多岁就经常跟随父亲到阿里山为民治病,颇受阿里山乡民的敬重。
  康熙六十一年,吴凤出任阿里山通事。吴凤身为一方父母官,处事公平,极力维护原住民与客家人的和平友好相处,从不偏袒客家人。在他的治下,原住民与客家人逐渐化解矛盾,交往日渐频繁。
  不过,阿里山原住民,主要是邹族,有一个极为野蛮的习俗,成为客家与邹族之间解不开的死结。
  邹族每逢稻谷收获季节,要举行“粟祭”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有一个传统的恐怖陋习,叫做“出草”。就是下山杀一个客家人,把猎取的头颅作为“粟祭”的祭品摆上供桌,请求于神保一方平安,岁岁丰收。不少来往于山界或误入山界的客家人遭到了无辜的杀害。
  吴凤知道,这是山民愚昧无知造成的,对这样的恶习,一定要采取措施革除掉。但一个习俗一旦形成,就是根深蒂固,邹族人坚信,如果没有“出草”,神灵就会降罪阿里山,给族人带来灾难,坚决不肯放弃。
  吴凤任职的第二年,又逢稻谷收获季节,山民们合计要下山“出草”。吴凤马上进山,苦口婆心劝说酋长,革除“出草”恶习。但不管吴凤磨破了嘴皮,说尽了好话,酋长还是置之不理。吴凤灵机一动,劝酋长用康熙六十年平定朱一贵之乱时,当地砍杀附逆造反者的40多个骷髅作祭品,一年用一个。那吴凤在阿里山极有威望,如此一说,也是合情合理,于是,山民们听从了吴凤的劝告,从此阿里山停止“出草”40余年。
  40多年过去了。老酋长去世,他的儿子被推举为酋长。至乾隆三十一年,积存骷髅用完了。山民纷纷找新酋长恢复“出草”,新酋长想到了父亲的遗言:“凡事得听吴凤爷的话”,于是与吴凤商量如何办。吴凤想了想,建议用牛头祭神,新酋长同意,于是又用牛头祭神三年。
  可是,三年过去了,恰逢阿里山发生旱灾,山民们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出草”敬神。神明降灾!于是,强烈要求恢复“出草”。新酋长拗不过众人,只得领着山民们找到吴凤,摆出一副非“出草”不可的阵势。
  吴凤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把山民们召集来,严肃而沉痛地说:“我任职40多年,不曾有一事亏待你们,须知杀人犯法,况且杀了好人祭神,神不但不保佑,反而会发怒而降下灾难。如今,我既然和你们有约在先,就只准你们杀1人,此人朱衣红巾,明日将在官厅面前徘徊。今后,不准伤害其他人。”
  山民们听说吴同事同意“出草”,个个欢呼鼓舞。第二天早晨,吴凤穿上朱衣,戴上红巾,走出官厅,即被预伏的射手射倒。山民一拥而上,揭开红巾一看,发现死者竟是他们奉若神明的吴通事,顿时愕然失措,悲痛至极。
  阿里山各族酋长闻知,纷纷奔来抚尸号哭,无不忏悔。吴凤的大仁大义终于感化了山胞,大家共同立誓,不再杀人祭神,彻底革除了杀汉人“出草”的恶习。从此后,客家人与原住民同耕共织,相互通婚。而在阿里山地区,吴凤也被山民们敬为山神,岁岁顶礼膜拜,不敢有丝毫怠慢。
  周宪章话音刚落,就听“扑通”一声,姚喜跪倒在神像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头:“吴山神在上,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胡言乱语,冒犯了山神爷,请山神爷赎罪!”
  郭二杆也是叹道:“我杀了那么多日本人,自以为是个英雄,可在吴先生面前,这英雄二字,担当不起!”
  周宪章说道:“台湾一向被朝廷视为化外蛮夷之地,康熙皇帝收复了台湾,却没有真正把台湾当成自己的子民,这一百多年来,台湾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刘铭传倒是在台湾做了一些好事,不过,朝廷不重视,刘铭传一个人虽有雄心,却也只能是虎头蛇尾。我们章军来台湾,不仅仅是要赶走日本人。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台湾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且,要把台湾变成咱们章军的大本营!”郭二杆说道:“妈的,再也不受太后老佛爷的鸟气!”
  周宪章点点头:“章军要在台湾立足,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让台湾百姓生活富足,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支持我们。第二,要促成原住民与客家人的团结,只有内部稳定了,我们才能一致对外。我们章军是汉人,在原住民眼里,我们是来和他们争地盘的,他们对我们存有戒心,如果他们不合作,那我们在台湾就很难立足了。所以,我要求章军进山后,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损害山民的利益,要知道,日本人也在想方设法争取山民的支持,如果我们行动不当,就会把这些山民推向日本人一方,那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郭二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些蛮子守着葫芦口,大哥不准我们强攻。”
  周宪章点点头:“无论如何,章军都不能向山民开枪,否则,咱们刚到台湾,朋友还没交到,先给自己树立起一群敌人,那就麻烦了。你们记住,当初在朝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