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由。幸其虽经割裂,尚未窜乱,其次第犹有端绪可寻。今详考标题,仍分为四集,中间时有阙文。又《霅川集》末《跋唐五王醉归图》一篇、《书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赞后》一篇、《书王简死事传后》一篇、《书金节妇传后》一篇、《书集芳诗文卷后》一篇、《卜释》一篇,悉有录无书。盖蠹蚀残阙,今亦仍其旧。冀在明初,与宋濂、张羽、姚广孝相唱和,词意清刚,不染元季绮靡之习。虽名不甚著,而在一时作者之中,固亦足相羽翼也。
  △《考古文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谓其诗集名《考古馀事》,凡千首,不传於世。今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捴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则亦未见原本,信乎其久不传也。此本所录诗仅十馀篇,古文亦只五十馀篇。前有顺治丁酉《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於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考古”云云。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成帙者耳。集后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与浙中族姓札数通。盖捴谦没后,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於姜而复之。又捴谦所作《造化经纶图》,亦附於后,编次颇无条理。然传刻先集者多因祖父以附子孙,自宋元以来即往往以文集为家牒。陋例相沿,亦不自是编始矣。捴谦以小学名家,不甚以文章著。此本又仅存残賸,未必得其精华,而意度波澜,颇存古法,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则学有原本之故也。
  △《刘彦昺集》·九卷(编修汪汝藻家藏本)
  明刘炳撰。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人。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
  出为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阅两考,引疾归。《明史·文苑传》附载《王冕传》中。所著诗文本名《春雨轩集》,乃其门人刘子昇所编,杨维桢尝为评定。
  其评亦附载集中,维桢及危素、宋濂、徐矩皆为作序,王祎、俞贞木、周象初皆为作跋。此本题曰《刘彦昺集》,不知何人所改也。炳当元季兵乱时,与弟煜结里晗啾#苤灵醋摺R烙嚆陟栋睬欤云涔戮徽瘢枪椤8且嗖攀吨俊
  故诗格伉爽挺拔,类其为人。惟末附杂文一卷,气象疲酰庋菲涫Vげ辉诖耍匾遭攀录爸0副录B跃摺睹魇贰の脑反分小6督魍ㄖ尽芬对フ氯宋镏尽罚捅俦灸┯胧范嘤胁缓稀H纭妒贰吩啤氨琳写泳墩恪薄6吨尽纺嗽啤拔握诠馐菇鹆辍保恢荨!妒贰吩啤氨匝允挛淝保吨尽纺嗽啤跋炔卧捭遄苤剖卣蚪笆诠愣乐隆薄?计洹兜跤嚆谀埂肺模嵯纬拼蠖级礁萍牵诤槲涫辍6栋Р芄肥小叭瓴渭歉本洌躲逦髌捷n诗》有“十年参幕府”句。李文忠以洪武三年领大都督事,沐英以洪武四年同知大都督府。以年数计之,不应未授典签,先参赞沐英军事,前后亦相舛迕。盖稗官野史,传闻异词,往往如此。今一以《史》文为据,而并存其同异以备考核。又旧本中书元国号皆作“原”字。盖以明初刊版之时,犹未奉二名不偏讳之诏,故以“原”代“元”,而传写者仍之欤。事隔前朝,理无避忌。今悉改正,从本文焉。
  △《蓝山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蓝仁撰。仁字静之,崇安人。《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仁与弟智往师之。授以四明任松乡诗法,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又称其明初内附,随例徙临濠,则必尝仕张士诚。又集中有《甲寅仲冬摄官诗》。甲寅为洪武七年,则放归又尝仕宦,特其始末不可考耳。仁诗规摹唐调,而时时流入中晚。蒋易作是集序,称:“其和平雅澹,词意融怡,语不彫锼,气无脂粉,出乎性情之正,而有太平之风。
  惜其不列承明著作,浮湛里闾,傲睨林泉。有达士之襟怀,无骚人之哀怨。即屡更患难,而心恒裕如。要其所作,皆治世之音也。”虽推之稍过,实亦近之。闽中诗派,明一代皆祖十子,而不知仁兄弟为之开先。遂没其创始之功,非公论也。
  《明史·艺文志》载仁集六卷,朱彝尊作《明诗综》时犹及见之。今外间绝少传本,杭世骏言吴焯家有之(语详《蓝涧集》条下)。然吴氏藏书今进入书局者,未见此本。其存佚不可知,恐遂湮没。谨从《永乐大典》中采掇裒辑,得诗五百馀篇,仍厘为六卷,以符原目,著之於录焉。
  △《蓝涧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明初未远,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误也。《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著廉声”。志乘均失载其事迹。考集中有《书怀诗》十首,乃在粤时所作,以寄其子云松樵者。张榘为之跋,称“其持身廉正,处事平允,三载始终无失”。则史言著廉声者,当必有据。《刘彦昺集》有《輓蓝氏昆季诗》云:“桂林持节还,高风振林谷。”则晚年又尝谢事归里矣。智诗清新婉约,足以肩随其兄。五言结体高雅,翛然尘外,虽雄快不足,而隽逸有馀。七言顿挫浏亮,亦无失唐人矩矱。与《蓝山》一集卓然可称“二难”。
  《静志居诗话》谓“《蓝山》、《蓝涧》集中诗,选家互有参错”。殆亦因其格调相近,不能猝辨欤。智集原目已不可考。观焦竑《经籍志》所载,惟有《蓝静之集》,而《蓝涧集》独未之及。是明之中叶已有散佚,近亦未见传本。故杭世骏《榕城诗话》曰:“二蓝集闽人无知者。何氏《闽书》,蓝仁有《蓝山集》,蓝智有《蓝涧集》。竹垞尝辑入《诗综》中,以为十子之先,诗派实其昆友倡之。
  集本合刻。吴明经焯尝於吴门买得《蓝山集》,是洪武时刊,有蒋易、张榘二《序》,与竹垞言吻合。而《蓝涧集》究不可购。徐惟和辑《晋安风雅》时,二蓝阙焉。则此集之亡久矣”云云。惟《永乐大典》各韵中所收尚夥,蒐辑裒缀,共得古今体三百馀首。虽篇什不及《蓝山集》之富,而大略已见。谨以类编次,厘为六卷。俾其兄弟著作,均不致泯没於后世云。
  △《大全集》·十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高启撰。启字季迪,长洲人。元末避张士诚之乱,遁居松江之青邱,自号青邱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至户部侍郎。后坐撰魏观上梁文被诛,年仅三十九。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所著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凡二千馀首。自选定为《缶鸣集》十二卷,凡九百馀首。启没无子,其侄立,於永乐元年镂版行之。
  至景泰初,徐庸掇拾遗佚,合为一编,题曰《大全集》,刘昌为之序,即此本也。
  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於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於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凫藻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高启撰。唐时为古文者主於矫俗体,故成家者蔚为钜制,不成家者则流於僻涩。宋时为古文者主於宗先正,故欧、苏、王、曾而后,沿及於元,成家者不能尽辟门户,不成家者亦具有典型。启诗才富健,工於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於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及。是集不知谁所编,以其诗集例之,殆亦启自定。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者,苏州知府魏观母也。按《明史》本传,启坐为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於此集矣。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钞本於郡人周立。立之姑,即启妇也。正统九年,监察御史钱塘郑士昂又得本於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之,而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戊申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坛檀即注启诗集者,故并刻是集,成一家完书云。
  △《眉庵集》·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杨基撰。基字孟载,其先嘉州人。祖官吴中,因家焉。始为张士诚记室。
  洪武初,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寻以事夺官输作,卒於工所。《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史称基少以铁笛歌为杨维桢所称。与高启、张羽、徐贲号“明初四杰”。其诗颇沿元季秾纤之习。都穆《南濠诗话》摘其佳句十二联,其所品题,得失参半。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孟载《春草诗》最传,然“绿迷歌扇,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直艳词耳。故徐泰《诗谈》谓其“天机云锦,自然美丽,独时出纤巧,不及高启之冲雅”。王世贞《艺苑卮言》谓其“情至之语,风雅扫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摘其诗语类词者至数十联,而独推重其五言古体。然近体之佳者,亦自清俊流逸,虽不能方驾青邱,要非馀子所及也。集初为郑钢版行。成化中吴人张习重刻,嘉州江朝宗为之序,习为后志云。
  △《静居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羽撰。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人,侨居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於吴。洪武初,徵授太常寺丞,寻坐事窜岭南,未半道召还。羽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於诗。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尝自述滁阳王事,令羽撰庙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顾其诗名尤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文则未之及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五言微嫌郁轖,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於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彝尊所云。至於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以之接迹青邱,先驱北郭,卢前王后之间,亦未必遽作蜂腰矣。
  △《北郭集》·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徐贲撰。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张士诚开阃,辟为属官。贲与张羽俱避居湖州之蜀山。洪武七年,被荐至京。尝奉使晋、冀,有所廉访。及还,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历官河南左布政使。会征洮岷兵过其境,坐犒劳不时,下狱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贲善画,亦工於书。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其楷笔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詹景凤《小辨》亦称其小楷,法锺兼虞,然皆拘拘法内。盖其天性端谨,不逾规矩。
  故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於三家别为一格。其客吴时,尝居城北之齐门,故名集曰“北郭”。旧本为吴人张习编次。今是集前后无序跋,题曰“陈邦瞻校”。盖万历间重刻之本,又非习所编之旧矣。
  △《鸣盛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林鸿撰。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荐授将乐县训导,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王恭、唐泰、郑定、王褒、周元,永福王偁,侯官黄元,而鸿为之冠,号十才子。其论诗,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调胜。是为晋安诗派之祖。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
  然细味之,求其流出肺腑,卓尔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是在弘、正之间,已有异议。故论者谓闽中才隽辈出,彬彬风雅亦云盛矣。第晋安一派,流传未已,守林仪部、高典籍之论,若金科玉条,凛不敢犯。动为七律,如出一手”云云。
  是其末流且驯至为世口实。然鸿倡始之时,固未尝不舂容谐雅,自协正声,未可以作法於凉遽相诋斥。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饶清韵,尤未可不分甲乙,一例摈排矣。此本为成化初鸿郡人温州知府邵铜所编。末有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因详加校勘,补其阙略。然如张红桥唱和诗词,事之有无不可知。
  即才人放佚,容或有之,决无存诸本集之理。此必铜摭小说妄增之。《梦游仙记》一首,疑亦寓言红桥之事。观其名目,乃袭元稹《梦游春诗》,可以意会。铜亦附之简末,殊为无识。叶盛《水东日记》载铜天顺中为御史,以言事忤权奸,左迁知县,则其人亦铮铮者。或平生以气节自励,文章体例,非所素娴欤。
  △《白云樵唱集》·四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恭撰。恭字安中,闽县人。自称皆山樵者,“闽中十子”之一也。成祖初,以儒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载《林鸿传》中。其诗凡三集:一曰《凤台清啸》,乃官翰林以后作;此集及《草泽狂歌》,则皆未仕以前所作。恭没之后,湮晦不传。成化癸卯,南京户部尚书黄镐蒐恭遗稿,始得此集於吏部郎中长乐黄汝明家。因属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有永乐三年林环旧序,兼为三集而作者。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在《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辞》、《说》,则刻成之后,续为增入者也。恭与同邑高棅齐名,同以布衣徵入翰林。然棅出山以后诗,应酬潦倒,无复清思。恭则历官未久,投牒遽归。
  迹其性情,本耽山野。此集又作於田居之日,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得“大历十子”之遗意,其格韵远在棅上。当时次第甲乙,以棅居第三,恭居第四,殆亦所谓耻居王后者矣。
  △《草泽狂歌》·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王恭撰。案恭所作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而阙其卷数。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存其《白云樵唱》,而无此集。此集出自秀水汪氏,盖几佚而仅存也。大致与《白云樵唱》相近,而中年所作,情思较深。
  《静志居诗话》尝摘举其集中佳句数联。然如“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秋”,“椶榈叶上惊新雨,砧杵声中忆故园”,“几处移家惊落叶,一年归梦在孤舟”诸句,皆诗家常语。至“云归独树天边小,雪罢孤峰鸟外青”句,则“小”字形容颇拙,“罢”字节次未明。又“鸟外明河秋一叶,天涯凉月夜千峰”
  句,尤为疵累。夫昼见飞鸟,不见明河;夜见明河,不见飞鸟,上四字自不相贯。
  一叶落而知秋,不系乎明河;天河夏月已明,不系乎落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