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 未知 全-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袭人面色绯红,却不打掉宝玉不规矩的手,笑道:“娘娘单赏给我的?还是人人都有?”

  宝玉细细的摩挲这镯子上面的花纹,石榴花的样,锻造的活灵活现,连花瓣上的纹理清晰可见,“这么好的镯子,怎么可能人人都有?只老太太身边的鸳鸯姐姐,太太身边的金钏儿,还有二嫂子……身边的平儿有,只是花样子不同,剩下各房的下人,不过是得些赏钱罢了。”

  宝玉提到王熙凤的时候,话语一僵,但很快掩饰了过去。

  现在王熙凤的名字在贾家是个禁忌,连娘娘省亲这么重要的日子也不准她出来,可见……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休妻之事,差不多是准的。别看平日里王熙凤对宝玉有多好,但是在这个时候贾宝玉根本不敢为自己的嫂子出头,反倒当做不知道似地,轻易不在人前提起二嫂子的名讳。

  袭人担心宝玉做牛角尖,忙岔开话题:“等过两日我回家去,也给我娘和哥哥瞧一瞧。其实我的镯子也不少,翡翠,玛瑙,琉璃,不是没见过世面。可这件不一样,它可是娘娘赏赐的,说出去,街坊邻里指不定这么惊讶呢!”

  贾宝玉大笑:“你要是喜欢,我那里还有大姐姐小时候送我的好些玩意儿,都给你,都给你!”

  袭人半羞半恼的说道,“谁稀罕你那个。”她一指自己的手腕,“这是一种恩典,要不然为什么娘娘单指名道姓的给了我?而不是旁人?”几年前袭人进府的时候,元春早进了宫,两个人连照面也没打,今日省亲,袭人作为宝玉的大丫鬟,只能远远的瞧了两眼。贾府所有的奴才仆人进屋请安,袭人更是连头也不敢抬,只觉得娘娘不怒而自威,皇贵妃的名头不是凭空得来的。

  贾宝玉与袭人笑闹了一番,小声的说:“我记得你今年过年的时候打了一对金镯子是不是?”

  “对啊,还是茗烟给我去取来的,一两沉,你当时还说,早知道这么轻,就再换个大点的了。怎么了?”

  贾宝玉支支吾吾的说道,“这个……”

  袭人微微一笑,说道,“难道我们两个之间还要这么生份,出了什么事儿,你只管说就是!”

  贾宝玉紧紧的握着袭人说,“好袭人,你那个新镯子反正也还没有带过,不如……让我送给紫鹃吧!”


  袭人就觉得一阵天璇地陷,晃得自己好生头昏。袭人使劲抽回了自己的手,冷笑道,“我就说呢,无事献殷勤,原来是在打我的注意,难道我的东西就是好的?前儿要了我的钥匙,今儿就要起金子了,是不是后儿连我的命也得给她?”

  袭人哭哭啼啼,贾宝玉手足无措,忙好生的伏低做小,劝道:“你看看,我就那么一说,原想着你们姐妹两原也在老太太那儿当差,感情不比旁人,紫鹃要是看到你得了娘娘的恩典,她却没有,心里指不定这么难受呢,我就想,咱们把你那个给了她,全当成全了你们姐妹两的情分不是?”

  袭人哼了一声,说道:“情分?你问问紫鹃,她有当我是好姐妹吗?她明明知道我才是你身边的大丫头,可是现在她一来,就要处处斩断我的手脚。”袭人拉住宝玉的袖子,问道:“宝玉,你说实话,你和紫鹃……是不是也做了那些事?”

  贾宝玉脸腾的一红,气道,“胡说,我怎么会?紫鹃……她不是那种人!”


  袭人觉得嗓子腥甜,好像什么东西堵住了似地。紫鹃不是那种人,难道自己就是?当日要不是宝玉强拉着自己做了那个什么仙子所教之事,她也不会……袭人感到一种无力,这是一种被自己喜欢的男孩羞辱后的无力,她所依仗的一切,全因宝玉的这一句话而化为灰烬。

  “镯子在我床头的匣子里,你去拿吧!”

  袭人垂下双臂,软绵绵的趴在花桌上。贾宝玉被袭人的样子吓了一跳,忙说道,“你不高兴,那我就不要了,我,我去找宝姐姐……她那儿的首饰多。”

  贾宝玉噌的蹿出了屋子,险些撞到要掀帘子进来的麝月。

  唬的麝月冲着贾宝玉的背影喊道:“二爷,你去哪儿?天黑了,小心脚下。”

  ……

  正月十五一过,转眼间就快要到了春闱,这些日子以来,京城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皇上颁布了几道圣旨,四皇子归京之后进户部当差,先跟着侍郎大人学东西,将来有了合适的职位再坐谋划。有消息从宫中传出来。说是皇上颁布圣旨的前一天,四皇子曾去过皇后娘娘那里请安。大家听到这些,不免开始揣测,这四皇子莫非是要投靠广宁宫?先皇后要是在天有灵,知道自己儿子的做法,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更妙的是,不到三天,驻守西南的郑将军被调回京城,出任兵部侍郎。众人哗然,好家伙,不到半年的功夫,从五品的宁远将军跃升为正三品的云麾将军,如今又被调回京城,做了兵部侍郎。


  虽说兵部侍郎也是正三品,可一个远在蛮疆,一个近在皇城。天子脚下,就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那原地来的三四品官员见了他们也要恭恭敬敬的讲话。

  郑将军是谁?是三皇子的侧妃娘家,虽说人还没嫁吧,可两家的关系早已经被确定,益州的郑家是彻彻底底的三皇子党。

  皇上的心思越发的让人琢磨不透。一个两个的提拔,皇上到底想要立谁呢?皇后娘娘看到成年的皇子势大,会不会忍不住出手?

  先帝因为忠顺王的关系,最恨党争,最恨子嗣争斗,所以早早的就立下现在的皇帝继承人,可是……他们的这位君主却未秉承着先帝的遗志,走老路啊。
除了这事,还有就是昭武侯在东南擒获了长久未能抓捕到的海寇黑老大。要说这位黑老大,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纵横东海几十年,为害了一方百姓。可偏偏是在皇后娘娘有孕的时候别抓住……这里面内幕就不能不叫大家臆想了。

  一时间,京城八卦消息满天飞。

第一百七十章 十年寒窗今科问鼎(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年孟郊以四十六岁的年龄高中进士,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便留下了这么一首短诗。会试便像是个淘金者端着的小筛子,一点一点,仔仔细细的筛选出最后的胜利者。但凡有点作为的皇帝都很喜欢正经科班出身的进士举人,在朝堂上也多用此种人做官吏幕僚。

  登科之后的喜悦与成功完全对得起你几十年的辛苦努力,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就像是为你而特设的礼物一般,让一跃龙门,成为万人瞩目焦点的你,享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愉悦。

  过程虽然艰辛,残酷,甚是会耗费尽你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旧抵挡不住举子们的热情,抵挡不住这个时代,人们对科举的朝圣之心。

  三年一度的会试终于在京城拉开了帷幕,经过秋闱而在各地选举出来的举子们疯狂的涌向京城,参加这最后的一搏。虽说举人这个头号在自己的老家也能光耀门楣,跻身进入上流社会,家里小有资本的甚至可以谋个一官半职,可是要向上进一级,那就要在礼部的会试上取得好名次了。会试分三场,三日一次,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以及策问。

  本朝有项不成文的规定,会试只录取前三百名,可是每年进京赶考的举子们都在四千人以上,这才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每位举子都会随身带着三四名,甚至几十名的贴身仆人,像林致远这样提前大半年来京城赶考的人,除了是三年前会试未中的,怕还真没有几个。而像林致远这样的少年人,在贡院的门口,就更是屈指可数。人一多,京城里的吃住便成了大问题,房价是一天一个样儿,好一点的大酒楼,那天字号雅间是要提前小半个月预订的,商家不愿意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什么庆功宴,状元宴,登科宴。。。。。。变着法儿的赚士子们的钱。林家买的起宅子,可未必所有的老爷都是这样,像林致远的师弟卫桓,家境贫寒,一直得到尼山书院山长的帮衬,此次进京完全是苏州各地的乡绅集资出钱,才能到达皇城脚下。

  好在,贫者有贫者的住地。各省在京城里都有自己的会馆,由当地的名门望族斥资建设,还有一些在朝中当官的同籍贯大人也会帮忙。平日里有各省进京谋事的乡亲,可花费微薄的钱财住入其中,但每三年一度的会试时,馆中与科举无关的闲杂人等全部要退出去,这里要专门免费接待本地的考生。

  苏州会馆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大会馆。原因嘛,很简单,苏州人有钱啊苏商与徽商、晋商、秦商、闽商、鲁商、宁绍商帮、龙游商帮、潮汕商帮、江右商帮一道,合称为“十大商帮”。全天下,晋商最重诚信团结,盐号票号遍布全国;徽商辛勤力耕,“徽骆驼”的美誉远近闻名。。。。。。而苏商,始终牢记富而思源,苏州一百三十家商号老板,斥巨资建立了全京城最大的会馆,为本籍贯的书生谋得了不少的福利。

  少年书生卫桓就是住在这里的一个,他上京之前得人资助,山长又派给他两个服侍的书童,这一路上又有其他的同门师兄帮衬,倒也平平安安的到达了京城。

  一进京,他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孤陋寡闻,天下之大,相比京城而言,原来苏州不过是弹丸之地。卫桓作为苏州的新科解元,自然得到了苏州籍官员的青睐,过年的时候没少参加宴席,结识了一些达官贵族。卫桓曾多方打听,亲自去拜访过莲花胡同,可惜三次都没能见到林师兄本人。他们家管事要么说人去了书馆,要么就说去了某位先生的家中。。。。。。要是换了一般人,早就以为是林致远故意为之,托故不见卫桓却不这样想,他明白自己师兄的能耐、为人。

  初九大考,卫桓领着小书童,乘了会馆准备的马车,一路上颠颠荡荡的往贡院去。

  “公子,前面的路被堵上了,好像是官爷在检查,咱们走着过去吧”

  小书童的声音打断了卫桓的遐思,卫桓拉开帘子,果见前面车水马龙,但是却竟然有序,各家都将马车停在了路边,让出大道,不时的有举子从车上跳下来,带着一两个小书童往前步行而去。


  卫桓伸手去拿马车上的书匣子,说道:“咱们也跟着下车吧,天马上就亮了,贡院的门该开了吧”

  书童背着东西,一左一右伴着卫桓,步履匆匆的往前而去。离贡院大门尚有百十来步的时候,这三人被检查的兵士拦住,按照考场的规矩,剩下的路要由举子们自己走完,不准再带家人同行了。卫桓接过行囊,不经意的一扫,脸上闪过大喜,喊道:“林师兄”

  哪知前方的那人根本未听见,而是隐没在前方,卫桓紧追几步,然而门口人员众多,又需要一个个的排队入场,所以前行异常艰难。卫桓没追上林致远,心中微微有些沮丧,不过又有些庆幸,至于庆幸些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明白。

  各省的提学大人依次抽签,按照顺序依次进场,手气好的,自然可以从从容容的进场,手气不好的,就要在这冷风里冻几个时辰,最倒霉的甚至刚进场,手脚僵硬的就要开始作答。

  好在苏州所属的浙江提学手气不错,抽了个第二,紧随山东。

  林致远穿着单衣,拎着竹篮子,身后背书匣,站在那儿闭目养神,远处不时传来窃笑声。。。。。。是山东的入场队伍,大家站的近,说话声断断续续的传来,便有人嗤笑道:“唉,看见没有?这么重要的日子还能睡着,这心眼儿怎么长的?就这种人也能参加会试,真怀疑他们省是不是没人了?”

    这说话的人应该是为富家少爷,二十来岁,即便是现在天黑,可是那一身的衣服,还是晃人眼,金丝线、银丝线,绣了满满一身,好不风骚。

  他这么一说,立即有人随声附和。如此可惹怒了苏州的举子们。山东人不知道林致远是谁,可要是问苏州城里任何一个读过书的小书童,听到林致远的名字那都要竖起大拇指,夸赞上几天几夜,更何况是这些举人老爷呢?

  因此浙江队伍里便有不少人怒目而视,瞪着说话的山东举子,大有一副上去凑人的态势。江南人生的弱小,远不是山东大汉能比的,所以那边的人见了也不打怵,反而有些挑衅的意思。

  一声冷喝从山东队伍的前头传来,“都干什么呢?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不想进场的直接出去,免得在这里丢人现眼”那些壮汉立刻规规矩矩,吓得不敢再多说一句。

  林致远淡淡的一扫,怪不得,原来是山东提学。

  “你就是林致远?”山东提学背手站在两米开外的地方问道,“都说你是少年得志,少有的英才,我倒要看看,是苏州人夸大,还是真有其事”

  林致远只是一笑,拱手说道:“大人乃是山东提学,自然见过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下不过是仗着乡亲们抬爱,才多了些口碑。这‘少年’勉强算得上,‘得志’嘛,实在受之有愧。”

  山东提学嗤笑了一声,“你倒有自知之明。年轻人,送你一句话,做人要务实一些,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说完,一甩官袍,头也不回的走了。

  苏州的学子们凑到林致远身边,不停的说安慰的话。林致远不由得问道:“你们可知道这山东提学是什么来历?”

  众人面面相觑,没一个清楚的,林致远只好作罢,但是心里总惦记这事儿。

  户部的小吏开始拎着铜锣,叮叮当当的敲打,贡院的大门一开,从里面出来三十来个兵丁,准备对举子们进行搜检。历朝历代皆万分重视科考,一旦发现有作弊现象,当即取消举人的资格,而且要戴枷一个月示众,永不录用。

  浙江学子运气好,依次进了龙门,门闩再次插上,众人就在龙门与大门间的甬道中待官兵验明正身。这检验的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人家打眼一瞅就知道你哪个地方藏了东西,伸手一探,必定有所得。前面的山东人刚刚查检完,大家能清晰的看见地上的小纸团子,蜡球,口袋书。。。。。。不少人开始左顾右盼,更有不少人开始流汗。龙门大人笑道:“诸位也看见了,这些都是刚刚搜检到的,至于结果嘛?想必大家也清楚的很,终生不再录用,所以。。。。。。有什么打算的,你最好歇一歇那心思,免得到时候大家都难堪。我请大家齐齐的闭上眼,十个数,你该扔的东西就扔了,现在我们还不追究,一旦继续往前,被官差发现,直接免除你的学籍。大家想好。。。。。。”

  十个数之后,就见甬道上的纸团子多了一倍。

  苏州学子们均羞愧的低头不语。。。。。。真是丢脸丢到京城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十年寒窗今科问鼎(中)

    心存侥幸的人不是没有,但是他们又怎么能逃脱老兵们的检查呢?此次皇上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现象,亲自命户部大人与老兵们发话:凡检查出舞弊者一人,赏银十两;凡举报徇私者,官升一级。

    有赏自然也有罚:包庇作弊者,流放千里;玩忽职守,重刑一百。

    老兵们摸摸自己的脑袋,心里明白该怎么做。

    不到半炷香的功夫,林致远的这队人里就已经发现了三名携带小抄的人,龙门大人毫不留情的叫了差官登记,并给他们带上枷锁。龙门大人冷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