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素行儇薄。反覆不常,至为妇人女子所讥,人品殊不足重。即集中所载酬答之文,亦多涉请谒干祈,不免脂韦淟涊之态。故陈振孙谓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盖亦因其人而少之。
  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在北宋之末,要足以自成一家,固未可竟置之不议也。谨从《永乐大典》蒐采裒辑,釐为诗四卷、文六卷,仍还其十卷之旧。其书简即附入文集,不复别编。至所作《东堂词》,则毛晋已刊入《六十家词》中,世多有其本。今亦别著於录焉。
  △《浮沚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周行己撰。行己字恭叔,永嘉人。元祐六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出知乐清县。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为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再入为馆职,复出作县。乡人至今称周博士,盖相沿称其初授之官也。振孙载《浮沚先生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宋史·艺文志》载周行己集十九卷。正合前后两集之数,而又别出《周博士集》十卷,已相牴牾。《万历温州府志》又称行己集凡三十卷,更参错不符。考振孙之祖母,即行己之第三女。振孙所记,当必不误。
  《宋史》及《温州志》均传讹也。行己早从伊川程子游,传其绪论,实开永嘉学派之先。集中有《上宰相书》云:“少慕存心养性之说,於周、孔、佛、老无所不求,而未尝有意於进取。”又有《上祭酒书》云:“十五学属文。十七补太学诸生,学科举。又二年读书益见道理,於是学古人之修德立行”云云。观所自叙,其生平学问梗概,可以略见。则发为文章,明白淳实,粹然为儒者之言,固有由也。且行己之学虽出程氏,而与曾巩、黄庭坚、晁说之、秦覯、李之仪、左誉诸人皆相倡和。集中《寄鲁直学士》一诗,称“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烁垂明珠”。
  於苏轼亦极倾倒,绝不立洛、蜀门户之见。故耳擩目染,诗文亦皆娴雅有法,尤讲学家所难能矣。集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蒐罗排比,共得八卷。较之原编,十几得五,尚足见其大凡也。
  △《刘给事集》·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安上撰。安上字元礼,永嘉人。绍圣四年进士丙科。由钱塘尉历擢殿中侍御史。疏劾蔡京,不报。复与石公弼等廷论之。坐是浮沈外郡者十六年。晚知舒州,乞祠得提举鸿庆宫。靖康元年致仕。建炎二年卒於家。据薛嘉言作安上行状,称其有诗五百首、制诰杂文三十卷,篇帙颇富。然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刘安上集实止五卷。与此本相合。盖兵毁之馀,后人掇拾而成,非其原本矣。《宋史·艺文志》作四卷,则当由刊本舛讹,以五为四耳。自明以来流传甚鲜。朱彝尊自颍州刘体仁家借抄,仅得其半。后得福州林佶抄本,始足成之。其诗酝酿未深,而格意在中、晚唐间,颇见风致。文笔亦修洁自好,无粗獷拉杂之习。盖不惟风节足重,即文章亦不在元祐诸人后矣。
  △《刘左史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安节撰。安节字元承,永嘉人。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起居郎,擢太常少卿,出知饶州。迁知宣州,卒於官。是集不知何人所编。前有留元刚序,标题虽称《刘左史集》,而其文始终以周孚、刘安上与安节并称,谓之“三先生”。又只言其气节,而无一字及文集。莫之详也。其编次颇无法。首以奏议,次以表,次以疏状是矣。而以《功德疏》入之疏状,则为失伦。又次以应酬诸启冠墓铭之前,又次以祭文、青词冠经义、论策之前,则颠倒尤甚。终以《渔樵问对》,其名与世传邵子书同。核其文,亦皆相合。考晁公武《读书志》曰:“《渔樵问对》一卷,皇朝邵雍撰。(案此为《读书志》之原文,故仍其旧称,谨附识於此。)
  设为问答,以论阴阳化育之端,性命道德之奥。邵氏言其祖之书也。当考”云云。
  则《渔樵问对》有谓出自邵子者,有谓邵子之祖者,均不云安节所撰。不知何人编入集中。然以《太极图》归鹤林寺僧寿涯,以《先天图》归华山道士陈抟,儒者皆龂龂争之。以此书归於安节,而儒者未尝驳其非。或亦疑以传疑欤?安节出伊川程子之门。其生平略见卷末附录《上蔡语录》三则及许景衡所作祭文墓志中。
  其文章亦明白质实,不失为儒者之言。经义尤明白条畅。盖当时太学之程式,后来八比之权舆也。凡《周礼》十一篇、《论语》三篇、《孟子》二篇、《中庸》一篇。其《中庸》一篇介《孟子》二篇之中,盖缮写偶失其次。《周礼》第四篇前阙四行。以文义考之,其题当为《时见曰会》。其佚文三行,则不可复补矣。
  △《竹隐畸士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鼎臣撰。鼎臣字承之,卫城人。自号苇溪翁。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其集见於《宋史·艺文志》者四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孙纲立刊於复州。本百二十卷,刊至四十卷而代去,遂止。”是在当时版行者已非完本。刘克庄《后村诗话》又云:”
  《竹隐集》十一卷,多其旧作。暮年诗无枣本。所纪卷目多寡颇不合。”疑克庄所称十一卷者,乃专指其诗而言也。鼎臣,《宋史》无传,其家世无可考。独集中有缴进其父元祐末所上河议奏状一首。今考《宋史·河渠志》,元祐、绍圣间,水官建议回河,独转运使赵偁不以为然,力主北流之议。疏凡数上,言皆切直。
  与鼎臣奏状相合。是鼎臣即偁之子,渊源有自。其后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和。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刘克庄称其诗,谓材气飘逸,记问精博。警句巧对,殆天造地设,略不戟人喉舌,费人心目。推挹甚至。今克庄所摘诸句,已多佚其全篇。而即所存诸诗观之,工巧流丽,其才实未易及。克庄之言,故非溢美。至其杂文,刻意研练,古雅可观,亦非俭陋者所能望其项背。惜原集久经失传。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蒐采汇辑,勒成二十卷。诸体具备,蔚然可观。虽未能齐轨苏、黄,然比於唐庚、晁补之诸人,则不啻骖之有靳矣。
  △《唐子西集》·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唐庚撰。庚有《三国杂事》,已著录。《读书志》、《书录解题》均载《唐子西集》二十卷。《宋史》庚本传亦同。《文献通考》则作十卷。此本乃明崇祯庚辰福州徐《火勃》从何楷家钞传。国朝雍正乙巳,归安汪亮采所校刊。凡诗十卷、文十二卷。文末缀以《三国杂事》二卷,共二十四卷。前有郑总、吕荣义及庚弟庾三序,俱作於宣和四年。又庚子文若书后,作於绍兴二十九年。总序但云太学诸生所录,鬻书家所刊。荣义序亦言非完本。庾序则称比见京师刊行者,止载岭外所述,因并取其少年时所作,随卷附之。与文若书后均不言其卷数。惟绍兴二十一年郑康佐序,乃称初於鹅城得文四十五首、诗赋一百八十五首。续得闽本文十二首、诗赋一百十有一首。又续得蜀本文一百四十二首、诗赋三百有十首。
  属教授王维则校雠,勒为二十二卷,刻版摹之。则此本实郑氏所刊。晁、陈诸目所著录者,殆即所谓闽本、蜀本,故卷数不同欤!强行父作《唐子西文录序》,称《次韵冬日旅舍》及《留别》二诗,集者逸之。而二诗今在集中。信当时非一本矣。又汪亮采序称其论三国事,虽别为撰著,亦史所称精密之一。则《三国杂事》二卷为亮采所增入。故又与二十二卷之数不符也。《书录解题》称其文长於议论,所著名治、存旧、正友、议赏诸论皆精确。刘克庄《后村诗话》曰:“子西诸文皆高,不独诗也。其出稍晚,使及坡门,当不在秦、晁之下。”《文献通考》引刘夷叔之言,亦谓其善学东坡。今考庚与苏轼皆眉州人,又先后谪居惠州。
  宜於乡前辈多所称述。而集中诗文,自《闻东坡贬惠州》一首,及《送王观复序》“从苏子於湘南”一句外,馀无一字及轼。而诗中深著微词,序中亦颇示不满。
  又《上蔡司空书》,举近代能文之士,但称欧阳修、尹洙、王回而不及轼。又《读巢元修传》一篇,言苏辙靳惜名器太甚,良以是失士心。似庚於轼、辙兄弟颇有所憾。殆负其才气,欲起而角立争雄,非肯步趋苏氏者。二刘所言,未详考也。其诗刻意锻炼,而不失气格。刘夷叔称其“工於属对,缘此遂无古意”。
  (案此语见《文献通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则称其佳句不可胜举。黄彻《溪诗话》则称其巧於用事。三家之评,各明一义,而均得其实。至於《白鹭诗》之“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词意浅露,而《鹤林玉露》称之。
  《湖上诗》之“佳月明作哲,好风圣之清”。堕於恶趣,而《诗话类编》称之。
  则舍所长而誉所短矣。集中有《别永叔》诗一篇。考欧阳修没於熙宁六年壬子。
  《宋史》称庚谪惠州,遇赦北归,卒於道,年五十一。据集中《黎氏权厝铭》,其北归在政和丁酉。上距熙宁壬子凡四十六年。是修卒之时,庚方五六岁,断不相及。或他人之作误入,抑别有字永叔者,如《疟疾示圣俞》诗,乃其甥郭圣俞而非梅尧臣也。疑以传疑,亦姑仍原本录之焉。
  △《洪龟父集》·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洪朋撰。龟父,朋字也。南昌人。黄庭坚之甥。两举进士不第。年仅三十八而卒。故事迹不传。然其诗则最为当代所推重。《豫章续志》载黄庭坚之言曰:“龟父笔力扛鼎,他日不患无文章垂世。”及其没也,同郡黄君著裒其诗百篇为集。庭坚在宜州,见其本,又称为篇篇可传。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所列凡二十五人。首陈师道,次潘大临,次谢逸,次即及朋。《紫微诗话》又盛推其《写韵轩》诗。王直方《诗话》亦称其“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句。刘克庄《后村诗话》复称其《游梅仙观》诗,能以直节期乃弟。且称龟父警句,往往为前人所未道,惜不多见云云。则朋虽终於布衣,其名在宋代且居三洪上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朋集一卷,久无传本。故厉鹗作《宋诗纪事》,仅从《宋文鉴》、《声画集》诸书摭得遗诗数篇。即《江湖小集》所载,亦未为完备。今采掇《永乐大典》,分体排比,釐为上、下二卷。虽王直方、刘克庄所称诸名句今悉不见全篇,未免尚有佚脱。然核黄氏所编仅一百首,今乃得一百七十八首。陈氏所载仅一卷,今乃溢为二卷。疑《永乐大典》所据之本,别经后人缀缉,续有所增。约略大凡,其所阙谅亦无几矣。
  △《跨鼇集》·三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新撰。晁公武《读书志》曰:“李新字元应,仙井人。早登进士第。刘泾尝荐於苏轼,命赋墨竹。口占一绝立就。元符末上书夺官,谪置遂州,流落终身。”今考集中《上李承旨书》,称“某叨冒元祐第”。《吊安康郡君词序》称“解褐通籍,在元祐庚午”。与公武早登进士之说合。《上皇帝万言书》首称“元符三年五月十一日兴元府南郑县丞李新”云云。《上吴户部书》称“庚辰之初”云云。元符纪元凡三年,止於庚辰。与公武元符末上书之说合。《谢循资启》称“妄投北阙之书,久作南冠之絷”。与公武谪置之说亦合。惟《冯隐士碑阴文》称“崇宁二年跨鼇居士以言抵罪,羁於武信”。《遗爱碑记》亦称“崇宁初入遂宁境”。则其谪置在上书后三年。又《与冯德夫手简》称“归来山谷几半岁,时时掖老母登高,指烟云明灭处,正前日羁管所”。则未尝终於谪置。《再与泸南安抚手简》称“祗役新疆,苟摄支邑”。《上郑枢相书》称“陆沈州县三十许年,始以城役改官”。其他转资到任诸谢启,虽不能定在何时,而《更生阁记》称“宣和癸卯八月误恩二郡”,复有《谢茂州到任启》,正在是岁。则新斥废以后,仍官至丞倅,亦未尝流落终身。均与公武所记不合,岂宋人重内而轻外,不挂朝籍,即谓之流落耶?新受知苏轼,初自附於元祐之局。故其所上书,词极切直。
  然一经挫折,即顿改初心。作《三瑞堂记》以颂蔡京。《上王右丞书》以颂王安石。《上吴户部书》至自咎“前日所言,得疾迷罔,谓白为黑”。其操守殊不足道。且所作《韩长孺论》,讥其马邑之役,沮前日之议,败今日之功,所以阴解灭辽之失也。作《武侯论》,谓其当结魏以图存,所以阴解和金之辱也。无非趋附新局,以冀迁除。公武但记其上书得罪,而不详其后事,亦未免考之未审也。
  惟其诗气格开朗,无南渡后啁哳之音。其文序记诸篇,忽排忽散,虽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迈可诵。在北宋末年,可以称一作者,固不必定以其人废之矣。集本五十卷。今散见《永乐大典》者,裒合编次,尚得三十卷。集中《更生阁记》,述政和丁酉剿茂州叛羌旺烈事,所述宋兵怯弱之状,殆可笑噱。核其地理,即今之金川土司。而诸书言蜀事者,未尝举是篇,则是集亦罕覯之笈矣。
  △《忠愍集》·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若水撰。若水本名若冰,钦宗为改今名。字清卿,曲周人。靖康初以上舍登第。由太学博士历官吏部侍郎。从钦宗如金营,以力争废立,不屈死。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事迹具《宋史》本传。《书录解题》载《李忠愍集》十二卷,盖以其追谥名集。刘克庄《后村诗话》作《忠烈集》,当由传写之误。
  《宋史·艺文志》作十卷。考《书录解题》称后二卷为附录其死节时事。《宋志》盖但举其诗文,其实一也。若水当金兵薄城之时,初亦颇主和议。於谋国之计,未免少疏。而卒能奋身殉节,搘拄纲常。与断舌常山后先争烈。使敌人相顾叹息,有“南朝惟李侍郎一人”之语。其末路足以自赎。史家以忠义称之,原其心也。其诗具有风度,而不失气格。其文亦光明磊落,肖其为人。南宋时蜀中有鋟本刘子翚《屏山集》,有《题忠愍集》诗,词极悲壮。今原集不传。兹就《永乐大典》中所散见者,掇拾编次,釐为三卷,以建炎时诰词三道附录於后。其子淳跋是集云:“秭归费守枢为先公作文序,能不没其实。”今费序已佚,惟淳跋仅存,亦并附诸篇末。虽蒐罗补缀,非复蜀本之旧。然唐储光羲诗格古雅,其集亦裒然具存。徒以苟活贼庭,身污伪命,并其诗亦不甚重。至於张巡所作,仅《闻笛》及《守睢阳》两篇,而编唐诗者无不采录。岂非以忠孝者文章之本耶?今若水诗文,尚得三卷,不止巡之两篇。残编断简,固皦然与日月争光也。
  △《忠肃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傅察撰。察字公晦,济源人。晁公休为作行状,言生於元祐四年。年十七举进士。当在崇宁五年。周必大序作十八,则大观元年登第也。初,察登第时,蔡京欲以女妻之。察固辞。后娶赵挺之女,以外家恩例,为青州司法参军,历转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借宗正少卿,接伴金使。適金兵至韩城镇,挟以行,不屈死。赠徽猷阁待制。事迹具《宋史·忠义传》。此本称《忠肃公集》,则乾道中所赠谥,而其孙伯寿裒集遗文时所题也。周必大序称文务体要,词约而理尽。
  诗尤温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