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观战笔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观战笔记 作者:朱增泉
作者在书中阐述的理念因大胆、深入而振聋发聩,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伊拉克战争因为是发生在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战争,而让人看“不懂”,所以诸多专家按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看它“观察误差极大”,许多战争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时代。作者逐一分析误差所在,并针对美军新战法、信息攻心战、美英“情报门”、战俘等问题对未来战争作出极具胆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极富争议的现代及未来战争有独到见解。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
看懂新一代战争(1)
未来战争的操作形态发生在室内的将会更多。
一 巴格达已陷落多日,伊拉克战争行将结束。人们从电视里热热闹闹收看了将近一个月的战况直播,静下心来一想,发现一个问题:伊拉克战争竟是一场“看不懂的战争”,巴格达战役(姑且称之为“战役”)也是一次“看不懂的战役”。
电视里天天为人们评述战争进程的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将领、军事评论家和众多媒体,他们对伊拉克战争进程所作的分析大部分失灵,尤其是对巴格达战役所作的种种推断几乎统统失灵。谁都说,美英联军将等待新调的十万援军到达战区后再攻打巴格达。结果,美军第三机步师和陆战一师不等后援,长驱直入,以超乎寻常的推进速度直插到了巴格达城下。谁都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精锐之师,其战斗力绝不可小视,他们将顽强抗击美英联军。结果,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却溃不成军,“不知去向”。谁都说,巴格达将发生激烈巷战,美军等着大量死人吧,小布什等着议员们围攻吧。结果,美军攻占巴格达却超乎想象地迅速、轻松和顺利,如此等等。
这时,人们突然发现自己面前放着一份试卷:你看得懂新一代战争吗?
面对这道考题,未免有些尴尬:看不懂,看不大懂,不完全懂。
伊拉克的败局谁都能想象得到,但战争过程为什么会打成这样不明白,不太明白,很不明白。伊军败得太快、太惨、太窝囊了;美英联军胜得太快、太轻松,太便宜他们了。
伊拉克战争让人有些“看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人们却仍然按照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去看它,因而“观察误差”极大,觉得它处处有悖战争常理,叫人“看不懂”。
有人说“战争是最难说清也最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战争中也永远会有一些难解之“谜”。但另一方面,从难以预测中去努力寻找和把握战争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是任何一种军事理论的必然要求。
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可以有三种选择:信息战、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信息战”这个概念,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覆盖、渗透到了军事斗争和“非军事战争”、“非战争军事”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而不同军种、不同学派、不同学者、不同专业都从各自不同的着眼点出发,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争论不息,莫衷一是,难以统一。故有的学者主张采用“信息化战争”这个外延更为宽泛的概念。但用它来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又会有些问题。因为最能代表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由于“借道”土耳其的方案受阻,也由于战局发展太快,未能赶上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斗,未能在实战中得以全面检验。这样,如若直接以“信息化战争”冠名伊拉克战争,又有些名不副实。但伊拉克战争无疑反映出了信息化战争的许多基本特点,所以我在这里暂且将它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
新一代战争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成为电视实况转播节目,成为收视热点,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信息化时代的传媒工具带给人类的“新生活”内容之一。在过去,“参战”就意味着告别亲人,奔赴前线,流血牺牲。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参战”这个概念也有了更加宽泛的含义。也许,你桌上的电脑就是一件参战装备,你一上网就已到达了千里万里之外的战场,你点击鼠标如同扣响扳机,你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就是向敌人发射一发炮弹实施攻击。这一切,早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直至此次伊拉克战争向人们展示得越来越清晰的新一代战争的真实。国外学者将这种趋势称之为“战争的平民化”,并说“战争的平民化是21世纪战争的重要特点”。
二 世界各国的战地记者、军事评论家们,都对伊拉克战争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论。不同国别的这些特殊人群,他们所具备的信息化战争知识的高低深浅,从中可以窥见一斑。千万不要小看这方面的“差距”,要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上去看它。因为这方面的整体素质,同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朝一日接受挑战、经受风浪的整体能力有关。
想打赢战争的人,想避免战争的人,都必须努力学会看懂今天的新一代战争。看不懂,则肯定打不赢;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避。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旨在发展,力求和平,不求“百战”。不妨稍作变通,曰:“知己知彼,不战可待”。一旦战争落到头上,也不至于心中发虚,更不至于应对失当,南其辕而北其辙,昏天黑地,不可收拾,要是那样,问题可就大了。
有一句话讲了好多年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说这句话自有切肤之痛,挨打的滋味刻骨铭心。怕就怕,喊了10年20年,尚未真正弄明白自己哪些方面落后,怎么个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经济落后、科技落后,这是根本性的落后,好在我们这两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令人欣慰。武器装备落后,上了战场要给你颜色看,这是常理,容易明白。还有一条,观念落后,更加要命。但它又常常容易被人忽视或轻视,这就更加、更加要命了。
看懂新一代战争(2)
鸦片战争,中国为何惨败?清朝官员愚昧之至,他们根本看不懂当时西洋人用洋枪洋炮发动的新式战争。不仅看不懂西洋人的新式战法,甚至连西洋军队的队列训练也看不懂。英国炮舰上的士兵上岸操练,走队列,两腿绷得笔直。清朝官员远远一看,乐了,立刻写了一道密折报上去:“洋人没有膝盖,腿不能弯!”这样的军队还不好对付吗,拽住他袖子一摔一个跟斗!好,上。一交手,一败涂地。于是立刻惊呼,洋人有妖术!居然想出“绝招”,从民间广收马桶,置于木排之上,去同英。4。 05 国炮舰过招,名曰“以邪驱邪”。结果就不必说了。发明此“马桶战术”的杨芳,据说还是清朝的一位“名将”,其人其事是上了《中国近代史》的。他简直把中国人的老脸都丢尽了,中国是大军事家孙子的故乡,清军中居然会出这样的废物。这样的军队不败,谁败?
三 值得重视的是今天。
通过此次“举国观战”,我们有机会发现,国内以各种方式参与评论此次伊拉克战争的有些专家学者,他们的许多战争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时代。此说绝非危言耸听,不妨略举几例。
一例:对于美军此次开战时机的选择,应作何评价?
有位军事专家在报纸上发表“专访”认为,美军此次“开战时机不合适”。他的理由是,伊拉克当地夜里有沙尘暴,天空有云,这“不利于空中打击精度”。他这种看法还是“目测轰炸”时代的老观点,早已过时了。当地气象条件是否影响轰炸效果,美军的全球气象观测分析系统、战区气象观测分析系统在日夜不停地忙碌着。更重要的是,美军以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的“精确轰炸”,基本不受天候条件影响。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动用了59颗卫星(包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又临时为伊拉克战争发射了3颗军用卫星),还有“全球鹰”、“捕食者”、“猎人”、“先锋”、“龙眼”等多种型号的无人侦察机全天候出动,将高清晰度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又有空地一体、从指挥机关到各个作战单位、各种武器系统乃至单兵的信息连接。这样,美军就具备了实时侦察、精确定位、精确制导、实时评估轰炸效果等全套高技术手段。12年前的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不到弹药总消耗量的10%,这次已上升到68%。例如这次大量使用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光电、红外等复合制导技术,并加装了风向修正装置,投放后可自动寻找锁定的。5。 06 目标,可全天候使用,基本不受烟雾、云层和沙尘暴影响。所以,美军选定3月20日5时35分开战,你说它“不合适”,美军恰恰认为此时此刻它逮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斩首”战机,企图一举炸死萨达姆,那点云层和风沙不在话下。至于美军的“斩首”行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另当别论。但一定要看到,美军“斩首”行动所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它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们千万不可再用老观念看问题了,以为只要天上有云、地上有沙尘暴便可躲过轰炸。要想避免挨炸,得尽早想出对付的办法来。有矛必有盾,办法总是有的。
又一例:美军这次在发动空袭的同时就展开了地面进攻,对此怎么看?
有位军事评论家在报纸上发表看法认为,美军“不等常规的炮火准备完毕”,就“匆匆忙忙开始了地面进攻”,“贸然进行集团冲锋”,“其意图是对伊拉克实行大面积蛙跳占领”。
这段评论,问题多多。首先,早在十多年前美军颁布的《联合战役条令》中,就明确规定了陆海空联合战役的“四要素”,即:统一指挥、军种平等、全面联合和全纵深同时作战。
当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美军就将海湾战争中获得的最新作战经验概括成上述条令,用于指导新世纪的作战行动。可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位军事评论家的观念还停留在旧阶段,对“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新的作战样式不甚了了。有人可能会说,海湾战争是先进行了38天空袭之后,才打了三四天地面战争,那才是全新样式的信息化战争。这恰恰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于停顿在过去的某一个点上,去观察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什么叫观念落后?这就叫观念落后。美军反倒没有把海湾战争的经验模式化,而是从中提炼出了“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超前的全新作战思想。美国的军事理论家们说,“将军们经常重复上一次战争”,这往往是军事思想停顿、保守的反映,需要经常警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成功的一点便是克服了以往的惯性思维,“不重复上一次战。6。 07 争”,这一点是“最突出”的。我们不妨记住这句有点用处的话:不要重复上一次战争。其次,先行炮火准备,然后发起冲击,曾经是传统战争的一种“进攻模式”,但用它来解释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难免南辕北辙。况且“炮火准备”是战术用语,也不能用它来解释美军的战役行动,那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再次,把美军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判断为“大面积蛙跳占领”,出入更大。“大面积占领”的概念,已是老之又老的作战理念,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直取要害”,它不再以“大面积占领”为目的。美军迅速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核心之点是要快速插至巴格达,用利器去“穿刺”伊拉克心脏,以求迅速“震撼”伊军、瓦解萨达姆政权,绝不是为了“大面积占领”两厢土地。战争后期,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全境的占领,也只是“要点式占领”。至于“蛙跳”,它原是指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一空中突击师利用直升机群“跳跃”到伊军防御纵深去建立前进基地,其初衷是为后面的装甲部队向前推进提供保障支持。但实战中,这些直升机群将“蛙跳”行动变成了一种独立作战行动,并取得了出乎预料的作战效果,后来“蛙跳”就成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但这一次,美军的地面进攻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和沙漠平坦地形快速前插,并非离地“蛙跳”。还有“集团冲锋”一词,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用语。
看懂新一代战争(3)
再一例:此次伊军迅速崩溃,原因究竟何在?
有的评论认为,那是由于美军在战前实施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大意是说,美军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在地中海实施“佯动”,造成美军要借道土耳其过境开辟北方战场的“假象”,使伊军误认为美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北方,因而作了“向北防御”
的兵力部署,把防御重心放到北方去了。可是战争打响之后,却发现美英联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南方,但由于伊军缺乏空中掩护,此时已无法变更防御部署,从而导致伊军防御体系“前不能救其后,后不能救其前”的局面,故一击即溃。这种说法,粗看头头是道,其实不然。的确,“战略欺骗”在二次大战中曾被广泛运用。德军发动闪电。7。 08 战入侵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都曾成功地实施过“战略欺骗”。但此一时彼一时,在卫星侦察和各种通讯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地面部队的行动再想实施战略规模的“欺骗”已不大可能。况且,美军第四机步师想从地中海上岸,借道土耳其过境进入伊拉克战场作战,这是“真动”而非“佯动”。后来被迫绕道红海南下,那是因为土耳其议会没通过美军借道方案造成的,此事纯属政治因素,并无多少“军事秘密”可言。
我粗粗翻了一下一个月来的报摘、网摘,将战前、战中从美英两国军方透露出来的种种信息(诸如兵力调动部署、作战意图、行动计划,甚至包括某些具体战法)同后来战争发展的实际过程相对照,发现其主要脉络竟是“基本可信”的。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时代,“透明”与“半透明”反倒是新一代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像美军对伊军强弱悬殊的“非对称战争”,这种特点更为明显,美英联军充分利用“透明”与“半透明”,达到了先声夺人、威慑伊军的目的,这倒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当然,“兵不厌诈”这条古老军事原则仍未过时,军事行动中永远会有“欺骗”的成分。但信息化时代的“欺骗”,从内容到方式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电子欺骗”已成为今天的主要“欺骗”手段,我们对此研究得还很不够。总之,伊军之败,并非败在吃了美军“战略欺骗”的大亏,而是另有本质根源,此事后面将专门讨论。反过来说,美军之胜,如果说它主要胜在“战略欺骗”的成功上,恐怕连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前线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也不会同意。要是那样,美军的“新军事革命”岂不是白搞了吗?
好在我们大家对信息化时代全新样式的战争都处在学习研究之中,趁这次伊拉克战争硝烟尚未散尽,对它作些粗略的回望式分析,定会有所裨益。
巴格达的陷落与美军的新战法
巴格达的陷落与美军的新战法(1)
美军的坦克车队令人“不可思议”地穿越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