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士-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武纷纷坐定,有供奉官高声宣布上菜,仆婢们流水也价的将盘盏端了上来,筵席起始不过是上些干鲜果品、果子蜜饯、腊味小吃之类的闲食。皇帝就趁着这个空闲的功夫对蒙恩接待的主人家表达一点感谢。
郑清之特晋左丞相,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自先左丞相弥远病亡之后,这个位置就铁定是右丞相的了,别人谁能坐的上去。但是如此新败之余,反而把郑清之加官进爵,当时几名极力反对端平入洛的官员登时脸色稍变,但圣颜在侧,也不好面露不豫。
夫人们按品秩也各晋一级,以前没有得到过封赏的几个宠妾也得到了县君的封号,当下再也忍耐不住流露出喜悦的神采。
皇帝很喜欢这种藏不住心事的人,人若是藏不住心事,一定活得简单快乐。喜就是喜,怒就是怒。直条条来去,自己也方便,与人也方便。
怕就怕得是养气功夫十足、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大儒们,无论跟你说什么事情,边塞大捷也好,领内饥荒也好,皇子诞生也好,天降灾异也好,总是一副严整肃正的脸孔,让你捕捉不到他们内心的世界。
前史丞相如是,今天的郑丞相如是,据说当年独断朝政二十多年的秦长脚也是这样。他们对皇帝心思的琢磨,渗透到了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但你对他们的了解,即使是借助了皇城司干探的力量,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极少有人真的了解宰相们内心的想法。
说起这个,皇帝还真有点思念当年掌管先皇朝政的那个韩丞相,不管怎么说,他起码专擅的有些可爱,横强霸道的行事,有时候竟连被皇帝知道也毫不在乎,其他书友正在看:。
而史弥远就会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的请求皇帝责罚。开玩笑,你的党羽遍布朝廷上下,怎么可能说惩罚就惩罚。
对于先史丞相的这位得力助手清之公,皇帝自然也算不得有什么好感。但是一则是史弥远虽死,留下的势力却仍然能量巨大,不用一个史党的人物来安抚他们是不行,二则是郑清之被扶持起来之后,以极快的速度表示了自己对皇权的绝对顺从,甚至不顾群臣的反对,一力推进北伐事业。
丞相要推进北伐要冒怎样的风险,郑清之显然是清楚的,两次北伐无果而导致和金人的和议,一次牺牲掉了绍兴的武神岳飞,一次牺牲掉了大宋万人之上的相公韩侂胄。要做一个冒着和鞑虏失和的风险力主恢复的丞相,是需要些勇气的。
郑清之不是有勇气的人,支持他不顾一切的同意北伐的理由只有一个,他要显示对龙椅上的人主的绝对的、无条件的顺从。
皇帝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位丞相。
得了封赏的郑家眷属们一一的磕头谢恩。接下来就该轮到子弟们接受封赏了。
郑云鸣上前跪倒,接受了皇帝赐下的恩赏。虽然以前也以衙内公子的身份得到过天子赏赐,但这一次与往常不同。
作为郑家实质上的长男,郑云鸣得到了一个荫封的官职,选补校书郎并不是什么大职位,相比起皇朝之前对公子贵胄的封赏更是相当普通的一种恩赐。但这总算是郑云鸣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官职。虽然对于刚刚通过了殿试大考的郑云鸣,按着正途递补职缺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有了这个御口亲封的校书郎,将来吏部选择官职的时候,也会得到额外的青眼相加,这是大宋官场不必明说的规则。
除此之外,还有皇帝御赐的各种金银小玩物,没法得到品秩的弟弟们大多也都得到了这样的赏赐,对于郑府的子弟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惯常接受的荣誉。
封赏过后,丝竹之声重又响起,厅堂上又重新恢复到一派君臣和乐融融的景象。
郑云鸣随着内侍官来到偏堂,这里是为公子衙内们单独准备的酒宴。安排好了众人的位置,正要落座的光景,最小的弟弟十一郎突然叫了一声:“三哥,我尿急呀。”
一旁的老家人赶紧上前要抱起小主人出去如厕,十一郎却叫道:“我要三哥带我去!”
唐宋之际最重孝悌,看重兄弟姐妹间的亲情友爱。自然,在大家族的礼法下这种亲情被套上了一层礼教的面纱因而显得严肃而呆板。但萧氏夫人对姬妾的孩子也视同己出一样的关爱,这十一子本是刘姓小妾所生,乳名唤作阿福。自小体弱多病,被萧氏夫人带在身边照顾,平日里也最喜欢这个聪颖和气的三哥,只要有机会总是抓住三哥不放。
郑云鸣见十一郎又耍小脾气,笑道:“那我抱他去吧。”说着站起身来,抱着十一郎出了偏厅向厕所走去。
待十一郎小解出来,郑云鸣抱着他正要回到偏厅。突然听得后园一阵大乱。郑云鸣心中一动,喧哗的方向正是安置内侍臣酒席的地方。
======================================================================================================================================================================================================
新人第一次发新书,求各位看官打赏红票什么的,多多益善呀
第一回 痴公子筵中论策(3)
10…31
待十一郎小解出来,郑云鸣抱着他正要回到偏厅。突然听得后园一阵大乱。郑云鸣心中一动,喧哗的方向正是安置内侍臣酒席的地方。
达官贵人们在开怀畅饮的时候,下面伺候的侍应护卫们的招待也不能疏忽了接待,相公们胸中有气度,不会因为一筷子鱼脍吃的不满意而计较。但下面的小鬼儿们就不一定了。
招待这些侍卫军和内廷使臣们的规格是每五十人熟羊一只、馒头五十个、净酒五十瓶,还有各种随手小食,浓茶果子。由郑府的下人们伺候着,在地方广阔的后园摆开酒席,开怀畅饮。这时候正是酒过一巡、提筷动盏的好时节,怎的会传出如此惊慌失措的呼喊声?
郑云鸣顺手将十一郎往跟随的家仆怀里一塞,吩咐道:“送小衙内回去,然后火速上堂去通知老爷。”
说罢撩袍袖大步向后花园跑去。如果这个时候出事,那将可能会是影响整个大宋政局的大事!
快要踏进后院的时候郑云鸣差点和一个抱着水桶的仆人撞了个满怀,。那人看清楚撞到的竟然是云鸣少爷,忙不迭的弯腰鞠躬,口中称罪。
“后院是不是出事了?”郑云鸣拍拍他的肩头,示意不加责罪,一面问道。
“是的,是伺候宫里各位内侍官和殿前司的军爷们的宴席上起了火,烧着了后院的几间房舍,大伙儿忙着救火呢。”
“怎么会这么不小心?”郑云鸣眉头一皱,抱怨道:“难道不知道现在老爷在堂上跟什么人在吃饭么!惊动了万岁,你们如何能受得起责罚?”
仆人低声道:“这事只有跟公子敢说:刚刚那场火,全是因为有个军爷发酒疯,要逞能在大家面前表演什么双锤火流星,结果一个没耍好火流星碰倒了一边的油坛。马上就烧了起来,正好附近又有烧烤用的薪柴,全是巧劲儿凑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出了这样的事情就是大事!”郑云鸣吩咐道:“赶快去挑水,不要惊动了水行官兵,那样麻烦就大了!”说着疾速走进了后院。
后院现在俨然就是乱作一团,不管是穿着锦衣绣缎的内廷使臣、御从龙马值的侍卫还是殿前马步军的亲卫军兵,大家都混在一起,有的逃命,有的大声呼喝,有的帮忙郑府的仆人们救火,还有的站在一旁端着酒瓶看热闹,颇有些“闲来无事端看腾火飞烟”的架势。
真正上火着急的还是郑府的一众仆人,副总管老仆郑宜家早已经急的满头大汗,一面安排着从各院赶来支援的家仆们救火,一面还要好生劝阻那些大声胡乱指挥的使臣和武官们,毕竟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身份都比整个郑府的仆役们地位都要高,有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和刚刚升官的小主人比比阶级。
但是这些人在宫廷外耀武扬威已经成了习惯,区区一个相府的管家又怎么能劝阻的住?眼看各位上官七嘴八舌的指挥着,仆人们不知所措的四处乱跑,大火可顾不得他们在这里争执,火焰已经延烧到了靠近跨院的三间房舍,跨院里堆满了各种精美的食材,更要命的是那里堆积着大量又干又燥的木柴,原本是宰相家为了烹制御宴而特别向城中的薪火铺购买的,要是被大火吃到的话,整个火势就真的无法控制,就算是水行官兵这个时候从天而降,只怕也于事无补了吧。
副总管郑宜家一跺脚,正要马上回头去报告还在堂上应酬圣躬的老相公,一扭头发现三公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自己身后。
“宜叔休要慌张,一切有我,”郑云鸣毫不犹豫的就把职责揽了下来,随即声音升高了一个八度:“大家都不要慌!我是郑相公第三子郑云鸣,一切听我调配!”
“这里太危险,请宫中的贵人们和殿前司的各位将兵赶紧退出去,以免被烧着碰着,伤了性命!宜叔,你派两个仆人看住门口,不要让无关的人进来!”
郑云鸣以宰相的公子身份说话,效果自然大不一样,这些丘八和宦官们再无法无天,还不至于将当朝一品的衙内不放在眼里去,于是一个挨着一个溜溜儿的走了出去。
但是火势还是一点也没有缓解的迹象,几缕火光冲上了房梁,奔着堆积着大量优质干柴的跨院燎去。
“公子,这便如何是好?”郑宜家急的如热锅中的蚂蚁满场乱窜,突然被郑云鸣一把按住了肩头:“宜叔,用水扑灭来不及了,咱们用它灭火吧。”
郑云鸣手指的是院子里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大坛子,有几坛已经拍破了黄泥封,飘出透骨的酒香,这是郑家自酿的上等美酒,在南宋朝,凡是豪家大户必有自己酿造的好酒用以招待贵客,这些酒一般是不流入市场的,所以也并不违背南宋的酒类专卖制度。郑家的好酒也有个自己的名号,名字唤作映心泉。今天为了招待皇帝及朝堂同僚,郑清之特命准备了二百坛的映心泉,全部堆积在后院,随用随取。
“可是可是,要是用它灭火,那堂上用什么招待。。。。。”郑宜家念念不忘的是老相公的再三嘱咐,一定不能怠慢了堂上的宴席,休要说皇帝,就算是品阶最低的文武官员也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糊涂,若是烧起来惊动了圣驾,有多少坛酒能救得我爹?”郑云鸣大声喝道:“马上用它来灭火,出了什么问题我来担着!”
就算郑家的仆人不火急火燎的来到堂上通报,正在开怀畅饮的文武们也能从后堂飘来的焦木和美酒混合的气味推断出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究竟是火灾还是装酒的坛子破了呢?正在主人位上的郑清之不发话,谁也不敢轻易动问。
少顷,一名宦官快步来到皇帝切近,低声耳语了几句。
郑清之面无表情的继续喝着酒,能够随意靠近皇帝的当然不会是通常意思上的供人驱使的小角色,那一定是伴随在天子左右的担负监察职责的皇城司使臣。不过既然火灾的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点小小的疏漏对于自己这个宰相还是可以原谅的。
皇帝听了皇城司使臣的密报之后,饶有兴趣的问道:“朕刚刚听闻,说是郑卿的儿子在后院指挥用酒扑灭了一场火灾?不知道是郑卿的哪一位儿子?可带来见朕。”
口谕即下,郑清之当即跪倒接旨,马上派人去堂下唤了郑云鸣上堂。
第二次面圣自然没有前次那般拘束,郑云鸣得以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看了一眼座上的当今天子。
端平天子,在登基前名字唤作赵昀,太祖皇帝九世孙,因为前太子与当时的权相史弥远交恶,被史弥远用计除之。才扶植了这么一个其实和故去的宁宗皇帝八杆子才能打得着的赵家亲戚来当皇帝。皇帝隐忍了这么多年,一直等到了史丞相下地府去见了秦相爷,眉宇之间自然有一点意气风发,期待着在没有人钳制的大宋好好的干一番事业,当一位中兴国运的明君。
凡是要干事业的,最期望的就是提拔人才,尤其是那些没有功名利禄压身,又有才干的智勇之士。眼前的这个正正经经的伏拜的年轻人或许正是将来辅佐自己振兴国家的一根好梁柱也说不定,皇帝这样想着,开口问道:“郑云鸣,为什么会想到用酒来救火?”
“臣本愚鲁,”如今功名在身的郑云鸣也可以大大方方的在阶下称臣:“是一位国朝前辈的武官教给臣的方法。”
“哦?”皇帝兴致勃勃的追问:“是朝中哪一位大臣教你灭火之术?”
“非是堂上各位,而是绍兴年的一位大将,”郑云鸣不慌不忙,慢慢道来:“臣曾读国朝史籍,说到当年大将吴玠和金兀术大战于仙人关,金兵纵火焚烧仙人关城楼,下关取水扑救已经来不及。吴玠就置城上自己豪饮的美酒尽泼而救之,一面饮酒一面救火,终于扑灭金兵纵火,将金兀术击退,当时传为一段佳话。臣不过略拾前人遗慧,实在不值得陛下提起。”
这份谦冲的态度让皇帝很是满意,他想了想,决定还是稍微试探一下这年轻人对时局的看法,于是说道:“今日是家宴,不用来朝堂上那套规矩,着人给郑卿家赐座吧。”
旁边有宦官取了圆凳来安置在下首,让郑云鸣起身坐下。
一段短暂的沉默,显然是天子并没有想好该对这位在场年纪最轻的小臣说些什么。
又过了半晌,皇帝方才开口问道:“近来和北方鞑靼交战,多有不利。根据使臣的奏报,鞑靼多仗马力,兵锋不可小觑。卿家怎生看来?”
“臣以为。。。。。”郑云鸣心里一惊,没想到头一回正式面圣,皇帝就出了这好大一个题目给他,好在这个题目他早已经准备了七年了,原说不如早点逃命到澳洲去是正路,可是这话当然不能说:“北虏驱虎狼之众,因中原之巧,固然称得上是本朝数百年来第一大祸患。以金贼之坚韧强勇,犹屡次被少数蒙古精骑所破,何况朝廷边塞上那些未经操练、纪律又不甚严格的士卒?但凡事虽有天数,事情尚需人为。臣以为本国的情形,与金人颇不相同。其不同之处有五。”
第一回 痴公子筵中论策(4)
10…31
“本朝立国以仁,金国立国以暴。陛下仁慈爱民,金人却多有残民之举。这是民心向背的根本区别,是以虽经兵火涂炭,国土之内大抵太平无事,而山东河北则寇盗蜂起。金廷再无控制之力,中间的区别,就是仁和暴的区别。只要国家能政治清明,施行仁政,那么抵挡鞑靼大军就有了根本的依靠。”
“金国边塞多依靠燕云险要,依托长城而守。但他们本身是夷狄侵入华夏,所用守边将士大半也是夷狄。要塞既不修筑,长城也不整修,一旦成吉思汗率领鞑靼大军来犯,替金国守边的汪古部首先倒戈,接着野狐岭对阵又是蛮部临阵哗变,三十万大军一战尽没,其他书友正在看:。残众既无依托又无斗志,才让鞑靼铁骑深入平坦之地,不可复制。而本朝不同,国家边塞以大江为依托,水军为阻碍,塞上各边司为藩屏,敌人一旦南下,首先要面对严阵以待的戎司兵马,在击破戎司兵马之后,还要受到大江的阻拦。如果他们想乘船渡江,又要遭到我江上水军的攻击,所以边塞情势,与金国大不相同。”
“蒙古起自草原,过的是结庐而居,逐草而牧的生活。对于攻打城池原本毫无办法,近二十年来攻略北方大小城池,以及西方各国城池,颇有心得。但近来攻蔡州仍大感头疼,反而被官军斩将夺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