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天八夜-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行动迅速,团不集合了。以营为单位到时就出发。我们营,我们连仍然是后卫。
第七回“三不走”,传家宝
镜头如实跟踪:凌晨四时半,“叽,叽叽。”一长两短三声哨音,震荡着寂静的农村。唤醒了沉睡的战士,一百多人,闻声跃起。忙着穿衣扣鞋,忙着摺被打包。瞬间:有人外出解手,有人洗脸刷牙。接着,有的送还家具,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找桶挑水,有的拿盆打饭。这一切,乍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实际上井井有条,忙而不乱。这是冰冻长江,非一日之寒。战争年代,我抗日武装,无论正规军还是游击队,只要条件允许,无不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虽然如此,并不是所有军队都能做到的。这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才能做到。为什么?因为它是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它已成为我军的光荣传统。它是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各种制度、纪律、条令、条例、各种政策所要求而形成的。有的不仅形成制度,而且养成习惯了。如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叫“三不走”。它的内涵就是:凡住一地,特别是民房,在部队离开时,必须要“借物已送还(包括损坏赔偿)、卫生要打扫,水缸要挑满”。其中一样未做好,都不离去。这已养成习惯,成为我军的传家宝了。
随着一声哨音,部队集合开饭。时间正好是五点。此时老乡也都先后起床,大多站在门外,看着即将离去的子弟兵。这时,各班都和房东一一道别。随着便是连里正副指导员挨家挨户检查群众纪律,无非是问各户少了什么,损坏了家具没有,再看看卫生搞了没有,水缸挑满了没有,征求有什么意见。当这一切做完了,最后才一总告别,这是老规矩,无须赘述。
五时半准时出发。全村群众站在村头,不断挥手以示送别。来到营部集合场,其他连队均已到齐。营长宣布八连前卫,机炮连跟进,然后营部、九连,七连最后。指定七连副政指穆青,负责全营收容任务,不准掉队。
由于在此休息了两天,体力得到恢复,今天又是第一天行军。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快速地向前迈进,以每小时0里的速度,一口气走了四十里,来到一个大村庄。在这里休息做午饭。各连均自动带开,分别在附近村庄,埋锅烧饭。不进民房,一律分散坐在打谷场、树阴下,等候开饭。
这时,有的在水塘边洗洗脸,有的在喝水,有的在交谈。突然有人敲竹板唱起来:“咳,咳,老天爷,真是好,听我说一段数来宝。我们出发他保佑,好人到处有好报。云障低,能见度小,蒋贼飞机来不了。头上不担心有干扰,耳边听不到机关炮。蒋介石南京急得跳,我们这里哈哈笑。”
“咳,咳,哈哈笑,哈哈笑,再过几天看热闹,七十四师大脓泡,涟水看我们枪胜炮,莫看你装备美国造,莫看你飞机头上绕,我们都是钢铁汉,从来不吃你这一套。人民力量比天高,要占涟水办不到,办不到。”这是七班老战士方伟成说的。他在淮南战斗负伤,昨天下午才出院归队。
穆青今天收容任务并不重。一共只有4名掉队的。除本连一名病员外,其余都是别的连队的。每个病号,均有一名副班长或老战士陪伴,帮助背背包、枪支,让病人空手走。这时病员顶多还有米袋、饭包和手榴弹而已。负担减轻了,走起来轻松多了,就不好意思再掉队了。部队正要开饭,他们也就赶到了。正好和大家一起吃饭。
第八回行军路上的故事会
下午一时部队又出发了。病员由于来的晚,就让他们多休息半小时才走。一时半以后,穆青又带着病员上路了。他为了给病员提精神,就主动提出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听。大家马上鼓掌欢迎。于是他就讲了一个破除迷信的故事。题目就是“周恩来捉妖记”。
话说,936年年底,“西安事变”以后,周副主席从西安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遭到土匪袭击,耽误了时间,错过了宿头。偏偏在大山沟里,迷失了方向。天又渐渐黑了下来,找不到一个村庄,遇不到一个行人。心里很急。他们一行五个人,五匹马,只好顺着一条小山沟,慢慢地往前闯。一边走,一边向两面山腰搜索。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三汊沟里。这里是发大水时,两条山沟交汇处,冲出一片山凹小平坡。突然在小平坡上发现一点灯光。大家高兴极了,马上策马而飞,转眼到了面前。原来不是村庄,也没有房屋,只有三个窑洞,住着三户人家。周副主席从马上跳下来,警卫人员都下了马。向前敲门,由于人马到了门口,三户人家都主动开了门。原来三户都是五十岁老人,只有一个头十岁的小女孩。每家也只是一间小窑洞,无法借宿。只好打听前面的情况。老人告诉他们,再走五十里才有人家,也都都住的窑洞,没有村庄。
“难道这里没有一户大户人家吗?”周副主席问。
“从前是有一户大户人家,十多年前,搬到西安去住了。”一个老汉答。
“他人走了,房子也带不走。”一个警卫人员说。
“对,房子还在,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住。”老汉说。
“为什么?”警卫员问。
“最近几年,不知何处来了一个妖怪。”老乡答。
“那有什么妖怪,瞎说。”四个警卫员都摇摇头,不相信。
“你们不相信,我带你们去看看。”老乡说。
“离这有多远?”周副主席问。
“一里不到。”对方答。
“好,请你带我们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老乡回屋里不知拿了什么东西,手一挥:“走。”
大家都牵着马跟在后面。一会儿到了。满天星斗,月光明亮。清清楚楚看到了一座全是砖瓦结构的大院落。一把“铁将军”把门。这怎么进去呢?大家正在犯愁,老乡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来,把门打开。大家高兴地进了院门。一看还有现成的马槽。草料等应有尽有。厨房锅碗瓢铲无不具备。周副主席和警卫员看了,非常高兴。问老乡是否这家亲戚?
“是佃户。”老乡答。接着又说:“我家祖辈几代都种他家地,是老佃户。所以关系比较亲切。走时委托我们看房子,种的庄稼免交地租,作为给我们的报酬。又要我全家搬来住,也是免费的,只要求看好房子就行。”
这时老乡又把他们领到厨房,找到蜡烛和煤油灯。又继续说道:“我在这里住了好几年,谁知来了一个妖怪,把我们逼走了。你们不怕要在这里住,出了问题,我可不负责任。”
“你看到妖怪吗?”一个警卫员问。
“何止看过,多次看过。你们不信,今晚也能看到。”老乡认真地答。
警卫员一听,心里也有点紧张起来,马上追问:“是个什么模样?”
老乡只好如实说道:“每到下半夜它就来了。只有小孩那么大,穿一身白衣服,脚穿拖鞋。走起来卡喳卡喳地响。我们就替它取个外号,叫‘白寡妇’。她一来总是先从前面屋顶跳下来,然后站起来,像小孩子一样,一步一步地向中间屋走来。我们胆小,一看它过来,马上就敲锣喊叫,才把她吓走。所以我们不敢在这里住,搬出去了。”
周副主席听完,哈哈大笑,“岂有此理,我们今晚就在这里,到要看看是个什么妖物,非要把她捉到不可。”本来几个警卫员吓得毛骨悚然,有点紧张。听周副主席几句话,也就鼓起勇气,壮了壮胆。
这时老乡又指给他们马料在哪里,烧草在哪里,水在哪里,盐在哪里,就是无米、无油、无菜。
大家都说,这些我们带的都有,不用老乡操心了。随即周副主席表示很感谢老乡热心帮忙,亲自把老乡送出门外。
进来后,警卫员关好大门,又抬来一个大树根,把门顶得紧紧的。这才分头办事。二个人负责厨房烧水做饭、整菜,一个人负责给马喂料饮水,一个警卫员手握一支子弹上了膛的手枪,跟在周副主席身后在院内各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四周地形地物,以便夜间发生意外时,好进退自如。等周副主席检查完,来到中堂,三个人已把洗脸水端上来,让周副主席洗洗,接着就开饭了。
这顿饭也简单,不过小米饭,萝卜粉条汤,一点咸菜而已,也谈不上好吃不好吃,反正能下饭就行了。晚餐后,又打来热水洗洗脚,已经不早了。周副主席又问了一下,马饮水了没有,草料够不够吃一夜的,当知一切都弄好后,才安排自己的住宿。
由于新来乍到,为了安全起见,五个个都住在中屋,一律打的地铺。周副主席有晚上办公习惯,让警卫员先睡,除一人站岗外,其余三人,只得先睡了。
大家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莫说睡觉的人,根本睡不着,就是站岗的人,也是提心吊胆,眼睛睁得大大的,枪握得紧紧的,子弹上了膛,聚精会神,随时准备应付意外情况。
只有周副主席一个人,还像平时一样,认真地在看文件,查找资料。有时还写写划划,十分安然……
长话短说,大约下半夜二时左右,突然一阵怪风,呼哨一声,扬起地面许多灰尘,吓得站岗的寒毛直竖,心弦紧绷。手搭扳机,两眼死死盯着目标。这时,其他三人,都一跃而起,手持短枪,涌到大门两旁。周副主席这时也感到情况异常,停止办公,走了过来。突然白光一闪,从屋上跳下怪物来,随即站了起来向中屋走来,只听卡喳、卡喳确似穿木拖鞋一样。“乒乒乓乓”,四个警卫员沉不住气了,都向目标开了枪。只见那怪物一纵身又上了房,随之从墙头跑了几步,就消失了……
周副主席马上走到跟前,用小手电筒一照,发现地上有血迹。知道被打中了。由于天还未亮,无法看清地面,遂决定赶快浇点开水,弄点早餐吃。等天明再说。
天一亮,那三户老乡,由于夜间听到了枪声,不放心地一大早就跑地来看看。刚好这边也才吃过早餐。周副主席见昨晚老乡来了,马上亲自迎出来,向他们诉说了夜间发生的一切,然后留一个警卫员看家,三个警卫员随周副主席和群众一道,顺着血迹去查找怪物的下落。他们仔细地寻找血迹,一步步地追踪下来,一直追到村后约五百米处,半山腰有一个大洞,发现洞口有血迹,肯定怪物就在里面。周副主席马上低下头就往里钻,一个胆大的警卫员一把抓住周,自己抢在前面,周只好把手电筒交给他,这时又有一个警卫员挤过来,周只好甘居第三,洞不太深,只有二十米左右,快到洞底,手电筒一照,阴影看到怪物睡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吆喝几声,不见动静,又拾起小石块砸过去,仍无反应。大家一起慢慢走向前来,俯身一看已经死了。用脚一踢翻过身来,硬梆梆的,才知道死了多时了。随手抓起来带出洞外。远看像只兔子,实际是一只大老鼠。后来经专家鉴定,当年地主家曾开过油坊,这只老鼠常来偷油吃,因够不着油,总是用尾巴在油桶里搅,然后掉头舔尾巴上油。夜夜如此,年深日久,尾巴沾上灰尘,由小到大,最后抬不起来,只好在地上拖,由于摩擦,又沾上沙石,血肉模糊,最后长成大肉瘤,走起来打在石块上和木板地上,不就卡喳卡喳响了吗?加上是只白老鼠,才传出“白寡妇”的笑话来。
谜底揭开了,当场向过路群众和附近来参观的居民作了宣传,遂破除了所谓“妖怪”的迷信传说。“周恩来捉妖记”,不是作者自编,949年底曾发表在《南京晚报》上。
在穆青讲故事时,随着故事情节,听的人被紧紧吸引,扣住心弦。一会儿欢笑,一会儿紧张,一会急于了解真相,一会儿又为周副主席担心。直到故事讲完,真情大白,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几位病号与陪护人员,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赶到了宿营地。这时各连都有人在路口等着,分别接应回去了。
第九回姐妹参军
晚七时,七连突然来了两个人。有认识的一看,原来是连部房东家两个女儿大兰和小兰。背着背包跟来了。随即把她俩送到连部,一进门姐妹俩激动得热泪盈眶,双双倒在地上。连首长一看感到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两个富家子女,娇嫩姑娘,七十里路居然也跟了上来,喜的是,她们参军决心大,到底平平安安到了部队。顿觉又淘气,又可怜。随即有通讯员帮她俩把背包解下来,又扶她们坐在背包上。这时小姜打来了热水让她们洗洗脸,刘军又从厨房打来了热饭热菜给她们吃。当晚,连长亲自安排她姐妹跟房东老大娘说好了睡在一个屋里,并让小姜抱来一捆稻草帮助打好地铺,权宿一夜。明天再送她们到营部去。营长已经和各连打了招呼,明天上午在此休息,下午一时才出发。
次日,6时起床,7时开饭。七时半穆青受连长、政指委托带着小姜帮助把大兰姐妹俩先送到营部取了介绍信,然后又送到团部,由政治处组织股接收处理。穆青又把她姐妹俩参军过程和决心,向组织股介绍了一番。说她们原要求在连队当兵。连队哪能接收哩?当时就被我们婉言谢绝了。谁知她们不死心,当我们临走时,她们有意避而不见,表示生气,谁知她姐妹俩,早已商量好了,并做好了父母的工作,当我们出发后,她俩人共带了一床被,带点干粮就一路跟上来了。为怕我们发现受阻拦,就采取保持一定距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远了怕看不见,丢掉了,近了又怕我们看见受阻拦,所以一路上,有时丢了目标,赶快跑追上,有时靠近了又赶快放慢速度,就这样,时快时慢,时跑时走,终于跟上来,又找到我们七连驻地,一进门热泪盈眶,瘫在地上,实在令人钦佩。
组织股长一听,很受感动,一口答应收下。随即大兰被分配到卫生队学习护理工作,小兰留在团政治处学习打字员工作。二人才放下心来,向穆青致谢道别。
上午部队在这里,人员、武器、弹药得到了大量补充。补来新战士5名,自动参军的七人,苏中新解放战士八人。还补充日式歪把子机枪二挺,汤姆式冲锋枪4支,子弹两万发、手榴弹400枚。大大充实了连队的实力。
这时,我们才明白,由于首长知道我们装备较差,把苏中七战七捷缴获的武器,专门调拨一部分给我们。正好运到这里,所以停留半天,以便发给我们。
午餐后,下午一时即从这里出发。一口气走了三十多里才休息一次。又走了约三十里,晚八时到达了目的地。今天运气较好,由于多云天气,没有敌机干扰。所以一切都顺利。晚餐后,部队洗洗整整就休息了,无可介绍。
由于敌情变化,次日,5点半起床,六时开饭,六时半就出了。今天云少,天气基本晴朗,上级要求一切都做了伪装,所以一路上虽有敌机干扰,我们也取得了防空经验,敌机临空,就暂避一下,有的就地坐下,有的散开到田坎下,水沟里,遇有村头,树林就更好了,略避一下,飞机飞过去照走不误。有时飞机直入云障里,我们更不理睬了。就这样,我们和敌机捉迷藏,还真管用,大大减少了麻烦,虽耽误一点时间,反正我们不再休息了,中午分散在农村野外吃了饭。稍事休息,就又出发了。
下午五时,部队终于抢在敌人之前赶到涟水城外,南门一带。这里离城外还有十里。三营奉命留下。其余随团部进住涟水城。
第十回战地布防
镜头映出实景:三营留下后,随即在野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