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无敌前传-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舰的装甲厚度为12~23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0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57毫米,而在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7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更达到了76毫米。这样的装甲即便是在对抗驱逐舰时也不吃亏,而且采用了全封闭式炮塔,而且这也成为以后中国军舰所采用的标准配置,而这时的驱逐舰甚至许多轻巡洋舰都采用了开放式炮塔,除了在火炮正面的防盾外,其余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兴隆”级护卫舰采用的电子设备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前卫的了。虽然雷达还在研制中,并没有装备该舰,但该舰却配置了无线定位系统,用于探测和定位敌方舰艇尤其是潜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在射击指挥仪方面,该舰还采用了先进的电陀螺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部快速绘图仪,将敌我双方的位置近适时地绘制在图上,供火力控制官下达命令。

作为以反潜作战为重要作战任务的护卫舰,该舰在舰体中部还装有一部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5海里内的潜艇发出的声音;在舰艏还装一部主动探测声呐,可探测3海里内的水下目标,以为深水炸弹提供目标数据。

该级舰的武器配置在当时800多吨的舰艇中算是非常强大的了:前一后二布置的三座单装JZP-76I/62-20型主炮,该炮由重庆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2倍径身管,射速可达15发/分,俯仰角为-11&;ordm;~+85&;ordm;,可作高射炮使用;最大射程:13800米,对空射程:5500米,射高:30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120毫米/0米、70毫米/7000米,每门炮备弹200发。

副炮为3座JGP-37II/65…21型双联37毫米高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5倍径身管,射速为150发/分,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最大射程:5800米,射高:1500米,每门炮备弹500发。另有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每挺备弹1200发。

鱼雷武器为一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该发射管装在舰桥后部和烟囱之间,备有6枚Y-1型电动鱼雷,由重庆兵工集团研制,航速:45节,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在舰艉甲板上还装有2具SDP-20式深弹发射具,备有SD-150/20型深弹60枚。深弹和发射具均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

“兴隆”级护卫舰全长:78。3米,舰宽:10。2米,平均吃水:2。78米,标准/满载排水量:682吨/833吨,航速:29节,续航力:2700海里/15节,全舰官兵:103人。首舰于二五计划的第二年7月12日开工建造,第三年5月18日下水,同年11月27日建成。第一批最后一艘于二五计划第三年12月29日开工建造,第四年7月28日下水,最后一年1月7日建成。第一批共建造了32艘,全部装备中国铁血海军,其中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各装备9艘,内河舰队装备5艘。第二批和第三批全部用于出口,共建造了22艘。

“辽源”级护卫舰也采用了长首楼船型,全舰同样分为7个水密隔舱,根据设计需要,其中任意相邻的2个隔舱和1个不相邻的隔舱同时进水不致沉没。最初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是按驱逐舰的名义上报的,但由于没有达到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吨和主炮口径低于130毫米的标准,所以降格为护卫舰。

但该级舰仍采用了许多新的设计,如在中国第一次在自行设计时采用蒸气轮机为主动力,首次在全球采用蒸气轮机和柴油机联合动力等。该舰的动力装置为8台高压小水管锅炉,一台JZQLJ-1型蒸气轮机,功率为12600马力。该型蒸气轮机由绥定机械集团动力系统公司研制,主变速系统也由该公司研制。辅机则使用2台与“兴隆”级主机相同的SC-200/16V型中速柴油机,这样其动力装置的总功率就达到了18200马力,采用双轴推进。

全舰装甲厚度为15~27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7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70毫米,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8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为100毫米。电子设备也基本与“兴隆”级相同,采用了绵阳电子工业集团的产品。不过该级舰的武器装备则要超过“兴隆”级,主炮采用前二后二布置的四座JZP-105I/52…20型单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

该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52倍径身管,人工装填,射速为10发/分,俯仰角为-10&;ordm;~+80&;ordm;,可作高射炮使用;最大射程:18700米,对空射程:8500米,射高:50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180毫米/0米、100毫米/9000米,每门炮备弹200发。副炮为四座双联JGP-37II/65…21型高炮,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烟囱前后各装一具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Y-1型电动鱼雷16枚。舰艉装有与“兴隆”级护卫舰相同的深弹发射具,但备有100枚深弹。

“辽源”级护卫舰全长:110。73米,舰宽:11。3米,吃水:3。1米,标准/满载排水量:1203吨/1460吨,航速:32节,续航力:29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158人。第一批全部在二五计划内建成。共建造了28艘,全部装备中国铁血海军,其中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各装备8艘,内河舰队装备4艘。第二批和第三批全部用于出口,共建造了9艘。

这两级护卫舰的设计建造工作还是相当成功的。其拥有相对强大的火力和较坚固的装甲,使其成为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雷击舰或驱逐舰(国外的叫法,直到1928年,国际上才开始按照中国的标准称之为护卫舰,并按中国的标准定义各舰种)。作为近岸防御用的先进舰只,两级护卫舰应该是非常适合的,因此,中国铁血海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才开始逐步汰换。

但这两种护卫舰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辽源”级护卫舰,虽然为了使之适应高海情条件下的远洋航行而采用了长首楼船型,但却在之上重叠布置2座主炮,使该舰的重心偏高,导致横摇恢复速度极慢,反而降低了其适航性。还有就是该级舰的防雷能力似乎有些问题,战后从其战损结果来看,有80%是被来自水下的打击击沉的。但这两级舰仍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护卫舰,而且领先世界近20年的时间,尤其在后期加装雷达等电子设备后,其性能更有大幅的提高。两级舰的出现为保卫中国海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十八章 … 驱逐舰队的主力

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和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设计的三种不同的驱逐舰本来要淘汰其中的一种。但后来发现,海军三大舰队所面临的威胁程度及样式不尽相同;比如北海舰队的防区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特林到勃海,由于中间有朝鲜半岛的隔断,加上日本强大海上力量的封锁,所以急需一种航速较快,续航力较大的一种驱逐舰,而且这种驱逐舰必须具有较强的火力,尤其是逃跑时向后射击的火力,并且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抗高寒能力。而东海舰队的防区则是从胶东半岛以南到福建,直接面对实力强劲的日本海军第2和第3舰队,需要一种航速快(逃跑),火力强大,抗风浪能力强的驱逐舰,主要用于协同其它武器系统同日本舰队进行作战,并实行强大的鱼雷攻击。而南海舰队的防区则在广阔的南海,需要面对的是诸如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殖民地海军,这些海军实力并不是很强大,所以需要一种续航力较大,舰炮火力较强,防御巡洋舰等舰炮打击的能力较高,且适合炎热气候条件下的驱逐舰。

这样一来,三大船舶设计院所设计的三种驱逐舰就都有了所需要的舰队,于是,会议最终决定同时建造这三种驱逐舰。“伊春”级驱逐舰首舰由湛江船舶工业公司承建,采用中等长度的首楼船型,全舰共有8个水密隔舱,其中任意相邻的3个隔舱进水不致沉没。全舰装甲厚度也较大,平均达到20~35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47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90毫米,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10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为120毫米。这样厚的装甲就是在当时的巡洋舰上也属少见。

动力装置为蒸气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蒸气轮机采用了一台JZQLJ-1G型蒸气轮机,功率为15000马力;柴油机则采用了SC-300/16V型中速柴油机4台,单台功率为4100马力,这样,其总功率就达到了31400马力,双轴推进。其电子设备与“辽源”级护卫舰基本相同,但加强了远程无线通信能力和射击指挥仪的作用距离。为了适应南海闷热的气候条件,该级舰还设置有专门的空调系统,这极大的提高了该级舰的持续作战能力。(不过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那就是其它舰队的官兵纷纷要求转移到南海舰队服役。因为相对于他们所在的驱逐舰来说,“伊春”级就象宾馆一样舒适。)

武器配备则主要以舰炮火力为主要打击力量,装备有前二后二布置的四座双联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这种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55倍径身管,共有34条右旋膛线,受中国人体力限制,采用了机械式半自动装填,射速为10/分,俯仰角为-10&;ordm;~+50&;ordm;,最大射程:215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230毫米/0米、150毫米/11000米,每门炮备弹180发。副炮为6座双联JGP-37II/65-21型高炮,每座备弹500发。另有4挺12。7毫米机枪。鱼雷武器为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管,备12枚鱼雷。舰艉设置有2座深弹发射装置,备JSD-150型深弹120枚。

“伊春”级驱逐舰全长:122。68米,舰宽:11。8米,吃水:3。83米,标准/满载排水量:2916吨/3505吨,航速:33节,续航力:52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348人。首批舰于二五计划内建成。第一批共建造了7艘,全部装备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第二批5艘用于出口。

“九江”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Z0102,首舰由上海江南造船厂承建,采用平甲板高干舷船型,全舰共有8个水密隔舱,其中任意相邻的3个隔舱进水不致沉没。全舰装甲厚度不如“伊春”级,平均为15~30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40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76毫米,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9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为120毫米。动力装置与“伊春”级完全相同,加上比“伊春”级更轻小的舰体,使得其速度比“伊春”级要高,但续航力则受到了限制,这在东海舰队来说,并不是太重要的缺点。

电子设备及射击指挥系统与“伊春”级相同,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以及简化后勤保障。武器配备则主要以舰炮火力与鱼雷并重的打击力量,装备有前二后一布置的三座双联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副炮为6座双联JGP-37II/65-21型高炮,每座备弹500发。另有4挺12。7毫米机枪。鱼雷武器为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管,备12枚鱼雷。舰艉设置有2座深弹发射装置,备JSD-150型深弹120枚。

“九江”级驱逐舰全长:118。72米,舰宽:11。4米,吃水:3。8米,标准/满载排水量:2711吨/3200吨,航速:35节,续航力:33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305人。第一批共建造了7艘,全部装备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同样于二五计划内全部完成。第二批5艘用于出口。

首舰由大连造船厂承建的“长治”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H0012,采用短首楼船型,全舰共有7个水密隔舱,其中任意相邻的2个和不相邻的一个隔舱进水不致沉没。全舰装甲厚度与“九江”级相当。动力装置也与“九江”级相同,但是其舰体及排水量更小,所以航速也更快。电子设备与射击指挥系统同上,但增强了无线定位系统的功率,使其能够在低可视度条件下尽早发现敌军舰艇位置。

武器配备则主要以鱼雷为主要打击力量,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舰设有专门向后发射的鱼雷管。该鱼雷管位于后主炮两侧,共四具发射管,在高速脱离战场时,可以发射鱼雷迎击追击的敌舰。即便不能命中,但也至少可以干扰敌舰的追击路线。从这点来看,北海舰队对处于绝对劣势的自身具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不过,这种设计也有很大的弊端。首先,由于船体较小,所以向后发射的鱼雷管只能作一定的旋转,从而大大限制了其正常的作战使用,或者,它干脆就是为逃跑时准备的。其次,由于是为逃跑准备的武器,所以官兵们将可能缺少一种必胜的信念去进行战斗,这对战斗结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当时的中国海军就那么一点儿家当,海军高层的要求也只好让舰长们屈服。不过北海舰队的舰长们往往下令禁止向这四具鱼雷管装填鱼雷来默默地对抗海军高层。作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设计,这种驱逐舰受到了列强们尤其是日本海军的极力嘲讽,因此该级舰没有任何出口记录。

为了增强该级舰的续航力,该级舰只设置了两座双联JZP-130II/55-20型130毫米主炮。节省下来的空间全部用于装载燃油,其它武器与“九江”级相同。“长治”级驱逐舰全长:114。3米,舰宽:11。2米,吃水:3。7米,标准/满载排水量:2265吨/2937吨,航速:37节,续航力:46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307人。在二五计划内共建造了7艘,全部装备中国海军北海舰队。

虽然在会议上确定了这三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但从会议开始的1921年到建成、训练、形成战斗力的1924年底的这近四年的时间里,我们整个海疆都只能靠大量的岸炮、老式的装甲巡洋舰、仅起预警作用的巡逻舰和各种鱼雷艇等进行保护。虽然,凭借海军官兵们敢于“海上拼刺刀”的精神,将这些小炮小舰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才勉强保住了沿岸基地、船厂、工业中心、各大城市的安全,但日本舰队甚至包括英、法等国军舰仍经常出没在中国近海。

虽然铁血政府早就通报全球,完全废除蛮清时期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但刚结束了一战的英国远东舰队仍然借口长江为国际自由水道,英国舰队拥有自由通过权,好几次伙同日本舰队或法国舰队妄图进入长江水道。不过都在长江口被中国巡逻舰队发现,在严阵以待的岸炮部队和大大小小数十艘鱼雷艇的威胁下,都只好悻悻离去。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仅是深刻的,也是屈辱的。

在海军的计划里,这三级驱逐舰分别配备三大舰队,每个舰队辖制3个驱逐舰分队,每个分队拥有2艘驱逐舰和2艘护卫舰作为日常战备巡逻。还有一艘驱逐舰则处于维护升级状态。每个驱逐舰分队轮流执勤,进行日常海上巡逻,不过巡逻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近海。

当然,几乎每一次遇上日本舰队时,双方都剑拨弩张,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遇到英、法舰队时,本来按照国际惯例,在中国近海,它国舰队应向中国舰队主动致敬。但骄傲的英国人和法国佬则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也逼得巡逻的驱逐分队不得不对其进行严密监视。相对而言,倒是美国与荷兰海军显得正规一些。美国不说了,毕竟与此时的铁血政府还算是盟友关系,面子自然是要给的。荷兰则是由于其海上力量还不足以对中国海军形成现实的威胁,所以也表现得规规矩矩。每次与中国的驱逐分队碰上,不是炮口高高朝上,就是在炮身上罩上炮衣,以示无害通过。

“伊春”级驱逐舰由于采用了中等长度的首楼船型,使得其整个舰体的中前部重心较高,加上上下重叠的两座主炮塔,更加大了重心的高度,这使其在横倾时的恢复力矩太小,舰体在风浪中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