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子之道 作者:人生若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头一片安静,忽然有一人出列,深深一揖说道:“微臣推举金科状元君长宁,君大人才学出众,廉洁清明,远见卓识非同一般。人都说文如其人,下官观君大人之文,便知道他有一颗为国为民的热火雄心,想必定能为皇上分忧解难,解除秦关之威!”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乌压压的一片脑袋顶朝天,皇帝的脸色黑了,君长宁的脸色却青了!
51、将士
“混账!该死的;他们这是要做什么,朕还没死呢;居然就敢,就敢如此……”说道最后的时候,皇帝几乎是咬牙切齿;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些郡王的胆子这般大;这是串通了那些官员,就等着给他下绊子。
话说上一章的时候;群臣附议让君长宁作为特使去秦关;可谁都知道秦关哪里是那么好处理的;往年没有战乱的时候;都是年年都指望着朝廷送粮送钱支援的地方,更别说现在还发生了战乱,游牧民族向来都是尝到了甜头就不得了的,谁也保不准还有下一次。虽说皇帝派遣了一万军队过去,但君长宁科举出生,入朝才不到一个月,哪里会什么调兵遣将。
谁都知道这是又一次皇帝与郡王爷们的角斗,只是这一次三个郡王爷居然联合在了一起,当然不可能只是为了给一个新出炉的新科状元下绊子,他们要看到的是皇帝的态度,他是真的打算从三家里头挑人继承王位,还是打着旗号让他们自相残杀罢了。不到万不得已,这些郡王自然不会走起兵造反的主意,而皇帝无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大大的机遇。
朝臣都能看出来的事情,皇帝自然也明白,这些郡王这是用君长宁作为筏子,就为了那几个小崽子。皇帝怒极反笑,虽然他对君长宁是有几分惜才,但其中也带着跟这些郡王较劲的意思,现在理所当然不可能为了他而乱了一直以来的布局,只可惜大好的人才,或许就要毁了。
皇帝的眼神变幻莫测,就是一旁的李公公也狠狠低着头不敢说话,谁也不乐意上去触霉头。皇帝砸掉了半个御书房,倒是冷静了下来,虽然君长宁是可惜了,但他现在这个时候绝对不可能跟郡王爷们撕破脸皮,只能先咽下这口气。再说秦关虽然是个千难万难的地方,但君长宁真要是有大才的话,也该能解决这个难题才是。
各种繁杂的主意在脑袋里头转了一圈,这次最让他惊怒的不是那些郡王爷们的反应,而是那群朝臣。经此一事,皇帝越发察觉自己在朝臣心中的威信,看来他的脚步要更快一些,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拉拢人心。
这边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那边君长宁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用脚丫子想想也知道,除非他是皇帝的私生子,不然的话皇帝怎么可能为了他直接跟三位郡王爷干上。好吧,即使是私生子皇帝都不一定能为了他做出那般的事情。
要说读书或者内政,君长宁自问还是有几分本事,不说上辈子的经验,他这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也不是填进肚子里去的,程越无虽然有些放荡不羁,但对他的教导确实是十分上心,后来还有顾庭兴几乎手把手的教导,现在直接让他去当一个县令也是手到擒来,但秦关不同,先不说那是一个州,那地理位置就十分让人头疼了。
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君长宁也是毫无办法,只等着皇帝最后的决定,他再一次感到无力,即使已经高中状元,也不代表他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只可怜父母那边大概刚刚收到自己中状元的好消息,紧接着却是一个晴天霹雳。君长宁自觉对不起家里人,这次恐怕只能让他们担惊受怕一回了。
不过排除这些另外去想,去秦关也不尽然是坏事。秦关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远,是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别说郡王,皇帝的手到了那边也短了几分。现在朝廷混乱一片,他入了皇帝的眼睛,自然就大大得罪了那几位,而他又不可能直接倒戈,去了秦关倒是能避开这边的事情。
再有一个,君长宁也是想到季弘可不是就在北方边疆,虽然并不是在秦关,但到了那边距离可要近很多,到时候或许还能找机会见上一面。他们两人私交甚笃,却多年未见只有书信,若是能相见倒也是一件好事。
君长宁将去秦关的好处坏处排解了一边,那边皇帝的命令却已经下来了,果然还是同意群臣的附议,将他派往秦关,只是让人意外的是,皇帝直接将他封为秦关知州,要知道知州可是从五品的官员,在下面几乎就是一手遮天的人物,这样一来君长宁可是一连升了三级,别看听起来并不夸张,但旁人那都是要熬上几十年才熬得出来这个资历。
对于皇帝的神来一笔,奇异的是满朝文武百官居然也没有反对,其实也是郡王爷们知道这是皇帝的报复,但这种报复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如果是个好地方的话,他们自然不能答应,但秦关,土地贫瘠没有兵权,以往游牧民族都不去的地方,皇帝乐意封君长宁一个知州就随他去,反正算起来这场博弈还是他们赢了。
于是一番博弈之下,君长宁虽然要被变相的发配边疆,却也得到了实在的好处,直接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成了从五品的知州,而且可见,如果几年之后皇帝能想起他来的话,肯定还有充分的好处。当然,这个美好前景的基本要求就是,皇帝能收拾了这些郡王爷们,不然的话,君长宁说不准就要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待上一辈子。
大概皇帝是真的恼了,送君长宁出京城的时候给足了面子,郡王爷们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捣乱,反正给了君长宁面子,对他们来说毫无利害。就是带兵的指挥使他们也没有插手,倒是分外的顺利,让皇帝总算是出了一口气,才不至于直接气炸了。
这次带队的指挥使出生平民,原本只是东城兵马指挥司的副指挥,正七品的职位,倒是跟君长宁原本的一样,向来也是个被排挤的。这次皇帝直接把人提上了正六品,也是连生了两级,可见也是对那些投靠了郡王们的指挥使恨惨了。
君长宁并不知道那些,第一眼看见这位即将成为同僚的指挥使心中就有些嘀咕,不是别的,而是这位指挥使长相那叫一个凶恶,据说早年的时候也是边疆战场上锻炼过的人,脸上一道横贯左右脸的大疤痕就是勋章,往那儿一站就能止少儿哭。穿着一身铠甲看起来更是有几分凶煞之气,看起来并不太好打交道。
当然,这都只是表象,君长宁最擅长的是什么,那就是透过表象看实质。别看这尊大神长得凶悍,却有着一双跟齐家相似的,带着几分憨实的眼睛,只可惜他眉毛太过浓密,旁人一眼看去估计注意不到这点,尤其是那身气质直接将这份憨实掩盖住了。
看透了这一点,君长宁倒是露出一个带着十二分善意的笑容,坐在马上微微一拱手说道:“在下骑术不精,赶路的时候还请指挥使大人多多见谅。”
君长宁这话倒不是谦虚,还是实打实的,在宁邑的时候,他虽然也习得骑术,但毕竟只是做偶尔的消遣,就是进京赶考的时候也是坐马车,平时骑马的机会实在不多。
指挥使这会儿倒是微微有些惊讶,毕竟这些科举出生的文人,向来都是有些看不起自己个儿这些武人的,而他也知道,自己的容貌粗俗,更是这些文人厌恶的对象,以往军中也是有几个军事模样的文人存在,对他向来都是不屑一顾,这会儿看着君长宁言笑晏晏的模样,倒是有些受宠若惊起来,开口便道:“知州大人不用多里,我叫张大虎,以后叫我大虎就成了。”
说起来一个是正六品,一个是从五品,君长宁确实是比他官高了一级,但要知道去了秦关,到时候君长宁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要想站稳脚跟,最后依靠的就是张大虎手下的兵蛋子,也幸好这个张大虎看起来凶恶了一些,但为人处世似乎较为和善。
当然,那只是君长宁的感慨罢了,在旁边齐家的眼中,这个叫做张大虎的指挥使不但长得凶恶,对着自家少爷说话的时候也是恶声恶气的,那声音大的能震破人的耳朵。当然齐家也是误会了张大虎,这位天生就是大嗓门,这会儿在被人眼中的恶声恶气,其实已经是他收敛了一些的结果了。
君长宁却不在意,他倒是能察觉到张大虎略带着几分不安的和善,便露出最亲和的笑容说道:“那我便不客气了,叫你一声大虎,大虎哥也不必叫我大人,在下君长宁,还未有字号,所以直接称呼我名字就好了。”
君长宁的一番话说得漂亮,笑得更是春花灿烂,可怜张大虎因为长得丑,就是家里头老娘也不敢跟他和声和气的讲话,讲了好几个的媳妇,人家虽然看重他的官职,但一见人都不肯了,说是生怕自家闺女嫁过去活不过新婚之夜,气得张大虎发誓就要找一个胆子大的老婆。这会儿瞧着君长宁热乎乎的笑容,顿时觉得脸上一烫,幸好他黑脸皮看不出来,只是闷闷说道:“这不合规矩。”
君长宁暗暗觉得好笑,瞧着他耳朵微微一动的模样,倒是跟齐家有几分相似,当然齐家虽然身材魁梧,长相却是端正白净的,看起来憨实的感觉更浓一些。想到这里便更是带了几分善意:“哪里不合规矩,如果是在人前,自然是要以官职相称,但私下相处的时候何必这般死板。”
其实张大虎看年纪像是三十出头的人了,当然实际上也已经二十有五,君长宁称呼他一声哥哥倒是不吃亏。再说能跟指挥使打好关系,那可是自己以后在秦关的保障,君长宁自然是不遗余力的,齐家虽然不知道自家小少爷为何要讨好这个家伙,但他向来不敢多嘴,只是闷不吭声的在后头守着,生怕小少爷受了委屈。
张大虎这般看似凶恶实则憨实的人物,哪里挡得住君长宁的一番糖衣炮弹,不得不说君长宁的皮相还是带来巨大的好处,如果是个尖嘴猴腮的人物跟你攀亲戚,第一个念头就是谄媚的专营货色,但人长得好看了,一些举动做起来就带着几分理所当然,让人忍不住想要接受。
果然一番话下来,张大虎心中对君长宁已经改观。他自己是个武人,但对文人向来倒是有些尊敬,虽然有些看不起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但也知道有时候人家一句话,能让军队少死许多人。这会儿见君长宁不但对自己真心实意的尊敬,又实在是个风度翩翩的小少年,心里头自然乐意亲近。
再有一个也是张大虎的小心思,在家的时候他娘没少唠叨要是他能长成新科状元的模样,那别说当了指挥使,就是个小兵也有人姑娘愿意送上门来,张大虎想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跟新科状元待得久了,总能粘上几分不是。
当然,君长宁是不知道这一点的,他远远的就看见原本秦关的同知赵明德,怎么看觉得那张带着几分异域风采的脸有些眼熟,要说这个同知也是个倒霉角色,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有游牧族的血统,据说出身有几分不堪,在当地很有名望才能当上了同知,这次秦关出了大事,连知州都在战乱中死去,他能千里迢迢的赶来京城,可见一番忠心。
这次一起过去的不仅仅是一万名的军人,还有一批朝廷赈灾用的粮草药材,这些大概才是赵明德愿意远远赶来的原因之一,这些东西可以救秦关老百姓的性命。君长宁再一次看了一眼赵明德,比起看似凶悍的张大虎,这位样貌深邃的同知眼神更加的冷厉。
蓦地,君长宁似乎找到了一张相似的脸孔,再仔细一看,那赵明德可不就是自己在半路上救起来的那个外乡人,再低头去看他骑着的马屁,次奥,居然还是他爹君老爷精心选择的那一匹,齐家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脸色更加不善起来,真觉得他家小少爷那是前有虎后有狼。
52、决绝
话说君长宁这边想着是不是要把那件事戳穿;但转念一想便觉得不好,如果这位赵明德大人是个心胸开阔的还好;说不得惦记着他的一份救命之恩;但如果是个小肚鸡肠的,谁知道会不会反过来觉得丢了面子,心里头记恨。
此次前往秦关,君长宁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他虽然也看过一些风土人情的小志;但到底只是纸上谈兵,再说人家书上也大部分乐意讲一些江南美景;谁无聊到那穷苦潦倒的边疆去。所以到时候少不得依靠本地人出生的赵明德。
估计皇帝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并没有用失职之罪将赵明德下了大牢。但他一个外来着;还是年轻的嘴上无毛的小子;谁知道赵明德心中服气不服气。再想远一些,他一个同知没事,倒是知州直接殉职了,里头有没有猫腻也不知道。不是君长宁以己度人,而是将一切都要考虑清楚。
所以眼下看来,不管赵明德是不是个心怀叵测的,首先还是要交好,不然除非他直接把人宰了,不然到了地方人家一个地头蛇想要给他下绊子那机会可多得是。再有一个,张大虎现在看起来对他似乎挺有好感,但好感可不能当饭吃,真的出事的时候谁知道会如何,张大虎难道一定就会站在他这边。
君长宁一番心思倒是也有必要,毕竟张大虎如果真是个憨实的老实人,真不能坐到指挥使的位置。虽然一开始他是用性命拼出来的军功,但后来坐得稳稳当当也是事实,就是前后左右给他下绊子,愣是没有抓住他什么把柄。这其中一来是张大虎确实没有什么不好的爱好,第二点也正是因为他虽然老实,却是个谨慎的性子。
却不料君长宁这边还没有打算过去套近乎,那边赵明德却带着几分笑意走了过来,首先就是深深的一鞠躬,君长宁连忙伸手要扶住,这位赵大人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却还是扎扎实实的行了礼:“大人不必为难,属下这一礼却是为了当日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大人的好心救助,恐怕来不及赶到京城报告秦关之事,属下便要客死异乡了。”
君长宁心中微微一动,再看那赵明德的眼神,倒是坦坦荡荡,看起来貌似谦谦君子,君长宁微微一笑,扶起那人说道:“赵大人客气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倒是不知那时候赵大人身负重任,若是知晓的话,少不得害得送上一程。”
赵明德听见这话却哈哈大笑起来,再看君长宁的时候就带着几分兴味,他也是没想到自己当初的救命小恩人,会是新科状元郎,更是因缘巧合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不过瞧着这个少年郎倒是没有那些书生意气,更加愿意放□段跟那位指挥使交好,虽然年纪是太年轻了一些,也不知道对秦关的老百姓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此时对君大人是举手之劳,对我而言却是雪中送炭。”赵明德又指了指身下的马屁,倒是有几分不好意思的说道,“当时我却是过分了,后来到了京城便病了大半个月,再想去找恩人的时候倒是不得法,谁知道倒是机缘巧合,在这里遇到了大人。”
君长宁微微带着几分笑意,心中也明白他这话肯定带着几分水分,如果真的有心找自己的话,怎么可能一直找不到。但这个人说话的时候倒是落落大方,就像是原本就该是这样的样子,君长宁心中有几分忌惮,这样的人要是朋友自然好,要是敌人的话可是大麻烦,嘴上却只是笑道:“我瞧着这骏马在大人身边倒是更加精神,可见确实是宝剑配英雄。不如就送予大人,也算是一桩美谈。”
君长宁却不知道,赵明德的话倒是真的,当初他踏进京城就找门路面圣,其中遇到的困难不足为外人道,等终于做完了这些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