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顺宗-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王叔文出去吩咐召唤各宰相重臣,而吴颂则在殿里设计台本,不至于待会儿出岔子。不多时,门外响起啪啪的声音,吴颂料想是大臣们在整理衣装。少顷,一群紫衣的大臣走了进来。一见吴颂端坐床上,不禁大喜,一个个躬身行礼,口中三呼万岁。
人多嘴杂,吴颂听不清楚,但是有几个名字还是听得他心扑通扑通地跳:杜黄裳,杜佑,郑珣瑜,范希朝,可都是元和中兴的名臣啊,一眼见到这么多历史名人,不由得兴致高了几分,连忙请诸位起身,并吩咐赐座。众臣见皇帝开口能言,不由得大喜过望,脸上阴霾一扫而空,也有几个阴晴不定的,吴颂也看在眼里。
坐不多时,见吴颂面露疲倦,几位重臣忙道:“陛下病体新愈,不宜操劳。臣等先行告退。诸大事,待陛下他日定夺。”吴颂连忙慰勉,口头表扬,再加上王叔文配合,天衣无缝地过了这一关。
大臣们退走后,吴颂紧绷的神经陡然放松了下来,一股困意席卷而来,便慢慢卧倒睡去。将睡未睡之际,朦胧中多了一个想法:“在唐朝多带些日子也好,起码了解贞元、元和两朝的第一手资料,回去也能做个学术权威,不比那些‘学霸’高强么?”
那吴颂留意的宦官确实乖巧,一见吴颂睡去,立刻上前,将吴颂被子盖好,将室内的炭火燃得旺些,又吩咐不要忘了通风。退到殿外,这宦官望着满目的雪白,深吸了一口气,暗道:“大家,咱可是吧身家都压到你身上报你的恩,可休要委屈了咱。”大踏步走去了。
就在吴颂做史学权威美梦的时候,内侍省衙内,几位大佬据案而坐,默默不语,半晌,其中的一位才说道:“诸位,既然人算不如天算,大家不但醒来,还复能言,此是天意。我等还是暂且看大家执政如何。我等深受先帝宠爱,又于国家有功,料想新帝不会为难我等。”
“不错。”坐在此人下手的一个宦官接口到,“就算大家想动我们,神策军也不答应啊!各位还是安心睡去,先帝大行,明日还要操劳呢!”于是众人纷纷称是,起身各自散去。
等其他人走后,刚刚说话的那位转脸问上席的宦官:“文珍,话虽如此,可新帝到底要如何做法,还是要有所防备啊!先帝即位之初,也不晓得我等的好处,视我等为阉祸,直到泾原兵乱,才知我等最是忠心。如今天下安定多年,可不再有兵乱让我等见证忠心了。”
那被唤作文珍的,便是中唐大宦官俱文珍。俱文珍心机深沉,故遇大事诸宦俱问计于他。听得此言,俱文珍微微一笑:“霍公安心,文珍省得,大家若信用我等我等自然肝脑涂地。且看大家如何行事了。天色已晚,文珍还需巡视,霍公也请回吧!”他倒没说吴颂若不信用他们怎么办,言下之意,若不被信用,就要讨个说法了。那被唤作霍公的听了此话,方才放心去了。
等待着吴颂的,是漫漫长夜。
第一卷 初来乍到 第五章(求收藏 鲜花)
(鲜花是靠求的,好书是靠推的!)
冬天天黑的早,加上李诵的身体容易疲劳,渴睡,吴颂昨晚差不多6点不到就睡了,睡的早,醒得却不早,这倒多半是因为吴颂身体精神双重疲劳,本来还不愿起来,但是不行,肚子抗议了。
不省人事那么久,昨晚太医只让他喝了一碗粥,不饿才怪。
虽然饥饿,精神却比昨天好了许多。吴颂一醒来,就看到一张阳光灿烂的脸,正是昨日那个上路子的宦官。昨天阴天,看不真切,今天放晴,光线好,才发现这宦官脸上有一道暗暗的刀疤。那宦官一见吴颂醒来,就忙不迭地问安:
“陛下,您醒了?”
这不明知故问吗?看在昨天比较上路子,不和他计较了。而且,自己也是在太饿了,肠子都饿得疼了。
刚想问伙食安排,吴颂的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不行,有损天子形象啊。
那宦官一见,心下了然,忙为吴颂解围说道:“陛下,昨晚各位相公吩咐陛下醒来就知会他们,待陛下用完早膳便请见陛下议事,陛下是否现在就更衣用膳呢?”吴颂暗赞,果然是个伶俐人。
于是便点头称善。后面宫女宦官一起上来服侍,扶他起身,擦脸,漱口,更衣,全方位服务,让吴颂狠狠地腐败了一把,暗道:“怪不得那么多人要做皇帝,果然腐败。”
程序完了后,便有内侍布下饭食,那宦官道:
“太医吩咐说今日陛下早起必然饥饿,开了方子,要御膳房熬些药粥为陛下滋养肠胃。先帝大行,陛下吩咐饭食简单,膳房不敢多做,请陛下查验。”
吴颂点头,饭食果然简单,不过稀粥小菜,只是比普通人家精致许多。因为吴颂大病初愈,这样的饭食倒是颇对脾胃,很快就被喂了一碗下去,吴颂自从三四岁上会用筷子后,就不习惯被人喂了。本想自己动手,奈何现在自己是外来物种,只能向林妹妹学习,不可多说一句话,不能多行一步路,只是林妹妹本来斯文,而吴颂却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惯了的,假装斯文,委实不易。还好自己现在是中风病人,有什么露马脚的地方可以推给中风。这样,一碗就别别扭扭下去了。
一碗吃完后,那宦官又盛上一碗,亲自端了上来,这一碗吃的不似上一碗那么别扭了。只是诺大的宫殿里只他一个人吸溜吸溜地吃饭还是让他不好意思。吃完了第二碗,肚里有了底子,暗想第三碗可不能这样吃了,得文静点。结果等了半天却不见第三碗上来,反而有宦官上来收走了碗碟,提着好多粥,躬身退走了。接着便是一个宫女捧着茶盅上来,请皇帝漱口。
吴颂大急,忙看向那上路宦官,道:“朕今日不知怎地,想多吃点粥。”
那宦官见吴颂诸事都找自己,心下大喜,面上却不显露,却道:“大家,太医昨日嘱咐,陛下重病新愈,用膳不可太多,须慢慢加上。老奴还请陛下为天下计,将养圣体。”
吴颂情知这宦官说的有理,只得忍住五脏不满,漱口。心知暗自忧愁:“连粥都不让多喝,瞧这身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喝酒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啊!”
那宦官见吴颂面色不豫,知道吴颂不太痛快,便笑道:“大家胃口大佳,料想龙体渐将恢复,真是万民之福,大唐之幸。老奴见着心里都高兴啊。陛下这般吃法,老奴已经二十一年没有见到了。”说着,便举起衣袖拭泪。
岂料吴颂听了却万分紧张,以为这宦官是李诵旧识,而自己这两天却没有任何表现,害怕露了破绽,满目惊疑地望向这宦官。正如一个小偷,正在行窃,自以为掩饰地好,却笑眯眯地来了个人拍着肩膀道:“老李,你真行!”不管说的什么,听得人总会吓出一身冷汗。
那宦官见吴颂吃惊,却不晓得吴颂心虚,只道吴颂已经认不识自己,忙跪下到:“陛下,您不认得我了?我是狗剩啊!”
吴颂茫然中,我庄上叫狗剩的倒有,跟你不像。
“难怪陛下不记得我,这么多年陛下居于深宫,老奴思念陛下也只远远地见过几面。您可记得,二十年前,建中四年泾原兵乱?”
这个……吴颂当然记得。
那宦官道:“那时陛下还是太子,率军据守奉天,老奴只是个小宦官,面上受了贼军一刀,昏迷在道旁,正遇陛下经过,陛下命人救了老奴,还给老奴赐名叫苟胜,若非陛下,老奴这条命二十年前就没有了。那时陛下在军中,与将兵同食,也是这般豪爽。二十年来,老奴时时不忘陛下救命之恩。只是陛下地位尊崇,老奴是个没用的废人,只能远远望着陛下。前日陛下病发,老奴以为还以为……终于老天开眼,陛下上应天时,老奴才可以亲身伺候陛下,一诉衷肠!”说罢,连连磕头。
吴颂这才明白,李诵是个仁义的人,即使这个苟胜是个受伤的太监,李诵在乱军之中也不忍见他死去,救下了他。而这个苟胜,知恩图报,没机会报效能却隐忍不宣,足见不是自称的废材,有些气量担待。
吴颂已经决意既来之姑且安之,先做李诵,让自己活得久些,找机会喝醉酒穿越回去。而要活得久些,眼下最大的威胁就是后宫的宦官。自肃宗以后,宦官擅权,气焰嚣张,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个个不可一世,李辅国甚至对代宗说,要代宗安心该干嘛干嘛,国家大事由他代为处理。德宗即位之初疏远宦官,但泾原之乱被宦官保护逃出后,开始亲近宦官,把神策军的军权都交付给了宦官。俱文珍,刘文琦都是胆大包天的主,李诵没即位就想着另立新君。在吴颂的时空里,几个月后,宦官就操纵了永贞内禅,逼迫顺宗退位。顺宗之后的宪宗削平藩镇,是中兴之主,还被宦官害死。之后的敬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等等,废立皆由宦官,甚至性命都操纵在宦官手中。吴颂要想活得长久些,必须先搞定宦官。而要搞定宦官,搞定还不能全面剪除,有些事情还是要依靠宦官的。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植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宦官上位。
想不到,瞌睡就来个枕头。吴颂心念电转,已经有了主意。
第一卷 初来乍到 第六章
(终于看到花了,多谢各位。如果能有收藏就更好了!)
二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会变成百万富翁,一个富甲一方的豪强也会沦落江湖。苟胜这个当年的小宦官现在已经在宫内有些职事了,只是历代王朝不管内廷外廷用人都是一看才能,二看相貌,相貌有时偏偏比才能要重要。苟胜当年乱军中破了相,一直不大受重用,还好为人勤勉,又有些才干,有和他同一批交好的宦官上位后于心不忍,便提他做个小头目,管理大明宫中一处偏殿。后来机缘巧合,德宗皇帝偶尔在宫中散步,见他管理人迹罕至的偏殿也如此用心,大加赞赏,想起久居大明宫,太极宫中也须得力的内侍管理,就提拔他到了太极宫,专管这两仪殿。如此才有机会服侍吴颂。那李诵做太子时,虽然仁孝,又于国家有功,太子位置却并不稳固,德宗曾有数次想行废立,亏得神仙宰相李泌劝阻。故而李诵为人谨慎,并不刻意培植势力,除了东宫官员,外廷没有亲信。所以后来二王刘柳由下臣骤登上位,推行改革,虽然颇受百姓拥戴,却毕竟根基浅薄,威望不高,被权宦权臣轻轻一推,便以失败告终,远窜蛮荒。后人议论多以为永贞革新失败主要原因是顺宗中风,无法提供有力支持,实际上根基不稳骤行新政也是要因。
外廷如此,内廷也好不到哪里。李诵本人对宦官擅权颇有看法,故而疏远宦官并无亲信宦官,就是有,李诵现在也不敢用。李诵早年曾因宫市一事欲向德宗进谏,被王叔文以“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所阻。此后一直低调,最近几年德宗年迈昏庸,宠信宦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欲把大权尽数交付权宦,李诵大惊急谏,才打消了德宗的念头。却也因此得罪了权宦,德宗病重,宫中有地位的宦官只有一个李忠言支持李诵即位即是明证。来自后世的吴颂不是李诵,不会自认为“君权神授”,凭着皇帝身份就能令行禁止。他很清楚,要想抑制宦官必须依靠宦官,否则,“甘露之变”就是他的下场。而能够依靠的宦官,不就在眼前吗?吴颂决定先稳住他,然后再行试探。
演戏对于深受电影电视浸淫的现代人而言确实是件简单的事,吴颂头脑后仰,嘴巴微张,作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是你!当日军情紧急,朕后来便不知你的消息,回宫后还曾几次问起,没有音讯,还道你已死于乱军之中。不想你就在宫内,好极,好极!”说罢哈哈大笑,只是发音器官不受控制,听着有些滑稽。那苟胜却不在意,他曾听东宫的宦官提过此事,又见皇帝提起,不禁感激涕零,也连说托陛下洪福。
吴颂又动容道:“朕本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不想你我君臣今日重逢。足见你我有缘,以后你就在朕的身边吧!”那苟胜久有此心,见吴颂开口,大喜谢恩。又因为吴颂语气亲切,起身时,眼圈已经红了。吴颂又道:“不过自古无功不受禄,要跟在朕身边,须得有一番考验,你可要小心,不要因为在朕的身边就忘了自己本分。”苟胜在后宫多年,自然知道皇帝这是提醒他不要翘尾巴,这倒也合皇帝仁慈心肠,当下发誓云云不提。
言毕,吴颂正为收到第一个准心腹为以后夺权打基础而高兴,就有小宦官报太医侍奉陛下用药来了,一听此言,吴颂不禁头大如斗。吴颂三十多岁,吴颂学习历史,吴颂知道唐代病了要吃中药……
一个精致的玉碗,里面放着黑黑亮亮的汤汁,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味道。有经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中药。不是吴颂也不是老雁对中药有偏见,只是中药的味道委实太自虐了点,在佛家就是净土宗,在丐帮就是污衣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逃避喝中药的历史。不信你看吴颂,儿时的惨痛经历一下子浮上了心头。但是吴颂不能不喝,第一,他不是孩子了,第二,他要养好身体,找机会喝酒,毕竟身体还有半边感觉麻痹,这个滋味不好受,第三,他要装象……
(此处省略若干字)
暗念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喝完了苦药喝美酒”的吴颂悲壮地喝完了中药,苟胜亲自端上来茶盅给吴颂漱口,接着王叔文就来了。
王叔文昨晚回去后,见吴颂身体已经好了几分,大喜过望,招集王伾、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人,通报了吴颂的病情进展并转达了吴颂对大家的亲切问候,本就雄心万丈的太子党成员更是摩拳擦掌,群情振奋。送走众人后,王叔文接着就为吴颂的失忆担心。他知道吴颂既然已经醒来,明日必定议事,第二天早早起来,预防万一。吴颂起身后,他就赶来求见,众人都知新帝宠信他,倒也不觉奇怪。
果然吴颂起身后,早有宦官报与大臣与权宦知道。于是等吴颂吃完早饭,吃完中药漱口N遍以后,就有宦官禀报,众内外大臣已到两仪殿前殿了。两仪殿地处太极宫后宫,与太极殿相对被称为“内朝”,是大臣们入宫议事之地,也是吴颂暂时的寝宫——自高宗后,政事多移至大明宫办理,如果吴颂够长寿,也会搬去大明宫的。还好吴颂是病人,不必步伐庄重摆出帝王气象,也就不必担心出纰漏了。于是在两名小宦官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李诵病中,众大臣也不过是在御前商量,然后等吴颂摇头不算点头算了,吴颂心知不会太劳累,今日要议之事王叔文已预先告知,什么时候点头,什么时候摇头一清二楚,不懂的就打定主意紧急关头装熊。于是吴颂就坐在龙床上听重臣们议事,本来这个“坐”可以改为“卧”的,只是吴颂初来乍到,低调一点很有必要,毕竟要想安稳过日子,这些大佬的支持很重要。同时也好奇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想观察观察积累点素材。
属于吴颂的事情果然不多,基本上只有点头,连摇头都免了。吴颂虽然是学历史专业的,但和历史人物相比,在具体历史中还是太不专业了。几件大事,皇陵营造,由太常卿杜黄裳汇报,度支预算,专家是杜佑,防备吐蕃回鹘趁新君新立起事,自有兵部和范希朝等一干老将操心。还有大赦、召还升迁前朝左迁官员等要做的事,都是惯例,大臣们也一一汇报,好让吴颂有个准备。于是整个议事李诵就在点头中度过了。大臣们知道吴颂大病未愈,大半个时辰就把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