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寂者不失为舒徐,疏宕者必归於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虽自重其师,过相推重。而於繁声曼调之中,独翛然存陶、韦之致,抑亦不愧於作者矣。
△《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后受业於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行多诡激,颇近於狂。著作郎李孝光、秘书卿泰哈布哈皆尝荐於朝。知元室将乱,辞不就。明太祖下婺州,闻其名,物色得之,授谘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明史·文苑传》亦同。《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旧本亦题为元人,非其实矣。诗集三卷,其子周所辑,刘基序之。《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史称其隐居九里山时,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尤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云。
△《独醉亭集》·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史谨撰。谨字公谨,昆山人。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用荐为应天府推官,降补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以终。是集前有《陈琏序》,称洪武壬午九月。
按洪武无壬午,壬午为建文五年,盖革除之后,传录者所追改。又有《独醉亭记》一篇,不著作者名氏,称谨为“滇阳史先生”,则窜谪之时,即以编管之地著籍也。据琏所序,是集盖谨所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别题曰《遗稿》。疑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於集末。然中有《经人鲊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别。观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入矣。今以原本所有,亦并存之,与谨所自定诸诗共厘为三卷。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正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偶桓选《乾坤清气集》,号为精鉴,其论诗多否少可,而此集有《送桓诗》及《题桓家揽胜楼诗》。二人契分颇深,则谨之诗格可见矣。
△《海叟集》·四卷、《集外诗》·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祥泽张氏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凯用官韵,非奸韵也。“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於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亡作也。至“雨声终日过闲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闲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矣。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即所刊《瓦缶集》、《既悔集》是也。隆庆时,何元之得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间,张所望复为重刻。此本乃国朝曹炳曾所校,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较诸本差完善焉。凯以《白燕诗》得名,时称“袁白燕”。《李梦阳序》则谓“《白燕诗》最下最传,其高者顾不传”。今检校全集,梦阳之说良是。《何景明序》谓明初诗人以凯为冠。盖凯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与景明持论颇符,故有此语。未免无以位置高启诸人,故论者不以为然。然使凯驰骋於高启诸人之间,亦各有短长,互相胜负,居其上则未能,居其下似亦未甘也。陆深《金台纪闻》载启《赠凯诗》曰:“清新还似我,雄健不如他。”其语殊不似启,殆都穆等依托为之。(案二语启集不载,深闻之於穆,穆闻之史鉴,鉴闻之朱应祥云。)然深以两言为实录,则颇不谬云。
△《荣进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吴伯宗撰。伯宗名佑,以字行,金谿人。洪武辛未进士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事迹具《明史》本传。伯宗守正不阿,虽忤旨贬谪,不少悔。胡惟庸擅权之日,势焰张甚,独毅然上疏劾之,风节棱棱,殊不可及。所著有《南宫集》、《使交集》、《成均集》,共二十卷,又《玉堂集》四卷,今皆未见。此本中有《奉使安南》、《国学释奠》、《玉堂燕坐》诸诗,疑原集散佚,后人掇拾残剩,合为此编也。一卷冠以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小传》一篇,次为乡试、会试、御试卷。二卷、三卷皆诗,而附以赋及诗补遗。四卷为杂文。目录首列序文,而卷首无之,盖传写佚脱。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於此。其乡试、会试诸篇,可以考见当时取士之制,与文字之式。惟陆深《金台纪闻》称:“洪武前三科犹沿元制,用经疑。至二十一年戊辰,始定今三场之制。”而集中所载试卷,乃经义而非经疑,殊不可解。又第三卷有《上问安南事》五言诗,与诸选本所载日本使臣嗐哩嘛哈《答明太祖诏问日本风俗诗》,仅字句小异,未详孰是。然其诗皆夸大日本之词,不应出自伯宗之手,或伯宗后人因其曾使安南,误剽入之欤。今姑仍旧本录之,而记其所疑,以备参考焉。
△《梁园寓稿》·九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翰撰。翰字时举,禹州人。元季隐居中条山。明初出为周王橚长史。
王素骄,有异志。翰屡谏弗纳,断指佯狂去。后王败,得不坐。其事附见《明史·周王传》中。后起为翰林编修,寻谪廉州教授。夷獠乱,城陷,抗节死。《明史·艺文志》载所著有《敝帚集》五卷、《梁园寓稿》九卷。《敝帚集》今未见。
此书卷数与《明史》合。焦竑《经籍志》止称《寓稿》二卷,误也。《焦志》别载翰《山林樵唱》一卷,今亦未见,殆并佚欤。翰始抗骄王,终殉国难,其立身具有本末。发为文章,率具刚劲之气,故古体往往有质直语。然自抒性情,无元人秾纤之习。七言古体,声调亦颇高朗。朱彝尊辑《明诗综》,未录翰诗,当由未睹斯集。今以其人而特存之,亦圣代表章忠烈,阐扬幽隐之意也。
△《自怡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琏撰。琏字孟藻,青田人,诚意伯基长子。洪武十年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事迹附见《明史·刘基传》。是集为其子廌所编。末附洪武十三年国史院编修官吴从善所作哀辞,备述基从太祖起兵,琏在南田山,制驭诸草窃,请设谈洋巡检,以靖逃盗之源,及沮沈立本媚附权臣事。惟以材略气节称之,不及其文章。卷首载秦府纪善《黄伯生序》,乃称尝见其遇事刚果,坐折奸佞,不挠不阿。宜其少年锐气,盛满於中。今读其诗,顾乃温柔冲淡,怛然有爱君忧国之至情,而自视欿然如有不足,以为庶几於闻道。今观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非所喜作。至於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於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以勋阀掩欤。
△《斗南老人集》·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胡奎撰。奎字虚白,海宁人。生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徵,官宁王府教授。是集前有宁王权《序》,称其“晚年泊舟鄱阳望湖亭,见石刻东坡《黑云堆墨未遮山诗》,次韵和之。俄见一叟来,诵其诗曰:子非斗南老人耶?因以自号。”其事颇怪,疑好事者附会之,莫由诘其真妄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案今世所传奎集皆出天籁阁抄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此本为明初宁王府文英馆所刊,见於《宁藩书目》。
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原刻影抄,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与项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观《宁王序》中,又载:“宗哲徐将军居西山,有道士过访,食蕨。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只待杜鹃啼血后,展开凤尾始朝天。’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一人’四字。时先生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与望湖亭和诗一事,文相连属,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穆《南濠诗话》摭入耳。奎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彝尊谓其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然舂容和雅,其长处亦不可掩。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希澹园诗》·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隐居不仕。故其《题赵孟罨洹酚性唬骸巴跛锝翊裉孟桑曰嫦崎āH绱饲嗌胶焓骼铮晌奘吨止咸铩!鄙罘砥涑鍪露铡H豢爸梁槲渲校蛊鹞颇细Ы淌冢潇豆佟
盖与仇远入元事同一例。原本题曰:“元虞堪”,非其实也。堪隶籍长洲,而集中《岩居高士图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画山曲》有“家山万里隔,蜀道正难行”句,《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书生”句。而《西蜀二绝句》、《三峡谣》、《旅怀诗》、《忆锦官诗》、《送张士皋归闽中诗》、《次韵陆高士见寄诗》、皆於蜀有故乡之思。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诗》,则并作於蜀。考《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堪於允文为七世孙,於集为从孙,意其流寓长洲,而於蜀仍往来未绝欤。此集后有《自跋》,称丁未岁冬至前一日。
案丁未为元至正二十七年,则皆元时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复见。相传堪没后,所遗翰墨尚数箧。其子孙不读书,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则其散佚者固亦多矣。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薄,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娟独立矣。世又有堪诗别本,题曰《鼓枻稿》者,与此集互相检勘,其诗篇数多寡并同。惟前后编次稍异。或即堪之原本,或后人别题以行,均未可定。今附存其目於此,不复录焉。
△《鹅湖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明龚斅撰。斅,铅山人。《明史》无传。惟《太祖本纪》载:“洪武十三年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斅、赵民望、吴源为春夏官。”又《宋讷传》称:“讷为祭酒,与讷定学规者,司业王嘉会、龚斅。三人年俱高,须发皓白,终日危坐,堂上肃然。”而亦不详其本末。考《铅山县志》,称:“斅先以明经分教广信,辑朱子之说,补六经图。御史叶孟芳荐其学行,徵入为四辅官,以老乞归。又召为国子祭酒,卒於官。著有《经野类抄》二十八卷。”
盖亦穷经笃学之士也。其集见於焦竑《经籍志》者六卷,流传甚鲜。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蒐采极博,而均不及其名姓,则亡佚久矣。今惟《永乐大典》尚颇载其诗文。诗虽多沿元季馀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能不愧於作者。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往使。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浡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错不合,自当以斅所记为得其实,是亦足以资考证也。谨掇拾薈稡,仍依原目,定为六卷著於录。
△《荥阳外史集》·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郑真撰。真字千之,鄞县人。《成化四明郡志》称其研穷六籍,尤长於《春秋》。吴澄尝策以治道十二事,皆经史之隽永,真答之无凝滞。洪武四年乡试第一。授临淮县教谕,升广信府教授。与兄驹、弟凤并以文学擅名,真尤以古文著。初与金华宋濂声价相埒,尝与濂共作《裴中著存堂记》,真文先成,濂为之阁笔。后濂致位通显,黼黻庙廊。真偃蹇卑栖,以学官没世,故声华阒寂,传述者稀。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并骛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肩随,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原集百卷,明代已佚其三十卷。今所存者亦多残阙失次,讹不胜乙,或至於不可句读。殆世不甚传,故莫为是正,其不全佚者幸耳。今推验文句,各为校定。其必不可通者,则仍原本录之,庶不失阙疑之义焉。
△《全室外集》·九卷、《续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僧宗泐撰。宗泐字季潭,临安人。洪武初举高行沙门,命住天界寺。寻往西域求遗经,还授左善世。太祖欲授以官,固辞。太祖为撰《免官说》。其后胡惟庸谋逆,词连宗泐,特原之。是编题曰《外集》,盖释氏以佛经为内学,故以诗文为外,犹宋释道璨《柳塘外集》例也。首二卷为应制诗,及乐府供佛、赞佛诸曲。三卷至八卷为古近体诗。九卷为疏及题跋。《续集》诗文合编,而诗文之间阙四页,其原数遂不可考。今所存者凡诗三十六首、题跋十五篇。《千顷堂书目》作《全室外集》十卷,盖合此一卷言之耳。宗泐虽托迹缁流,而笃好儒术。
故其诗风骨高骞,可抗行於作者之间。徐一夔作是集《序》,称其:“如霜晨老鹤,声闻九皋,清庙朱弦,曲终三叹。彷佛近之。皎然、齐己固未易言,要不在契嵩、惠洪下。与句曲外史张羽,均元明之际方外之秀出者也。”《千顷堂书目》载宗泐尚有《西游集》一卷,盖奉使求经时道路往还所作。见闻既异,其记载必有可观。今未见其本,存佚殆不可知矣。徐祯卿《翦胜野闻》谓宗泐奉使西域,未至其地,途遇神僧幻化而归者。盖未知宗泐有此集,故造是齐东之语,与所谓宗泐蓄发还俗者同一谬妄也。
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
○别集类二十三
△《岘泉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张宇初撰。宇初字子璿,贵溪人,张道陵四十三世孙,洪武十年袭掌道教,永乐八年卒。《明史·方技传》附见其父《正常传》中,称其建文时尝坐不法夺印诰,成祖即位复之;又称其尝受道法於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互相诋讦。其人品颇不纯粹,然其文章乃斐然可观。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荀子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於儒者之言。《问神》一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