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绝对道出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这个心声很值得家长好好地思量,从而让自己忙得更加有道理,别忙掉最重要的事,并且也要适当有道理地闲一闲。
  10块钱的故事
  一位父亲很晚才下班回家,5岁的儿子等了他一晚上。
  儿子:“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疲惫的父亲不耐烦地说:“什么问题?”
  儿子:“爸爸,你1小时赚多少钱?”
  父亲有些生气:“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个?”
  儿子:“我只是想知道而已,请告诉我好吗?”
  父亲极力压住怒火:“20块。”
  儿子搬弄了几下手指,接着说:“爸爸,可以借我10块钱吗?”
  父亲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了:“你要钱做什么?去买无聊的玩具?知道我为了赚钱每天有多辛苦吗?你为什么就不能体谅我?真叫人失望透顶!”
  儿子有点委屈,一个人静静地回到房间,关起门,偷偷抽泣着。
  过了一会,父亲慢慢冷静下来,对刚才的“无名火”感到后悔,于是,他走到儿子跟前,说:“刚才我没听你解释要钱做什么就发了火是有些过分。那么,你到底要做什么呢?”
  儿子擦了擦眼泪:“爸爸,我已经有10块钱了,我是想如果你肯再借我10块,我就可以向你买1小时的时间。我只是想让你陪我玩一会儿,就1小时!”
  作为家长,如果你也和那位父亲一样,只有美其名曰的“忙”而忽略孩子的感受,经常让孩子陷入“情感饥饿”,那么所谓的忙就是堂而皇之的、没有道理的忙。与上述故事中的父亲截然不同的另一位父亲,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即便是在最紧张的总统竞选期间,也从不忘记腾出时间陪陪两个女儿,并且竞选一结束就去参加了女儿的家长会。
  不管你是白领、是老板、是领导,甚至是总统,如果你有孩子,你的身份首先应该是孩子的家长!是家长,那么无论你有多充分的理由、多好的借口,也都得腾出点时间陪孩子玩玩,这与“养家糊口”一样,责无旁贷。而能否腾出陪孩子玩的时间,与其说是时间的问题,不如说是责任心的问题。
  陪孩子玩游戏是一种生活享受
  忙里偷闲陪孩子玩游戏,说得严肃些,是家长的责任,说得轻松些也更实在些,其实是一种别具特色的生活享受,并且是最甜、最美的享受,是没有孩子的人无法体会的。
  童言童语、童真童趣,是让人越活越年轻的“美容秘方”。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然而快节奏的生活、不断增大的生存压力、日益提升的欣赏水平以及视听觉上的审美疲劳,造成我们越来越难开怀大笑。看喜剧片笑不出来,听相声笑不出来……现代人想笑出来真难!但有一样能把你“笑倒”,那就是出其不意、匪夷所思、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言童语。“我当妈妈,你来喝我的牛奶。”“咱们玩结婚,结婚就有好多糖吃了。”“我当甜(田)阿姨,是糖做的!你赢了可以舔我一下。”“咱们来玩把天睡黑,这样就不用上幼儿园了。”听了这些话,想不笑都难吧?不陪孩子玩会错过多少次笑的机会!就等于错过多少次“心理美容”!
  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戏中重温儿时的记忆,还给内心一片净土。“你拍一,我拍一,马莲开花二十一……”“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们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1、2、3,不许动!”——这便是让每个人无限留念的童年游戏。然而时光飞逝,童年不再。年复一年,心灵上的浮尘慢慢将许多人曾经的那份快乐渐渐埋没。但有一种人却是庆幸的,那便是有孩子的人。因为有孩子,所以有陪孩子玩游戏的机会;因为有再次玩童年游戏的机会,所以有重温儿时记忆的机会,所以有机会还给自己的内心一片净土,从而扫尽一切烦恼,只剩欢歌笑语。这对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无疑是一种彻底的放松,一种充分的休养。
  这样说来,能否腾出时间陪孩子玩,还要看家长是否有童真的心态、善待自己的心态。
  专题15——务必正确认识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主要是指学龄前的孩子“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初步理解与视、听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同时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一种认知活动”。通常在孩子1岁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早期阅读既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终身阅读奠定基础,也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早慧的孩子通常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现在,早期阅读已被引起广泛重视,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各样让人目不暇接的识字阅读课程和教材。
  然而存在的未必都是正确的。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任何一个举动都马虎不得,承载着太多功能和意义的早期阅读教育当然更不例外。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不留神出现差错,全部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所以,在采取教育行为之前,务必先有正确的认识。譬如在对孩子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之前,就得先正确认识早期阅读。
  勿把早期阅读当成早期识字
  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识字不是阅读的前提,识字是在不断阅读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阅读比识字重要得多——这是对早期阅读的首要认识,也是最重要的认识。
  首先,8岁以前的孩子,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动机和习惯,并建立基本的阅读技能,通过阅读带动语言的发展,从而尽早步入自主阅读。尽管许多人认为:“孩子只有认了字才能自主阅读。”可实际上,学看纸上的文字符号和印刷形式、学着阅读一本图画书、尝试用自己的话解读图画书内容等这些非常吸引孩子的活动,都属于自主阅读,它们都能促使孩子成为真正热爱阅读并且不依赖成人的自主阅读者。而如果强迫孩子大量识字,很可能抹杀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等到有自主权时他就绝不会选择阅读。因此,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绝不同于让孩子早期识字,恰恰相反,早期阅读是在孩子还没有获得文字之前就应该开始的轻松、愉快的阅读。
  其次,能识字并不代表能理解,没有理解称不上阅读。美国霍华德大学教育学院吴放博士说:“要是强迫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学习识字,孩子能不能学会?当然能,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所以如果有些孩子拿着报纸就可以朗读,这并没什么好奇怪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识字再多,不理解内容等于零。”实践发现,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那些超前识字的孩子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时,总是过于关注文字,整个阅读过程差不多都停留在寻找自己认识的字上,而对阅读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与这些孩子截然不同的是,那些不认字或识字不多的孩子,反而更加关注画面的内容和细节,能通过图画传递的信息想象、猜测故事内容,同时能用口头语言表达对内容的理解。从早期阅读的水平上看,毋庸置疑的是,第二种孩子的阅读水平远远高于第一种孩子。由此可见,过分强调早期识字而忽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培养不出成功的阅读者。
  另外,研究者主张,早期阅读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学科之内,要将早期阅读教育进行多维整合,要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语言运用者、熟练掌握母语口语和文字的语言运用者、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和具有交往能力的语言运用者,以及具有创造精神的语言运用者。而要开展多维整合的早期阅读教育,我们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绝非单一的识字角度)来关注孩子的阅读,同时还要关注孩子当前阅读内容和他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勿把阅读局限在读书上
  捧上一本书,正襟危坐,一页一页声情并茂地读下去,这当然是阅读,然而这却不是阅读的全部,换句话说,对于孩子,阅读不仅仅是这样。除此之外,还有哪样?确切地讲,凡是孩子跟书接触的过程都是阅读。听听书页翻动的响声,闻闻纸张的香气,摸摸不同纸张的感觉,欣赏一下书里的图画,甚至就连3岁以前孩子的撕书行为,都是阅读。
  他喜欢就让他啃吧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一个美国家庭里帮一对年轻的夫妇照看他们不满周岁的孩子。有一次,中国留学生正在陪孩子看连环画时,发现那个孩子总是把书往嘴里塞,于是便不停地阻止,这个举动恰巧被女主人看到了。
  女主人说:“他喜欢就让他啃吧。这书是棉布做的,能洗。”
  中国留学生这才注意到书确实是布做的,咬不破,也撕不坏。
  女主人接着说:“孩子的阅读都是从玩书开始的,这是阅读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很多童书都是用无毒无害的布做的,有的还能散发出食物的味道。目前正有人试验一种可以吃下去的书,香甜而有营养,能为孩子撕书、啃书带来更多的快乐。”
  没错,充分地玩,充分地体验,充分地培养起对书的兴趣,方能迈出阅读的第一步。家长不该轻易破坏孩子爱书、爱阅读的天性。阻止不是办法,创造合适的条件才是明智的选择。
  据说犹太人有个习俗,就是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让他去舔一本涂了蜂蜜的书,通过这一“舔”,孩子便会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
  但愿这些趣事能让每位家长对早期阅读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更多、更好的感受和认识,并进而获得一些灵感和启发。
  不要过分偏重精读
  许多家长认为,既然阅读那么重要,就得让孩子读熟最好的读物,于是让孩子反反复复诵读经典名著、唐诗宋词……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是对早期阅读教育的又一个误解。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学家之一、早期阅读的系统研究者安德森在对中国孩子阅读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中国家长非常注重训练孩子精读读本,总是要求孩子精准、透彻地把握字、词、句等篇章细节,致使孩子的泛读量和泛读能力比起西方国家孩子严重不足。
  事实上,对于学龄前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多多泛读。也就是,只要孩子能听懂的故事,就读给他听;只要孩子不排斥的书,就让他去读,并且不必过分拘泥于个别不能理解、记不住的部分。这样,孩子便能借助“泛读”这个更加开阔的窗口,拓展视野,同时对多种事物以及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这种做法会随着孩子年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增长逐渐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比如在别的书里或是入学后在课堂上遇到曾经听过或读过的类似内容,孩子的相关记忆就会被激活,从而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他就会认真去听,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千万别忽视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强调分享,讲究互动。因为孩子在阅读早期,给他一本书,他自己往往看不出门道来,需要他人帮忙。在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家长就能给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例如给孩子读故事(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家长读故事),教孩子翻书,给孩子适当讲解,通过发问促使孩子关注一些重要内容,等等。这种方式的阅读能给孩子带来阅读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快乐感,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尽管起初的分享阅读可能更多的是家长读,孩子听、看,但引导阅读的不是家长,而是读本,家长始终在拿着书给孩子读。这样,孩子从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慢慢明白,原来家长给自己讲的好听的故事都来自图书,这便可以激发孩子向图书寻找乐趣的动机,从而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是使孩子向独立阅读过渡的有效方式。
  家长和孩子分享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家长通过自身热爱读书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表率和示范,从而使孩子“近朱者赤”。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的力量对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专题16——什么样的玩具是好玩具
  标准一:孩子爱玩的玩具是好玩具
  家长的玩具观通常是以价格论好坏,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先考察一下这个玩具值多少钱,再决定要不要去玩它。孩子青睐什么样的玩具?下面这个小故事能让你略有体会。
  买玩具
  一位爸爸带着女儿正在挑选玩具。
  琳琅满目的玩具让爸爸眼花缭乱,他一会拿起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递到女儿面前,一会又举起一只可爱的小熊冲着女儿晃来晃去。可小女孩要么不停摇头,要么不屑一顾。
  “我要那个!”小女孩突然喊道。
  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爸爸看到了一个五颜六色的长方形纸盒上面坐着个小提琴形状的音乐盒,再看看下面的标签,心想:“女儿还真有眼光,这么个小玩意要128元!”贵是贵了点,不过难得孩子喜欢,买!于是,爸爸慷慨地为女儿买了这个音乐盒。
  回到家,女儿迫不及待地让爸爸取出“战利品”:“快点!快点!”爸爸一边拿着小提琴音乐盒一边说:“别急,让我先把音乐调出来。”
  就当爸爸还在仔细钻研怎么调音乐的时候,只见小女孩早就如获珍宝一般,不亦乐乎地把玩起那个五颜六色的纸盒了。
  原来,小女孩看中的是装音乐盒的纸盒!这就是孩子简单而直接的玩具观,认为哪个好玩就玩哪个!玩玩具的是孩子,不是家长,所以什么样的玩具是好玩具,家长不能说了算。
  标准二:能玩出花样的玩具是好玩具
  在前面的故事里,为什么小女孩对玩具的包装盒情有独钟?除了个性导致的个人喜好外,也并非没有其它道理。一个纸盒,虽没有一个音乐盒复杂、精美,但比起音乐盒只能用来观赏和听一两首不可更改的音乐而无其它用处外,一个小小纸盒的功能可就不一般了。它可以用来:①做装玻璃球、小饰品、小贴画等各种孩子钟爱物品的“百宝盒”;②做在别人面前“大显神通”的魔术盒,比如在盒底内部贴上块磁体,让对方从可供选择的磁扣或曲别针等物品中取一个放进盒里,然后盖好盒盖,使劲摇盒子,让物品摇到磁铁上,再把盒盖打开假装向外倒东西(此时倒不出刚才放进去的物品);③在盒盖上挖一个小口,普通的纸盒就能变成独一无二的“攒钱罐”等等。这样看来,一个普通的小纸盒确实比音乐盒更好玩吧?好玩的秘诀是:能玩出花样。
  标准三:能激发创造力的玩具是好玩具
  过去,由于经济水平比较低、物资不够丰富,孩子通常没什么像样的玩具,但恰恰是有限的条件造就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并赋予了每个孩子一双灵巧的、会“变戏法”的手。比如几张用过的彩纸,孩子就能将它们变成栩栩如生的纸鹤、小飞机……多把剪刀和几块碎镜片,就能将它们变成万花筒;多根筷子和一个图钉,就能把它们变成有趣的小风车……这些玩具虽简单、质朴,却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愉快的享受,不仅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享受,更有头脑中无拘无束的创造享受。
  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从而发展孩子的智力,这原本就是玩具应该承载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商场里出售的成品玩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