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让盛修颐攻城略地更加便宜起来。
    随着他的攻势,东瑗感觉有些疼。
    她虽然很有感觉,可那种缓慢的疼却一直伴着她。
    而后,盛修颐是把东瑗抱回内院的。她整个人累得根本走不动,依偎在盛修颐怀里居然睡着了。
    到了内院她才醒,丫鬟们忙去准备好水。
    东瑗洗澡的时候,发现下体有些许暗红涌出来。
    她吓了一跳,便记起刚才欢愉时的疼来,心口不由一紧。可想着房事又少许落红也算正常,东瑗便没有多想。
    次日早起的时候,发现内衣里还是有些落红,她就有了几分担心。
    不过今日要去宫里哭孝,她也不敢说什么。和盛修颐吃了早饭,两人就去盛夫人的元阳阁。
    路上,东瑗问盛修颐:“……今日抽空去趟南门胡同,总觉得那个给陈祥报信的人有鬼。”
    盛修颐点头:“我心中有数。”
    昨夜他把也莲和忽兰两位公主的事告诉东瑗,东瑗没有怀疑,让盛修颐有种被信任被尊重的感动。他就趁机也说了更多:也莲公主曾经救过他的命,还让她哥哥派了三千骑兵给盛修颐,盛修颐的西北之行才会如此顺利。
    也莲公主和忽兰公主爱慕他,他也知道,并不隐瞒告诉东瑗。
    他之所以救不避嫌。主要是他欠了也莲公主的救命之恩,让他不能不报。
    东瑗想说那个也莲公主可能有问题,可又想:盛修颐在元昌帝诬陷诚哥儿是皇子时都能那么镇定,报信人那点小把戏自己都能看出来。盛修颐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不告诉自己打,大约又是怕自己跟着担心。
    所以话到嘴边,东瑗又咽了下去。
    盛修颐跟盛昌侯一样的大男子主义。喜欢替女人挡住一切的风雨,一时间估计改不过来。既然他不想东瑗跟着担心,东瑗就当自己不知道。
    其实盛夫人也不是个愚笨的人,她能做到无欲无求,装傻充愣,不是在回应盛昌侯的维护吗?
    盛夫人能如此,东瑗也想如此。
    到了元阳阁。盛昌侯和盛夫人已经穿戴整齐,三爷盛修沐也在。几个人见了礼,盛昌侯说时辰不早了,便去了宫门口。
    比起前年给先皇后娘娘哭丧,今日的天气算是很好的。
    虽然冷。日头照在身上,仍有片刻的暖意。东瑗却觉得身子很重。
    她感觉下体有些疼。
    想着可能是昨晚太过于激烈的缘故,她就强忍着。
    哭丧的时候,看到了薛家的众人。大夫人和世子夫人蔡氏扶着老夫人,其他人则跟在她们身后。
    东瑗抽空上前给老夫人和大夫人等人请安。
    哭丧结束后,老夫人等人被旁人围住了,东瑗想道别却挤不上前。而后皇后娘娘又宣了懿旨让薛家众人进宫,东瑗就没有跟老夫人告辞。
    坐在回盛府的马车上,她总觉得自己不太对劲。
    盛夫人却在跟她低语:“……自从太后娘娘回来。气色很好。听说太后娘娘出去静养这些日子,病早就好了。雍宁伯夫人每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都做了太后娘娘最喜欢的腊梅酥饼……太后娘娘身子一日日不好,雍宁伯府的厨房就叫大理寺的人封了……”
    东瑗回神,大惊。
    难道怀疑雍宁伯夫人给太后娘娘下毒?
    “这……娘,您听谁说的?”东瑗一直跟着盛夫人。只是中间盛夫人跟着观文殿大学士府上的柴夫人说了会话。
    果然,盛夫人声音更低:“柴夫人告诉我的……”
    这个柴夫人,嘴巴倒是挺长的啊,这种话也敢说。
    “只有咱们不知道,很多人家都听说了。太子妃哭得跟泪人似的……。”盛夫人看出了东瑗的心思,知道她在心里骂柴夫人嘴巴长,就提醒她:不是旁人嘴巴长,只是外面的是是非非,叫家里的男人们挡住了,她们娘俩不知道而已。
    东瑗就更加惊愕。
    火石电光间,她猛然想起当初皇后娘娘非要薛氏女做太子妃的时候,老夫人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事,薛家不能去办。
    那会是什么事?
    就是谋杀太后之事么?
    这件事,应该就是元昌帝等人首肯的吧?
    可怎么又泄露了?
    东瑗终于明白:她的祖父,是黄雀在后啊!当初祖母就说过,她和祖父也想瑞姐儿做太子妃,只是还有事没有解决,时机未到。
    雍宁伯府被太子妃的位置砸昏了,才肯接受元昌帝的意思,去谋害太后。
    只怕,他们府上和太子妃都不保了。
    最后,大家争来争去的太子妃之位,只怕还要落在薛家。
    历经三朝的祖父啊,他果然是个厉害角色。
    盛夫人却没有东瑗想的那么多。她只是意外,雍宁伯府为什么会谋害太后。她根本就没有怀疑过:为何谋害了太后,事情还会泄露出来?
    敢谋害太后,就是受了陛下的首肯。
    既然陛下同意,怎么可能还会被查出来?这中间的弯弯曲曲,只怕陛下也做不到主了。
    东瑗没有觉得祖父卑鄙,也不觉得雍宁伯府可怜。
    政治从来就是肮脏至极的。
第243节落红(2)
    太后娘娘当初被盗出宫静养,是陛下的孝心。
    可接回来和死在外面,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
    太后娘娘死在外面,旁人会猜疑,当初为何送出去?就会有陛下不孝的闲言闲语:太后娘娘病愈归来,当初陛下的确是为了太后娘娘的身子考虑,会为陛下的孝道增彩。只是太后娘娘回宫就病故,那么定是太后和宫里风水不合。
    陛下摘得干干净净。
    所以,东瑗觉得元昌帝是绝对不希望闹出“有人毒害太后”这样的传言。尽管这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雍宁伯府之所以落马,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有一个可以拿捏得住陛下和太子爷的人,希望雍宁伯府出事,从而坐收渔利。那个人,当朝只有镇显侯爷一人:其二,就是偶然凑巧被发现。
    东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陛下排兵布阵,既不想太后死在他后头,给他的儿子和妻子添堵,又怕背上弑母的千古骂名,就对雍宁伯府许以重利,让雍宁伯府替他下手。
    可他把薛老侯爷想的太过于清廉。
    薛家会维护陛下的皇位,同样会维护薛家的权势。
    将来新主登基,未来皇后的娘家可能成为新的宠臣。薛老侯爷大约也不想再有一人来成为薛家的对手。
    既然如此,索性两朝皇后都出于薛家。
    这是薛家一族的私心,也是老侯爷的私心。
    “娘,外头是不是都传开了?”东瑗问。柴夫人敢在太后娘娘的丧礼上说太子妃娘家的闲话,这件事大约是不怎么忌讳了。
    盛京上下大约是传的沸沸扬扬的。
    盛夫人领首:“可不是?前日才事发的,昨日雍宁伯就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今日哭丧,你瞧见雍宁伯府的人没有?大家都在说这件事呢。”
    中途休息的时候,东瑗去薛家老夫人跟前请安了,没有参与大家的八卦。
    盛夫人没有去,她就混在各位诰命夫人之间,把这些事听个够。
    “还说了些什么?”东瑗问。她是想听听,有没有关于薛家的。
    盛夫人摇头:“没有了。大家都说雍宁伯府是冤枉的,他们是太后娘娘的娘家,太后薨了,最倒霉的就是他们家。他们怎么会去谋害太后?你说是不是?我也觉得雍宁伯府冤枉得很”
    这样的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
    撇开血腥的政治,这样的猜测很合常理,东瑗就忙点头:“娘说得对,雍宁伯府昏了头才去谋害太后。事情只怕有蹊跷。您想想,他们府里出了太子妃,多少眼红?要是他们府里遭了难,太子妃在太子府里还有什么地位?多少人巴不得他们府上出事呢,栽桩陷害也是可能的……………”
    盛夫人恍然大悟:“可不是这话?必定是那些眼红的人家陷害的。”而后回看了东瑗一眼,感叹道“阿瑗,还是你想得深远,一下子就点了出来。要不是你说,娘都绕糊涂了。”
    东瑗苦笑。
    哪里是她想得深远?是娘您想得太简单了。
    到了府里,盛昌侯把盛修颐兄弟俩叫去了外书房,只有东瑗陪着盛夫人回了元阳阁。
    盛夫人小声跟东瑗说:“肯定是在说雍宁伯府的事”
    她是指盛昌侯把盛修颐和盛修沐叫去外书房说话,是在和他们兄弟讨论雍宁怕府的事。
    “爹爹和雍宁伯是至交嘛。”东瑗道。
    盛夫人叹气。她想劝盛昌侯别再管朝廷的事,可雍宁伯和盛昌侯交情匪浅,让他不要去管,显得人情冷漠,盛昌侯大约做不出来。
    盛夫人也就不好再管了。
    东瑗在盛夫人处歇了歇,丫鬟香橼来告诉她们,乳娘把诚哥儿又抱回了元阳阁。
    今日早晨,东瑗是吩咐乳娘把诚哥儿抱去桢园的。
    乳娘乔妈妈跟东瑗解释:“诚哥儿一直哭,非要往夫人这里来奴婢没了法子,抱着哥儿回来,哥儿立马就不哭了。”
    东瑗失笑。
    盛夫人却是又惊讶又欣喜:“哎哟,我们诚哥儿还离不得这里。以后就不要回桢园了……”
    东瑗听着,不由冒汗:不回桢园,难道要留在元阳阁教养吗?
    东瑗心里有了几分无奈:她想亲自教养孩子,她的公公显然也想教养诚哥儿。在这个年代,男儿不能养在妇人之榻,她是没有资格同公公争的。诚哥儿又愿意留在这里,东瑗就更加没有立场开口要求把诚哥儿接回去。
    她正想着,诚哥儿已经醒了,睁着乌溜溜的眼睛望着东瑗笑。东瑗就把他抱在怀里,不由喘气:这孩子又沉手了几分。
    诚哥儿很高兴,在东瑗怀里手舞足蹈的,不慎轻踢了东瑗的小腹一下。
    东瑗今日一整日小腹隐隐坠痛,被诚哥儿一踢,一股子强烈的痛感扩撤开,她不由吸气,眉头微蹙。
    诚哥儿好似留意到母亲蹙眉了,开心的笑收敛了几分。
    这样,反而让东瑗心底猛然一惊。
    盛夫人却以为是东瑗累了,上前抱了诚哥儿,对东瑗道:“你回去歇了吧。我瞧着你今日气色就不太好……,………”她还记得东瑗昨日的脸色。
    东瑗虽然一个字不说,盛夫人总感觉她房里出了事,只是不想让老人们知道跟着担心而已。
    盛夫人一直在盛昌侯的庇护下装糊涂,她不会去破坏旁人努力维护她的好心,依旧装作不知道。
    只是看着东瑗出去的脚步有几分踉跄,盛夫人有些担心。
    她抱着诚哥儿,对诚哥儿说:“诚哥儿,你娘心里是不是藏着什么苦楚啊?”
    诚哥儿咿呀一声,似乎在回应着盛夫人,却把盛夫人的心思从东瑗身上拉了回来。她瞧着这聪明可爱的孙儿,满脸是笑的逗弄诚哥儿:“诚哥儿今日想祖母没有?”诚哥儿就挥舞着小胖手,让盛夫人怀里钻。
    在盛夫人看来,诚哥儿这是听懂了她的话,她更加高兴,抱着诚哥儿就不撤手了。
    东瑗回了静摄院,罗妈妈和橘红已经回来了。
    看着东瑗脸色不好,两人忙迎上来,客气话都来不及说,就纷纷关心她的身体。
    “是不是今日跪了整天,身子沉重?”罗妈妈轻声问东瑗,把东瑗往炕上让“妈妈给你捏捏腿……”
    东瑗避开罗妈妈的手,笑道:“没事。我先洗漱躺下吧。”
    罗妈妈和橘红等人就忙搀扶她去了净房。
    东瑗如厕的时候,发现她的小衣一片暗红色的血迹,心中大惊。
    今日才初三,东瑗的小日子向来都是初六或者初七这两日。东瑗深知经期对身子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从来不敢马虎,刻意注意保养,她的小
    日子一直对的上。
    从来没有初三就见红的。
    怪不到今日这一整日不舒服。
    她前些日子就有点不舒服,当时怀疑是不是重病,请了太医瞧,没瞧出什么。难道是现在发作了吗?
    她穿了衣裳出来,让橘红喊了寻芳过来:“拿了我的对牌,去请了秦太医……”
    她上次的病就是秦太医看的。虽然他没有看出究竟,盛夫人却是对他推崇备至,说他好医德、好医术。东瑗对太医都不太相信,既然盛夫人推荐了,她宁愿找这位太医来。
    天色渐晚,东瑗一回院子就找太医,惊动了盛夫人。
    其实东瑗这里不管发生什么事,盛夫人都知道。只是她不太想管罢了。如今见东瑗这样,忙把诚哥儿交给乳娘乔妈妈,亲自带着康妈妈过来看东瑗。
    前几日就见东瑗脸色不好,如今这样火急火燎请太医,盛夫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东瑗斜倚在东次间临窗大炕上,听着罗妈妈和橘红讲她们家里过年的事。国丧在即,今年的正月没什么气氛,可罗妈妈和橘红家里一家人团圆,还是难得的开心。
    正说得高兴,听到小丫鬟急匆匆进来说盛夫人来了,东瑗第一个念头就是诚哥儿出事了,吓得一下子就从炕上起身。
    起得急了,一阵头晕目眩。
    盛夫人进来看到她这样,更添了几层担心。
    “你这孩子,到底哪里不好,还瞒着娘?”盛夫人亲手扶住东瑗,嗔怪道“快躺着……”
    东瑗听她的话音,就明白盛夫人是知道了自己请太医之事。
    东瑗只得把她落红的事说给盛夫人听。
    盛夫人也唬住了:“不是小日子?”东瑗很肯定摇头:“我从来没有这样过……”
    盛夫人就心急如焚起来。她倒是知道几起这样的事,无故落红,最后的下场都是年轻丧命。
    她又不好在媳妇生病的时候说丧气话,一时间急得眼眶微湿,反而是东瑗要安慰她。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秦太医才赶来。不仅仅他来了,在外院的盛修颐也跟着一起进来。
    他也被东瑗入了夜请太医的事吓了一跳。
    盛修颐了解东瑗的脾气,如果只是小病,她怎么也要拖到明日。
    秦太医依旧在huā厅,隔着屏帷给东瑗请脉。
    一边请脉,他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秦太医变了脸,一旁的盛修颐脸色瞬间也变了。
    盛夫人在一旁瞧着,心里直打鼓。
第244节危机
    几个人脸色变了,自然是情况不好。
    东瑗坐在屏帷后面,一概不知。她心里也着急,另一只手暗暗攥紧。
    “世子爷,借一步说话。”秦太医请脉结束后,起身对盛修颐说道。
    话不能当着病人说,应该是情况危急。东瑗的心仿佛堕入冰窖般,阴寒阵阵泛起。她给一旁的寻芳使眼色。
    盛修颐请秦太医去外间说话时,盛夫人也给她身边的大丫鬟香橼使眼色,让她跟着去服侍,顺便听听太医说什么。
    寻芳也跟着同去。
    秦太医不知道香橼和寻芳都是贴身的大丫鬟,心里没什么感觉,盛修颐却哭笑不得。这些女人分明就是不信任他,纷纷派了内应来。
    当着太医的面,盛修颐也不好撵人,得让让她们服侍。寻芳和香橼在一旁端茶倒水,秦太医就和盛修颐说起东瑗的病来:“只怕是小产之兆。”
    寻芳正要倒茶,听到这话,突然手一抖,茶水差点就溢出来。她心里震惊不已。
    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异常。
    因为香橼和盛修颐同样震惊。
    盛修颐的眉头就紧紧蹙在一起,难以置信反问:“小产?”
    秦太医忙解释:“并非小产。只是有此征兆,下官用药,兴许能保住孩子。前些日子,大奶奶也请下官看病。当时大奶奶只说身子不舒服,下官看着她的脉象滑而圆,左关流而利。只是不太明显,下官也不敢断言就是喜脉,当时就什么也没说,只给大奶奶开了几服温和养体的药。况且当时大奶奶也没问下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