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谋-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公主地心顿时被他吸引,凝神细看,发现那一处挂了冰的悬崖上正有一株盛放地红梅,那样鲜红那样娇艳,在细雪中迎风舞动,美丽动人。
大家都不知道,李系舟喊停下来并不是为了悬崖上那株红梅。
李系舟原本在马车内修炼内功,却突然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气息就在附近,那是非常微妙的直觉,说不清道不明,但是他知道只有林潇才能给他带来那种甜蜜幸福的躁动。林潇就在附近,一定就在附近的。他命令队伍停下,依着直觉寻觅,看到悬崖,看到梅花,那种熟悉的气息却转瞬即逝。
难道是错觉么?李系舟心中疑惑不定。为什么这些天总感觉到林潇就在身边呢?
七公主默默看着李溪盯着红梅出神,她的目光竟无法从他身上移开。她看见一缕无依的发正自他鬓边依依滑落。发上四逸的雪花有如乍开的惊梦,在这样雪意深寒的冬日仿如绕指的缠绵,而又美丽到使人惆怅。它们和着风雪婉转飞扬,转瞬间化为云烟。
细雪、白崖、红梅,衬着那个绝美的少年,七公主一向自负冷静的心忽然起了波澜。
这时候蜀国使者卢大人促马行来,不怀好意地奉承道:“下官素闻李大人才华横溢,曾于贵国殿试上品评进士诗词,想必造诣极深。今日路遇美景,不妨作诗一首留念,也好让下官们开开眼界。”
蜀国使者时不时地挑衅,李系舟一般都会圆滑地回避。
卢大人最爱看的就是李溪满脸愧色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的慌张模样。今日也不过是临时起意,找机会再次嘲笑李溪的无能而已。
可此一时彼一时。
这回李系舟想着林潇或许就在附近,他怎能丢脸退缩?不如吟诵一首好诗,博佳人一笑。关于梅雪的诗词,经过上次殿试的考验,李系舟闲暇时也想过其他的应对之法。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回忆起了毛主席的佳作《卜算子?咏梅》。
说实话李系舟对蜀国使者的嚣张早憋了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等到今日撞到枪口上,正赶上他胸中唯一成熟的竹子,他怎能轻易放过这大好机会?于是他假装谦虚道:“卢大人谬赞了。本官是秀才出身,对诗词只知皮毛。不过雪梅美景我夏国早有无数文人吟诵,本官不才无法应景赋诗,但也不能拂了大人雅兴,就借旁人的佳句与大人共赏。”
卢大人是自幼饱读诗书的蜀国三榜进士,一向自负才名,就是夏国文坛也不得不承认其才华。他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李溪这种学历低又以色媚主的弄臣,所以才多次挑衅,给他难堪。这时他心中暗笑,李溪的脸皮真够厚的,作不出诗句也就罢了,现在竟然恬不知耻说什么引旁人的诗句共赏。他到要看看夏国人能写出怎样的佳句。
“李大人请说。”卢大人摆出一幅客客气气地样子,脸上却难掩嘲弄的神色。
李系舟清咳了一声,抑扬顿挫地吟诵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此诗一出,众人都惊佩得哑口无言。卢大人愣了半晌才喃喃道:“好诗啊,好诗!李大人,此诗文辞惊艳,意境脱俗,乃千古绝句,不知是何人所作?”李系舟心中偷乐,脸上却不动声色解释道:“此诗是我们夏国一个秀才写的,本官一时也想不起来那人叫什么名字。”
第四卷 西征苦,需耐得半宵寒
第083章 … 流言四起
不管蜀国那位卢大人怎么想,七公主却认定那首诗是李溪所作,能贴合此情此景如此意境又暗含激发人奋进的深喻,根本不可能是旁人早已写成。李溪一路装傻扮痴,让蜀国人放松警惕,却也助长了蜀国人嚣张跋扈的气焰。如今李溪借景抒情,虽不承认是他自己写下的佳句,但是早已声名此诗出自夏国人的手笔,夏国一个不知名的秀才都能让蜀国大才子称赞文辞惊艳,这无疑是给夏国文人增光添彩。
七公主心想,先不论李溪武功如何,单这份文采再加上之前那些缜密大胆的计谋,就足以证明他拥有惊世才华。最难得是他那份谦逊和隐忍,宠辱不惊,看似庸碌实则步步为营,将蜀国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那需要何等的智慧和心机?
经过这件事情,七公主心情舒缓许多,未来如有李溪在,再困难危险都不用担忧。
李系舟不知道自己的率性之举,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七公主的心,他只是傻傻地期盼着林潇能够早日出现。可惜林潇没来,等到的是蜀国大元帅王哲派出来的迎接队伍。
军人们不懂得附庸风雅,哪有心情下着雪看悬崖上的梅花?领头的将士催促公主一行赶紧上路,否则日落前到不了关隘,会平添许多麻烦。蜀国内乱刚止,各大要塞城市都有门禁,按时开关城门,盘查森严,所以大家也不敢怠慢,毕竟赶入城内休息更加安全。
大元帅王哲在城门口亲自迎接公主,按照计划公主此时会不经意地露出真容。对于七公主这样的高手,平地起风吹开面纱。在大元帅面前晃一下轻而易举。然后早已设定好的谣言就会迅速传开。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民间舆论的影响力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切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流言的速度比加急密报传得还快。夏国公主地队伍刚行进到距离蜀国黔都还有至少半个月的地方,黔都内关于大元帅王哲与夏国公主的绯闻故事就早已被人绘声绘色秘密传唱于市井,成为蜀国平民百姓们茶余饭后地谈资。
“赵家婶子,你听说了没有,夏国公主美若天仙。但凡见过她容貌的男子都被勾去了魂魄。”
“可不是么!我丈夫地表嫂的远房侄子在边疆当兵,夏国公主入蜀的时候他刚好当值,跟着元帅一起迎接公主,远远地望见了公主的容貌,从此就着了魔,整日念叨着什么仙女下凡,寻常的女子再也看不上眼。”
“赵家婶子,你可别乱说,我儿子是在那一带做买卖地。消息灵通,那夏国公主自从出了夏国皇宫就一直戴着面纱,旁人怎能轻易看到她真容?”
“我怎么会乱讲?据说那天夏国公主到了关隘。进了行辕,正从车辇中向外走。那可是金枝玉叶。里里外外多少高手护卫,王大元帅也怕出了纰漏。亲自守在车辇旁。也不知怎么那么寸,平地起了一阵微风,就在夏国公主踏出车辇的一瞬间,吹掉了她的面纱,面纱正巧飘到王大元帅身边。许是公主害羞又退回车内,慌忙唤了侍女去拿回面纱,可惜仍有不少人看到她绝美的容颜,为之神魂颠倒。按道理王大元帅应该立刻拾起面纱,转交给公主的侍女,谁料王大元帅愣是把公主的面纱揣入怀中,嘴上却冠冕堂皇地说面纱沾尘恐怕污了公主的仪容,吩咐手下马上为公主购置上等的丝绢。”
“真的有这事
赵家婶子信誓旦旦道:“那还有假?行辕里里外外几千官兵都看到,公主躲进车后王大元帅地眼睛还紧紧盯着车辇看,样子痴迷得很。”
“是啊,听说王大元帅一直没有娶亲,在边疆驻守那么多年,很少见到像样的女子吧?如果夏国公主真的美貌非常,被人迷恋也不稀奇。”
赵家婶子突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倘若只是普通地迷恋也就罢了。据我丈夫的表嫂地远房侄子说,王大元帅特意派了许多人打探有关夏国公主地一切消息,甚至包括人家衣食住行穿戴喜好,还偷偷请人绘制了夏国公主的画像藏在房中,时不时地取出来欣赏。”
“乖乖,这可不得了。夏国公主是要嫁给当今圣上为妃地,王大元帅那样做未免有些过火了。”
“谁说不是呢?”赵家婶子叹息道,“不过这世上稀奇的事情多着呢,咱们这些妇道人家私下里议论解解闷还可以,其实我丈夫说此等内幕消息千万不能传给外人。”
“赵家婶子,你我也不是外人,你放心,我不会到处乱说的。”这位大婶前脚离开赵家,去了隔壁刘家串门子,聊得兴起哪还顾得上别的,立刻就将刚听来的秘闻添油加醋又说了出来。
等这消息从民间传到蜀国皇帝耳朵里的时候,故事已经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王大元帅一直没有娶妻是因为早年有人给他算过一卦,说他将来能攀龙附凤,娶个金枝玉叶,飞黄腾达富贵已极。夏国公主在王大元帅面前露了真容,是鬼神为媒,平地起风,全为了促成王大元帅命定的姻缘。妙就妙在接下来一切暧昧传闻都有据可查,绝非捕风捉影天马行空,愣给说成了真事。
其实平地起风是夏国公主暗运内功所致,面纱掉落飘到王大元帅跟前也是夏国公主特意而为。只不过王大元帅谨守礼数,目不斜视,毕恭毕敬将面纱拾起来,交给夏国公主的侍女。而夏国公主在车内却说:“面纱已经污了,本宫不能再戴。”
那个侍女年纪小似乎不知轻重,竟然把面纱又塞回王大元帅手中。王大元帅堂堂男儿,总不能手里一直拿着女儿家的玩意,左右看了看身边站的都是当兵的大老粗,谁也不合适帮他拿着公主的面纱,他又不敢耽误太久,只好勉为其难将那面纱先收入自己怀中。
堂堂夏国公主当然不只有那一条面纱,随后就有侍女又取了新的面纱给公主戴好。至于王大元帅下令为夏国公主购置丝绢,那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全因为他手下有个谋士说借此机会大元帅应该送点礼物,向未来的皇妃示好,免得让夏国人挑了毛病。毕竟皇妃将来是皇帝的枕边人,倘若因为被大元帅怠慢,日后给皇帝吹点不利的耳边风,就得不偿失了。
王大元帅当日也确实盯着夏国公主的车辇看了很久,不是痴迷而是怀疑。平地刮风怎么那么寸面纱就吹到他身边呢?他虽然是一介武夫,也没有学过上乘功法,见识却并不少。他禁不住怀疑夏国公主的车辇内隐匿着高手,或者看似柔弱的夏国公主本身就是个高手。堂堂公主之尊金枝玉叶,传闻一直体弱多病在深宫修养的夏国七公主,怎么可能是个武林高手呢?倘若她真是高手,夏国人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王大元帅守在国门,警惕性极强,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夏国密探的监控,随着夏国公主出嫁,夏国密探蠢蠢欲动,加快了渗透。这让他很担忧,偶然抓住一两个嫌疑犯,仔细审问,听到一些支离破碎的消息,串在一起却显示夏国似乎正在进行什么大阴谋。
前前后后地消息加起来,让王大元帅不得不怀疑,夏国极有可能是派了一个冒牌的公主出嫁,将来会对圣上不利。所以他命人绘了夏国公主的画像,悄悄打听这位公主的饮食喜好,打算将信息收集好传给蜀国埋伏在夏国的那些密探比对,用以证实夏国公主的身份。
真相往往被流言淹没,可怜忠心耿耿的王大元帅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迷恋夏国公主的淫色小人。明天正常9点左右更新哈。昨天新作了一个本书封面,放到相册了。地址如下:/
蜀国皇帝陈虽然懦弱无能,但是不爱朝政的他喜欢的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听人讲故事,尤其关注市井传闻。所以王大元帅与夏国公主的绯闻很难逃过皇帝的耳朵。开始的时候他曾经惴惴不安地问过摄政王,摄政王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管这种无聊事,就假意安慰皇帝一番,还答应派人去调查。谁料一查之下,证据确凿,摄政王不由得也将此事上了
李铮对王哲本来就不放心,越是聪明的人疑心越大,更何况他早就想掌握蜀国所有的军权。当然李铮也怀疑此事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但是他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当自信,贪念一起终于决定借此机会夺了王哲的军权。
于是李铮给皇帝出招,说以婚礼为由,普天同庆,大宴百官,召王哲回京。倘若王哲忠君爱国,尊卑分明,对夏国公主没有邪念,坦坦荡荡,自然会高高兴兴奉旨回京参加皇帝的婚礼。假如王哲不愿回京,恐怕他心中多半对公主有念想。试问一个正常男人,见到心爱的女人嫁给别的男人,怎能泰然处之?道理上王哲是臣子,不能与皇帝争一个女人的。可人心隔肚皮,王哲的真实想法谁也不知道。就算他因为君臣之礼不敢乱来,日后也会因此生了心病。另外蜀国皇室已经凋零,找不出适龄公主赐婚给王哲拉拢补偿,军权留在王哲手中,总归是不妥。
李铮抱着这样的论调让蜀国皇帝下了旨意,他暗地里却故意走漏风声,说是皇帝打算解除王哲兵权,将他留在黔都颐养天年。王哲如果识时务,乖乖回京。李铮就名正言顺接掌兵权。倘若王哲不肯放手,那等着他的将是一系列罪名。到时候王哲身败名裂,军权自然会被朝廷收回。李铮要拿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王哲正为流言的事情烦恼,接到圣旨并没有太多思索。他明白摄政王觊觎他的军权已久。可他一直犹豫是否该将自己地军队交到那个外姓摄政王手中。他害怕一旦摄政王真正掌握所有军权,蜀国的帝位又会易主,内乱再起,百姓难得平静。
另外王哲不是任人宰割的主,他在蜀国和夏国有自己地情报系统。夏国公主的身份谜团尚未揭开。王哲又截获情报,说摄政王其实是夏国埋在蜀国地卧底。等摄政王完全掌控蜀国的军政大权,就会逼蜀帝向夏国称臣,从而不废一兵一卒就将蜀国纳入夏国版图。
所以这一次不利于王哲的流言很有可能是夏国和摄政王一起制造的阴谋,目的就是夺走他地军权。在这种不明朗的局势面前,王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公于私,王哲都不打算马上交出军权。
但是王哲不能公然抗旨,幸好边疆最近不太平,他有借口暂缓回京。王哲有先皇的圣旨。边疆不宁,帅不入京。仗着这道护身符,王哲想皇帝也奈何不了他。
所谓不太平。是月魔教的人活动越来越频繁,不仅有组织地煽动贫苦百姓暴动。还时常偷袭地方官署。但是他们不敢与正规军队正面冲突。往往王哲派出几千人剿匪,月魔教的人就立刻消失无踪。等军队撤离,他们又出来活动,用这种打游击的方法搅得人心神不宁。
王哲怀疑月魔教的异常举动是受了夏国人的暗中指使,英王在渝山道厉兵秣马虎视眈眈,王哲不可能无动于衷。内忧外患让王哲举棋不定,心烦意乱。皇帝连番下旨诚恳邀请,他不敢一再推拒。
偏偏漏屋逢夜雨,月魔教的叛乱刚刚打压下一点,王哲才腾出手来准备入京应付皇帝地考量,就接到紧急求救消息。夏国公主一行在蜀国境内遭遇悍匪,多数官员被杀,公主也神秘失踪。因为事发地点正处在黔都和边疆之间,所以报讯的人分了两批,向皇帝和大元帅同时发出求救信号。
王哲意识到事态有些不同寻常,他本来打算入京的,于是连夜安排好边关事务,带了一队亲卫朝着事发地点赶去。
摄政王也收到了求救信息,并且知道了王哲连夜赶赴事发地点地消息。然而他派出去调查的人还没有离开黔都就打听到一些奇怪地传闻,说夏国公主是被王哲有计划地抢走,王哲打算带着公主远走高飞。
自从夏国公主进入蜀国境内,荒唐地流言从来没有断绝,愈演愈烈,直到公主失踪的那一刻,李铮突然意识到所有地事情绝非巧合。他隐在面具之后的脸色变得煞白,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
李铮将过往的情报一一翻出,其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消息他都不曾仔细留意,这一次他从一份不起眼的报告中发现了重要的线索。这份报告是诸多被归为记录夏国公主一行日常信息的无价值文档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