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作品相关资料-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这位刘院士设计这艘铁壳船还有个典故。话说当年他设计并监造了四艘中华帝国古代神话中四海龙王的名字命名的主力战舰之后,忧心无法制造更大规模的海船,便一直在研究这个难题,后来女皇陛下听说了之后,曾用一句话指点了迷津。据说女皇陛下让他去看看一个希腊老头洗澡的故事,要是在书上找不到,就去问问那些西洋来的大学士。后来刘院士在西方典籍中发现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从而开始了设计钢铁龙骨的船只的工作,最后还设计出了全铁壳的船,不过限于船的自重问题以及铆接等问题,目前这种船的排水量不能造得很大。
下午两点,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了。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仪式之后,获奖者依次上到主席台从女皇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奖章和证书。后来我亲眼看到了玻意耳的奖章,大概有250克重,纯金制造的,正面是浮雕的杨亲王的半身像,背面是写着“科学无国界”几个大字和一些图案。与惠更斯的奖章对照后发现除了背面的图案不同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是相同的。证书用特殊的纸张制成,封装在一个正面镶有玻璃的精美盒子里,上面印着“玻意耳大学士荣获第一届大中华帝国皇帝孙露纪念天圣瑞敬至德宣仁亲王杨绍清科学奖金物理学奖,特此证明”落款处是奖项的评审委员会,还盖着鲜红的印章,只是奇怪的是日期居然是4361年10月20日,而不是1663年,真是不明白为什么。
&;#8226;
&;#8226;
&;#8226;
4365年6月11日星期x阴
真不是一个好日子啊,上个月接到家乡人捎来的消息,说父亲病重,希望我尽快回去。从欧洲传个消息回来要这么久,也不知道还来得及见到父亲吗。东西都收拾好了,明天就要上船回法国了。再见了,中华帝国,这个我生活了五年的地方。
PS:1、为什么取名叫《爱德华日记》呢,完全是因为最近正在看钢之炼金术师。
2、其实没想过些这么长的,我也知道写得不好,所以要是没兴趣看完也没关系。
3、我最想写的部分其实是杨绍清奖那一点,查了查资料,借鉴了不少诺贝尔奖的情况。之所以让医学奖空缺,实在是因为我不知道当时有什么医学家有什么大的成就。化学奖得主是纯粹乱编的,把玻意耳的功劳抄袭了。
4由于柳丁还没有写到这个奖颁奖的时候,所以要是以后柳丁写出来的与此不符,以柳丁的为准。
5、书中的时间是我推算出来的,由于再翻以前的章节比较麻烦,所以可能会有对不上的时候,一切以书中为准。
6、凡是与书中不符的,以书为准。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 枭阳候的探险(一)
波涛汹涌的南大西洋上行驶着一支奇怪的舰队。挂着的旗帜是红底金龙旗,不过四膄船只却是西洋风格的。舰队的旗舰上还挂着一面看不懂的旗。
在旗舰的船长室有一个中年男子坐在一张豪华的桌子前俯看着一张海图。椅子靠背上斜挂着一副拐杖。桌子的周围坐着三个年轻人在看着他。其中一个与其他东方人明显不同;是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不过四个人的服饰都基本相同,都是中华帝国的风格。
中年男子从海图上移开了视线,拿起了一个银质的酒瓶泯了一小口。这时其中一个面容较为清瘦的华人青年开口了。
“候爷,我们还到开普敦补给吗?我们只有一天时间了,到时候想要离开现在的洋流的话,会费尽的。而且……”
另一个体格壮实的华人青年接上了话茬:“徐秋是担心英国人的舰队吧。不用离那帮杂碎,在南极大洋上,没有一个舰队是我们的对手!还不够一叉呢!”是一种较为生硬的南京话。
“格雷,别小瞧了英国人。那些可是海盗出身的。和我们的水手相比可凶残多了!”是略微生硬的北京话,是那个西洋年轻人口里说出来的。
“是啊!我们的水手里还有不少昆仑奴,架船使劲是好手,打仗吗,可就……”徐秋的脸色暗下来了。
被叫做候爷的中年男子习惯性地用左手食指摩挲着左脸颊上的刀疤。略微黑瘦脸上的粉红色的刀疤是那么触目惊心。可屋里的其他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去开普敦了。船上的补给足够到富贵岛。在那里的补给也够到澳洲了。这一次我们得回趟国了,向陛下汇报这十年成果。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听到这话,三个年轻人都喜形于色起来。
“离开中原也有六年多了啊!”徐公子发出了感慨。
这位被称作候爷的中年男子就是弘武三年发现澳涂洲并被女皇誉为”男儿何不驾海舟,觅得金银万户侯”的枭阳候—陈虎头。
当年由一介草民一越成为侯爵并受封有着金矿的封地,陈虎头成了中华帝国无数梦想家中的偶像。也引发了一轮探险狂潮。不过当时的陈虎头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心情无比激动的他只想着衣锦还乡了。从帝国礼宾司拿到爵位的证明文书前也仅仅参加了工部尚书方以智的私人宴请,等拿到手后推掉了其他无数的应酬后就急匆匆地奔回了故乡—潮州。而这时他的故事已经通过这时已经无孔不入地报纸在故乡家喻户晓了。加上地方官府及议员们的推波助燃,陈虎头想低调都不可能了。在家乡的那段日子就像是过春节一样,家家摆宴席。而且族里的族长还特地为此来了场大祭。
所有的庆典结束,情绪也平静下来后,一个难题摆到了陈虎头的面前,这也成了族长的难题。怎么管理自己的封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直系亲属去不就得了。可是族里的其他人就不那么想。怎么着也是一个家族,怎么着也得沾点光吧。这种思维模式下不少年轻后辈打着探亲的名义来问路。这个事也让族长察觉到了。左思右想下,族长与陈虎头聊起了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陈虎头带着自己的亲属及族里的后辈(主要是家里的次子及庶出的弟子)共计三百来人,向新的家园—澳涂洲进发了。在家乡他们留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下了所有男性成员的名字及生辰。走时他们都带着一包家乡的泥土。
到了澳洲之后在陈家港登了陆,在南洋宣慰司派出的官员的安排下,首先建造了码头。在一个靠山向北的平地上选好了地基并做好了规划,建造了一个带有中原江南风格的小镇。也邀请了一些当地的土著来居住。在后续到达的移民们的努力下,陈家港终于变成了一个集航运与采矿为一体的港口小镇。当金矿终于炼出了第一块粗金,并且从中原引进的良种也能稳定地收获后,陈虎头总算放下了心头上的石头。当自己的族人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澳洲后,他也算是对得起族长的嘱托了。
陈虎头并没有陶醉在发现澳洲的成就下,他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南方。就这样,在弘武六年九月陈虎头带着有三首船只组成的舰队向南进发了。途中发现了大鳌岛(现在的新西兰),并绘制了海岛的轮廓。经过近半年的航行他们终于见到了由冰雪覆盖着陆地。由于此时天气的寒冷外加船上的水手大部分是南方人,受不了天冷只好返航了。但是陈虎头并没有灰心。绘制南极大陆并登上去的梦想燃烧着他那并不年轻的心。
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陈虎头先回到了中原。并在吴淞口认识了一位姓徐名秋的年轻人。这位刚从云山学院格物系毕业的年轻人特别崇拜陈虎头。在机缘巧合下,缠住了陈虎头非得要加入到探险船队的行列里。原来这位徐秋公子的爷爷是一位旅行家写下了达60万字的游记(《徐霞客游记》)。这本游记的出版使徐家没少赚润笔钱。有了这笔钱也就够这位徐公子实现继承祖父的意志,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梦想了。陈虎头也对这个游记特别感兴趣,有空就翻翻,并在徐公子的建议下也有了写游记的念头。就这样徐公子成了枭阳候的幕僚,将候爷的口述经历整理成文稿也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听了候爷对冰雪大陆的描绘之后,徐秋建议陈虎头带领船队去辽东看看。因为那里的气候寒冷,补给相对容易些,可作适应性训练。就这样他们率领船队穿过日本海来到了海参崴。由于对日本的贸易海参崴已经成了中华帝国最北方的大港。他们在当地驻军的指引下,沿着黑龙江向北进发,继续航行。在江的北岸他们认识了一位披甲人勇士(鄂伦春裔)—格雷。格雷听了徐秋讲(忽悠)的故事后大感兴趣,带了几个族里的同伴加入到了探险行列。格雷身体健壮、一柄三股钢叉舞得出神入化,特别是飞叉绝技更是神乎其神,叉起鱼来简直是叉无虚发。格雷建议大家继续向北,因为在极北之地生活着冰屋人,对寒冷的天气是习以为常。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帮助的话,会事半功倍的。徐秋深以为然。陈虎头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足足走了两个半月后,探险队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冰屋人。只见他们和中原人没有多大区别,也是黄皮肤黑头发。只不过身材略显矮小些。不过身体却极为强壮。身上穿着用海豹皮制作的衣服。男女老少都挤在冰块搭建的屋里。尽管语言不通,格雷的飞叉神技加上徐秋的强弩的表演,干掉了几只北极熊后。几个冰屋人也答应参加了探险队。回程里经冰屋人的建议大家坐上了狗拉的雪橇。这样不出一个月就回到了海参崴。
休整了几天后(主要是带够拉雪橇的狗),船队向南方进发了。船队没有直接去上海而是绕了个弯先到了天津。因为陈虎头通过工部尚书方以智的关系搭上了刘逢庆总工程师。为了将来的探险的需要,船只需要加固并且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为了应付海盗,陈虎头他们特意购买了新型的火炮(射程更远)。凭借着侯爵的身份及方尚书的推荐,事情办得颇为顺利。在天津港等待安装火炮的期间,徐秋带着格雷和大熊(冰屋人头领)逛起了街。因为同是年轻人,而且徐秋是极有语言天赋的人。大家沟通起来顺利多了。
这天在一所教堂门前碰见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在画画。格雷和大熊是第一次看到西洋人都挪不动步了。盯着那人怎么看都看不够。徐秋因为在上海看到不少外国人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可那个西洋人就不干了。瞪着一双蓝眼睛向格雷吼了一句。
“哟!看没看完!看完了赶紧走人!”
没想到一个西洋人竟能说中国话,倒是下了格雷和大熊一跳。格雷红着脸讪讪地道:“你说的官话比我好多了!”
让壮实的格雷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徐秋不由地乐出声来。那个西洋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徐秋见大家不生分了,就邀请那位西洋人到酒馆里喝一杯。西洋人叫埃尔热,是比利时国人。是跟着当传教士的叔叔来到中华帝国的。在天津待了已经有四、五年了。所以汉语说得好自然就不足为奇了。而且特别喜欢画画。
大家在酒馆里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格雷和大熊对中原的白酒极为中意,也不用劝。埃尔热与徐秋倒是喝得不多,光顾着聊了。埃尔热听说了徐秋的冒险故事后也十分向往(又一个被忽悠进来了)。当即决定和徐秋他们一起去冒险。也不顾叔叔的反对了。拿着心爱的画板登上了《枭阳候号》,开始了传奇般的探险生涯。
(一直等柳大写外篇,不过柳大太忙了顾不上写小人物。只好勉为其难地上阵了。本人是第一次在网上码字,不图啥,只为好玩。写的好与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也请柳大高抬贵手。如有与柳大写的有冲突的地方以柳大的为准。)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 枭阳候的探险(二)
弘武八年六月以枭阳候号为旗舰的探险船队进入了陈家港。稍做休整后船队驶向了大鳌岛南端的一个小岛。陈虎头听取了格雷和徐秋的建议,在小岛上安排几个人专门饲养雪橇狗,为征服极地大陆作准备。根据徐秋的建议探险船队先沿着大陆海岸线由西向东航行熟悉一下气候及洋流,测绘地形图,确定最佳的登陆点。由于立秋过后气温较为温和,便于船队的行驶。还有不少新成员需要进一步适应。
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大家终于又看到了白皑皑的大陆。由于越靠近海岸线浮冰就越多,为了船的安全没有太靠近海岸线。每天有瞭望员盯住海岸线。其他人忙着自己的工作。其中属徐秋的工作最多。不但要编制海图,还要考虑枭阳候的游记。由于船上的大副要专门记录航海日志,所以徐秋的工作量还算可以。格雷算是找到新的爱好了。虽然刚上船时因剧烈的颠簸,也是和别人一样吐的一塌糊涂,等适应了之后就生龙活虎起来了。他将自己绑在船头上拿起心爱的飞叉练起来了。顺带着大熊也跟他有样学样了。
长时间的航行是枯燥乏味的。由于他们的航线又远离了港口更是加深了这种感觉。埃尔热仍然在热衷于画画。在徐秋的帮助下(在天津港徐秋买到了一大箱北京产的铅笔,考虑的是在气候寒冷地区用毛笔写字简直折磨人),这位仁兄的素描本几乎是一天一本。为了在航行图中活跃大家的情绪,在徐秋的建议下埃尔热以周围船员为原型进行粗线条画画(卡通^^)。加上徐秋在图画旁边加上的寥寥数笔。一种古代的连环画诞生了。埃尔热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后世卡通画的鼻祖。不管他想没想到,这种形式也确实活跃了船员们的热情。连带着大家也争先恐后地学起了汉字并也开始拿起笔头记录起所见所闻了。这种氛围弥漫在船队当中,使大家的心情快乐起来了。直到在大西洋遇到海盗。
那是快要进入大西洋了。由于从太平洋进入大西洋时,洋流及气流的关系,船只在好几天都是保持着仅45度角倾斜角度航行。连续几天这样航行,实在是受不了的埃尔热建议向北行驶脱离这股洋流。充分考虑后陈虎头将船队偏离了预定的航线,向北合恩角靠近。
结果在一天的中午时分瞭望员发出警报,在前方发现两只海盗船。通过望远镜看到骷髅旗的陈虎头低声骂了句粗口。
“娘的!怎么在这里还能遇上这帮杂碎?”
也不怪陈虎头这么想,由于托马斯率领的太平洋舰队横扫了太平洋,一般的西洋船队特别是海盗船很少踏足太平洋,太平洋也因此被叫做“中国海”。事后陈虎头才知道这只海盗船队还恰恰是被托马斯赶出太平洋的。
活该这帮海盗们倒霉,流年不利呀!被托马斯揍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的海盗们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悬挂红底金龙旗的船队。一看对方不是军舰就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只船队虽然不是军舰,却拥有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火炮。还没等靠上去,就被枭阳候号上的长距离火炮轰断桅杆,动弹不了了。
在陈虎头和格雷的带领下水手们痛打落水狗(已被太平洋舰队杀的八八了)。负隅顽抗的海盗头子被格雷一叉钉在了船头上。其余大小海盗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没几个全都投降了。在徐秋的带领下,水手们对两膄海盗船进行了彻底地清洗。死尸全都抛下了大海。可余下的俘虏却让陈虎头犯难了。这时埃尔热建议按照海盗规矩处理。就是找一座偏僻的海岛,将这帮海盗放逐。给了他们几把火枪和火药后,探险队离开了放逐岛(埃尔热起的名字)。
这时船队已经是五膄船了。由于桅杆折断,海盗船由探险船拖拽着驶向了最近的港口。在南美的德塞阿多港对海盗船进行了修护后,船队也得到了补给。也亏的探险队里的水手们能干,三膄船的水手竟能驾驶起五膄船。这让修船厂的老板啧啧称奇。不管老外的想法,探险队经过一番养精蓄锐后又出发了。
当船队再次靠近南极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