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自觉地**了对荣之健的官方评价。
  “谢谢,谢谢。”荣诚对隆月微微躬身。
  “荣先生祖籍就是北阳吗?”荣诚落座的第一句话便是问荣飞的籍贯。
  荣飞知道客人在打听什么,微笑着回答,“是的。据我所知,家祖一直在北阳,没有人去南方谋生发展。”
  荣诚笑道,“家父对荣姓中出了一位少年英才非常欣慰。古话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荣字’,或许我们真的有些渊源。”
  “晚辈岂敢高攀?荣老先生过奖了,实在当不起‘少年英才’四个字。”
  “荣先生不必谦虚。自85年起,明华就在家父的注视下,尤其是最近明华经手铁矿石和股市,家父非常钦佩。”荣诚看了眼坐在荣飞旁边的于子苏,“听于小姐的介绍,家父命我来北阳聆听教诲,万望荣先生不吝赐教。”
  “这样的话实在有些------”荣飞端起杯子抿了口茶,“荣老先生是我非常景仰的商界伟人,荣氏崛起于香江的壮举就是一部企业传奇。令在下钦佩之至。特别是令尊及荣氏造福桑梓的善举更是彰显了荣氏的胸怀------论及年龄和资历,在下实在是不敢让您称呼先生------如果允许,我想称您一声荣叔,不知可不可以?”
  于子苏有些紧张地看着荣诚。
  “没想到荣氏在内地亦有善名。不过家父听了你的话一定很高兴。他如今的兴趣完全在慈善了,教育强国是家父一贯的主张,说实话,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哈哈,贤侄客气了。”荣诚爽快地接受了荣飞的提议,“客气话不要说了,我刚才讲了,荣氏源出一祖,我比你大了二十岁,叫声叔叔也还当得,不过二十年前我可没有你的眼光------”
  话题立即转到正题上,荣诚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荣飞如何断定港股将面临一次灾难性崩盘?
  最近荣飞很是下了些功夫在港股研究上,既然荣氏降尊来北阳,藏私完全没有必要,于是荣飞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心得一股脑抛出来。就像做数学题,从已知求未知总是比较令人信服,荣飞坚信记忆中的股灾会发生。
  荣诚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言。他的助手也一言不发。另外两名是他的安全事务助理,也就是俗称的“保镖”,此刻却留在另一间屋子没有露面。
  直到荣飞讲完,荣诚看着他的助手,“至善先生,您觉得如何?”
  那位姓秦的被称为至善先生的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已经花白了,但从五官上看去也就三十许人。
  “精彩。非常精彩。”
  “如果采取措施,能否避免这场股灾?”荣诚轻声问道。
  这个其实不需要回答。荣氏身在局中,自然不希望发生股灾。以他们的实力,如果确定股市有风波,会有很多对策。
  “为什么不说话?”
  “总觉得应当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行。”
  “说得好。如果家父听到你的话,一定会引为知己。”荣诚看看秦先生,“股市如人生,总是有顺逆之分,就像月满则亏,港股算下来也红了好几年了-------你认为这次熊市的时间会多久?一年?或者更长?”
  “比起二位,我这是班门弄斧。”荣飞笑笑,“我想熊市会很快过去的。大陆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增长不会不影响到香江------”
  会谈越来越深入,很快转到国内的钢铁市场前景展望。明华贸易曾雇佣荣氏黄埔的船队进口矿石,大概那时便引起了荣氏的注意。荣飞感觉到这个商业帝国有着超强的情报收集能力,甚至算出了明华自去年起的矿石生意的收益------荣飞终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那就是投资澳洲矿业。以明华的积累速度,再有十年也未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眼前的荣氏似乎有荣飞希望的实力。荣诚不敢说,荣之健先生绝对是真正的爱国商人,荣氏掌握澳洲的一部分矿石资源对国家不是坏事。
  隆月不停地看表,示意荣飞到用餐的时间了,但正在交谈的主客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



第123节大胆的预言

  “大陆钢铁的产量真的可以达到五亿吨?!”对荣飞报出的数字,荣诚吃惊非小。
  “这是我的判断。明华旗下的经济研究室对此研究的结论似乎不支持我的判断。是啊,这个数字确实有些惊人了。不过这是三十年后的数字啊。荣先生一定常回大陆,您觉得大陆自78年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变化如何?算起来不过八年多的光景。”荣飞顿了顿,“目前大陆经济总量,也就是国际惯用的GDP的世界排名大概在**位。相不相信在三十年后会上升到第二位,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荣氏是做港口生意的,据此算算货物吞吐量会有多大的增长?国内良港,从北算起,秦皇岛,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多少港口等待改建扩建,其中孕育着多少商机啊。”
  “只要大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9%,钢铁需求量不会低于二亿吨。”一直不开口的秦先生说道。
  “必须注意到大陆经济增长与美国不同的特点,即投资拉动。”荣飞插话道,“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建设,铁路,码头,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以及城市住房的兴起,极大地刺激对钢铁的需求。”
  “荣先生的判断我基本同意。”秦先生对荣飞微微颔首。
  “啊呀,我们是不是该用餐了。抱歉抱歉。”荣飞歉意道。
  “好的。看来不虚此行。客随主便,我们一面用餐一面谈。”荣诚微笑着站起来。
  荣飞特意关照隆月一定要准备“土菜”,而不是所谓的海鲜大餐。荣诚品尝着一道道地道的北阳风味,赞不绝口。
  “小荣,我估算你的明华贸易市值不过五千万。如果我出一个亿人民币,愿不愿意将其归于荣氏旗下?”
  吃完饭荣诚用纸巾擦嘴——纸巾是花园酒店定制的,上面印着酒店的标记,突然之间荣诚提出对明华贸易的收购请求。
  于子苏和隆月对视一眼,心里一惊。一个亿!创立仅仅三年不到初始投入不到一千万的公司被一个亿收购!隆月立即想到自己名下的股份,折算后大约占总股本的4%,那就是400万啊。转眼看到荣飞淡定的面容,他似乎没有丝毫的意外。随即想到荣飞不会出售。
  果然。“可能明华贸易现在不值这个价,我相信明年她就会超过这个价。此其一。其二,她是我和诸位同仁的心血,做生意的目的不只为挣钱,您同意吧?”
  “哈哈,”荣诚笑道,“说的好,确实不只为挣钱。如果我们在矿石生意上展开合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荣氏要来的消息传出,荣飞就想过与荣氏在矿石上的合作。目前世界范围内铁矿石供过于求,澳洲方面或许不拒绝投资者,力拓和必和必拓近几年也在搞资本重组与扩张,一些公司,如北方矿业将并兼并,可做的文章很多。
  “我是求之不得。”荣飞沉吟道,“如果相信我对未来三十年或更长时间内铁矿石市场的基本判断,那么将目光投于产地是必须的,荣氏集团的实力可以做这一文章。国际上铁矿石存储量最大的是乌克兰,但苏联现行的体制恐怕无能为力。而且,近年内苏联必有巨变,目前与乌克兰的合作不现实。那么就剩下巴西和澳洲了。从海路计算,首选的必是澳洲。你们有自己的远洋船队,运输问题不存在,如果将触角伸到采矿,买下澳洲西奥的部分矿山,建设码头,铁路,十年后等供求关系发生巨变,收益尚在其次,关键是国家将不受或少受制约!”后世澳洲两巨头对国家的经济制约实在是令荣飞难以忍受。
  “你说苏联会有巨变?”荣诚敏锐地抓住了荣飞谈话中流露的一个要点。眼下苏联虽深陷阿富汗的泥沼,有关撤军的消息不断有,但根本看不出这个强悍大国会发生什么巨变!
  “只是我的预测而已。苏联看似强大,实际上内政已经走入困境。自勃列日涅夫去世,频繁更迭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都是老人政治,苟延残喘而已。最终换上的这位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恐怕会成为苏联的掘墓人。”荣飞知道不用大话很难打动荣诚这类人,而荣诚绝对知道如果苏联巨变解体会给荣氏集团带来怎样的商机。梦境里对苏联解体印象极深,而且深入阅读过苏联解体政治经济上的原因,打动这位荣氏的接班人应当没有问题。当荣诚认为自己对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的走向有着深刻的超越他人的认识,那么将提高明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论合作是否能成,对明华将有利无害。
  “愿闻其详。”荣诚目光炯炯。荣飞看看一直沉静的秦先生和隆月、于子苏,三个人都极为关注地看着他。
  “我不知道各位研究过苏联的政经制度没有。”荣飞整理着思路,“从根本上看,苏联存在体制僵化,经济衰退的问题。表面上看,苏联社会存在着特权阶层。商品并不丰富的苏联,各级官员可以凭借特供证买到来自西方、日本的时髦产品。这些特权经营在接触西方的消费类商品后变得意识形态也亲西方起来。特权导致贪污**盛行,而**将丧失苏联**的执政基础。
  “那么苏联问题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苏联现阶段的根本问题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联邦制国家体制有名无实;苏共和联盟中央垄断权力,使共和国失去实权;各种决定权集中于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主权限于狭小范围;苏维埃在政治体制中地位下降和变形,使共和国的参政议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与分权性质的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加之宪法关于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和退盟权的规定,为各加盟共和国争取国家主权、脱离联盟中央积累了动因,提供了法律依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资源归属、企业隶属、产品物资和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共和国既无权也无力综合发展地区经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按照全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行,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生产落后、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建设只有一个积极性,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这一切形成了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和民族分离的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另一个方面讲,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带来了虚假的繁荣,但这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反导致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几万个核弹头不能当饭吃。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产生官僚主义腐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当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到特权阶层与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屈指可数了。
  “再谈谈苏联的历史。就我本人而言,对苏联没什么好感。不讲沙俄时期对我国领土疯狂的蚕食和鲸吞,进入二十世纪,1911、1921两次蒙古闹独立全都是沙俄和苏联背后搞鬼。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承认伪满的国家寥寥无几,但其中就有苏联。整个抗日战争,苏联一直在牺牲中国的利益。回到其本身,苏联1922年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政策进行改革,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但自1926年斯大林上台,终于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史称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国际紧张局势是有优势的,它能集中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适应备战和战争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效果,结果在短短十几年内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这种体制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随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都是对旧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的弊端。
  “弊端不仅出现在经济上,苏联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盲目的状态。二战后,随着时代主题渐渐向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增长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俄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扩张成性的国家。自十月革命后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侵略和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芬兰等国的大片土地。在内部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遭到严厉镇压,民族语言,文化遭到摧残,二战中和战后,苏联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立陶宛人,德意志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进行了种族迁徙和清洗。
  “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矛盾较大,俄罗斯占苏联总人口的50%左右,除俄罗斯共和国外,在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生活着占当地人口19%的俄罗斯人,他们被称为占领军,殖民者,与本地民族矛盾很大。而且,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领土与利益纠纷,如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克里米亚半岛和顿巴斯地区的争端,俄罗斯与哈沙克关于坚季节兹湖附近大片土地的争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关于斯摩棱斯克州的哥列茨基地区的争端,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正在日益激化中。
  “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新思维’为大旗,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政治机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开放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极易被极端思想所俘获。‘新思维’旗下的改革将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请注意,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右是“左”的反动,是因为“左”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戈尔巴乔夫搞‘新思维’本意是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没想到竟成为苏联垮台的导火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