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笳四奏-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德又道:“据正史稽考,他先是投靠了岐王李茂贞,被提拔为耀州刺史,后献城降梁,不久又叛归回岐王,李茂贞任他做鼎州节度使,及至庄宗即位,其时后唐国力衰微,义军四起,他见势之下,再次投降了梁王,封做裕州节度使……”

  听到这里,丘长生‘哈’的一声笑了出来,说道:“这人反复无常,谁强就向谁投降,好是奸猾。”正德道:“时逢乱世,人心不安,为求自保而弃主,倒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为官之道,跟行走江湖大有不同,这也难以断言他是对是错。”丘长生收起笑意,道:“晚辈无礼,打断了大师的话题。”正德道:“少侠心直口快,自是少年人的天性,也属人之常情。”丘长生道:“是。不知那温韬有甚么本事,三番四次摇摆不定后,还能继续做他的节度使。”

  正德问他道:“少侠既知温韬是古墓大盗,那是否猜得到他为何要盗人陵寝?”丘长生思索片刻,说道:“据说他专盗皇帝的陵墓,十有###是为钱财了。”正德微微一笑,道:“正是如此。”随即又叹了口气,道:“唐皇陵悉数建落在关中,其间有唐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后的乾陵,唐僖宗的靖陵,唐肃宗的建陵等,共有一十八座陵墓,合称‘关中十八陵’。那温韬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带七载。他在任期间,先后挖掘了其中十七座陵墓,掘获金银珠宝不计其数。阿弥陀佛,历代做皇帝的,即便到了寿终正寝之际,仍是放不下世间的钱财,终致招来这般浩劫,正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丘长生默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关中有十八陵,温韬挖了十七座,那剩下那一座是谁的陵墓?”正德到:“唯独没有被盗的,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丘长生道:“看来乾陵必定是建在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没有被温韬找着,否则也难逃恶果了。”正德摇头道:“乾陵名称的由来,只因是它处在陕西的乾县,这个并不是秘密。温韬手掌节度使大权,要找到这座陵墓,亦非难事。”丘长生问道:“那他为何又良心发现,放过了乾陵?”

  正德道:“这中间的前因后果,只能用‘天意’二字来形容。”丘长生大惑不解,奇道:“天意?”正德点头道:“不错,天意。他找到乾陵的位置后,正欲命人破土掘地,熟料此时忽然风雨大作,遮天蔽日,致使在场的人无法挖掘,温韬只得暂时作罢。过了三日,他再带人前往,谁知又遇到了电闪雷鸣,其后数次,皆是如此。此时有乡人告知,这陵墓有鬼神守护,万万不能挖掘,否则各路鬼神怪罪下来,死后便要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温韬信以为真,于是斋戒沐浴,领着手下军士在陵前焚香祷告,跪拜了七七四十九日,祈求鬼神莫要降罪,并当众立下誓言,有生之年绝不动陵墓上的一分一土,如若不然,便遭天打雷劈。”

  (注:《五代史·温韬传》中有: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丘长生道:“原来他天不怕、地不怕,却单单怕鬼神。”正德道:“常言云‘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一人恶事做得多了,自是怕因果报应。”丘长生道:“这倒是。幸好他心有所惧,才有一座陵墓被保留了下来。”正德点头道:“少侠所言甚是。经此一事,其后的大小盗墓人,均不敢再打此陵墓的主意,生怕死后堕入万劫不复之地。”丘长生道:“如此说来,温韬所敛的钱财,几乎是富可敌国了。”

  正德道:“富可敌国未必说得上,但也是相差无几。少侠方才问老衲,他这般摇摆不定,为何还可做节度使大官,这便是其中的道理。”丘长生‘哦’了一声,只听他又道:“温韬有了这些钱财后,大抵用在两条途径上。其一是扩充军容,增加粮饷。”丘长生心下暗笑道:“他要军士有甚么用,敌人来了,大可投降献城就是了,反正也用不着一兵一卒。”正德又道:“其二是献给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好让他们在当权者面前说好话。他既有兵卒,又有人脉,要坐稳节度使一职,便是易如反掌。”

  丘长生道:“原来如此,他倒是很懂得收买人心,看来在后唐乱世当中,他也可安享百年太平了。”正德道:“不然,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恰恰是他聚敛的钱财实在太多,招来各路人马的垂涎,就连当时的唐明宗,也几次三番勒令他上缴国库,但温韬总是以诸般言语推脱,终于引致龙颜大怒,将他召入洛阳,随后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处死。”丘长生道:“果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中却奇道:“方丈大师越说越远啦。”

  正德道:“温韬死后,唐明宗令人抄其家产,谁知所清查出来的钱财甚是有限,几乎只有冰山一角,这一点大是令人起疑。随后外界便有传闻,说他进都洛阳之前,已经料到了此行凶险非常,所以便先一步将自己的钱财藏了起来,又命人画了地图,指明了藏宝位置的所在,交给了他最宠爱的小妾江氏。于是众人疯狂地找寻他的小妾,但说来也奇怪,温韬一死,江氏仿佛也跟着从世上消失,任凭众人挖到三尺,仍是不知她的踪迹所在。盗墓大宝藏从此便失了去向,成了人人都想知道的一个大谜。”

  丘长生募地寻思:“正德大师忽地说起这些旧事,必定是宝藏的秘密又重现过世上,而且在武林中引发过不小的风波,难道这跟西夏密宗大有关系?”问道:“武林中有人知道藏宝图的秘密,是不是?”

  正德微现惊讶,点头说道:“少侠天资敏锐,一点即中。”顿了顿,缓缓说道:“那张藏宝图出现之时,曾在武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西夏密宗、天龙门、中原四世家等,都跟它有莫大的渊源。”

  丘长生耸然动容,心知一桩武林大事即将从这位高僧口中说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往事未成烟 风云复再起(二)
正德双眉微垂,叹了口气,随即说道:“武林中负誉盛名的门派,少侠知道的有哪些?”丘长生道:“能称得上久负盛名的,当是只有七大派了。”正德问道:“是哪七派?”丘长生道:“少林、武当、峨眉、华山,还有崆峒、青城、点苍,不知晚辈说的对不对?”正德道:“少侠这番话,在如今说来,固然是对的,不过要是放到百余年前,却又有些不一样了。”

  丘长生道:“少林、武当两派创建成名,已有数百年之久,是武林中公认的两大领袖;峨眉、华山、崆峒三派根基雄厚,威名显著,素来为人敬仰;青城、点苍各有独到之处,是旁人所不及,位居七派之列,那也是理所当然。难道在百余年前,这七大门派生出了变故?”

  正德道:“那也不然,只是除此之外,当时还另有一门户,跟这七派并驾齐名。”丘长生奇道:“还有一门户?那合起来不是八大派了?”正德点头道:“不错,正是武林八派。”

  丘长生心下大奇,脑海中闪过诸如‘五行帮’、‘八卦门’、‘九华派’、‘十二连环坞’等,但均觉这些门户莫说跟少林、武当齐名,就是与青城、点苍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至于‘大罗门’、‘长青帮’、‘古墓派’等,不过是近数十年的新贵,正德大师指的是一百多年前,那就更加不是它们了。思来想去,始终难以猜透,不由得问道:“大师指的是哪一派?”

  正德道:“仙人临凡间,但留两绝地,东游蓬莱岛,西宿昆仑山。少侠可曾听过昆仑派?”丘长生疑惑道:“昆仑派?这个……晚辈是头一次听到。”正德道:“这也难怪,昆仑派地处西域,千里相隔,音讯本就难传,再者经历了那场变故之后,中原人士大多不屑提及,少侠没听人说起过,也是在常理之中。按说当时昆仑派的名望仅次于少林、武当,犹在峨眉、崆峒诸派之上,只可惜百年清誉,毁于一旦,好是教我辈人士扼腕不止。”

  丘长生奇道:“大师这话从何说起?”正德念了声‘阿弥陀佛’,道:“这一桩变故,便是因那温韬的盗墓大宝藏而起。”

  他顿了顿,随即又缓缓说道:“百余年前,昆仑门下有一叫赤灵子的人,他武功若何,已无从考查,只知这人精通书画琴棋,所以武林中人便送他外号‘昆仑四绝’。这赤灵子喜欢云游四海,造访各处名家遗迹,以求能在四绝之上,更上一层楼。这一日他来到琅琊临沂,适逢有文豪骚客聚于彼,共探书法妙趣。要知临沂一地,曾在东晋时出过一位大名家,他便是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赤灵子到那里去,想必是欲求得书法造诣上有更大的突破。”

  丘长生心想:“赤灵子既然是书画琴棋四绝,四绝之中,又以书法为首,看来这人定是十分沉迷于此道。”

  正德大师继续道:“文人大抵是喜欢缅怀先贤,而在临沂措办书法大会,自然是免不了追念王书圣,是以三两杯酒落肚,便有人借着酒意抒发对王公的敬仰,又有人叹息王羲之真迹不复留传于世,无法教后人一窥其妙。众人愈说愈伤感,不少人已悄然落泪。便在此时,有一书生忽然说要看王公的真迹,那也不难。其时人人都当他是酒后胡言,俱是摇头不信,谁知那书生真的取出一副卷轴,在众人面前展了开来,而这一副卷轴上所载记的,的的确确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丘长生虽然读书不多,但那《兰亭序》的大名,却还是有所耳闻,诧异道:“晚辈听说自唐初之后,《兰亭序》便已失传,那书生手上的卷轴,真是王羲之的墨迹?”

  正德道:“当时在场的有数十人,个个都是书法大行家,要说一两人看走眼,那也有可能,但还不至于数十人都鉴别错了。只因那书生甫一展开卷轴,众人只消看得第一眼,便可十足断定确然是真迹。老衲于书法之道,所知甚是有限,也说不出其中道理。”

  丘长生道:“莫非那序贴真迹失传是假,被人收藏起来是真?否则又怎会再现世上?”正德道:“这中间的种种原因,非大才大智之人不能参透,只是自古以来,有不少大才大智之士,亦是心术不正之徒。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丘长生心念一动,说道:“难道赤灵子猜出其中端倪?”

  正德道:“不错,那赤灵子遍游极广,见识渊博,加之他又性喜书法,所以对诸位名家的碑帖流向了然于胸。他于前人的笔记之中,得知了《兰亭序》原来是做了陪葬之物,被埋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中。太宗喜爱书法,世人皆知,他闻知了《兰亭序》七传到了相国寺的智永禅师,随后智永大师又传给了弟子辨才大师,太宗便派监察御史萧翼和他亲近,终于用计赚到。至太宗百年西去之后,这幅序贴也就一同入了昭陵,所以才会失传于世。”

  丘长生听到‘昭陵’二字,恍然说道:“温韬挖盗的关中十七座陵墓,其中有一座就是昭陵,所以王羲之的真迹最后流入了他手里?”正德点了点头,丘长生又道:“只不过温韬死后,他的盗墓宝藏从此便失去了下落,《兰亭序》又怎会被那书生得到呢?”

  正德道:“当年温韬临死之前,曾将有关宝藏的图本交给他爱妾江氏,随后江氏就失去了踪迹。原来她当时已经有了身孕,走投无路之下,只好依着藏宝图的位置,躲进了藏有大批宝藏之处,那地方不为外人所知,也就没人能找得到她,没过多久,她便诞下一男婴。又过了数年,外间对宝藏始终毫无头绪,狂热之情也就随日逐减,江氏因此带着儿子离了宝藏所藏之地,隐居在一个小村庄里。那男孩随母姓江,成人后娶妻生子,世代繁衍,将宝藏的秘密传了下来。”

  丘长生身子一震,道:“大师是说,那书生也是姓江?”正德道:“正是,他就是温韬的后人,世上知道宝藏秘密的,也就只有这一脉。”丘长生道:“如此说来,他有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正德道:“那江姓书生也是个酷好书法之人,他取得王公的真迹,本意是想将它公诸于世、供天下人临摹,免得这样一副名帖就此湮没。谁知他一片善意之心,倒惹来了杀生之祸。”丘长生动容道:“难道……难道赤灵子他起了歹心?”

  正德道:“那书生是温韬的后人这一节,任赤灵子再怎么聪明,也是猜测不到。不过他既然清楚《兰亭序》的来龙去脉,自是能估摸到那书生跟宝藏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昆仑派的掌门是乾坤子,在武林中声望极高,赤灵子是他的师弟,按说修为定力也是异于常人,但那宝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即便是定力再好上十倍,只怕也难以不动心。只因那宝藏中不止有金银珠宝等贵重物事,更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古物。据说当年温韬盗完唐陵之后,钟繇贴、王献之贴等才流传于外,所以当时便有人推测,墓室中所藏匿的,定然还有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品,甚或是武功秘籍。”

  丘长生大奇道:“怎么还扯上武功秘籍了?”正德道:“盛唐之初,宫廷中出了一位举世无双的女剑客,她剑法之精,迄今无人能及。杜工部曾作诗赞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晴光。’少侠试想,一舞剑器动四方,这等精妙剑法,武林中有谁不垂涎三尺。”丘长生点头道:“这就是了。”

  正德道:“至于敝寺《易筋经》的副本,也极有可能收入唐室宫闱之中。当年敝寺一位得道高僧,曾在长安遇上了一位精通武功的人,这人就是后来的卫国公李靖。其时这位高僧尚未能尽数参透经书中的玄奥,于是跟李卫公畅谈三日三夜,相互点拨,加以印证,方才豁然贯通。敝寺这位高僧固然获益匪浅,但《易筋经》中所载的内容,想来李卫公也是熟记于胸,此后笔录下来,呈献与太宗,这也是大有可能的。”

  丘长生道:“所以公孙大娘的剑法要诀,还有《易筋经》的副本,这两样不世秘笈,都可能随帝王入陵寝,最后又辗转到了盗墓大宝藏之中。”

  正德道:“这些只是外人的推测,真假与否,谁也不能断定。只是这个宝藏太教人动心,是以多数人是宁可信其有,就好比赤灵子一般,一旦想通了那书生是跟宝藏有关,自然而然就起了占为己有的贪念。”丘长生道:“莫非他就此暗下毒手,杀了那书生,然后抢了他的藏宝图?”正德摇头道:“没这么简单。赤灵子心思慎密,一来无法确定藏宝图就在那书生身上,倘若杀了他之后,又找不到藏宝图,那么宝藏的最后一丝线索也断了,二来如若真的像外界传言那样,宝藏中有不少武功秘籍,而江姓书生又修炼了其中的某些神功,那他必定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赤灵子是不是那书生的敌手,他自己殊无半分把握。几经思量之下,想出了一条计策。”

  丘长生背心一寒,问道:“甚么计策?”正德道:“他先是假意跟那书生交好,然后说自己家中有两幅草书,一副是张芝的《八月贴》,一副是张旭的《率意贴》,又说自己难辨其真伪,随即邀请对方帮忙鉴别。想那王姓书生本是爱好书法的人,听到了这两幅名帖,哪能不怦然心动,又见赤灵子气宇不凡,不像是泛泛之辈,心下也就没有丝毫疑心,当即满口答允。”

  “从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