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无敌前传-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力占优的空降兵在战斗中占有相当的便宜,许多苏军士兵缺乏相应的基本武器,只能希望能够迅速与空降兵们拉拢距离以便进行白刃战。但空降兵手中的全自动武器完全能够将苏军的冲击击退,并造成大量伤亡,交战仅仅不过十余分钟,苏军的所有迫击炮便被摧毁,机枪手也被中国的狙击手不断击毙,死伤了近一半。
凌晨3时,又一列苏军的装甲列车驶来,还未抵达战场,便被中国空降兵预先埋设的炸药炸翻。但仍有数百名苏军士兵从倾覆的列车上爬了出来,稍作准备,便向空降兵控制的山头发起了冲锋。而此时,中国空降兵有大部分兵力正在对车站附近的苏军阵地发动进攻,山头上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所幸6门迫击炮已经摧毁了苏军的火炮,立即调转炮口对新来的苏军进行了拦射。
凌晨4时左右,越来越多的苏军乘坐各种机动车和畜力车到达战场,开始对山头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攻击车站的空降兵虽然已经冲进了苏军阵地,并将阵地上大部分苏军歼灭,但在车站内仍有三百余名苏军士兵坚守。在山头上的空降兵们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弹药均所剩无几。无线电后已经向空军通报了战况,天色也逐渐有些亮光,天空中也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但在空中俯瞰地面,仍然一片漆黑。不得已,山头上的空降兵发射了数发信号弹,为空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指明了目标区域。
进攻山头的苏军大约有四个团,其余大量的部队被误降到城内的空降兵吸引,这也使中国空军的轰炸显得更有效率。如果有更多的兵力,空中投下的数百枚50公斤级航空炸弹并不能完全摧毁苏军的进攻意志,但这些炸弹对这四个团的苏军来说,则已经是非常致命的了。不到七千人,且没有任何掩护的苏军,被轰炸后,仅剩下千余人。这千余人的苏军被政委带头逃跑的行动给刺激,全部一哄而散。
看到援军被打散,坚守在车站内的苏军也开始动摇了。中国空降兵的猛烈火力压制,使其根本抬不起头来反击。这时,又一波一个团的空降兵在拂晓的天空上跳下。当车站内的苏军看到天空上上千朵降落伞展开后,非常干脆地竖起了白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战斗,中国军队终于拿下了热列兹诺多罗日内车站。
7月7日晨5时30分,从阿克套至热列兹诺多罗日内之间共约150公里长的铁路全部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这为后续装甲部队及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通过创造了有力地物资条件。已经迫降了在卡拉干达城内两个师的苏军的洪万顷,立即指挥全部先头部队搭乘列车向阿斯塔纳杀去。后续部队的运输有些麻烦,因为机车头数量不够,所以洪万顷决定将数个装甲集团军和机械化集团军的重装备、油料和弹药通过铁路运输,其余人员搭乘各种车辆沿着铁路沿线的公路向阿斯塔纳推进。
7月7日下午17时,中国军队集结了三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步兵师在三个炮兵师和上百架轰炸机的火力支援下,向阿斯塔纳发动了强攻。仅有三个步兵师防守的阿斯塔纳,没有太多的装甲力量,也没有空中支援,大炮也少得可怜。在战斗中一触即溃,不得不退入城内准备进行巷战。但车站及附近的铁路等外围阵地立即被中国军队占领,通往巴甫洛夫斯克、彼得罗巴甫罗夫斯克及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终于被中国军队切断。
在得知洪万顷的装甲部队提前三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后,我不由得大喜过望,脑海中映像着装甲集群冲锋的热血场面,激动之下挥手大喊:“装甲兵,前进!”总参立即将我的这句话下达给龙战天,龙战天也兴奋地向全军官兵传达我的训示:“装甲兵,前进!”
第二百零三章 … 高加索方面军的遭遇
“装甲兵,前进!”的口号响彻整个突击群。虽说坦克等重型装备不是十分适合进行巷战,但实际上,巷战如果离开了这些钢铁堡垒,会给进攻一方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让坦克在城市中的进攻行动更加容易和不易被攻击,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对阿斯塔纳进行了整整十个小时的轰炸。城市中高于二层的建筑已经基本被清理干净,当然也附带着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到了坦克在市内横冲直撞的时候,苏军终于支撑不下去了。7月8日下午15时,残余的近万苏军主动走进了中国的战俘营。
洪万顷在阿斯塔纳陷落后,让南路突击集群集结到城市附近,等待各种作战物资的补给和人员休整。虽然阿斯塔纳至扎雷克有铁路连接,而且公路也一直盘蜒在铁路附近,但从扎雷克到夷播湖畔却没有任何公路和铁路,只有茫茫地戈壁和零星的草原。而从兵播湖畔到克拉玛依之间也只有公路没有铁路。因此,之间的这段距离只能依靠大量的机动车辆和畜力车辆。龙战天深知装甲部队的威力是建立在强大的后勤保障上的,所以他组织了20余万辆各型机动车辆和至少60万匹骡马及马车用于运输各种作战物资。
当然,这60万辆马车主要往返于扎雷克和夷播海湖畔不通公路的地段,并在这段距离之间有水源的地方设置了四个大型的物资中转站。相关的道路勘测工作也同时展开,仅靠畜力来解决没有道路的路段之间的运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修建公路和铁路是势在必行的。
相比于南路集群的辉煌战果,北路集群虽然也于7月9日占领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但张小石仍觉得自己落后了许多。“装甲兵,前进!”的口号被他天天大会小会地挂在口边,训斥着手下的各个师长。这些师长回去后,也将一肚子的气发泄到了下面的军官中。然后一层一层地向下延伸,不到两天,整个北路集群都被满腔的怒火充斥。7月10日刚刚补充完所有的作战物资,北路集群不待休整就立即投入了进攻。一路沿着额尔齐斯河向巴甫洛达尔扑去,而另一路则鲁布佐夫斯克含愤杀去。
进攻鲁布佐夫斯克的第211装甲师、420机械化步兵师也在张小石的提醒下,学习了洪万顷的战术,对铁路沿线的各个车站进行了突袭,以期占领整条铁路,获得更快的推进速度和补给强度。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创新,用特种部队代替空降兵对这些车站发动进攻。特种部队的推进速度虽然不如空降兵,但效果却要更好,因为,他们不存在着被飞机投到其它地方的可能。
此时的苏军刚刚完成了规模宏大、琐事极多的两大方面军的换防工作。西伯利亚方面军撤下来后,在阿钦斯克和托木斯克之间一带休整驻扎;而秋明方面军则接替了原西伯利亚的驻防地。南线的远东方面军虽然没有什么换防任务,显得相当稳定,但由于整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和参谋班子的更换,使其无法接受战区的指令,而显得有些被动和反应迟缓。直到中国军队的北路突击群于7月11日攻占了鲁布佐夫斯克的火车站,才使苏军的战区高层发生了震动。
原本最初,中国军队攻占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等地时,战区高层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围魏救赵”之策,仅是想以此来调动正在叶尼塞河方向上发动进攻的苏军分兵甚至回头。加上朱可夫等刚上任,还未熟悉战场情况。因此,苏军高层并没有予以太多的关注。而现在,一旦中国军队继续北上,占领了巴尔瑙尔和新西伯利亚的话,就等于切断了西伯利亚、秋明和远东三个方面军的退路,与东路的中国西北战区的部队一道完成了对这三个方面军的合围!
朱可夫立即下令西伯利亚方面军停止休整,迅速南下,向新库兹涅茨克和新西伯利亚一带集结,部队的补给则在南下的途中从各个车站上就地进行,不再组织专门的补给队伍。南线的远东方面军也立即收缩防线,向整个阿尔泰边疆区和巴甫洛达尔一带集结。务必将中国军队的北上攻势迟滞住。
但华西列夫斯则从中国军队占领阿斯塔纳一事上嗅出了危险。他经过详细的思考后,向朱可夫提出了中国军队真实作战计划中一个最大的可能,那就是占领鄂木斯克。从而完全断绝苏军三个方面军的退路。为此,他向朱可夫展示了自己的推断:中国军队的南路突击群已经占领了阿斯塔纳,而北路突击群则占领了鲁布佐夫斯克,同时正在向巴甫洛达尔推进。南路突击群只要向北一转向,向前推进两百多公里,就能占领整个乌拉尔以东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鄂木斯克!而北路突击群的实力相对要弱一些,最大的可能是用来吸引或承担苏军大部分的力量,为南路突击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虽然朱可夫认可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想法,但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所策划的远不止如此。突击群的根本任务是合围并全歼乌拉尔以东的全部五个方面军。北路突击群的任务是将远东、秋明和西伯利亚三个方面军同乌拉尔、高加索两个方面军的联系。而南路突击群的任务则是切断整个乌拉尔以东的苏军同欧洲部分的联系,完成这个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包围圈。
朱可夫根据华西列夫斯基的推断,将西伯利亚方面军重新安排,分出6个集团军紧急赶往新西伯利亚,余部立即向巴拉巴草原集结。远东方面军的部署不作调整,但秋明方面军则放弃已成鸡肋的进攻泰谢特的行动,快速撤回叶尼塞河以西,并沿河岸构筑坚固的工事,以便抵挡逐渐加强兵力尤其是装甲兵力的中国西北战区部队。另外,为策万全,朱可夫还下令将高加索方面军的三个集团军调往鄂木斯克,以守住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虽然朱可夫将此次各方面军的作战部署的详细情况及原因向斯大林作了细致的汇报,但仍未让其满意。眼看着苏军已经突破了中国军队在叶尼塞河的防御,并继续向纵深插进。完全沉浸在收复其“故土”,成就绝世英名的幻想中的斯大林,根本不能接受未经中国军队的反击,就放弃已经夺取的叶尼塞河以东地区的作法。他措辞强硬地要求朱可夫按照既定作战计划进行作战,对于中国军队在其南线的突击作战,斯大林认为仅凭加强的乌拉尔方面军就能够解决。
再三抗争的朱可夫拗不过斯大林的强硬,只好发动几大方面军的高层联名向斯大林施加压力。但这几大方面军的高层也并不完全与朱可夫一条心,只有身处前线经过切身感受,明白中国军队强大战斗力及闻所未闻的作战思想的那些将领才支持朱可夫的做法。有些势均力敌的双方居然僵持了三天,才在苏联内务部部长兼部长会议副主席贝利亚的协调下各退了一步。朱可夫接受斯大林的条件,将秋明方面军继续放在东线,对中国军队发动持续进攻,而其它方面军的部署则按朱可夫的计划重新进行。
但这已经过去了宝贵的三天。在这三天里,北路突击群已经占领了巴甫洛达尔,并突入到阿尔泰边疆区腹地,离首府巴尔瑙尔不足五十公里。南路突击群则已经占领了科克舍套,并继续向北进攻,进逼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旦占领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强大的装甲力量进入到伊希姆平原,更容易发挥装甲力量的机动优势。而且这里离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鄂木斯克只有不到二百公里的路程。凭借中国装甲部队的机动力,完全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冲到城下。
朱可夫感到了强大的危机。他立即下令高加索方面军兵分两路,一路动用高加索方面军唯一的一个坦克集团军配以两个步兵集团军对科克舍套发动强攻,以期能够夺回科克舍套。另一路则是该方面军剩余的四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摩步集团军立即前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加强防守。同时,他还下令让西伯利亚仅剩的一个坦克集团军立即前往鄂木斯克,并把自己的司令部也迁往该地。而在叶卡捷琳堡和秋明一带的乌拉尔方面军则迅速分散,沿铁路加强每个车站的防守力量,保护安全,以免再一次中国空降兵全程夺占各车站从而控制住整条铁路的情况出现。
7月15日从车里雅宾斯克和科斯塔奈出发的高加索坦克集群,沿着铁路浩浩荡荡地向科克舍套杀来。由于运输力量的欠缺,加上苏军庞大的人员数量,使苏军不得不让坦克等战斗车辆沿公路前进,而铁路则运载步兵及弹药。但没有前方苏军作战经验的高加索方面军领导人,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他让所有部队在白天进发。从车里雅宾斯克沿铁路延伸,一路上的科尔基诺、特罗伊茨克这两个大型车站,佩什科夫卡、费奥多罗夫卡这两个小型车站以及坦克集团军的出发地科斯塔奈均同时遭到了中国轰炸机群的猛烈轰炸。
没有任何防范的苏军步兵集团军遭受了惨重损失。几个车站内聚集的大量人员和物资被从天而降的炸弹炸得七零八落。车站内堆集的大量弹药被引爆,几乎横扫了整个车站;刚刚运到前线的空炸航空炸弹更是显示了对人员杀伤方面的无穷威力,这种只有10公斤重的小炸弹,每架飞机都能投下至少150枚,在离地面5米高度爆炸后,产生无数的高速迸射的钢珠,穿透了一个又一个苏军士兵的躯体。仅五百架轰炸机群的这一次轰炸,便让呆在这几个车站内的近十万苏军士兵伤亡殆尽。
从车里雅宾斯克机场紧急起飞的上百架战斗机,因为其性能落后,飞行速度甚至赶不上中国的轰炸机。而且反应迟钝的苏联空军飞行员只能望着越来越远的中国轰炸机群无能为力。好在还赶上了中国空军的第二波轰炸机群的到来,但轰炸机上的数挺12。7毫米机枪不仅严重地干扰了苏军战斗机的拦截,而且还击落了十余架。赶不上轰炸机飞行速度的苏军战斗机只好卡在轰炸机群的轰炸航路上,使轰炸机群无法对地面目标投弹。当然,中国空军也损失了十余架轰炸机,不过这对于其所取得的战果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航程的限制,中国空军的战斗机群无法为深入到科斯塔奈以西的轰炸机护航,但却能够在以东的空域进行制空作战。而苏军高加索方面军的那个坦克集团军恰好位于中国空军最有效的打击范围之内。中午时分,完成对苏军步兵集团军轰炸任务,并返航加油载弹后的轰炸机群出现在了乌里茨基的上空。乌里茨基是一个重要的公路枢纽,虽然没有铁路枢纽那样重要,但却是苏军坦克集团军的中途集结地。在这里,正好有苏军的两个坦克师正在休整和补充燃油。几乎没有防空炮火的苏军损失相当惨重,轰炸机群投下的高爆弹和燃烧弹将一辆辆苏军车辆摧毁,仅有的7个燃料仓库也发生了爆轰,并燃起了熊熊大火。通往各地的公路也被炸弹炸断,好在附近是大草原,坦克还能从公路两旁绕过。
不过此次轰炸却使这两个坦克师伤亡了大量的人员,尤其是坦克乘员,差不多有一半的坦克因为无人驾驶而被就地掩藏起来。与这两个师的坦克大量“幸存”相比,另一个正在公路上高速行进的坦克师则要悲惨得多。整个坦克师延绵在公路上长达十多公里,轰炸机群可以很方便地沿着公路的走向进入轰炸航线,轰炸精度也就要高得多。一百余架轰炸机一次轰炸投下的炸弹,就摧毁了一半的坦克和车辆,使其还未交战,就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由于地处大草原,没有什么山地与密林的掩护,白天的行军显得非常危险和愚蠢,但夜晚行军也不安全。拥有无线定位导航系统的中国飞机可以在苏军行军路上投放大量的照明弹,为高空飞行的轰炸机群指引明确的目标。苏军沿途经过中国轰炸机的洗礼后,到7月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