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危险的移动-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停住脚步,茫然地看着向前延展的街道。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他是那样孤单,那样羸弱。他想到在老家的时候,这个季节,清明节,父亲带他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他迈着小腿跟着父亲,他总是看不够父亲那坚实的后背……现在没有人,前面没有人为我遮风挡雨……他重新迈开脚步。他夸张地想象着他遇到的所有人生难题……正在这样想着的时候,他已经来到家具店门前了。
在一个看上去不那么奸猾的人的摊位上,他看中了一款写字台。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摊主答应以一百五十元成交,但不管送货。金超约摸着估了一下距离,一咬牙答应了下来,付了五十元定金。
一周之后,他把做好的写字台背了回来,走了整整两站地。他没有告诉小佩他去背写字台,小佩一直以为家具店是送货上门的,所以她也没在意金超为什么要找那块旧毯子。金超像熟练的搬家工人一样,把旧毯子披在肩上,弯着腰背回写字台,身上的汗水把衣服浸湿了。小佩惊叫一声来接他,两个人款款把写字台放下,不约而同互相凝视了一下,目光中都有了消逝很久的热爱的神情。
“你真是的。”这是小佩说的惟一表示感激和心疼的话。这句话长久地留在了金超的记忆之中,甚至在他们离婚以后很久,他也经常想起它。
写字台摆好了,屋子由于添置了一件家具而显得新鲜亮堂。小佩抚摸着写字台光滑的台面,欣赏着,赞叹着。金超望着她,重新回忆起刚刚布置好那间平房时的情形。那时候生活还没有展开,它还是那样可爱……他想到他们违犯他们的约定在那个焕然一新的房间里犯的“错误”,那像火一样燃烧的生命激|情……
“小佩……”金超向坐在床上的小佩走过来,坐在小佩身边,握住她的手。她侧过身,把红扑扑的脸向他凑过来,并且搂住他。他们亲吻,吻的时间很长很长,什么话也不说。金超急不可待。“把窗帘拉上……”小佩呻吟着说。金超拉上窗帘,房间里顿时暗了下来。他们像新婚时那样扑到一起,缠绕着,扭动着……
小佩觉得浑身都在燃烧,她像一只小船,在涌动着的大海上漂摇……为什么要是一只有形的小船呢?不,不,她希望自己变为虚空,变为不可见不可感的虚空,只有在那里才会真正品味到生命的甘泉……没有,她没有消失,她感觉清晰,她还是一只小船,被海浪涌动着,一会儿跃上浪顶,一会儿沉入浪谷。大海在喧腾,在翻覆,在叫喊……浪来了,她被高高托起,她往下看,海天一线,到处都是浪啊!她多么想飞起来呀!她要飞起来,在大海,在天空,在那里燃烧和蒸腾……突然,一切都静止了,风停了,浪住了,她重重地落下来,落在坚硬的土地上……那是一个黄土的世界,静得像一座坟。
她微微闭着眼睛,唯恐回到现实之中。金超把脸贴在她的脸上,喘息着问:“你好吗?”她没说话。她可能根本没有听到他的这句问话。“也许我太急了……”他解释说。她仍然没有睁开眼睛。金超看着她潮红的面庞,不知道再应当说什么。
小佩脑子里正在幻化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对于她来说绮丽而陌生的世界;她就置身于那个世界之中,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她穿着好看的带花边的衣服,探寻着向那个世界的深处走去……
平常的日子,她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她寂寞极了,有很多次她想去找他,每一次都要为和他说些什么煞费苦心……她渴望他又害怕他,她害怕碰他的肉体。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肉体总是让她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就好像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陌生男人肮脏的身体一样。
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感到累,一种难以诉说的疲累,有时候她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身体没有问题,问题仍然出在精神上。除了家庭之外,还有历史,这个她最喜欢的专业领域,现在带给她的也已经不单纯是治学的快乐。在方伯舒教授的指导下,她深入到了历史之中,没想到,历史竟也和现实一样,伤害着她单纯的心灵。漫漫两三百年的清王朝统治,连绵不断的文字狱,知识分子的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方伯舒教授的回答是:“这就是历史。”社会是一个整体,没有真空地带,你站在任何位置都是置身于这个世界之中。你到这个世界中来了,这就是一种命定,你就无法摆脱你必需遭遇的一切;一个人面对社会碰到的一切你都躲避不掉。
她是那样需要人来关心体贴,需要人来听她诉说苦闷。少女的梦都是虚无缥缈的。世界上每一个少女的梦最终都要破碎,不管用何种方式,就犹如每一个少女都将在某一天失去童贞,不管是在哪里、和什么人,都一样。现在,当她独自一人面对被称之为历史的东西的时候,她总是从心底里感到好笑。人类记录下一些什么,给它们冠以各式各样的名称,然后把它作为知识来让人学习和复述,这本身就极为荒唐。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文字狱、知识分子的鲜血、苦难大地上普通人的哀鸣,和我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连自己都弄不清,他有什么理由非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弄清呢?
在所有的外围工作都做完以后,苏北到吴运韬的办公室汇报关于《最后一片戈壁》的情况。他心情愉快,觉得终于做了一件应当做的事情。
吴运韬大喜过望,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实际上,吴运韬一直在等着这个消息。苏北刚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不久,他就对苏北说,一定利用好K省的文学资源,当时苏北没说什么,但是看得出,他将不遗余力。
苏北谈到他对这部作品的市场预期,他认为,胡杨的《国色》遭到查禁,文学界、普通读者,国内甚至于国外,都极为关注他的下一部作品,《最后一片戈壁》会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据此,苏北认为,如果在发行上运作得成功,这本书应当有五十万册的销售市场。
吴运韬同意苏北的估计。他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五十万册,总码洋是多少多少,以百分之多少利润率计算……那么,将意味着近二百万元的利润!这将从根本上挽救资金极为短缺的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还清银行贷款,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吴运韬深知这件事的意义。
苏北当时就给胡杨打电话,说他向吴运韬主任汇报了前期谈到的情况,说吴运韬主任非常感谢胡杨对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支持,说吴运韬主任明天中午在香港美食城宴请胡杨,再具体商谈一下《最后一片戈壁》的出版事宜。胡杨答应了。
和著名的胡杨结识是吴运韬深感荣耀的事情。
自从他从K省来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就一直面对着这样一种询问:“认识不认识胡杨?”就连Z部常务副部长梁峥嵘来中心视察工作的时候也这样问他。他当然不能说不认识。这个小小的谎言经常使他感到忐忑不安。这下好了,一切都顺当了。
今天早晨,Z部副部长廖济舟打电话给吴运韬,要他下周参加Z部组织的一次活动。吴运韬不经意说到胡杨,说到胡杨即将交给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的《最后一片戈壁》,他说他一直在关注胡杨的创作,直到最近才把作品出版的事情敲定下来,“今天就把协议签下来了。”
廖济舟非常惊讶:“是吗?怎么事先一点儿风也没透出来?那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吴运韬说到这本书的市场前景,基本上都是苏北的话。廖济舟赞赏地说:“好好好。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图书效益上想办法,你的思路是对的。那时候我跟夏乃尊和徐罘都说过,得抓效益,工作一直不到家……我看这样好。”
()好看的txt电子书
谁都知道胡杨的巨大市场价值。
上班路上,坐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新购置的奥迪轿车里,吴运韬回味着廖济舟的话,越发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中午十一点,苏北陪吴运韬来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附近的香港美食城。这里是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招待客人的地方,值班经理总是能够给以特别关照。姚冰把车停到车位,站在门边的不是服务生,而是一个精明的女人,这就是值班经理。值班经理把门打开,像日本女人那样低头致意,问候着“你好!你好!”然后走在前面引路,经过一道狭窄的木质楼梯,来到二楼,打开名为“芙蓉”的包间,躬身请吴运韬和苏北进去。门在他们身后轻轻关上了。
苏北毕恭毕敬地接过吴运韬的大衣,转身挂在衣帽钩上,随后也坐下来。从年龄上说,吴运韬只比苏北大四岁,苏北大可不必如此低三下四,但是,这个从来都用温馨的目光看世界的人,把吴运韬看作自己的恩人,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吴运韬注意到苏北的脸色很不好,以为是因为《最后一片戈壁》而休息不好的缘故,内心就很感动,他绝对想不到,苏北在最近半个月时间里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
家庭不顺、事业不顺、多年来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三哥,多年来一直盼着苏北回来。苏北回来,把他高兴得欢天喜地,苏北租的房子还是他通过一个上中专时的同学找到的……谁能想到,春节刚刚过去,三哥就因为肺心病进了医院。
在长达七天的时间里,这个危重的病人躺不下来,一直坐在观察室病床上,腿和脚都肿得发亮。苏北为他洗脚时,流下心酸的泪水。没有办法,没有任何救治措施,医生冷漠到让人以为要将病人谋杀的程度。直到最后一天凌晨,三哥像被电击了一样,浑身剧烈抽搐起来……苏北紧紧地搂着他,泪流满面地呼唤他。当时观察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值班医生从睡觉的房间出来的时候,这个惟一和他亲近的哥哥,已经走了……医生冷冷地要他不要叫喊……在三哥去世这件事中,苏北为自己承揽了许多责任,他固执地认为:如果刚入院的时候就给医生塞几千元红包,三哥就会得到好的救治,他就不会死……如果没有向胡杨约稿的事情,他就可以在医院多陪陪三哥,为他做点儿可口的饭菜,他知道三嫂根本不知道体贴三哥,他知道三哥根本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苏北没向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任何人透露生活中发生的这个重大变故。
吴运韬关心地问道:“怎么样?房子冷吗?”
苏北刚来的时候,吴运韬已经去看过他租住的地方,知道那里阴暗潮湿,当时他安慰苏北说:“坚持一下,两年,有两年,就好了。”Z部系统正在建新的宿舍楼。
苏北说:“挺好的,不冷。”
“现在,你是很艰苦的啦!”吴运韬语气中含着某种程度的歉意,好像他应当对苏北目前的处境承担责任似的。
苏北很感动,连连说:“挺好的挺好的。我小的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平房里度过的,有很多的乐趣哪!”他说看电视的时候,就在炉台上烤几十个栗子,住楼房,至少没有这一点乐趣。
吴运韬就笑。
不到十二点,胡杨来了,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个人,苏北惊讶地发现,竟然是费黧。费黧专程从K省赶来帮助胡杨料理《最后一片戈壁》的出版事宜。苏北伏在费黧的耳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该来了。”
苏北向胡杨和费黧介绍吴运韬,向吴运韬介绍胡杨和费黧。
吴运韬用热烈的目光看着胡杨,完全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胡杨身材竟然这样矮小瘦弱,换一句话说,他没想到这样矮小瘦弱的躯体之内,竟然会蕴藏着那么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蕴藏着那样蓬勃的生命创造力。胡杨在人面前总是显得很木讷,似乎很不善于言谈,场面有些冷清。
苏北对吴运韬说:“老吴你可能知道,费黧不单是《西北文学》主编,他更是研究胡杨的专家。”
“哎呀,”吴运韬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很早就读过你的作品……”
其实费黧的作品不多,他最重要的作品是胡杨的传记。费黧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是胡杨的经纪人。但是他的这种身份仅仅是旁人的一种认定,因为他曾经帮助胡杨料理过几部作品的出版事宜,人们据此认为他对胡杨把作品交给哪一家出版社出版具有决定性影响力。
费黧期望胡杨把《最后一片戈壁》交给苏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感激苏北离开K省的时候,竭力推荐让费黧接任了《西北文学》主编职务;另外,他认为《国色》的出版有很多教训,在安排《最后一片戈壁》出版的过程中应当记取这些教训。
费黧和王岚没见过面,《国色》出版的诸多事宜都是胡杨独自完成的。在他看来,胡杨和远东文艺出版社签订的是一个很不严谨的合同:它没有保障作品在不能正常出版和发行的情况下作家应当得到的权益。所以,《国色》被查禁以后,胡杨事实上仅仅拿到了几千元稿费,而社会上的盗版书,据有关部门估计,至少有二十多种,全国总发行不会低于百万册,这就意味着胡杨在这部作品中损失了几百万元。
席间,吴运韬对胡杨奉承有加,怀着极大的敬意谈到他的《国色》,吴运韬说:“那时候我还真的很担心你。”
胡杨说:“过来了,过来了。”
吃得很好,谈得很好,吴运韬的情绪很好。吴运韬说到《国色》的地域特色:“那就是我度过童年的地方呀!我现在已经不记得那些方言了,但是你在作品里描写的那种乡土气息,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那种感觉,那些人物,就是我们村子里的人物,语言、衣着,甚至于他们住的偏厦,村里的涝池,都是活生生的,真的是……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吴运韬沉浸在那种感觉里。他说了他的大致经历,说到他至今不改的生活习惯,家里饮食的家乡特色。苏北适时建议胡杨到吴运韬家里坐坐,“你在那里能够吃到地地道道的家乡饭。”胡杨和费黧都把这个安排视为《最后一片戈壁》出版谈判的一部分,爽快地答应了。
吴运韬大喜过望,站起来,对胡杨说:“我老婆最爱看你的书,今天早上还问我能不能见上大作家一面呢。”他笑起来,“我那个老婆,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会擀面,咱们吃面……”
协议条款是苏北和费黧商谈的,在此期间,胡杨和吴运韬聊着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谈妥了主要条款以后,苏北给吴运韬和胡杨简要念了一下,吴运韬挥挥手算作首肯,胡杨也说:“就那样吧!”
吴运韬和胡杨在费黧抄写的正式文本上分别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合同规定:《最后一片戈壁》的起印数是十万册,也就是说,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即使一本都没有售出,也要付十万册的版税;版税是总码洋的百分之十。
就胡杨来说,不能说这个条件多么苛刻,也不能说苏北因为朋友关系、吴运韬因为对胡杨的景仰损害了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利益。事实将会证明,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协议。费黧把厚厚一摞《最后一片戈壁》的书稿交到苏北手中。
()
晚上,胡杨和费黧在苏北的陪同下来到吴运韬家。吴运韬的家在Z部家属院。金超、师林平、郑九一等很多最近分到住房的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职工都住在这个家属院。
吴运韬的儿子吴宁和父母一道欢迎胡杨的光临。吴宁和他父亲一样个头不高,正在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他身上已经有了作为艺术家的标记:穿着很不讲究,一件松松垮垮的毛衣,袖子极长,即使挽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