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地主-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工,你是银杏村出来的,应该认识他吧?”正在拧螺丝的工人连忙向旁边带着安全帽的工程师萧楠询问。

  这一次。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少在外地工作的银杏族人也是陆续返回,加入建设家乡的热潮之中。萧楠原本在滇南路桥集团的春城分公司工作,这一次特别向集团请调了岗位,参加了‘姚银高速’的建设。

  “这是我们萧家的骄傲,‘姚银高速’之所以能够动工,还得归功于他呢!”萧楠笑了笑,说道:“整个银杏村绝大部分的产业都是他的,按照辈分,我还得管他叫爷爷呢!”

  萧楠作为萧家的族人,自然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于萧风在镜湖体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了解。由于辈分的关系,即便他已经年过四旬,见到萧风还得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九爷’!

  “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人呀,才25岁不到呢!”旁边的施工人员纷纷发出惊叹,毕竟不足30岁的百亿富豪,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令人仰望的对象。

  …… ……

  不提施工人员在背后的议论,萧风驾驭着法拉利458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奔行,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周围的景致快速地往后掠去。

  看着仪表盘上的指针不断攀升,一直接近了300km/h,萧风仍旧感觉到强大的V12引擎仍旧留有余力,不愧是暴力怪兽。

  不过萧风可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去挑战458极限的348公里时速,毕竟这里只是高速公路,不是海州F1赛车场。

  缓缓地收了油门,458很驯服地慢了下来,最终停在一座跨越深谷的桥梁上面,桥面上不断翻涌的狂风吹动萧风的头发,虽然看起来形象不佳,但是畅快的感觉确实无论如何都不能掩饰的。

  ‘姚银高速’要穿越地形复杂的三江并流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路面是由隧道和桥梁构成,像这座跨度超越百米、高度数百米的桥梁,在这一路上比比皆是!

  站在大桥护栏边上,看着远处高山不断变幻的云彩,看着峡谷内奔涌的江水,萧风不由自主地从内心涌起一股豪情。

  虽说‘姚银高速’并不是萧风投资兴建,但是它的出现却和他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建成通车,作为提倡者的萧风自然倍加高兴。

  根据‘镜湖公司’营销部的预测,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镜湖景区在2011年的自驾游游客将会出现五成以上的增幅,达到每年30万辆,近80万人次;而其他途径的游客数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镜湖景区在2011年完成150万人次的接待量一点困难都没有。

  同时,‘姚银高速’的通车,也将会使得镜湖牧场、镜湖牛奶、萧家牧场以及周边产品的流通速度大为提升,进一步提升镜湖体系的市场竞争力。

  这对于镜湖体系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萧风在桥上发了一会呆,这才继续驱车前进,打算在前面的休息站出去然后在转盘掉头之后返回银杏村。

  蓝天白云之下,开着敞篷跑车在空无一人的高速公路上缓缓而行,给萧风带来了个刚才截然不同的体验。

  高速公路两侧的风能、太阳能结合路灯整齐地排成两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看上去挺美的。

  为了提高技术含量以及推行节能环保的政策,‘姚银高速’上所有的路灯、信号灯等等电气设备,全部都采用了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方式供能,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公司节省两三千万的电费。当然了,这些环保产品的初次安装费用也是极高,占据了整条高速公路造价的10%左右。

  返回老宅之后,萧风特别把家里的年轻人召集起来,警告他们不得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萧风一样,拥有极高的神经反应速度。

  对此,萧强等人也是不敢阳奉阴违,毕竟生命只有一条,可不能轻易涉险。

  …… ……

  ‘姚银高速’的全面竣工成为了一个极强的讯号,告诉银杏的民众和媒体,即将会有一系列的轰动新闻一一诞生。

  因此,在竣工休息传出之后,出现在镜湖景区的媒体记者数量逐渐增加,不得不说记者们的嗅觉是极为灵敏的。

  对此,地方政府也没有藏着掖着,毕竟银杏新区的未来还离不开这些记者的宣传报道呢。

  日历在一天天翻过去,哪怕反应再迟钝的人们也意识到镜湖景区的不同了!(未完待续。)

PS:  PS: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364章】 旅游宣传
  当时间迈入九月中旬的时候,原本在外地巡视市场的杨浩也是返回了银杏村,开始参与了萧风婚礼的筹备工作。

  整个婚礼的嘉宾数量超过了5000人,抛开银杏村、镜湖体系的两千多人不谈,来自外地的几千嘉宾无论是住宿接待、行程安排,都是一件麻烦事。

  为此,萧风不得不在八月份就成立了婚礼筹备委员会,专门系统地负责婚礼筹备的一切事物。

  萧风老妈薛丽华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筹委会的老大,只不过姚州一中开学之后,她只能把工作交代给大姐萧月季和萧风的几位私人助理,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从薛丽华的内心来讲,自己就这一个儿子,他的婚礼自己自然是要全程参与,但是将近三十年教龄让她不可能丢下自己的学生不管。

  不过即便是身处姚州,薛丽华每天也是好几个电话回来,向萧月季和萧风询问筹备的进度,并且发表自己的建议。

  对此,萧风也是有些无可奈何,毕竟老妈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热情,都释放在婚礼的筹备工作中了,萧风可不敢有什么意见。

  其实,整个筹委会的工作名义上是萧家人在主持,但是实际工作的却是萧风的几位私人助理,这才能保障了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得不说萧风的私人律师邢文军、私人会计师马晓天都是能力满满的职场精英,在他们努力之下,外人看起来毫无头绪、纷乱复杂的筹备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令人叹为观止!

  ……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萧风大婚的消息先是由不知名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公布,紧接着游客也陆续把萧风和徐梦瑶的婚纱照拍摄现场发布到了网络上。

  紧接着,姚州、滇南的媒体紧急跟进,从某位知情者口中获悉了萧风婚礼的一些筹备细节,顿时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毕竟,福布斯富豪新贵、超大规模婚礼等等元素。都能够吸引到读者、网民和观众的目光,更何况近段时间以来,镜湖体系的发展、扩张如此迅猛!

  因此,陆续有一些媒体记者来到银杏村。试图获得萧风婚礼筹备的一些细节,包括邀请的嘉宾等等。

  只不过,萧家在这方面口风还是很近,虽然媒体竭尽全力,也是有点无从下口的感觉。

  …… ……

  镜湖体系发展按部就班。婚礼筹备有条不紊,萧风作为当事人倒是轻松了许多,只不过这种清闲的日子随着央视摄影组的到来,就立刻结束了!

  在获得寿大山的通知,《舌尖上的华夏》节目拍摄的第一站选择了银杏村之后,萧风本身也是相当激动。

  虽然不知道《舌尖上的华夏》播出之后的收视率究竟如何,但是萧风认为节目本身把拍摄地点放在银杏村,聚焦银杏村的各种美食,对于镜湖体系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通过这个节目。银杏美食将有可能在华夏数以万计的美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当寿大山带领摄制组抵达姚州的时候,萧风亲自带着车队来到机场接机,充分体现了镜湖体系对此的重视程度。

  “萧董,久闻大名却无缘相识,果然是出类拔萃!”姚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郑中天是川大文学系毕业,平时说话文绉绉的。

  寿大山在临行前就通过公函系统通知了姚州市委和宣传部,毕竟这种大型拍摄活动最好能够获得地方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寿大山的行政级别不过副处。但是他来自于国家电视台,本身地位就不一般,因此郑中天这个副厅级官员也只好到机场接机。

  原本郑中天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不过看到萧风出现之后。他的不满立刻烟消云散了。

  人家萧风作为姚州首富、省委秦书记的座上宾都亲自接机,自己一个小小的副厅还有什么挑三拣四的?

  “郑部长过谦了!”萧风笑着和郑中天握手,笑着说道:“我这个是误打误撞,算不上本事!这一次央视的摄制组前来拍摄,也是我们姚州旅游进行正面宣传的好机会,辛苦郑部长了!”

  根据李云海透露的信息。这位郑部长的官声倒也不错,身上带着些许书生意气,在姚州市委常委会中和李云海走得比较近。

  若不然,萧风也不会对他这么客气!

  以萧风和镜湖体系现在的地位,已经不太需要去看地方官员的脸色了,因为镜湖体系大势已成,地方政府对它的制约已经趋于无限小。

  “机会难得,我们姚州旅游要想突破目前的瓶颈,必要的宣传推广也是很有必要的!”郑中天也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饭桶,深知宣传在旅游产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这一次来到机场接机,除了宣传口的官员之外,郑中天还带来了姚州旅游局的相关官员,准备借助央视拍摄的机会,深入探讨旅游宣传的课题。

  作为土生土长的姚州人,郑中天当初放弃在蓉城的发展机会,毕业后毅然回到姚州,从一位乡镇宣传委员干起,为的不就是家乡的繁荣吗?

  “我们镜湖景区愿意纳入姚州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宣传体系之中,并且可以为宣传部、旅游局等部门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萧风也不会在郑中天面前摆架子,姿态倒反放得很低。

  镜湖景区正式开放一年半以来,萧风对于媒体宣传的巨大作用也是深有体会,认为可以更加深入地宣传镜湖景区,才能够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初,一部《庐山恋》造就了庐山数十年来经久不息的旅游热潮,《少林寺》的播出,让嵩山成为了国内风景名胜区的翘楚,……。

  诸多的实例证明,一部好电影或者好的节目,都能够给景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远的不提,在距离银杏村直线距离不超过三百公里的南诏,因为电视剧《天龙八部》闻名中外,甚至修建了一座‘天龙八部城’,大肆招揽游客!

  因此,萧风希望能够通过《舌尖上的华夏》节目为契机,为镜湖景区寻求更多的影视合作项目,把镜湖景区推向全国更多观众的面前。

  在萧风的心里,已经拥有了不少的计划,只不过要实施起来还得等待一定的契机,方能够水到渠成!

  …… ……

  萧风和郑中天在机场通道外面闲聊了一会,来自于北平的班机终于降落,寿大山带着摄制组的工作人员鱼贯而出。

  双方寒暄之后,大部分的人员都陆续登上了萧风带来的车队,只留下设备管理人员和银杏方面的工作人员,负责把托运的设备运往银杏村。

  和上次的拍摄从滇南卫视借设备的情况不同,这一次寿大山带来了央视最先进的高清摄像机以及各种摄影设备,即便是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行列。为了此次《舌尖上的华夏》节目,央视高层可谓是下了重本,派出了最好的人员和设备,目的就是要拍出精品!

  因为距离晚饭还有段时间,车队也就没有进入姚州市区,而是直奔银杏村。

  作为姚州的特权阶层,车队自然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姚银高速’,一路奔行,各种先进设备的运用,都是极为罕见的

  上次来到银杏村的时候,‘姚银高速’还在施工之中,短短几个月就全面通车,速度之快即便寿大山见多识广也是有些叹为观止!

  …… ……

  《舌尖上的华夏》摄制组来到银杏村,多少还是引起了村民和游客的极大关注,毕竟规模如此庞大的摄制组大家都没有见过。

  尤其是得知摄制组主要将以银杏村的各种美食、制作过程以及历史渊源作为拍摄内容,更是让所有人都相当激动。

  要知道,银杏村对外宣传的口号就是‘美食、美景’,美景就摆在那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央视来到银杏村拍摄美食,无疑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了银杏村的美食。

  因此,当摄制组开工之后,银杏村的村民和游客都会跟在摄制组的身后看热闹,把场面搞得越来越大。要说起来,银杏村的人们并不是见识少,毕竟平时见过的媒体记者、摄制组不少,只不过没有今天这样好玩罢了。

  《舌尖上的华夏》节目组进驻银杏村,更是引起众多媒体的加大关注,毕竟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还未曾在华夏电视史上出现过。

  这一次央视是大胆创新还是会遭遇滑铁卢,是众多媒体和广大民众关心的问题。

  因此,《舌尖上的华夏》节目组开机仪式举行之后的第二天,来自于全国的各家媒体记者纷纷赶到银杏村,获取第一手素材。

  一时间,镜湖景区内到处都是媒体记者的身影,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乃至电视媒体数量都不少,各家媒体的LOGO俨然成为了银杏村新的一道风景线!

  众多媒体聚焦银杏村更是逐渐把萧风大婚的消息传了出去,场面顿时更加热闹了!(未完待续。)

PS:  PS: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365章】 萧家美食
  其实,在寿大山亲自带队来到银杏村之前的三个月,《舌尖上的华夏》节目就已经有一支拍摄小组常驻在这里,拍摄一些自由特殊季节才能出现的画面,比如松茸的采集等等。

  这一次寿大山如此隆重地来到银杏村,除了宣布正式启动《舌尖上的华夏》节目拍摄之外,也要借此机会拍摄萧家许多不为人知的美食秘密。

  其他地区的美食究竟如何寿大山并不太清楚,但是萧家的美食可是经受了市场的考验,热销的‘银杏特产’、‘镜湖农产’以及‘萧家私房菜馆’,就是最好的示范。

  因此,寿大山决定从银杏村开始整个节目的开机仪式!

  自从节目摄制组进驻银杏村之后,大量媒体记者的不断报道以及游客们的随手爆料,使得银杏村的知名度再一次提升,民众们都在好奇这个小小的村落为何有如此魅力,让央视把大型纪录片的拍摄放在这里?

  关于银杏村的各种讨论纷纷出炉,连带着镜湖景区这一两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成为了网民和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这一点来看,央视的名头还是很有好处的。

  …… ……

  对于外界的热议,萧风倒也没有心思去管太多,他现在除了要处理婚礼筹备的相关事宜之外,还得充当寿大山的向导,向他介绍萧家的各种美食秘密。

  ‘萧家私房菜馆’就不必说了,萧风担心它作为商业机构出现在纪录片里,给观众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把摄制组的目光集中到火腿和各种肉制品的制作上。

  由于萧家的各种肉制品已经跟随萧家农场、镜湖乳业的扩张脚步顺利地入驻了海州、北平、滇南和华南的诸多超市,每天的销量急剧上升,仅靠萧家几个人的制作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此,萧家特别在澜沧江南岸的工业区中建设了一座肉制品制作工坊,由萧风的大哥萧军、二哥萧剑负责。虽然这座工坊的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