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帝国的涅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昌城是太平军占领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在这里,他们收获了一百多万两白银和大量库存物资,这支军队立刻像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到二月十日,太平军放弃武昌城,继续沿江东下时,队伍已号称有五十万之众,夹江两岸而行,船只多达万余艘。
太平军进抵长江要隘武穴,在这里与清两江总督陆建瀛的军队遭遇,清军兵力薄弱,节节败退。太平军一路尾追,顺手攻占重镇安庆,在放弃武昌后的第三十天,进军近两千里,直撵到南京城下。
南京城中的清朝正规军老成持重不肯出击,倒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团练颇肯奋勇赴敌。聚宝门的米商行会组织的团练率先出阵,结果被城头上射术不精的己方炮兵误伤数人,其他人一哄而散。正在城头上观战的布政使祁宿藻大人当场给气得呕血身亡。
三月十九日,太平军施行爆破,于南京城西北角轰塌一处缺口,攻入城中,两江总督陆建瀛等封疆大吏战死,剩下的残兵退守内城,也在两天后被全歼。
向荣尾随而至,在孝陵卫结营监视南京城,从此开始了“江南大营”时代。在向荣抵达南京的同一天,太平军将领林凤祥等已率军东下,攻克镇江,又于两天后攻克扬州,割断了大运河漕运。这支太平军随即又奉命北上中原,开始了悲壮的北伐。
三月二十九日,洪秀全身着黄龙袍,脚蹬黄龙履,乘坐一顶华丽的轿辇,由十六个轿夫肩扛入城。三十二名女官手持黄罗伞,身跨骏马簇拥在他周围,道路两旁是拜倒在地的无数百姓,四下里一片万岁之声。乐声中,五百只纸糊的白鹤,在风中飘摇,眼前的一切仿佛只是梦幻——啊,那梦幻中的人间天国!
南京城随即被改名天京。
天京城中的老百姓,毋庸置疑,成了战争中的受害者。不过平心而论,太平天国制造的“罪恶”,只不过是“不方便”——要说得更严重一些,就是“非常的不方便”。但这些不方便,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克服。
比如说,太平天国要求登记户口,每家出一人当兵。在大清朝治下做惯了金陵春梦,游惯了秦淮画舫的南京老百姓,理所当然爱好和平而厌恶战争,更不想去体验一下挨刀子的感觉——所以,在登记户口时,大都拖拖拉拉,气得太平军的办事人员只能以砍脑袋相威胁。于是就有奸商通过内部关系搞来空白户籍出售,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再比如说,有些老百姓更热爱大清朝,拼命想要从防卫森严天京城里逃出去。这时又有奸人出来组织刺绣作坊和生产胭脂花粉,并向太平天国的女将们推销——即便是天国的女将,也还是女人,天生都是爱美的,很容易地就被这些糖衣炮弹砸迷糊了。该奸人遂通过此种业务关系,获准带人出城砍柴——不消说,这家伙立马就趁机组织偷渡。
此外,太平天国颁布了自己的历法,这和大清朝的历法也有些差异,这给支持大清朝的地下组织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接导致了许多无谓的牺牲。比如说天京城里的秀才张秉垣,煽动了一些不满分子,企图在某日拂晓打开东门,接应清军入城。可是他送出去的情报上,用的是《太平天历》的日期,而清军想当然地按照大清历的日期去接应——这中间相可差着整整六天呢!结果双方当然没能准点会合,大批暴露的造反志士被逮捕法办。
更惨无人道的是,太平天国居然区分男营女营。即便是你亲老婆,你也不能私下里勾搭她,哪怕你是三代单传,搬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再扛出结婚证也不成!东王杨秀清就曾亲自主持过一次公审大会,被拎出来示众的是镇国侯秋官又正丞相卢贤拔和冬官又正丞相陈宗扬这两个倒霉蛋。这两个家伙居然敢无视天条第七款,私自同老婆上床,竟达四五次之多,证据确凿,这还了得!卢贤拔因为是金田元老,还参加过“十款天条”的制定(这位卢爵爷是典型的作茧自缚),所以从宽处理,在声泪俱下地自我检讨后过关。而陈宗扬两口子在罪行被发现后,还居然企图“诱秽”知情的女侍从,实属罪大恶极,被当场斩首以儆效尤。
不过天王本人有八十八位嫔妃——早在永安突围时,就已经有三十六妾。东王理论上也有十一个(具体人数不详),就连洪仁发、洪仁达这两个笨蛋也有六个呢——这又该算哪一出?
陈宗扬一定死不瞑目。
五、北伐与西征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立即派出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等部向东夺取了镇江、扬州,切断了清王朝的经济命脉运河漕运。这支太平军以扬州为基地,准备北进中原。
然而天京城中的太平天国高级首脑们,却展开了一场向何处去的争论。
早在永安突围,围攻长沙之际,具有相当军事头脑的罗大纲就提出了两套计划。第一策建议直接向北京进军。以洪秀全亲率大军北上进驻河南,然后再遣有力之一部渡黄河北伐,问鼎京城。若嫌第一策过于激进,还可采取相对稳当的第二策:先平定南方九省,待后顾无忧后,分三路出师。一路出湘、楚,逐鹿皖、豫;一路出汉中,直趋咸阳,略取西北;第三路出徐、扬,席卷山东之地。待咸阳已定,自西北遣军出山西,与山东之军会猎燕京,大事可成。这一计划与元末刘福通和朱元璋的北伐计划大体相似,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攻占天京城后,洪、杨诸人贪恋天京城的富庶繁华,已不愿再亲率大军北上争天下,一时颇显犹豫。而太平军中大多数人的呼声,也只是割据江南,偏安天下。据李秀成回忆,当时有驾杨秀清座船的一名湖南老水手,到处宣言,反对进军河南,称:“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说:“河南虽系中州之地,只称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之。”在这些虽占多数,但并不高明的意见干扰下,洪、杨等人遂决定定都天京,但作为折中方案,同时也派出一支部队北伐。
原本计划以杨秀清为北伐军主帅,但他患眼疾不能出征,拟改由罗大纲代行,但罗大纲鉴于仅是偏师出征,兵力薄弱,后援难继,也拒绝了。最后,太平天国只得派出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两万偏师北伐。
这是太平天国最致命的战略性失策。
罗大纲计不得用,扼腕不已,偷偷对身边人道:“天下未定,而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类矣!”前途未定就忙着安居乐业,目光短浅至此,我们这帮人都得完蛋了!
一八五三年五月,林、李率军出师。北伐军入安徽,取凤阳,随即攻入河南,占领重镇归德。北伐军本准备自归德府城西北四十余里的刘家口渡过黄河,就近取道山东进攻北京,但因清军阻挠,没有找到渡船,只得绕道至河南巩县附近的汜水口偷渡黄河。
七月,北伐军攻怀庆府不克,转入山西,但遭清军阻击,只得又折回河南,从武安突入直隶,九月,前锋已逼近保定。清王朝大为震惊,动员了僧格林沁和胜保所部兵力,还自南战场抽调兵力北援,为阻击和消灭这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清朝前后共动员了二十五万兵力。北伐军北进受阻,遂向东穿越河北平原,一八五三年九月下旬,由于在攻打河北沧州时遭到清军顽强抵抗,北伐军伤亡近四千人,他们则以屠杀满、汉、回男女万余人作为报复。
十月下旬,北伐军进抵天津郊区的静海,北京城中王公大臣“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各自准备作鸟兽散了,连正阳门大市也如同荒郊。但这支以广西老兵为主力的勇敢的部队,一路转战数千里,也到了强弩之末。因天气寒冷,缺乏给养,而且寡不敌众,他们在此战败,被迫退往阜平据守待援。然而他们望眼欲穿,援军却迟迟不到——胡以晃干脆就抗命不援。曾立昌等四将虽勉强带了七千人马进抵临清,但又因为意见不和闹起矛盾来。沿途扩充的盐枭、溃勇等新兵则挟制老兄弟屯兵不进,破城后不服从指挥,大肆抢劫后逃散。这支军队随后遭到清军反击,曾立昌战败身亡。太平天国再派秦日纲赴援,秦日纲半道上折回,称北道上官军甚多,“兵单难往”。林凤祥、李开芳见援军无望,只得分头突围,至河北连镇,山东冯官屯两地后都被包围。
熬到咸丰五年春,北伐军在清军重兵围攻之下,终于全军覆没于连镇、冯官屯两地,给这次功亏一篑的北伐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北伐军中有个湖南湘潭人彭某,奉主帅命冒死突围前往天京求援。可当他日夜兼程赶到天京时,发现这里已是一片靡靡升平,压根没人理睬他和在北道上苦斗的兄弟们。他求援不得,只得怀着满腔悲愤,含泪返回军中复命。可等他回到阵地时,战场上硝烟已尽……这个勇敢的老兵,就这样带着一身的风霜和失望,回到了湘潭老家。几十年眨眼就过去了,当彭老太爷摸着侄孙儿德华的小脑袋,给他讲这些英雄故事的时候,恐怕还是忍不住要仰天叹息吧?这场夭亡的革命,不但影响了那个时代,更在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未来。
彭大将军横刀立马的英雄形象背后,隐隐有前人的眼泪与碧血。
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又发动了西征。以豫王胡以晃等出安徽,再克安庆;以丞相赖汉英、石祥贞攻九江、湖口,进围南昌。太平军的老对手江忠源此时已升任湖北按察使,正拟率军前往助攻天京,途中听说南昌危急,急往赴援,双方僵持不下。七月,湘军罗泽南部抵达南昌,太平军乃撤围。清朝破格提拔江忠源为安徽巡抚,命他自南昌驰援庐州。太平军胡以晃部十万众包围庐州,双方苦战月余,庐州被攻破,江忠源在战斗中受重伤,投水自尽。
太平军乘胜沿江攻入湖南,再克岳州,攻抵湘阴,在这里碰上了曾国藩。曾国藩于一八五二年底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开始督办团练,以同乡、师生、亲友等关系组织军中骨干,建立起一支新式军队“湘军”。
此战中,曾国藩率军在靖港阻击太平军,战败,准备投水自尽,被幕僚捞起,生了好几天闷气。好在老曾有屡败屡战的勇气,不久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在湘潭附近连战皆胜,焚毁太平军船只六七百艘,陆军塔齐布也攻克湘潭城,太平军损失万余人。这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
湘军乘胜进军,相继攻克岳阳、武昌、汉口,并反攻江西,气焰相当嚣张,不过好景不长,因为他们遇上了石达开。'网罗电子书:。WRbook。'
一八五四年底,鉴于战事不利,太平天国以翼王石达开亲统大军西进增援,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曾国藩这次败得厉害,连座舰都丢掉了,自觉羞愧难当,又一次企图投水自尽,还是未遂。
湖口、九江之战后,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昌。西征军占领了安徽、江西、和湖北大片地区,并控制住了武昌、九江、安庆三大上游重镇,取得了有利的战略势态。一八五六年上半年,天京太平军也主动出击,击破了围困天京已久的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这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鼎盛期。
六、洋兄弟来朝
当洪秀全和他的众兄弟们进入天京城,开始建造他们的人间天堂时,上海外滩上正停泊着三条洋船——英国鬼子的“赫尔墨斯”号(Hermes)、法国鬼子的“加西尼”号(Cassini)和美国鬼子的“色斯奎哈那”号(Susquehanna)。
面对各种谣言和地方官员的干涉要求,洋鬼子们一时不知所措,各行其是。
英国绅士老成持重,凭着同文同种的方便,迅速和美国人达成了一项自保协议,计划组建一支联合自卫队并立刻开始构筑防卫工事。英国人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协议,派出了七十个大兵登陆,并找了一所坚固的房子驻守起来,每日枕戈待旦,提心吊胆地关注事态的发展。
但在英国人值班的时候,美国牛仔却压根没把协议当回事儿。他们一个兵也没有派出,自然也没有修筑工事,而且认为只要没发生什么灾难性的事件,有英国人折腾就足够了。他们只派出乐队登岸,在剧院里演奏了《年轻的士兵》和《金莲丑色》等欢快的乐曲。
而慵懒的法国人则对管闲事没有兴趣,他们决定在船上睡觉,只有在法国领事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才派兵上岸以表示存在。
四月下旬,好奇心强的英国人终于按捺不住,决定顺江而上,去天京考究一番。美国佬虽然也想跟着进行这一壮举,但他们的航海技术实在太差,触礁搁浅了,没有去成。
英国人准备把大英帝国的中立态度告知太平天国方面,并试探一下是否能从太平天国那里得到比清政府更优惠的商贸政策,当然还有“争取宗教自由”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太平天国的宗教其实是很不自由的,天京城里的和尚、道士们作为不知礼拜上帝的异教徒,自然倒了大霉。许多经历过岁月风雨的著名寺庙、道观被焚毁,佛像石雕什么的也和信仰一道被摧毁。
可是大水还把龙王庙也冲了。同样信奉上帝的基督教徒们,下场也不比和尚道士们好到哪里去,据说有三十多名教徒被烧死在家里或抛尸街头。太平军还捣毁了教堂里的十字架,把正在作礼拜的七八十名教徒抓起来审判,强令他们改变信仰,按照拜上帝会的仪式祈祷,否则杀头——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大家信仰的不都是上帝么?
据说只有比较抱团而又人数众多的伊斯兰教徒没有遭到打击,清真寺大都完好无损,看来在宗教问题上,太平天国也多少有些欺软怕硬之嫌。
在南京签订过条约的英国人,到底是轻车熟路,虽然在路上遭到了太平军的炮击,但并未还击,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可是他们等到的却是太平天国的一纸照会,题目叫做“为通晓体制,为仰远方兄弟知照事”,称“吾主”洪秀全为“天下万国之真主”,故“天下臣民有望来朝者”,必须严格遵守朝贡的规则。这让领队的文翰爵士相当恼火,按这个规定,他得首先自报姓名、职业、国籍,很可能还得向太平军的官吏跪拜,这对跋扈惯了的英国鬼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俺头顶上飘扬的米字旗是干什么吃的?事关帝国体面,文翰爵士只好借口长江上天气不好,一直呆在船上不下地。
翻译官密迪乐和船长费煦这两个小人物没有那么多顾忌,进城游玩了一番,还接受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的接见。但这次接见的场面相当中国化,而且一开始充满敌意。两个洋鬼子被喝令下跪,解下佩剑,然后站着听训,太平军还敲山震虎,借故把他们的向导敲打了一顿。
不过一旦进入交流,气氛就和缓了下来。当北王韦昌辉问密翻译是不是敬奉上帝时,洋鬼子终于可以得意地回答说,“俺们已经拜了八九百年了!”北王对此有些惊异,然后就开始考问洋鬼子的学问,你知不知道我们的“天条”啊?洋鬼子想了半天,才弄明白可能是“十诫”,于是开始背书。还没背完呢,北王就兴高采烈地跳下座来拍洋鬼子的肩膀,嗯,好兄弟,同我们的一样!
最后,北王总结此次非正式会晤,认为双方不但可以和睦相处,而且应该成为亲密的朋友。
费船长则抽空送了身边的太平军几本《伦敦新闻画刊》和中英文版本的《圣经》,对方对画刊相当喜欢。此外他还邀请了一些太平军官员参观了他的战舰。说实话,当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