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АU獗士钕畲右豢季捅挥萌ブЦ侗壤本惩馕渥安慷拥男枰ǚ钦剂旆延茫!蔽侄亍·奥斯特罗于1945年9月29日根据德国信贷银行的档案和对德国国家银行负责管理柏林德国信贷银行的两个董事之一(安东·维尔茨)的审讯记录所写的报告,对法国的情况提供了翔实的证据。
战败的法国为偿付占领费用所缴纳的税款,被用以支付从法国转运往德国的原料、粮食和其他物品的货款。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
从这个来源得到的款项,还被用来购买证券、绘画和其他艺术品,也为德国购买无线电设备,购买德国人在法国掠夺的黄金,购买罗马尼亚货币供德国武装部队在罗马尼亚使用,以及为在空袭中遭到毁坏的德国各图书馆购买图书。占领费用还被用来支付出口到德国的货物的战灾保险费,支付从法国招募到德国去干活的工人的家属赡养费,为在法国的党卫队和德国海关与国内税收业务的活动提供经费,以及为外交部的宣传活动提供经费。
德国以占领费形式征收到的款项为数极大。德国财政部长施威林·冯·克罗西克在1944年4月15日的一份报告中估计,截至1944年2月底为止,德国收到的占领费用总数达到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下页的表便是从该报告中摘出的,它表明了占领费用的摊派情况。
截至1944年2月底为止所征收的占领费用(单位:百万马克)
1。法国
甲项2;287。0
乙项23;561。0
2。荷兰用弗罗林现缴的
费用5;666。0
特别捐款500。0
抗击布尔什维主义的捐款1;550。0
3。塞尔维亚560。0
4。比利时4;517。6
5。挪威(只计预算上支付的费用)1;278。4
6。罗马尼亚12。8
7。匈牙利51。8
8。克罗地亚118。5
9。斯洛伐克0。6
10。希腊3;758。1
11。意大利1;432。6
12。保加利亚27。0
13。芬兰126。5
14。德国驻乌克兰专员辖区1;246。1
15。德国驻乌克兰专员辖区(以卢布缴纳的)107。9
16。西班牙78。5
17。德国驻奥斯兰专员辖区753。6
18。阿尔巴尼亚29。1
总计47;663。1
在这个日期以后,由于德国丧失了土地,占领费用的总数减少了。据估计,在整个战争中德国收到的款项约在六百亿马克以上。可是,这笔数目不包括以“上缴金”名义向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征收的总计在六十亿到八十亿马克之间的捐款,也不包括由于驻扎军队或征集军需品而收的费用。在波兰、巴尔干各国和俄国被占领区的某些地方,并没有建立清算办法或征收占领费用的制度。与此相反,德国军队奉命直接从他们驻扎的地方搜括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除了上述的经常缴纳的款项外,德国人还不时在被占领国家内以实际的或莫须有的理由课处罚款来取得更多的资金。例如,单在1943年内,驻贝尔格莱德的德国野战司令部就强行课处了价值四千八百八十一万八千零六十八第纳尔的现金罚款。在挪威,他们课处了一系列的罚款,其中包括1941年1月对特隆赫姆、斯塔万格和佛斯特…奥普兰等地分别征收的价值六万、五万和十万克朗的罚款。同年9月,斯塔万格市政当局又因所谓破坏电话线的罪名被迫再行缴纳二百万克朗。在荷兰,仅仅对六十二个市政当局课处的罚款,合计起来至少就有二千零二十四万三千零二十四盾,而在法国,集体罚款的数目至少有四亿一千二百六十三万六千五百五十法郎。
清算协定的谈判,以及随后的巧妙运用,使德国有办法不仅可以向被占领国家,而且可以向它的盟国以至某些中立国家勒索财政捐款。在正常情况下,清算协定缔结国之间的贸易,在一段时期内必须大致平衡,除非债权国愿意不断贷款给债务国。可是在1940年5月以后,德国凭借占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能够强迫贷款国提供远超出它乐于借出的数量的贷款。欧洲作为一个整体,被迫不断供给德国它所需要的任何货物,而收回的却是清算帐目上给予德国的贷款,这些贷款要到战争结束后才会偿还。德国在清算帐目上欠下的债务,不仅是为了购买商品,而且是为了运输和过境费用,为了履行德国向国外的定货,以及为了外国工人在德国的储蓄存款的汇划。
德国建立的清算协定体系,范围非常广泛。到1941年底,德国已同欧洲大陆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谈判了清算协定,这些国家彼此之间有许多也进行了这种谈判。后一类协定中有些是通过设在柏林的中央票据交换所结算的,于是德国便毫不踌躇地操纵这些协定使其对自己有利,冻结了有利于协定一方的贷款,并利用这种贷款来弥补它自己的交易。
德国通过清算帐目上的债务而得到的款项为数相当可观,到1944年9月总计约达三百六十亿马克。各个国家——尤其是东南欧的卫星国家——曾经作过努力,想通过诸如购买黄金和收回在德国手中的证券,以至订购战后交付的货物这类办法,来减少它们的马克债权。但是,除挪威和土耳其外,所有同德国有清算协定的国家,在战争结束时都对德国保有为数可观的债权。
德国在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清算协定体系,是朝着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方向所采取的唯一现实的步骤,因而值得注意。正如上文已经说过的那样,德国的计划着眼于把战前德国与其贸易伙伴的双边清算协定体系扩大成为一种多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欧洲的对外贸易将通过设在柏林的一个中央票据交换所来进行。可是,有意义的是,在德国的势力范围之外,竟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通过柏林来进行金融交易。
德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财政剥削,由于它能够定出对马克非常有利的兑换率而变得广泛得多,这至少在战争的初期是如此。在已经并入或计划并入德国的某些地区,新的兑换率表示了当地货币的升值。采取这个步骤是为了使这些地区的物价和工资水平同德国的一般水平相一致,但是在所有其他的地区,新的兑换率却意味着当地货币折合马克大为贬值。
德国通过增加马克对其贸易伙伴的货币的比值,增加了它在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它之所以能够保持这种优势,是凭借它当时在欧洲据有的所向无敌的地位。在正常情况下,为任何货币定出一种高的兑换率,意味着自动减少出口商品和增加进口商品,随后还为有关国家带来兑换的困难。币值定得过高的国家,只有在贸易伙伴准备把该国入超的数目借给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保持这样的兑换率,但是这种局面是不大会持续很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欧洲的贸易伙伴虽然不愿意给它贷款,但是因为它们自身相当软弱,所以在面临德国的要求时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德国的赤字不是靠征收占领费便是靠增加清算帐目上的债务而弥补掉了。
在战争的后期,由于欧洲普遍出现通货膨胀,使德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大为增高,因此德国通过把马克的币值定得过高而获得的利益大为减少了。
德国对欧洲的财政剥削得以顺利进行,是由于德国控制了被占领各国的银行系统,并加以重建或改组,使它们成为各自营业的地区内奉行德国指示的工具。
德国人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在沦入他们统治下的国家里取得对发钞银行的控制,要是这种银行已不存在,那就开办新的。在总督辖区、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奥斯兰与乌克兰,以及比利时,他们都设立了新的银行,但是在别处,德国人觉得原来的机构还可以利用。比利时的情况是特殊的,因为在占领期间有两家中央银行同时营业。这是由于该国沦陷前不久,国家银行的董事全逃走了,直到德国占领后不久才回来,可是这时德国人已经在布鲁塞尔新办了一家比利时发钞银行,名为钞票发行银行。两家银行都获准营业,国家银行负责发行钞票和发放贷款给政府机关,而钞票发行银行则专门办理票据交换和外汇业务。尽管这样划分责任,但是银行业务方针的一致性,却由于银行管理部门以及国家银行和钞票发行银行全体高级职员之间私人关系融洽而得到了保证。
总的方针是把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留给有关国家的国民办理,而派一个或几个德国人或德国所赞助的人担任监督。后一类人大多称做银行专员,虽然在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他们的名称只是顾问。在丹麦这个名义上也是独立的国家里,德国人不是通过银行专员,而是通过德国公使馆办事处的官员和从德国派去视察的顾问进行控制的。在荷兰,由于该国的纳粹党人罗斯特·范·托宁根奉派出任荷兰银行总裁,银行专员的任务就大大地简化了。不论这些银行是否是新办的,也不论这些银行和德国代表名义上的关系是什么,德国的要求同样是咄咄逼人的。在一切情况下,德国代表都有权要求得到他们希望知道的银行工作的任何情形,他们的命令必须予以执行,他们对于自己不赞同的任何行动还有权否决。例如,对比利时国家银行就颁布过下列这样的规定:
(1)国家银行的一切措施应随时报告驻该行的专员。专员可以获得有关该行一切业务的情况。
……
(3)比利时国家银行总裁、常务董事和总管理处的一切重要措施,尤其是批准贷款和规定该行往来业务的利率,均需得到驻该行专员的同意。专员可全面批准各批交易,他也可随时撤销此项同意。
(4)专员有权发布命令,促使该行完成任务。
因此,在德国的控制下,各个中央银行的权力都进行了调整,以适合德国作战的需要。完全取消了对于发行钞票和批准贷款的限制,于是这些银行就得以筹集资金来支付占领费用和德国在被占领国家的直接军事开支。另一个步骤是降低借款应付的利率,从而奖励生产,其中大多数是为了德国而进行的。
德国对被占领国家银行系统的控制,不是只限于中央银行,而是扩大到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私营银行在内。在许多国家里(最引人注目的例外是法国和荷兰),已经存在着一种对银行进行监督的机构,德国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满足于通过当地的这些机构来进行工作。在另一些国家里,则成立了德国的控制银行业务的机构,往往就由银行专员担任领导。在这方面,比利时的情况也是特殊的:保留了享有自主权的比利时银行委员会,同时又设立了一个德国机构。
控制私营银行有许多目的。除了执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方针外,这种控制还大大地方便了对有关国家的剥削,尤其是在为德国进行的生产方面,同时又为德国参加当地的企业创造了机会。在这方面,单纯的政府行动由于德国私营银行的参加而得到了支持,这些私营银行对于在被占领国家,甚至在盟国取得关键性的地位都很积极。
德国的财政政策,对被它占领的国家,以及在小得多的程度上,对它统治下的国家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方面,德国在战争中始终从这些有关国家的总产量中把越来越多的部分攫为己有,另一方面,它的行动又大大增加了可利用的支付手段,这就造成了一种通货高度膨胀的局面。
德国的某些措施,特别是发行德国信贷银行纸币,直接起了使通货膨胀的作用,因为它等于立刻增加了流通的货币的数量。甚至后来收回了这种纸币,也没有消除掉这种压力,其原因在于它们只不过由数目相等的本国货币取代而已。柏林的德国票据交换所积欠的借款,也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作用。一则,它等于单方面把商品取走;二则,虽然德国人对于他们拿到的商品并不付钱,但本国政府为了防止其出口商破产,却不得不以清算债权的形式自己先垫付出来。同样,在银行内部,修改银行章程以便有可能无限制地批准贷款一事,意味着把防止通货膨胀的另一项措施也取消了。
货币发行额的大量增加,结合上商品供应的减少,造成了人们手头不留现钱的情况和全欧洲黑市买卖的普遍滋长。德国人利用了这种局面,他们有着无限的钱,能够而且愿意利用这一点作为进而获得他们需要的商品的手段。德国在黑市上的采购工作是由官方控制和集中管理的,尤其是在西欧。它是一个重要的供应来源,至少在1943年3月15日明令取消以前是如此。
第八章 结论
德国想在欧洲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的图谋以失败告终。由于德国的干涉,的确促成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总的说来,这些变化与其说是由于旨在创立一种新秩序的一些具体措施,倒不如说是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思熟虑和缺乏时间,使1940年夏天提出的这些宏伟的建议没有能实现。新秩序的某些特点,由于德国人的行动而变得很清楚,不过这项政策的全面实现,却被德国人推迟到他们有朝一日成为欧洲无可争辩的主子的时候。这个时候始终就没有到来。
通过德国人的行动确实变得多少清楚一点的新秩序的特点之一,是这个区域未来的行政管理结构。在一个个国家陆续沦入德国的统治下时,它们每一个都被派定了一种适合于它在新秩序中最终所占地位的行政管理方式。这样,通过把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和波兰的上西里西亚之类的地区并入德意志帝国,欧洲的工业核心就被置于统一的控制之下。另一些不那么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包括西欧的其余地方在内,只受到间接的控制,但是那些被指定为“殖民地的”地方,尤其是苏联被占领区和波兰的总督辖区,虽然它们仍旧同德国本土分开,却由德国直接控制,不准当地人参加自己的行政管理。
除了决定新秩序的结构以外,德国人为了实现他们的新欧洲计划而采取的唯一实际的行动是在财政领域里。在这方面,的确可以说,柏林有一时期成了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马克成了居统治地位的货币,许多国家开始通过柏林以马克来结算它们的全部商业交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全在德国的直接统治之下。凡是自己保留一点选择权的国家,至少部分是处在以柏林为中心的多边清算系统之外的。
德国的宣传机构在1940年曾经大肆鼓吹新秩序的优点,但是隔了大约两年,对于这件事却几乎绝口不提,转而大谈欧洲所有国家需要联合起来抗击布尔什维主义,这是一种先兆。德国人对战争的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建立新秩序的可能性,是以战争决不会拖得很久的信念为基础的。德国通过几场短促的战役就可以取得新秩序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巩固其地位,决定其对待仍然留在新秩序以外的地区的态度。对俄国发动的进攻,以及随后认识到这个国家与德国先前的对手不同,不能一举予以摧毁时,局势就完全改变了。德国这时面临着一场它毫无准备的持久战争。它不能仅仅为了实现一种理论而浪费时间或精力去促进新秩序。它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激烈斗争。为了不管怎样把这场斗争继续下去,它不得不放弃了长期的计划,竭尽全力来获得进行这场战斗的手段。有一段时期,这一目标似乎是它力所能及的,德国军队继续保持着攻势。但是从1943年初起,这种形势便改观了。德国的敌人这时采取了攻势,德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