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地主-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不止一次在新世纪大酒店、湖畔鱼庄吃过银杏地区的各种顶级食材,对于镜湖景区也有所了解。
在了解到进驻银杏新区美食界的店家能够获得萧家农场的食材供应资格之后,宁婉菲自然心动了。
对于餐饮业来说,厨师技术、店面装修环境以及服务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食材的品质。有了更好的食材,也就意味着能够向顾客提供更好的美食,能够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为了能够对镜湖景区的现状和前景有更深刻的认识,宁婉菲不止一次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来到银杏村,体验景区的一切,包括价格昂贵的‘萧家私房菜馆’。
经过细致的考察,宁婉菲决定把‘宁家店’的第二家分店开设在银杏新区美食街的入口处,成为了美食街第一个装修的店家。
为了表示对‘宁家店’的支持,店面拥有者萧家减免了‘宁家店’2010年的房租,从2011年1月份才开始收取每个月8万块的租金!对于一家楼上楼下营业面积超过400平米的大型店铺来说,这样的租金并不算太贵!
在店铺装修的这几个月,宁婉菲多次往返于姚州和银杏村之间,甚至她有时候就住在了银杏村,看着银杏分店一点点地成型。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宁家店’银杏分店终于在五月一日这一天正式开业,而开业之后的火爆生意还是让宁婉菲吓了一跳!
这几天,分店每天销售的餐点都维持在5000份以上,营业额破4万元,成功地超越了‘宁家店’老店。作为美食街上少有在清晨六点一直营业到晚上凌晨12点的店铺,位于镜湖乳业、镜湖酒店和银杏新区三者中心点的‘宁家店’俨然成为了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解决一日三餐的选择。
银杏分店的火爆生意也让宁婉菲在家族里的威信进一步提升,压制住了一些反对之声,这对于宁婉菲掌控家族大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宁婉菲自然不会去在意路人的目光,她开着mini cooper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穿行,心情一如周围的美景一般。(未完待续。)
PS: PS:谢谢‘我要笑看人生’、‘朱小三’、‘神飘飘然’、‘无聊不是罪啊’、‘aa阿亮’和‘佳益’的月票,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330章】 媒体关注
宁婉菲和她的‘宁家店’银杏分店只不过是上百家入驻美食街的美食店家的一个缩影,它们在享受镜湖景区客流高峰所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是促进了镜湖景区的人气提升,实现了双赢。
美食街的火爆运营,也让萧风悬着的心落回了肚子里,对于景区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为此,萧风通知杨远航,并不能因为眼前的大好形势而停下发展的脚步,反而需要趁热打铁,把镜湖景区的知名度推向新的高峰。
五一黄金假期的接近尾声,并没有让镜湖公司在媒体投放的广告数量所有减少,倒反有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和镜湖公司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媒体记者纷纷在报刊、网络上撰写软文,盛赞‘镜湖景区’在五一期间的优异表现,更是给民众极为强烈的心理暗示。
当然了,媒体记者撰写的软文广告也并非是虚构、弄虚作假,而是在真实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夸张和赞美罢了,萧风知道宣传可以,但是弄巧成拙那就丢脸了。
事实上,在过去的5天时间里基本上算是五一黄金周各个景点客流高峰期,这五天时间里各个景区所反映出来的状况,基本上也就体现了这个景区的真实水准。
在这五天时间里,镜湖景区并未收到任何游客有理由的投诉,而镜湖景区内各个服务项目包括餐饮食宿的收费公开透明、合情合理,也是让所有游客心满意足的最主要因素。
以镜湖牧场牧区宿营区的体验为例,一对夫妇带着一位孩子入住宿营区一天的收费标准为600元,这其中包括了一日三餐和家庭帐篷的住宿,此外,游客还可以免费骑乘一个小时的夸特马、进行滑草活动以及早上进入挤奶车间参与挤奶活动。
此外,游客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参与抓羊、套牛等牧场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
最让游客们感到心动的是,晚上他们还可以在宿营区内参与篝火晚会,品尝镜湖牧场令人难忘的烤全羊。
对于所有报名参加牧场宿营区体验的游客来说。这是最令人满意的一天!
若是在别的景区,要想达到如此的效果,起码要花上上千元才有可能,甚至那些景区的服务项目还有可能会打折。原本1个小时的起码时间会因为各种原因被缩短到半个小时,甚至更少!
为此,不少游客在心满意足的情况下,度假旅行还没有结束就纷纷在网络上发帖子,和网友们分享在银杏村的度假体验!
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无边美景,品尝到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美食,更为重要的是镜湖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给予了游客宾至如归的温暖,这在旅游纠纷不断的国内旅游市场,堪称一股清流。
不管镜湖景区将来会不会和别的景区一样,沦为开发公司的敛财工具,游客们暂且不知,至少现在的镜湖景区看上去如此完美!
…… ……
镜湖景区的良好口碑在五一期间不断发酵,俨然成为了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另类,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寿大山是央视经济频道的一名栏目制片人。近期《经济30分》栏目需要制作一个反映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专题,任务就落在了寿大山的身上。
在往年的五一、国庆期间,栏目也都曾经策划过类似的专题,这个任务对于寿大山来说并不算太难,只需要按照原有的框架,在填充今年一些新的数据和视频、图片,这个专题也就能够完成了。
不过,由于往年专题所聚焦的无非就是少…林…寺、黄…山、八…达…岭…长…城、故…宫之类的名胜古迹,已经让观众和寿大山本人有些腻味了。
因此,寿大山打算在今年做出一些改变。毕竟栏目的收视率要想保持甚至提高,一味地因循守旧是无法做到的,创新才是栏目的生命力所在。
不过,如何出彩。对于寿大山来说,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从五一之前,寿大山就不断收集全国范围内各大景区的各种资料、信息,进入五一之后更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这上面。
让寿大山感到失望的是,旅游市场仍旧是一片乱象,景区宰客、擅提物价、人满为患的状况甚至比往年还要严重。
这年头。老百姓好不容易攒个假期出门玩,本来想放松放松,开开心心的,却不曾想度假变成了‘坐车、尿尿、跑步、购物、睡觉’的循环,花钱姑且不说,倒反成了‘受罪之旅’。
从数十个重点景区所反馈的信息告诉寿大山,国内的旅游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好消息,大量的负面新闻总不能成为栏目的主体吧?
作为央视的一名资深栏目制作人,寿大山深知节目在针砭时弊的同时,还得树立典型,才能满足上层建筑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这是高压线!
为此,寿大山这几天疯狂地和自己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亲戚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提供一些素材,以便自己更好地完成这个专题的制作。
“老同学,最近过得怎么样?”寿大山的电话拨到了大学同学莫小凡的手机上,心情相当不错的。
莫小凡是寿大山在华夏传媒大学攻读影视制作专业的室友,四年的感情关系自然铁,即便天各一方,感情还是依旧浓郁。毕业后,寿大山因为家里有关系留在了北平,而莫小凡回到了原籍滇南,进入了滇南卫视。
十几年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都变成了中年大叔,也各自成为了电视台的业务骨干,倒也都混得不错!
“还不是老样子,每天外出采访,回来制作节目呗!”莫小凡的滇南口音近两年越发明显,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椒盐味道,说道:“五一黄金周是大家的黄金周,和我们可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五一、国庆是休假的时间,但是对于电视台来说,此时更是最为紧张的时段。
以莫小凡负责的要点新闻来说,五一期间省市领导频频出现在各种重大工程的开竣工典礼,这无疑增加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没办法,国人都好面子,在特殊的节日举行开工仪式、竣工典礼,已经成为了习惯。
“我也是正犯愁手下的一个专题呢,目前收集的素材都不太理想,这不向你求援来了嘛!”寿大山和莫小凡之间的关系倒也不用客套,他直接说明了来意:“你们滇南是旅游大省,既能够上得了台面,五一期间的投诉率又低的景点应该有一两个吧?”
在过去,寿大山和莫小凡之间有着相互求援的经历,因此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很频繁,这也是业内人士众所周知的一种办法。
“你这么一说,我倒也是想起来的一个表现不错的景区,待会我帮你找到相关的一些素材,你看看是否满意,再决定是不是下来亲自拍摄?”莫小凡稍加思考了一会,这才回答道!
若是换成了以前,莫小凡还未必能够想起‘镜湖景区’,只不过昨天他才利用有关银杏新区美食街的一些新闻素材,报道了新上任的副省长苏阳的一些情况,因此还有点印象。
挂断电话之后,莫小凡立刻把滇南卫视五一期间在银杏景区拍摄的视频、照片发给了寿大山,让他自己做决定。
…… ……
在收到了莫小凡提供的资料后,寿大山惊喜地发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镜湖景区’景色倒是极为优美,游客数量也不少,总体上看着挺好的。
在其他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寿大山才知道‘快镜湖景区’从2009年春节期间就开始在央视投放广告,说起来它的运营公司实力应该不差。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寿大山觉得‘镜湖景区’倒是勉强可以成为专题节目的备选,毕竟它才获得4A级景区的资格,在火候上还差那么一点点。
随后,寿大山特别上网去查看游客对于镜湖景区的评价,这也是现在电视台工作人员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很多时候,网络上的评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某些事务的真实状况,这可比被人加工之后的新闻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寿大山对于行业内的一些风格,还是有着清晰的认识!
出乎寿大山的意料之外,无论是在天涯论坛、猫扑以及四大门户网站的旅游板块,游客们对于镜湖景区的赞誉不绝于耳!
在很多游客看来,‘镜湖景区’是目前国内最让人舒心的景区,虽然景区内的住宿条件并不算太过奢华,但是各种美食以及令人暖心的服务,还是让游客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假期。镜湖景区游客炫耀好心情和那些在其他景区被坑的游客无休止的抱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更是让寿大山对镜湖景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连续研究了各种所能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后,寿大山决定带领一个采访摄制小组前往滇南,实地拍摄镜湖景区的状况。
正在家里陪着妮妮到处玩的萧风并不会知道,镜湖景区居然引起了央视工作人员的关注,即将在全国观众面前大放异彩!(未完待续。)
PS: PS:谢谢‘开心珞巴’的月票,乡亲们周末愉快!
【331章】 美食印象
寿大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事情定下之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登上了最近一班飞往春城的飞机。
由于摄制小组所需要的设备比较复杂,随飞机托运实在太麻烦,寿大山决定先到春城,从滇南卫视弄到相关的仪器设备。央视的名头就是好用,若是换成其他的媒体,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
抵达春城的时候,寿大山和随行人员明显地感觉到高原的五月份和北平的酷热有着极大的区别,实在是太舒适了。
没有费太大的功夫,寿大山很快就从滇南卫视借到了相关的设备仪器,以及几辆车,马不停蹄起前往银杏村。
作为老同学,莫小凡倒是想好好地带着寿大山到银杏村去,只不过他还有采访任务在身,只能派出了一位曾经到过银杏村采访的记者给寿大山的团队充当向导。
五月份的滇黔高原阳光灿烂,沿途红土地上的各种植被和农作物欣欣向荣,一种细腻、原始的高原风光扑面而来。
尤其是车队抵达了南诏之后,碧波荡漾的洱海以及残雪依存的苍山让寿大山等人看得有点发呆。虽说他们身为记者也到过不少风景名胜区,但是地处高原、远离尘嚣的高原美景还是让所有人觉得心旷神怡。
“小陆,还要多久可以到?”中午两点,在洱海边吃过午餐继续出发后,寿大山开口询问向导——陆能。
陆能是滇南大学新闻系的大四学生,现在正在滇南卫视实习,上次他就跟着摄制小组来过银杏村,如今跑腿当向导的事情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
“大概还要5个多小时,我们能在天黑之前赶到银杏村!”陆能想起上次的行程,盘算了一下时间。
其实,从南诏到银杏村的路程比春城到南诏的高速公路还要短100多公里,不过由于山高路险,车速无法提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倒反要多出近两个小时。
还好现在已经是夏天。滇西北要八点多天才黑,要不然今天就是赶夜路的节奏。
“小陆老家是哪里的?到过银杏村几次?”寿大山知道下面的行程之后,倒也不着急,和陆能聊起了家常。
其实。寿大山也知道,老同学能够把这个实习生派出来,肯定有他的用意,指不定他和陆能之间有一些私人关系。因此,寿大山倒也不吝于和老同学的嫡系聊聊天。
做记者。除了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之外,亲和力、交际手腕也是不可或缺的。
毕业15年,从普通记者做到如今的栏目负责人,寿大山虽说没有巨大成功,但是至少并不差。
“我老家就是姚州的,只不过在念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镜湖景区,也只是这一次跟着台里的老师到银杏村采访!”陆能想了想,说道:“银杏村和姚州古城都是很不错的景点,不过风格截然不同!”
从小生活在姚州古城的陆能其实对姚州古城的感情更为深刻,不过近些年古城的商业氛围越来越重。铜臭味正在侵蚀古城的风韵。现在每一次回到古城的家里,陆能总觉得古城一到晚上就被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占领,**、奢靡的气息扑面而来。
反观银杏村,人文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商业开发和传统生活的和谐相处,给予了游客更多的好感和更舒适的体验。
“这一次我们在网络上也看到了许多关于‘镜湖景区’的评论,小陆你到过景区,它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虽然之前也看过不少网友的评论,但是寿大山还是希望能够听到更为真实的声音。
时间比较紧急,寿大山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镜湖景区。为接下来的拍摄、采访工作寻找到更好的突破口。这也是寿大山平时的工作风格,事前做好功课,最后才能顺利完成。
“舒服!”没有太多考虑,陆能脱口而出。
诚然。陆能只是来过镜湖景区一次,而且是在工作状态中,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镜湖景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和其他景区火急火燎的氛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