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上好的江米要一百二十斤,那边那种大黄米要九十斤。”连蔓儿挑好了之后,就对王记的掌柜道。
掌柜的连忙点头。
“马上,马上我就打发伙计给送过去。”
从粮店出来,她们又到了纸扎店。买了几张彩纸,最后一站是肉铺,跟张屠夫定好了过节要的肉,这才赶着小牛车回家。
她们要等米到了,才能开始泡米,准备包粽子,不过在那之前,她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张氏带着连蔓儿和连枝儿坐到炕上,将大红的、大黄的,大绿的等几样彩纸展开,折叠,拿了剪刀飞快地剪裁起来。
天气暖和了,几扇窗户都大开着,往外看去,是满目翠绿,一阵阵带着清新气息的暖风从外面飘进来,穿着单衫坐在炕上,连蔓儿觉得惬意无比。
平安、喜乐,越来越富足,这样的日子,每一天,每一个季节都是最好的天,最好的季节。
“蔓儿,这一叠给你,都叠燕子。”张氏将裁成正方形的一叠纸递给连蔓儿,说道,又将另一叠递给连枝儿,“这个叠葫芦。”
“我要叠葫芦。”连蔓儿故意道。
“爱叠啥叠啥。”张氏笑。
快到端午了,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家家都会用彩纸叠些燕子和葫芦,挂在房梁下。燕子,自然就是那个冬天去南方过冬,春天有飞回来的燕子。葫芦,则寓指药葫芦。
端午节,有的地方有佩戴艾草,或者喝雄黄酒等习俗,为的是驱虫防病,而三十里营子这里,叠药葫芦挂起来,为的也是同样的目的。
连蔓儿坐在炕上叠了一会,就说要去疏散筋骨,从西厢房里走出来。
院子里静悄悄的,连家的人上工的上工,下地的下地,在家的几个,应该是在上房也准备过端午节的东西。
连蔓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将要往大门外跑的两只小母鸡赶回院子里,就打算回屋。她走到门口,下意识地一抬头,不由得大惊失色。
………………
第四更,今天更新了一万二,脱力,求粉红,求粉红。
第三百一十四章 燕子和葫芦(二)
连蔓儿家所住的西厢房的房檐下,正对着张氏和连枝儿在屋里炕上坐着的位置,是一个比成年人的两手更大的燕子窝。
这个燕子窝据说已经有了些年头了,现在燕子窝里,是刚出壳的一窝小燕子,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都出去给它们的燕子宝宝找食去了。
这些天,连蔓儿每天早上都是在公鸡的打鸣声,和这些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中醒来的。
而现在,燕子窝中的小燕子都齐齐地在鸣叫,那声音不是往常的欢喜,也不是喊饿,而是惊恐,因为沿着房檐,正有一条灰灰黑黑的绳子在慢慢的、蜿蜒着朝燕子窝靠近。
“娘,有长虫!”连蔓儿退后两步,朝着屋里大声地喊道,“娘,长虫要吃咱家的燕子了。”
三十里营子的人们,管蛇叫做长虫。非常的形象生动,连蔓儿也觉得这么叫,比叫蛇有感觉多了。
“啥?”张氏在屋里听见连蔓儿的喊声,稍微一愣神,接着就急急忙忙地从炕上下来,鞋子都没穿利落,就操了一根长木棍从屋里出来了。
燕子是益鸟,在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的眼睛里,燕子更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家宅宁静、兴旺的吉祥物。如果一户人家的房檐下连个燕子窝都没有,那么这户人家肯定是差到极致,连燕子都要离的他们远远的。
像五郎带着小七掏鸟蛋,就从来不会掏到燕子的窝里。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如此。
有的人家喜欢燕子,喜欢到让燕子进他们的屋里筑巢的程度,就是夏天不得不安上纱窗,他们也会给燕子留出来进出的门路。
不过,能够吸引燕子进屋筑巢的人家并不多。因为这要求那户人家的房屋必须非常宽敞,而且人口不能多。连蔓儿知道的那一家。上房屋里只有老两口子带两个十来岁的小闺女。一家四口都爱干净,而且也安静,从来不会吵吵闹闹。
燕子一旦在某户人家筑了巢,一般没有重大的变故。它们都不会搬家。每年冬天走,春天再回来,和这户人家相依相伴。
张氏就已经将她们房檐下的这窝燕子,当成了自家“人”。所以连蔓儿刚才自然而然地喊出来“咱们家的燕子”。其实人家燕子是自由的,才不是她们家的那。
张氏出来,顺着连蔓儿手指的方向,也看见了那条已经爬到燕子窝边上。正打算作案的长虫。
连蔓儿刚才叫了厉害,其实她有点怕长虫,就笑嘻嘻地躲在张氏身后。
张氏心里也有点发虚。三十里营子这里,算得上是水土很好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毒蛇出没。但是长虫这种东西,即便它无毒,不咬人,可看着就让人发渗。不过面前是正需要保护的小燕子。身后是吓着了的小闺女,张氏就勇敢了起来。
张氏伸长胳膊,小心地用木棍将那条长虫给卷了下来。
燕子窝中的小燕子也许是发现危险走了。叫声不像刚才那么惨厉了,两只大燕子以滑翔的姿态从远处飞来,然后煽动翅膀、轻巧地落在房檐下的燕子窝上。它们的脑袋往窝里探进去,就有几张小嘴争先恐后地迎上来,将燕子爸爸和妈妈嘴里的虫子吃进了肚子里。
两只大燕子喂完了小燕子,就扭头看过来,冲着张氏和连蔓儿叽叽喳喳地叫。它们没有立刻飞走再不找食,看样子是在看张氏怎么处置那条长虫。那叽叽喳喳的叫声似乎是在催促,让张氏快点将威胁它们的孩子的凶手处理掉。
那条被张氏卷下来的长虫,正盘绕在木棍上。并没有什么激烈的举动。
这条长虫,并不是毒蛇。三十里营子这里,人们经常会碰到的蛇大致又三种。
一种就是这种灰灰黑黑的,样子不好看,混迹在土坷垃里,发灰发黑的木椽子和屋瓦等环境中。让人极难发现。一种是青青绿绿的草蛇、菜花蛇。这两种蛇性子都很温和,主要以老鼠为食。今天这一条,肯定是看准了大燕子不在,想吃两只嫩嫩的小燕子打牙祭,可惜被张氏和连蔓儿给联手打击了。
这两种蛇性格都很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有风吹草动,它们都会提前溜走。就是现在被张氏捉住了,它也没有攻击。
还有另外一种蛇,比这两种更少见了一些,被人称作香长虫。香长虫是嫩黄色的,长相可以说是漂亮。在庄户人家眼里,它和黄大仙是一类,是有法力的,能把人给迷住。遇到香长虫,庄户人家绝不会加害,而是将它们请走。
前两天,就有一条香长虫从连蔓儿家前院的园子的矮墙里爬出来,被连老爷子看见了。连老爷子就很恭敬地将它请走了。所谓的请走了,用的是敬语,其实就是给远远地扔到外面去了。
至于被请走的香长虫,是会悄悄地爬回来,更深居简出以不被人发现,还是另外寻觅更隐蔽的居所,那就不是连蔓儿能知道的了。
至于被张氏抓住的这条蛇,是没有香长虫的待遇的。
“娘,这长虫咋办,我看咱家燕子想让你把这长虫给打死那?”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它也没吃着小燕子,我把它送出去,扔河套,离的远,它就回不来了。”张氏道,就要将长虫送走。
这种蛇,和菜花蛇一样,也算得上是一种益蛇。庄户人家对它们虽然没有对香长虫的迷信,但大多数人都会和张氏一样,不会加害它们,而是简单地给扔出去。
连蔓儿有时候觉得,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虽然大都没念过书,不会夸夸其谈什么高深的道理,但是他们约定俗成的种种行为,却体现了人与自然最简单的、和谐的共处。
张氏用木棍挑着长虫往外走,迎面四郎带着六郎从大门外跑了进来。
“四婶,把长虫给我吧。”看见张氏木棍上卷着的长虫,四郎的眼睛立刻亮了。
大多数庄户人家都不会加害长虫,但像四郎这样的半大小子却是生冷不忌的。他们会拿着长虫玩,最后是弄死,还是折磨的奄奄一息,感觉无趣了,放生,谁也说不好。
“这东西不能祸害,”张氏将手里的木棍往旁边挪了挪,她知道把长虫给四郎会发生什么。“带你弟回屋,看能帮你娘她们干点啥。”
张氏挑着长虫出了大门,避开四郎和六郎远远地扔了。四郎和六郎有些悻悻,却也没敢说什么。
解决了一场小危机,张氏回来,将木棍放在门口,看着房檐下的燕子窝有些发呆。
“这燕子要是能跟咱搬过去,就好了。”张氏低低的声音道。
原来她是想到那天说秋后搬家,舍不得这一窝的燕子。
“娘,”连蔓儿拉了张氏往西厢房里走,一边往上房的方向看了一眼,她们打算搬家的计划,暂时还不想让别人知道。
“娘,咱盖了新房子,肯定有别的燕子来做窝。”连蔓儿劝解张氏,“就这一窝的小燕子,明年都长大了,也不能都住这一个窝里。到时候它们认识咱们,兴许就到咱的新家去做窝那。”
“那倒是。”张氏就笑了。
娘两个又坐到炕上,和连枝儿一起叠燕子、葫芦。
“娘,幼恒哥给了我一包香药,说是能够驱虫辟邪的,让我们戴在身上。”连蔓儿一边手下不停,一边对张氏说道,“我闻着味道还挺香的。”
“王小太医就是想的周到。”张氏就说道,“他给的,那肯定比外面卖的好,能驱虫辟邪。 枝儿,你抓空绣俩荷包、香袋出来,装了那香药,你们一人戴一个。”
“娘,我有绣的现成的,咱一家六口,一人一个。”连枝儿就道。
“那更好。”张氏就道。
娘三个说着话,已经叠了好些的燕子和葫芦,张氏又另外剪了一些菱形的彩纸片出来,然后拿出针线,穿过叠好的燕子、葫芦,裹上彩纸片,做出挂绳和坠子出来。
连枝儿则去外屋,打了一碗浓浓的浆糊,连蔓儿踩在一张凳子上,将燕子和葫芦往房梁上粘。
风从窗口吹进来,一串串色彩鲜艳的燕子和葫芦,就摇摇摆摆的,甚是好看。
将西厢房装饰完了,连蔓儿又用篮子装了剩下的燕子和葫芦,娘三个将门锁好,就到早点铺子这边来,她们还要将铺子里外也装饰装饰。过节了,就要有过节的气氛。
连守信正在铺子里,见她们来了,就指着旁边几个袋子,说是粮店送来的大黄米和江米。
“等一会把这些都贴完了,咱就开始泡米。”张氏就笑道。
娘三个进了屋,正打算开始干活,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和连守信说话。
“叔。”
连枝儿的脸立刻就红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端午
“是家兴来了,快屋里坐。”连守信的笑声从外面传进来,“孩子他娘,家兴来了。”
张氏立刻满脸是笑,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往外迎。
连蔓儿看了连枝儿一眼,见她害羞地站在那,有些不知道是跟着迎出去的好,还是站在这,又或者是避开的好的样子,就抿了嘴笑。
笑完了,连蔓儿就拉了连枝儿的手,跟在张氏身后,也迎了出来。
吴家兴穿着一件夏布直缀,手里抱着大包、小包地站在那,等对着张氏和连守信笑。
连蔓儿忙就上前去帮着吴家兴拿东西,大家说说笑笑地将他让进屋里,安排茶水、果子。定了亲的未来姑爷进门,张氏和连守信都是喜笑颜开,拿出来招待的,自然也都是家里最好的东西。
吴家兴是来送端午节的节礼的。
庄户人家,讲究个三节往来。现在连家与吴家是正经的亲戚了,这个礼数自然不能少。
说起来,有些庄户人家,或是当家的为了节省,或是家里条件有限,就希望定亲后,马上就成成亲,因为那样就可以尽早将媳妇娶进门,为家里增添一个劳力,早点开枝散叶,同时,还省去了没结亲之前的三节节礼。
吴家当然不是那样的人家,吴家兴送来的节礼很丰厚。
两匹夏布,都是用最上好的棉纱精纺出来的,即细密穿上又凉快,颜色和花样也鲜艳而不俗。是吴家兴和吴玉贵去县城买回来的,价格并不比一般的丝绸便宜,据说还是今年县城和府城最时兴的衣料。因为紧俏,青阳镇的布匹店里还没进上货。
然后就是一袋十斤的上等江米,一条子足有十斤的猪肉,另外就是两坛上好的杏花村酒。
“又实用、又体面。这是真用了心思。家兴他娘是个周到人。”背地里,张氏就和连蔓儿低低的声音赞叹道。
连守信在屋里和吴家兴说话,张氏带着连蔓儿和连枝儿娘三个就出来准备饭菜。吴家兴来送礼,连家自然是要留他吃饭的。
一会工夫。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也进屋和吴家兴相互见了礼。
“请鲁先生早点来。”张氏就对五郎道。
五郎去请鲁先生,张氏一边做饭做菜,一边就和连枝儿商量。
“枝儿,……要不,你给家兴做双鞋?”
连枝儿忙着摘木耳,听了张氏的话脸上又是一红。却没有答言。
张氏就招呼小七出来。
“去量量你家兴哥多大的脚,好让你姐给他做鞋。”
小七听了,就兴冲冲地跑进里屋,紧接着屋里就传出来小七的大声说话声。
“家兴哥,问你多大的脚那,我姐好给你做鞋。”
屋里的吴家兴闹了个大红脸。外屋忙活的连枝儿自然脸更红了。小七那样说,吴家兴很可能会误会,这是连枝儿让小七传的话。
“这个捣蛋鬼。”张氏也哭笑不得。
吴家兴脸红归脸红。却非常配合地,或者说是主动地在小七找出来的一张纸上,比照着他自己的鞋。大致画了个鞋样子。这鞋样子当然不能用来做鞋,但是却准确地画出了他所穿鞋子的大小。
画好之后,吴家兴还跟小七一起出来,亲自拿着鞋样子递过来。
“……画的不好,应该是从这到这,这么大就够了。”吴家兴比着鞋样子说道。
外屋忙活的有三个人,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
吴家兴不好直接将鞋样子递给连枝儿,就递向了张氏。
连蔓儿扭脸偷笑,心想,吴家兴可不呆。
张氏没有接吴家兴递来的鞋样子。示意她沾着手。吴家兴就“只好”将鞋样子“顺手”递给连枝儿。
连枝儿脸红红的,不肯接,她招呼连蔓儿。
“蔓儿。”
这个年代讲究男女大防,庄户人家虽然没有那些大宅门的死规矩,但在这方面也很讲究。因此,像连蔓儿和小七这样的小灯泡。不仅不碍眼,反而十分必须。
“哎呀呀,我也想再要一双鞋。”连蔓儿就故意道。
连蔓儿趁火打劫,谁都拿她没办法。
在连枝儿一个略带嗔怪和一点点祈求的白眼下,连蔓儿笑嘻嘻地伸手接过了吴家兴手里的鞋样子。
不急,不急,等她把这鞋样子交给连枝儿的时候,会具体敲定她那双鞋的花样和用料的。
晚上做的很丰盛,还请了鲁先生过来做陪。吃过饭,送走了吴家兴,连守信显得非常高兴。
“……家兴这孩子,心里是个有成算的。咱们枝儿以后算是有靠了。”
收拾了收拾,一家人就又忙活开了。连蔓儿负责将吴家兴送来的十斤猪肉切片。现在的天气,没有冰箱之类的保鲜措施,鲜肉是不能久放的。不过,将肉切成片,倒入大铁锅中略熬以熬,在加些盐,然后将肉片和熬出来的油一起装入坛子里,这样就能存放上一些日子。
张氏和连守信则是开始忙着准备大木盆,提来清水,将大黄米和江米分别放进去浸泡。
“咱自家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