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顺宗-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祐道:

“大帅料事如神,末将正是为此事而来。”

接着把自己的分析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总之就是一句话,现在不适合出兵。李愬一边听一边问,待到李祐说完,李愬道:

“兄真是大才也,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大体一致。”

李祐问道:

“那为何大帅······”

李愬止住李祐道:

“本来对李相公的命令,我也是不明就里,心存疑惑。今日李相公三道命令到了后,我才豁然清醒过来。李相公不是固执的人,而且名满天下,人人敬仰,我等都是皇上和他选定,他也没有必要借此立威。所以我想这其中一定是有一件极大的而又不方便明说的事情,所以本帅决定亲自走一遭。”

李祐恍然大悟,道:

“我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只是眼下我军全线占优,只是小受挫折,只要稳打稳扎,不出一年,缁青必定平定。这是何等大事,使得李相公自乱方寸呢?”

李愬道:

“我要是知道,岂能隐瞒与你?能令整个部署改变的,要么是吐蕃回鹘入寇,边塞告急,要么,”

李愬顿一顿道:

“是朝廷出了大事。”

李祐一惊,猛地战了起来。李愬道:

“此事只是我的猜测,从未对第二个人讲过,兄是忠义之人,所以将给兄听,兄切莫和别人讲起。”

本以为淮西平定后,自己在李愬心中的地位会下降许多,想不到李祐依然如此推心置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李祐慨然道:

“此事我省得,请大帅放心。明日出兵,请大帅相信李祐,让李祐去打头阵。李祐必然不让大帅失望!”

李愬抬头,正对上李祐炯炯的目光,会心地点点头。二人又坐下,商议了许久。

第二天,在李愬击鼓聚将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一天又开始了。和往常一样,时事依然是京城百姓谈论的热点,只是今天的谈论虽然依然热烈,却远不如以往那么豪放。这倒不奇怪,因为最近几天,谈论的焦点是皇帝,大家自然多了些拘束,何况市井小民们谈论的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的身体乃至生死呢?

“到今儿个,皇上可是有好些天没露面了。金二哥,你可有什么新消息?”

久违的胖子金二坐在一张抹得锃亮的桌子边正胡吃海塞,一个商户陪着笑脸凑上来道。自从报纸兴盛起来后,金二这样的人物受到了大小茶馆酒肆的欢迎,俨然也是明星人物了。不过金二今天谈兴倒是不浓,只是露出半边脸,一边往嘴里塞食物一边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皇上不是发了露布说要到骊山将养一个月么?这不才二十几天吗?”

那商户担忧得说道:

“可是眼下长安城里都······”

金二把碗放下,道:

“都说皇上不行了,是吧?”

那商户吓了一跳,赔着笑道:

“这可是你说的,和我没关系!”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六十五章 … 应 对

金二从衣袖里摸出一方手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顺便送给那好事的家伙一个白眼。那人和周围的人都以为金二要说话了,一个个把耳朵都竖了起来。金二却把手巾方儿放在一边,摸起筷子又海塞起来,还吸溜吸溜地大声喝汤,让竖起耳朵的人不禁一阵失望。

好好地满足了一把虚荣心后,金二才再次拿起了手巾方儿,揩揩嘴,道:

“额说你们这些个人儿,日子好过些个了,就天天盼着出点事情。你们无聊不?咱们皇上登基这些年,虽不能说是风调雨顺,但起码是国泰民安,家家有饭吃,人人有事做,皇上要是真要有个三长两短你们乐意么?”

大家七嘴八舌道:

“瞧你这金二,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额们巴不得皇上他老人家活个一百岁,一千岁,一万岁,哪里会巴得皇上出事哩?”

金二道:

“那不就行了吗?露布里说皇上是去休养,就是去休养,有什么好奇怪地?皇上这休养还是短的哩,额听说明皇他老人家能一去几个月哩。”

又有人道:

“明皇是太平天子,做了四十七年天子,身体好的很。可是当今天子不是中过风么?额们还不是担心皇上嘛。”

金二眼睛一瞪,道:

“担心皇上你还在这里胡说,你要是这么胡说,传到皇上耳朵里,说老百姓都说他老人家天寿将近,他老人家还能安心休养么?可别在胡说了,额金二虽然嘴碎,但是这些事情额可是从来不猜也不传的。额可是听说了,朝廷里每天都有两次快马送奏章去华清宫呢。而且,昨日里听郯王府上的老王公公说,郯王今日里要和均王前去骊山问安哩。这不是说皇上他老人家挺好的嘛。你们几个呀,不要瞎猜了。唉,对了,那边来的不正是二位亲王么?”

果然,十几匹快马正从沿着朱雀大街从北向南而来。当先的两骑锦帽貂裘,一身贵气,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正如胖子金二所说,这两人是郯王李经和均王李纬。李诵的第二和第三个便宜儿子。

今日里,郯王李经和均王李纬果真是前往骊山华清宫探望李诵。卯时刚过,二王就带着少许随从策马出了明德门。原因自然不是出于对亲爱的父皇的想念,说实话,这位父皇自从中风后,对自己的儿子们比以前当太子时是好过不少的,也肯给儿子们机会历练,但是总让儿子们觉得亲切里带着生疏。他们此去是因为长安城中四起的流言。流言有鼻子有眼,这不禁让两位王爷心里摸不着底。去后宫见皇后,去东宫见太子本来都可以,但是王皇后仁厚,说的话两个亲王总是觉得可信度不高,太子虽然和皇后辞令一致,两位王爷也还是心里空空的,因为流言的另一个主角就是太子李纯。

不知道是谁散播的流言,说太子李纯做出了一件不伦之事,被皇帝知道,皇帝勃然大怒,气得中风复发,所以才去骊山休养,要不前两年天气也很是寒冷,怎么不见皇帝冬天去骊山呢?

流言现在越传越凶,已经有新的内容说,太子已经心狠手辣,秘密让皇帝驾崩了。本来流言就是无影的东西,这么有鼻子有眼的一传,信得人就多了。其实这也怪李家家风不好。本来大家都不相信的,皇位本来已经就稳的是太子的了,太子没有必要做这么个事情,只是这流言太毒了,一个不伦之事足以引起人们无限丰富的联想。每当有人问是什么不伦之事,叙述者就会做出一副神秘的样子,道:

“你自己猜吧!”

天家会有什么不伦之事呢?联想到李家的光荣传统:太宗、元吉和杨妃,太宗、高宗和武皇,玄宗、寿王和杨贵妃,以及太子娶得是自己的表姑这样的往事,终于有反应快的说道:

“今上虽然贤德,但是毕竟中过风不是?怪不得刚一登基就遣散了数百宫女呢!”

“哦~~~”

所有的听众都一副了悟的模样,一副满足了八卦欲望的幸福表情。而讲述的人总会加上这么一句话:

“这可是你们自己猜的哦,额可是什么都没有说哩!”

这一句话总让人更相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因而不过两三天时间,整个长安都知道了,知道消息的太子也是暴怒不已,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道理他在高处自然比别人更清楚,但是偏偏有无可奈何。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请父皇出来,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可是眼看约定的时间将到,父皇在哪里呢?

所以李纯一听说两个年纪最大的弟弟去了骊山,当时就泼翻了茶碗。太子妃郭氏嗔怒道:

“太子爷,大清早的,你着个什么急呢?一点储君的风范都没有。”

李纯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储君的风范,匆匆忙忙驾临麟德殿,吩咐吐突承璀公公道:

“速去政事堂请陆相公、武相公、裴相公、李相公(李藩)来麟德殿。”

说完,就一屁股坐到了宽大的床上,双手摩挲着膝盖,直到四位表情同样凝重的宰相赶到麟德殿。一看到几位宰相的脸,李纯就知道今天又没有希望了,但是屏退了左右后,李纯第一句话依然是是问道:

“诸位相公,河南可有消息?”

陆贽摇摇头,武元衡道:

“李相公(李吉甫)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得到陛下的消息,但是魏博和缁青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刚送来的奏报上说,李相公几天时间头发已经全白了。陛下此行秘密,缁青行营即使加派人手潜入缁青,也不能说明任务,眼下只能寄希望于大举进攻,希望能攻入郓州附近,这样比较容易接应到陛下。只是大雪之后不久,天时不利,进展缓慢。”

知道太子心焦,武元衡的叙述已经尽量客观,但是再李纯听来,却是那么刺耳,李纯猛地站起来口中说道:

“头发白了,头发白了,要不是他??????”

正想发泄,突然看到几位宰相面色一动,才觉得此话不妥,有损自己的储君形象,如果给宰相们留下不能任事,一味推诿的印象就不好了,猛然收住改口道:

“要不是事态紧急,寡人也不会催促于他。这样吧,再催促一下缁青行营,另外咨询一下赵国公,要不要增兵。命令薛平集结河南精锐,随时准备东进。”

兵部是裴土自管的,听到太子的吩咐,裴土自略略抬起身子,答应了一声。李纯坐下来,接着问道:

“寡人实在是心忧父皇,你们知道,现在坊间都在流传什么吗?”

李藩道:

“臣略有耳闻,但是清者自清,只要陛下平安归来,谣言不攻自破。殿下不要自乱了阵脚,给宵小以可乘之机。”

不干你事,你自然是清者自清了。李纯刚刚平息下去的火气又上来了,只是这一次没有发作出来,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语气,说道:

“这个道理寡人也不是不知道,可是,那些造谣生事的人也太过可恶了,居然说什么天家薄帷不修,现在父皇不在,寡人是谣言的中心,怎么说都没有人会相信的。父皇临行前特地下诏,道亲王们不必前去探视,可是今天一大早,郯王和均王就出了明德门,前去骊山探驾。他们此去必然是见不到父皇的,到那时,只怕谣言更会甚嚣尘上。父皇将监国重任交托给寡人,现在却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这让寡人该如何是好?”

陆贽道:

“殿下所言极是。老臣也以为此事不能等闲视之。陛下秘密出行,这是极为机密的事情,本不应当有人知晓,现在的谣言却似乎偏偏抓住了这一点,如果说这仅仅是巧合,老臣第一个不相信。老臣仔细推敲,总觉得事后有一个极大的阴谋,所以老臣以为,此事应当严办,而不能放任自流。”

裴土自道:

“臣以为陆相公言之有理。”

武元衡也表态赞同,李纯道:

“既然如此,该怎么办呢?”

陆贽道:

“其一,责令金吾卫和京兆禁止传播谣言,违者严惩;其二,以能臣干吏追查此案。臣想泄露这个秘密的应当不出于后宫、东宫、臣等四人以及华清宫,只要能找到一点,就能顺藤摸瓜。万一此事之后真有推手,那必然是动摇国本的大阴谋,所以一定要彻查到底。”

李纯点头,想到连同自己在内的五人之中,唯有陆贽德望最高,最不能徇私枉法,用他主持大事也最服人心,于是道:

“既然如此,寡人提议就请陆相分派,此事涉及寡人,寡人绝不牵涉其中,也静听陆相公号令。”

其他三相道:

“静听陆相公分派。”

陆贽起身,向李纯行了一礼,道:

“兹事体大,老臣也就不再推脱,只是此事还需要我等群策群力,不能指望陆某一人。”

三人道:

“那是自然。”

陆贽道:

“既然如此,陆某就不客气了。陆某想,金吾卫和京兆那边的事情倒是好办,派谁去查此案却很是棘手。陆某思来想去,此人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其一,公忠体国,这么大的事情,只能交给这样的人办;其二,善于推理问案,这个是必须的;其三,行事低调,绝不能弄得满城风雨;第四,必须有一定品级,不然会遇到太多掣肘。不知各位相公可有合适人选?”

说是问大家,几人目光却一致投向了裴土自。裴土自知道自己善于品鉴人物的名声在外,也不推脱,道:

“本来裴度、李绛、柳公绰、韩泰有一人在皆可。眼下朝廷里却只有一个人合适:御史中丞吕元膺。”

话音刚落,几人就抚掌赞同,都道:

“果然是他最为合适,有他出马,此事必然能查个清楚。”

原来吕元膺此人最是谨守法度,又足智多谋。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现年六十一岁。他年轻时姿秀仪美,才华出众。去京师拜见前宰相齐映,齐映十分惊奇:“我无缘认识娄、郝,看言谈举止,娄、郝也不过如此! ”建中初年,被选为贤良,任安邑尉,长春宫判官。平定李怀光作乱之后,德宗下诏,令河北节度史王栖曜留吕元膺辅佐。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右司员外郎。后出任蕲州刺史。在蕲州时,一囚犯对他说:“明 天就是年了,家有父母,不能团聚,深感悔恨。”说罢痛哭不止。吕元膺很同情,便把所有囚犯的刑具去掉,放他们回去过年,并指定回来日期。狱吏认为不可,元膺说: “我相信他们,他们怎能失信于我? ”结果众囚犯如期返回。不法之徒深感愧疚,从此不在蕲州作案。

镇守岳阳时,一日,吕元膺出门游览。走到江边,只见路边停有一辆灵车,跟随着五个带孝的汉子。吕元膺一瞧心中生疑,他想:“看他们的葬礼似有不妥:说远葬,过分排场了;说近葬,又未免太俭省了。”便上前询问,又故意让这五个孝子先过江,见这几个孝子扛棺材甚是吃力,便料定其中必有奸诈,就让手下装作上前帮忙,待孝子们踏上跳板后将跳板抽开,弄翻了棺材,棺材果然淌出来一地兵器。将这几个假孝子拿下后,经审讯,原来这帮假孝子是强盗,打算过江抢劫一批货物,假装送葬,以免摆渡艄公怀疑。这时,他们还供出:几十名同伙已约好在对岸集合,待兵器到手便行动。吕元膺即令发兵,悄悄过江,将那帮盗贼一网打尽(看过《大宋提刑官》的朋友一定觉得眼熟吧)。

如此的精干人物,李纯和宰相们自然十二分赞同了。当时决定由陆贽去约见吕元膺,将事情原委告之于他。

几人正在殿中商议的时候。后殿走廊上悄悄走过来一个宫女,似乎听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将耳朵贴在窗户上听了片刻。旋即大惊,匆匆离去。跑出去的时候还不小心撞倒了正出恭回来的吐突承璀,把吐突承璀的新衣服撕破了。气的吐突承璀大叫:

“你是哪个院里的?这是个什么事情!”

其实他如何不知道这宫女是哪个院内的?只是惹不起罢了。这宫女一溜烟穿门过院,一直跑到太子起居的宫里,跪倒在正在听伶人歌唱的太子妃郭氏面前,道:

“太子妃殿下,大事不好了!”

惊得太子妃睁开了自己的美目,问道:

“怎么,太子出什么事情了?”

宫女颤声道:

“回殿下,太子好好的。”

郭氏放下心来,又问道:

“那又是出了什么事情?”

宫女却不肯说。连问了几次都是这样,郭氏恼怒,只得下令左右退下,喝道: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让你这般慌张,丢了本宫的脸。若不看你是汾阳郡王府带来的人,早把你推出去打杀了。吩咐你去找太子告诉太子今日公主进攻,正事没有办成,却弄出这幺蛾子来。说吧,到底什么事情,若是没什么道理,就休怪本宫责罚你。”

宫女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颤抖着说道:

“殿下,奴婢刚刚,刚刚经过麟德殿,无意中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