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字军的战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二世终于呆不下去了,他借口生病离开返回法国,走时留下一万名法国十字军。其实理查一世巴不得菲利普二世早点儿卷铺盖卷儿走人,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他将是这场圣战惟一的英雄。
  1191年9月,萨拉丁才腾出手从幼发拉底河流域归来对付他的对手“狮心王”理查一世。不过萨拉丁来得迟未必是坏事,因为这时在他的敌人中间,已经少了菲利普二世等人,否则两个甚至三个打一个,耶路撒冷可真是凶多吉少了。萨拉丁先是围攻基督徒手中的沿海重镇雅法,目的是把理查一世引过来,在途中解决这些十字军。这时十字军的队伍意见并不统一,除了理查一世大家都提出应该以阿卡为依托对耶路撒冷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这也是他们此行最主要的目标,但是理查一世并不急于攻打圣城,而是执意要向雅法进军,等解决雅法问题之后再解决耶路撒冷。正如萨拉丁所料,“狮心王”此时想做的,是直接与萨拉丁面对面大干一场。
  应该说,理查一世是一位颇具军事才能的统帅,在接下来的表现中,在战术上他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让萨拉丁吃尽了苦头。对这一点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自己的骑士英雄是不惜笔墨的。但是他却不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在战略上层面上他还有一点儿优柔寡断。这使得他丧失了攻克耶路撒冷的机会,最后只好在萨拉丁坚固了城防之后,远远望着这座城池的城头黯然转身离去。耶路撒冷本是这次东征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十字军淹死了一个“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气跑了一个菲利普二世。或许“狮心王”内心里有更高的筹谋,他或许希望直接地、彻底地打败萨拉丁,让这位伊斯兰世界的不世英雄的一世英名从此终结。他曾一度希望放弃攻击耶路撒冷,转而进军萨拉丁阿尤布王朝的老巢埃及,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野心甚至可比当年的亚历山大。不过即使如此,理查一世在指挥一支庞大的联军上也显得霸气有余,气量不足,这不仅使得那些在阿卡城头受过他撕旗之辱的德国人愤懑地退场了,留在队伍中的法国人也暗中遭到他的清算,连鼻子都给气歪了。
  这一次萨拉丁仍然沿用以往惯用的战术,即发挥阿拉伯轻骑兵行动迅速的特点,在理查一世的队伍的行军路途以小股骑射骚扰十字军,引诱他们追击,等到敌人被折磨的憔悴不堪的时候,再反身将敌军吃掉。
  但是这次萨拉丁遇到的是一生中最强劲的对手。首先,由阿卡出发向雅法行军,理查一世是沿海岸走的,这样,一路上容易得到海上船只输送的补给物质。其次,更重要的是,理查一世仔细研究过穆斯林的战法,行军中不仅任凭对方轻骑左右骚扰引诱不为所动,而且编排出一种步兵阵形战术去对付萨拉丁(步兵在以往的十字军中常常不受重视),即以步兵应付骑射部队,前排步兵将长矛斜插在地上,使对方骑兵靠近不得,在长矛中间安插射程超过对方弓箭射程的长弓射手。在理查一世的指挥下,这种阵形始终保持的较好,结果萨拉丁的人马损失很大,无奈只好放弃轻骑骚扰战术,率部正面迎击“狮心王”的十字军。
  9月7日,双方在雅法北面的阿尔苏夫相遇,由此第三次十字军战争的两位最重要人物直接发生碰撞。这场战斗对于萨拉丁来说进行的异常艰苦。十字军射程极远的英国长弓使萨拉丁的轻骑兵在一波波冲击中纷纷落马;而长矛兵更是与长弓兵有序地配合,令对手突入不得。这种步兵战法令萨拉丁的骑兵无所适从,他们甚至连敌人的重骑兵都很难引诱出来(萨拉丁原本希望把他们引诱到英国长弓的射程之外吃掉),因为他们的重骑兵也只有当对方在长弓和长矛的打击下出现混乱时,才出来冲击和包抄。另外,十字军步兵的自我防护也做的很充分,他们都穿着弓箭无法穿透的毡衣,即使毡衣中箭,仍然可以在阵中作战。萨拉丁发现处于后队的十字军“医护骑士团”比较薄弱,便命令手下射杀了他们很多战马,使其几乎瘫痪,但是终不能扭转战局。这样胜利的天平就越来越向十字军一方倾斜。萨拉丁只好让部队退向海边的一片丛林,伺机杀敌,因为损失太大,于是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阿尔苏夫之战终结了萨拉丁不败的神话,也是十字军自哈廷战役以来的首次重要的胜利。
  1192年上半年,理查一世打算进攻圣城耶路撒冷,然而向耶路撒冷进军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面前有一位强大的对手,一个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惊的萨拉丁。理查一世曾两度将部队开拔到可以看到圣城的不太远的地方,无奈面对萨拉丁及穆斯林大军,不得不退缩回去。他曾发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绝不看圣城一眼,而且有一次他偶然在圣城外面的一座山丘上看到了圣城的城墙,只好用盾牌遮住自己那张痛苦的脸。在这段时间,萨拉丁认真地加强了驻守圣城的部队,耶路撒冷的城防也得以巩固。经过不长的休战之后,1192年7月,萨拉丁带兵突袭雅法并拿下该城;同月,理查一世率军又从水路攻入雅法城内,经过一番苦战把这座城池给夺了回来。萨拉丁赠马的故事就发生在理查一世的这一次夺城之战中。当理查一世攻入城内的时候,已经处于劣势的萨拉丁发现他的对手没有骑马,竟然找来两匹好马让弟弟阿迪尔在阵前送给理查一世,理查一世也没客气,欣然接受了战场上的对手的赠马。双方阵前的士兵都被萨拉丁赠马的举动弄得目瞪口呆。不过这件事后来广为流传,成为浪漫骑士精神的美谈。理查一世就是骑着萨拉丁的赠马把这位浪漫骑士赶出了雅法,而萨拉丁也是虽败犹荣,走的像个绅士。
  离开雅法的萨拉丁继续上演浪漫骑士的故事。当得知理查一世患病卧床的消息之后,他便派人给对手理查一世送去了水果和医生,而此时萨拉丁自己也是身染病疴。萨拉丁楞使800年后的读者真真一睹什么叫国际主义。
  但是,“狮心王”是难以撼动这位浪漫的骑士萨拉丁的。十字军无力攻打圣城,这使得理查一世萌生退意。于是双方就在1192年的9月2日达成一个协议——耶路撒冷归穆斯林所有,非武装的基督徒获准可以前往圣城朝圣。在协议上签字的双方是萨拉丁与理查一世。协议表明,第三次十字军战争以十字军的失败宣告结束。9月底,“狮心王”理查一世启程离开巴勒斯坦,以后他也再没有望见过耶路撒冷的城墙;而萨拉丁依然是圣城的保护者。第四次十字军战争(上)
  1198年,初登大位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见右图)号召发动新的十字军战争(英诺森三世出身于意大利孔蒂家族,据说这个家族至今为教会贡献了九位教皇),但是君主们并没把教皇的“圣谕”当盘儿菜。 当时英国和法国这一对老冤家彼此正打的死去活来的;德国人早就看不惯教皇的颐指气使,此时也正热衷于抢夺教皇手里的权力;而且,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也使西欧的君主们丧失了对穆斯林再一次发动战争的兴趣。
  然而事情的发展在1199年出现了转机。法国中北部纽利的一位教士富尔克的一次绘声绘色的布道演讲,使聆听演讲的基督徒热情高涨,他们索性借一次骑士比武大会将十字军组建起来。大会主办者叫蒂博三世,是一位香巴尼的伯爵,他也因此成为十字军的首领。不过这位伯爵次年就死了,来自意大利蒙费拉的伯爵博尼费斯顶替了他的空缺。博尼费斯的家族有一些人是东方十字军的干将,在第三次十字军战争中提到的那个康拉德是他的兄弟,前耶路撒冷王国国王鲍德温五世是他的侄子。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既定的攻打目标是埃及,可是最终倒霉的却是拜占廷帝国。其实拜占廷栽在十字军手里早已不是第一次,在以往的十字军战争中,拜占廷就曾经屡屡被十字军顺手牵羊。不过这次“牵羊”对它来说却是致命的。
  这次十字军战争名义上是由西方基督教会策动的,但是教会很快就丧失了对十字军的实际控制权。
  十字军组建好之后,头领博尼费斯及德国皇帝派人前往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共和国,商谈请它们派船运兵到埃及事宜。十字军之所以求助于它们,就是希望利用他们的大船从海上东征埃及,因为走陆路实在太费时、费力,当然夺回耶路撒冷也在计划之中;而那些城市商人们也是有钱支助战争的。一些商业城市特别是热那亚,似乎对与穆斯林打仗并不感兴趣,但是威尼斯共和国答应有偿地出船运输三万三千五百名十字军和四千五百匹战马(代价是八万五千银马克以及分得包括土地在内的战利品的50%)。其实埃及当时是这些意大利城邦的重要商业伙伴,让十字军把埃及搞成乌烟瘴气的,意大利商人们当然是不高兴的。
  1201年,十字军的人马如约来到威尼斯,人数比预计的要少一些,然而他们在威尼斯遇到了麻烦。老奸巨猾的威尼斯瞎眼总督恩里科·丹德罗,以他们付不出早先答应的巨额船运费用为借口,拒绝送他们上路,威尼斯人甚至还在利多岛设障拦截十字军。其实威尼斯人是另有所图的。在恩里科·丹德罗和威尼斯人的威逼、游说下,十字军决定改变初衷,帮助他们攻下亚得里亚海的港口城市萨拉(即扎达尔,位于今克罗地亚)。这座港口城市曾经在威尼斯人的管辖之下,不过这时占有这座城市的是匈牙利人。于是倒霉的匈牙利人又一次成为十字军的牺牲品。为了与十字军拉拢关系,这位瞎眼老总督甚至还在圣·马可大教堂举行过一次参军(即参加十字军)表演秀。这样,以所谓的圣战为借口的十字军这回连最后一块遮羞布也不要了,索性为威尼斯人当起了雇佣军,只要雇主给好处,没有什么不可以干的。十字军得到回报是,免除十字军欠下的巨额外债(使用威尼斯的船只以及在威尼斯吃住的花费),分享战争成果。正所谓 “吃人家的嘴短”。
  1202年10月,十字军和威尼斯人从威尼斯出发,他们带了70余艘战船和约150艘货船,由海路向萨拉杀来。杀戒一开就于11月24日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这座城池。匈牙利人也是信奉西方基督教的基督徒,它的国王甚至还曾经“举起十字架”表示宣誓效忠。“举起十字架”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含义,这意味着“举起十字架”者自愿成为十字军的一员,加入到消灭异教徒的行列。萨拉的居民将印有十字架图案的旗帜悬挂在城头,以及各家各户的窗外,以此表明他们与十字军不仅是同一个上帝的子民,而且是同一个教会的信众。但是这根本无济于事。
  就这样,十字军在狡猾的威尼斯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上了这些奸商的贼船。虽然威尼斯人以索取巨额欠费为威胁,使这些十字军不得不充当杀人越货的流寇,不过威尼斯人给他们以平分战利品的回报,也足以令负债经营的十字军们垂涎欲滴了。
  第四次十字军战争(中)
  十字军的头领博尼费斯在打萨拉之前不知何故离开队伍,跑到斯瓦比亚的一个表兄弟菲利普那儿,几年前被推翻的拜占廷皇帝艾萨克二世的儿子阿历克塞·安吉卢斯,也在那儿避难。不知这种巧合是有意的安排还是纯粹的偶然。阿历克塞·安吉卢斯以替十字军向威尼斯人返还所有费用为条件,要求博尼费斯帮助他打回拜占廷当皇帝。对此,博尼费斯感到盛情难却,因为阿历克塞·安吉卢斯答应的条件挺优厚,拒绝实在有点儿可惜。博尼费斯在心里打起如意算盘,他想夺回兄弟康拉德早先在拜占廷所拥有的领地,这个康拉德曾是早年的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的女婿,后来失宠被老婆的娘家人给驱逐了。另外,阿历克塞·安吉卢斯以拜占廷的东方正教归附于西方基督教为诱饵,请求教皇支持他父子反对篡位的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三世;而且他还搬出在德国当皇帝的姐夫,说和十字军帮助他回去复位。
  博尼费斯和阿历克塞·安吉卢斯是在科孚岛与十字军汇合的。
  当威尼斯人得知阿历克塞·安吉卢斯和博尼费斯的主意之后,他们欣然支持这个计划。这些年来威尼斯人时常受到拜占廷的进攻,没少吃亏,商业活动也受到制约。
  教会下面的教士也积极说服十字军攻打拜占廷。他们认为信奉东方正教的拜占廷与穆斯林关系暧昧,在第三次十字军战争中还与萨拉丁结盟,对十字军抱有敌意,而且在第二次十字军战争中既不出工也不出力,所以应该让这个邪恶的国家长长记性。
  1203年5月末,十字军从安德罗斯岛向君士坦丁堡进发,6月底,他们的船队就把拜占廷的舰队给打垮了,7月初进抵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要处金角湾。当十字军开进到拜占廷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城内的老百姓并未打开城门夹道欢迎阿历克塞·安吉卢斯的归来。因为与十字军沆瀣一气的阿历克塞·安吉卢斯在国民心中形象太差,他们宁可支持现任的篡权者当皇帝,也不喜欢他这个与可恶的十字军勾搭在一起的流亡者。不过现任皇帝阿历克塞三世表现也实在太差,这个家伙在十字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的过程时候,席卷国库财物,携眷逃往色雷斯了。于是十字军用刀剑把阿历克塞·安吉卢斯按在君王的宝座上。这样,一个引狼入室的家伙摇身一变成了阿历克塞四世,担任被废黜的老爹艾萨克二世的辅帝。
  可是雇别人打仗是要花钱的,阿历克塞四世的登基使得原本被阿历克塞三世席卷过一回的国库变得更加空空如也。
  君士坦丁堡人对十字军的憎恨是显而易见的,来到城里的十字军时常受到敌意的攻击,而十字军更是打砸抢的行家里手。阿历克塞四世不得不设法平息混乱,出面请十字军到金角湾对面安营扎寨。然而即使如此,十字军仍然进城兴起暴乱,直至把君士坦丁堡城区烧去一片,他们还为放火找出一个理由——那里有一座清真寺。
  人们当然痛恨阿历克塞四世这个“汉”奸,一个叫阿历克塞·杜卡斯·摩祖弗罗斯的臣子索性把阿历克塞四世给掐死了,而艾萨克二世不久也死了,于是阿历克塞·杜卡斯·摩祖弗罗斯自行加冕成了新皇帝——阿历克塞五世。
  死了冤大头阿历克塞四世,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可不答应,因为他是十字军的财神爷,他们送他回拜占庭执政就是为了获取丰厚的报酬。他这一死报酬岂不没了着落?于是在1204年春天,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在签定瓜分拜占廷的协议后开始攻打君士坦丁堡。新皇帝阿历克塞五世让他的军队到城外列队,摆出一幅要玩儿命的架势。阿历克塞五世的军队虽然素质不行,可是人数比对手多的多。看到拜占廷人在城外黑压压展开一大片,十字军们顿时心虚一大节,甚至连做饭挑水的火夫都把水壶当头盔扣在头上站在队伍里充数。就在这个时候,阿历克塞五世竟然鬼使神差地命令自己的部队撤回到城里,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可能他自己心虚不敢硬撑。看来拜占廷落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朝中无人了,连廖化那样蜀将都找不出。
  十字军开始攻城,阿历克塞五世果然是一个懦夫,他被吓的干脆趁夜扔下城池,步阿历克塞三世的后尘逃跑了。尽管守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还是招架不住敌人凶猛的进攻。4月13日,十字军从城墙的缺口打进来,先是占据西北角一片区域,随即就放起大火烧出大片的灰烬和瓦砾。与此同时,从海上攻城的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