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在机关里混得最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还能到外面去住呢?再说了,无论你怎样用,都是没法用到这么多的。

  看薛冰有些为难的样子,邹平说得很直接,这些都是郑局长的亲朋好友去省城医院看望他时花费的。

  薛冰签也不是,不签更不是。

  财务室余梅在薛冰耳边议论好几回了,单位本身都这么穷,像这样报下去,职工晓得了,不闹才怪。还有郑局长借单位的钱,按理说他到医保中心报了帐后,应该还给单位,才好做帐。可现在他只字不提,好像忘了这事一般,你叫我们怎么办?去找他要么?

  余梅当然不会傻到自己去找郑局长要,但她可以向薛冰发发牢骚。

  薛冰却只有苦笑了。心想,你还想他还,他还在抱怨单位太穷,给他借的钱太少了呢。还,怕是难说喽!你余梅说的有道理,他郑局长说的人家有的单位拿了几十万,那也是事实。

  唉!这现在什么叫有理?小平他老人家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那机关什么才是硬道理呢?把事办成了,就是硬道理。怎样才能办成事,表面的贴在墙上的那些个政策呀、规矩呀,是唬弄人的,暗箱操作的那些个潜规则,才管用。

  法律,那公开颁布的刑法,说得很明白吧。可是,办案的时候,真正管用的,却仍然是公检法内部制定的那些规定。你不信?盗窃罪,刑法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构成犯罪。那多少才叫数额较大呢?你翻翻刑法条文,看找得到不?当然找不到。只有公检法几家有个联合规定,说300元就叫数额较大,后来物价上涨,又改成500元,沿海地区生活水平高,800元。盗窃上了这个数,才构成犯罪,少一分钱,都不构成犯罪。你说那个更管用?

  法律都是如此,何况其它。

  薛冰一张一张发票认真地看,只要不是太离谱,就全部签字报销。完了,还得嘱咐邹平,不要出去乱说。余梅那里,用不着多说,她都是搞了多年财务的人了,虽然跟自己发两句牢骚,但还是懂得,搞财务的人,嘴巴严是最重要的。

  规定或许也有用,那是对普通老百姓管用。对领导或者少数人,就不管用了。要不,大家还争着要来当领导干什么?薛冰脑子里绕来绕去的这些个话,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原来这是李华生的口头禅,现在也是郑兴林的潜台词。

  是啊,我们是为了什么来工作的?是为人民服务?那别人一定会当你是白痴,装什么装啊!可不是,薛冰扪心自问,自己确实是为了那份工资来工作的,那是为人民币服务。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嘛。

  薛冰老婆就说过,单位的钱,谁用不是用啊?犯得着你像那守财奴一样,比用自家的钱还要捏得那样紧么?

  也真是说不得钱。邹平走了没多久,陆晓明就气鼓鼓地进来了:“薛局长,王华给你汇报没有,他上周说车子有点问题,要去修,结果你猜怎么着,说是要花两万多”

  “车子一般的问题,不是跟你这个办公室主任说一下就是么?怎么花那么多?那一定是大问题了。他没有跟我说”薛冰回答,难道王华憋不住了,又要打单位的主意了?

  “车子检查完了,配件也从省城发下来了,这是修理厂的报价单”陆晓明递过一张单子,

  薛冰接过报价单,这些专业的配件他似懂非懂。他知道,现在机关单位的驾驶员,都是靠车辆维修和加油来赚钱的,他们跟修理厂串通一气,你不好抓到他们的把柄。哪些零件该换哪些不该换,是不是真的换了的,驾驶员才清楚。你要否决,他会给你说,车辆安全他无法保证。你领导会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么?如果你还是不信,那说不定某一回下乡,你坐的车子就会在一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熄灭,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至于加油,加的两百,加油站的人会问你一句“发票开多少?”那就看驾驶员的胆子有多大了。听说,一年下来,机关驾驶员少的赚一二万,多的要赚十万出。第一回听说这个,薛冰吓了一大跳,根本不相信。不过,管了机关财务没多久,他就信了。

  “要不,我们去修理厂看看,找修理厂老板砍砍价?”陆晓明显然是气不过,忍不住了。

  陆晓明经常在薛冰面前抱怨,办公室那几个驾驶员,比管哪样都累。他们除了想方设法捞单位的钱,就没有其它事。而且,还时不时地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出车,或者给这个出车,不给那个出车。只要一说起他们,陆晓明的头就大。本来,薛冰也动过统一指定修理的念头,但这不是要断他们驾驶员的财路么?还没真动,驾驶员些就叫起来了,还通过市上领导、修理厂找郑局长、薛冰说情,郑局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薛冰又是忙其它的事都忙不过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作为自己的得力干将,薛冰肯定是站在陆晓明这一边,大力支持他的,虽然机关车辆的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薛冰也有无奈。“走吧,去修理厂看看”

  薛冰和陆晓明到修理厂还不到三分钟,比狗鼻子还灵的王华就跟着到了。

  “老板,我们的车辆是经常在你们这里维修的,你可要保证质量哟。现在单位资金紧,你看这些零件是不是必须要换?价格是不是优惠一些?”薛冰正跟修理厂的老板说着,王华凑了过来,

  “陶厂长,这是我们薛局长”王华装模作样地介绍:“薛局长,要换的零部件,我是一样一样核对了的,他们这儿的价格,都是按我们多年来的优惠价结算”

  一点不避讳,他就帮着对方说了,这不是摆明了要跟修理厂一起,硬吃单位的钱么?

  王华曾经好几次来跟薛冰交心,做薛冰的思想工作:“薛局长,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哟。官不能当一辈子,钱才是大爷。我们出来工作,不就是为了给自己找钱花么?这国家的钱,是最好找的了”

  那时薛冰无话可说,是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会儿又轮到薛冰无话可说了,这一次却是气得无话可说。

  “局里现在钱比较紧,那就先放一放”薛冰脸上挂不住,只好冷冷地说,

  “薛局长,他们修理厂等不起,车子在这里也占地儿。如果局里不修,那我就叫修理厂把发下来的配件,退回去”看薛冰边说边走,王华跟了过来说,

  明里是让,实则是将,太过分了,薛冰气冲冲地对王华甩出一句:“去外面打听打听,哪里便宜些,我们去哪里修”

  王华愣住了,好一会儿,又快步跟着薛冰出来,把薛冰拉到一边,悄悄地说:“薛局长,我跟你说实话,这次的维修,是郑局长安排的”

  这下轮到薛冰愣住了。

第五十章  郑局套钱
王华的话,应该有八成的可信。

  因为王华胆儿再大,也还是不敢公然以郑局长的名义捞钱。但薛冰相信,王华不会白帮的,他在中间应该也吃了些钱。因为,以王华的个性,他从不做不赚钱的买卖,对谁都一样,包括郑局长。他来上班,目标就非常明确,就是来找钱的。

  现在的人非常现实。

  看郑局长办公室门开着,薛冰走了进去:“郑局长,在呀”

  “唔,坐坐”郑局长点头,

  现在郑局长是以休息为主,工作为辅。但开头那段时间,他上班还比较勤。薛冰不知道他是一个人在家耍不惯,还是怕单位的人忘了他。

  但郑局长上班,工作仍然是不大爱过问,或者说,就是上班,对工作也提不起多大兴趣。要知道,他是一把手啊。当然,他也是个病人。

  “王华开的那辆车,说是个小问题,开到修理厂去修,算下来要花两万多”薛冰给郑局长汇报,

  “他给我说了的,你们去看看,该花多少是多少”郑局长显得有些不咸不淡地说,

  薛冰顿时明白了。

  “那行”薛冰不再谈这个话题:“郑局长,上周去省城检查,我听邹平说,指标正常了。真是太好了!”郑局长回来后,每个月还要上省城去复查一次,检查吃药打针的效果,更主要的是防止癌细胞复发扩散,

  “是,转氨酶正常了,这是最重要的指标”郑局长笑着说,

  “我就说嘛,我看到一个资料,早期的癌症治疗,跟治感冒一样容易”薛冰说,

  “就是药费太昂贵,吃不消哦。手术费把老底花光了,这药费每个月要七八千,我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都不够。你说,我干革命工作几十年,到现在落个啥好没有?”郑局长又抱屈了:“对了,机关经费现在怎样,财政该拨给我们的拨了没有?”

  “上半年单位的经费收支情况,我叫余梅尽快拿出来。经费还是老样子,保证日常工作开支能够应付起走”薛冰回答,

  “那几笔专项经费还有结余吧?”

  “有结余,但因为是专项经费,摆在那儿的,没有动”

  “局里经费紧张,我们是不是变通一下,跟实施项目的乡镇商量,我们下拨项目经费时,多拨一些,让他们将我们多拨的部分,再给我们转回来,这些经费这样一倒,就可以用了”

  “这个还是有些风险的,毕竟这转帐是有本可查的”薛冰知道那明显不合法,

  “现在经费这么紧张,哪个单位不打点擦边球?没什么大不了的”郑局长大大咧咧地说。

  “两位领导在研究什么哪?”门口传来声音,

  郑局长和薛冰转过头,见是临溪镇李华书记,两人起身迎接:“来来,李书记,坐”,

  薛冰让过李华,对着郑局长的大办公桌,三人又坐了下了。

  “老领导,听说了,您身体恢复得很好,怎么样?今天晚上请您吃个饭,薛局长也请一起参加,大家高兴高兴”李华开口就是请客,

  “行,没问题。我还没有感谢你来看我呢”郑局长痛快地答应了,

  “哎哟,老领导,您还跟我客气”李华笑着说,

  “郑局长不宜吃辛辣的,李书记,吃清淡点”因为都很熟,薛冰说话也随意,

  “嘿,薛局长,要不你定地方,你知道郑局长喜欢在哪儿吃”李华说,

  “随便哪儿吃都行”郑局长说:“对了,李书记,你们临溪那田园经济项目现在搞的进展如何?薛局长,局里该拨的经费是不是按时足额地拨到位了?”

  “承蒙您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临溪的工作得到了市上和省地领导的肯定,也感谢薛局长多次亲自下来指导”李华解释,

  “在乡镇中,市局对临溪不论是从技术上和经费上,支持的力度都是最大的。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规定,基本做到了按期足额拨付”薛冰也说,

  “那就好,那就好。薛局长,临溪工作搞得越好,我们支持的力度可以更大,是不是?我们就是要做到奖勤罚懒。你们两个还年轻,好好干。我现在是身体要紧,工作是有心无力喽”郑局长说,

  “说啥哟,老领导,您的身体恢复得这么好?”李华回道,

  “身体恢复得好,是付出了代价的。你知道我平时用的药要多少钱?说出来吓你一跳,一个月接近一万?这几个月花钱如流水,早就吃不消喽”郑局长说,

  “要不,李书记,你那里给老领导解决点医药费?”薛冰知道郑局长的用意,

  李华作思考状:“报点医药费倒没什么?只是财政所那儿不大好做帐,再说,几千块钱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要不,老领导你找点其它发票来,我给你报一万块钱”

  “这样行不,薛局长也在这儿,市局给你们下拨的项目经费,我们再追加五万块钱,你想法给我转出来”郑局长说,他知道,找一万块钱的其它发票,也不那么好办,

  “行,但帐怎么走,我回去跟刘镇长商量一下”李华回答,

  “晚上吃饭把他也喊来吧”郑局长说,

  “要喊他的。好,那晚上见”李华说完,告辞出去。

  “唉,没有办法,逼出来的”郑局长苦着脸,

  “主要还是单位太穷了,可偏偏这穷单位,人还特别爱折腾”薛冰言下之意,也在为自己解释。他知道,这帮郑局长筹钱的事,自己一定得把握个度,多半不会做得令郑局长满意的。他要满意了,那自己就要越线了。

  薛冰听说过,当过多年一把手的郑局长,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但看现在郑局长这架式,他是想方设法要挤单位的钱,真拿自己当公家人哪!薛冰只能在心里苦笑。

第五十一章  茶楼夜话
晚饭的气氛很轻松,也就是随便聊聊天,开开玩笑。郑局长不喝酒,其他人也只是意思意思,完成了一瓶泸州老窖,就结束了。

  饭后大家又去了茶楼。其他人,包括郑局长夫人张文菊,都去打牌搓麻将了。薛冰就陪着郑局长,两人在大厅一角坐着喝茶聊天。

  大厅里人不多,比较清静,空气也比包间里要好。在舒缓的轻音乐中,暧色的灯光下,一色的茶色桌椅,点缀着盆栽花草和几缸金鱼,让人轻松而又惬意。

  薛冰发现,不在众人面前硬撑着,郑局长脸上落寞的神情此刻一览无余。毕竟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虽然切除了,但它会不会复发,何时复发,这个巨大的阴影,永远都在他心头笼罩着。想到这里,薛冰心里也是沉甸甸的。李华他们跟大家想的一样,时不时地把郑局长拉出来吃吃饭、喝喝茶,不外乎就是让他散散心。不然,一个人在家里闲极无聊不说,还要胡思乱想。

  “……唉,薛冰,一般人肯定体会不到那感受”两人寒暄没几句,郑局长看着薛冰,叹了一口气说:“刚检查出说是癌症时,真的感觉世界末日到了,整个人都懵了,心里都是惶恐害怕,整晚整晚地做恶梦,梦见有好多鬼来抓我。那段日子最难熬。”郑局长轻声细语地说着,仿佛心里憋着一些东西,他在把它一点一点地释放出来,

  “真的当时就是万念俱灰,心想,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开头肯定心里是不接受的。我们也觉得,怎么可能呢,您平时精神那么好?”薛冰说,

  “就是,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到省城复查,唉,运气差,就是那么倒霉”郑局长现在说时虽已冷静,却透着无奈,

  “万幸的是早期,早发现是好事,现在这效果不是很好么?”薛冰安慰他,

  “只能是那样想了。心里最紧张的是动手术前一晚。虽然检查都说是癌症,但是早期的还是中期、晚期的,那差别就大了。这就只有动手术后才能知道了。有的病人,上了手术台,就没有能够活着下来。有的打开胸腔后,一看是晚期的,又原样缝上,不敢动手术。那一晚上的感觉,心里那个紧张啊,就像是在等待死刑判决一样,一分一秒地熬哇。太难了,太难了,那滋味……”郑局长摇着头,好似在喃喃自语。

  薛冰尽力地拣好听的说,但自己都觉得干巴巴的苍白无力,

  多数时候,都是郑局长一个人慢慢地说,薛冰静静地听。说一会儿,又歇一会儿。两人都不说话的时候,就看看大厅的花儿和金鱼。薛冰感慨,人们常说要注意身体、要珍惜光阴,说得那么轻飘飘的。也只有这生了大病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就像此时的郑局长一样。只是有的人明白时,已经晚了。

  听了郑局一席话,薛冰对他原有的一丝抱怨,都不好说什么了。

  郑局长出院回来上班,薛冰的工作却并没有减轻多少。薛冰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