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繁荣-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舱。根据对“女娲1号”的近太空观测,可以精确地测定出其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地球时间的56小时32分47秒。显然,这说明“女娲1号”的白天和黑夜都要远长于地球。那么,如果该星球真的有生命的话,很可能它们的身体状况和肉体的抗极端强度就一定会远远高于人类。

在这种考虑之下,作为队长,赵一飞反而不急于派登陆舱登陆,而是在考虑如果真的登陆的话,该星球上面的生物是否会对考察队员们造成严重的伤害。

经过全面的考察,结果只在相对较为稳定的两极发现了一块极小的风暴平衡区,那是位于北极的一块区域,虽然很小,但实际上也能够有几十平方公里大小。不过虽然判断出来这是一块风暴平衡区,但却根本不能够考虑在这里登陆,因为这是北极区一个巨大风暴的风眼所在之处,虽然是平衡的,但却不是稳定的,一旦被外力破坏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种不堪设想不仅是对准备登陆的考察队员如此,对该星球上可能的生物也是如此。

一旦在该地区着陆引起平衡区失稳的话,这个北部最大的利用星球自转形成的巨大气旋很可能会向周围区域偏离并不平衡地散射寒流,这显然要比那些和“死神1号”相当的风暴厉害多了,造成的破坏力和后果更可能非常的严重。毕竟人类不能因为自己的考察就要毁掉一个星球正常的自然发展历程,那样的话人类也太自私了,这种干涉还是不要做得好。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尽管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考察队还是没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登陆方案。无奈之下,赵一飞只好命令“淘淘号”首先回到“白帝星”接回登陆舱,然后再继续讨论这里的问题。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只好多花点时间首先考察另外的那一颗被命名为“女娲2号”的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回过头来再想办法登陆“女娲1号”了。

很顺利地收回了发往“白帝星”的登陆舱,根据该小队对“白帝星”的考察结果和地质勘探数据来看,在“白帝星”上也确实发生过地磁突变的情况,这是从其上面的矿藏矿穴分布情况来推断出来的,由于“白帝星”上面富含铁矿石,而由于其上面没有大气,这些铁矿石本身的氧化程度也就非常小,只有一些铁元素与来自陨石或者其他化合物中的其他金属发生了置换反应形成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磁性铁合物。

而根据对这些发现的铁合物分布状况和铁矿石本身的磁化情况,“白帝星”考察小队推测到该星球上确实发生过地磁突变,只不过根据磁偏角的变化和地磁测量仪的结果来看,这种地磁变化显然远没有地球上强烈。而根据铁矿石磁偏情况的分析表明,这一次的地磁突变显然时间并不算久远,如果按照这种影响呈阻尼态衰减的话,可能也就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内吧。

不过,对“白帝星”的考察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地磁突变的情况是确定的话,那么可以发现“白帝星”的地磁突变程度显然要比“巨灵神”要大,而可以联系起来的事实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白帝星”离半人马座γ星系的两颗“太阳”距离要比“巨灵神”近;另一个就是“白帝星”离“女娲1号”的距离要近于“巨灵神”。

而另外一个让赵一飞注意到的情况就是对于双星星系来说,不知是由于双星对其行星共同的影响更明显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从半人马座γ星系观测到的地磁突变情况要明显的比太阳系观测到的强烈得多。难道双星星系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涉?还是因为双星星系更容易产生生命,以至于银河系对其的影响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呢?

显然,对赵一飞来说,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一个关系到太阳系和人类在银河系整体结构中的地位的疑问。如果双星星系在银河系构成的层级结构中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说像半人马座γ星系这样的双星系统如果比太阳系更早地产生高级智能生命的话,那么它们完全有可能发展出比人类高级的智慧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虽然很可能不是孤独的,但人类也很可能在宇宙中智慧生命之树上仅仅处于演化的低层而已。毕竟双星或者多星星系在宇宙中的数量恐怕要远远多于可能产生生命的单恒星星系。

就拿眼前的半人马座γ星系来说吧,其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双星星系,而在其内部居然有两颗星球有着和地球相似的位置和环境,这不能不让赵一飞担心如果人类真的登陆“女娲1号”和“女娲2号”的话,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毕竟如果双星星系更适合生命产生的话,那么作为后来者的人类真的能够居上吗?这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可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由于超光速通讯的不可能,所以只能够把这些提交给考察队讨论或者放在自己的心里,想要通过常规的通讯向地球请示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思虑再三之下,还是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占据了上风,赵一飞最后下定决心继续进行考察。

由于“女娲1号”无法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赵一飞决定首先对正位于星系另一边的“女娲2号”进行考察,如果可行的话,将首先在“女娲2号”上登陆,然后根据在“女娲2号”上获得的经验知识再返回来想办法尽可能多地了解“女娲1号”。

不管怎么样,在赵一飞看来,“女娲1号”对他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不知道为什么,赵一飞在直觉上就认为“女娲1号”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自己。虽然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那种直觉却经常在梦中把他摇醒。这几天来,赵一飞始终都作着一个梦,而且是一个内容非常相似的梦,更奇怪的是这个梦居然会一天黑夜重复好几次。

摇了摇头,把自己这种奇思甩出大脑,赵一飞命令“淘淘号”向“女娲2号”行星进发。

由于半人马座γ星系的范围非常的巨大,从其行星的分布来看,至少有将近太阳系的6倍大小。再加上两颗火热的“太阳”足以蒸发近距离内的一切物质,更不要说行星了。所以位于两颗“太阳”两侧的“女娲1号”和“女娲2号”行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异常的遥远,以“淘淘号”在全马力亚光速飞行的情况下也还花费了将近一天半的时间。

当然,除了距离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飞行的时间如此的漫长,那就是双恒星的存在让“淘淘号”只敢绕着大弯沿着行星轨道线飞行,而不是以直线的形式穿过。毕竟半人马座γ星系的这两颗恒星都比太阳的引力要强,再加上两颗合在一起之后引力可能会发生叠加而变得更加强大,如果一不小心被吸入行星“蒸发”区的话,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与太阳系中的行星轨道不同的是,“女娲1号”和“女娲2号”行星属于那种共用轨道行星,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不过在这里却存在着。

正是由于共用轨道,实际上如果不是两者正好相对的话,恐怕早晚会由于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而发生碰撞。不过宇宙之母好像特意为它们安排好了一样,这两颗行星中间正好是半人马座γ星系的双恒星,两颗行星形成的公用轨道虽然承载这两颗质量不相近的行星,却由于近椭圆、近蝴蝶形的轨道恰好让二者平衡下来,而且基本上一年见不到对方两次。

与巨大的“女娲1号”相比,显然“女娲2号”看起来要更庞大些。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女娲2号”的体积基本上正好是“女娲1号”的两倍。从地球上对季节的分析来看,现在“女娲2号”正处于近恒星点的位置上,其对应到地球来说就相当于相当于夏季的时候。

当然,毋庸置疑地,与其正对的“女娲1号”应该正好处于寒冷的冬季了。

不过和“女娲1号”不同的是,“女娲2号”的自转周期要快得多,其与地球时间非常的接近,只有地球时间的26小时54分19秒。显然,对于地球人来说,这样的星球在心理上更能够适应一些,如果登陆的话,在生活周期上也更加地适应一些。

经过在近太空中八个多小时的持续分析,考察队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结论,那就是这个星球上很可能存在着高级生命体。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最主要的原因和最有说服力的情况就是对该星球表面拍照的照片中明显地发现有规则建筑物的存在。

从照片看去,所拍摄到的建筑物呈梯形平台结构,明显地可以看到上面的平台上更是有着奇怪的耸立物,虽然不能够确定是什么,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平台其平整度和规则度都应该是智慧生物的产物。

而更令人兴奋的消息随之传来,在随后进行的进一步大范围气象勘测和地理照相之后,地质小组兴奋地指出登陆舱完全可以降落到这样的平台之上。而这样的平台在该星球分布的数量也十分的广泛,仅仅在初步测量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现了至少几百座。

而在某些平台附近还发现了其它的一些被怀疑是高级生命体的建筑物,有的像是低矮的小屋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生命体居住的屋子;有的是河流居然发现了被拦腰截断的大坝,这种情况还是首次在地外发现,不只是人类知道利用自然物并创造工具,显然确实有较高级的智能生命存在于这样的类地星球之上,并同样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行为。

除了这些可能生命迹象之外,赵一飞等人还欣喜地发现“女娲2号”的气候状况要稳定得多,这样的话显然在该星球登陆要安全得多,效果也会比“女娲1号”好得多。

经过商议之后,“淘淘号”上的众人决定将所有队员分为三组,其中一组由赵一飞带领,坐镇“淘淘号”上,由于赵一飞是总指挥,总不能让他轻易地涉险吧。而另一组由卢纲、卢铎兄弟率领,他们共有5个人,执行乘坐登陆舱下到地面进行首次实地探测的任务。而最后一组则是以地质和气候勘探人员为主。他们的任务就是一旦卢纲和卢铎所在的小组发现地面没有危险的话,将降落到地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地质勘探,同时分析该星球地磁是否发生突变,如果发生的话,那么突变前后对该星球的地质、气候等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如果这两组人都顺利完成任务的话,赵一飞所在的小组也会登陆,他们的目的是研究这种地磁突变对该星球的生物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等等。当然,如果能够发现这种影响与人类怀孕妇女带胎数量增加的原因的话,那是最理想的。

由于“女娲2号”星球体积的庞大,赵一飞等人估计其本身的万有引力也随着星球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不过根据测量的结果来看,显然这一点与众人的估计有所偏差,这是因为该星球虽然体积非常的庞大,但是构成其的基本物质还是应该以轻物质为主,也就是说主要是那些原子量比较轻的原子核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轻物质抵消了体积的庞大,虽然“女娲2号”的星体已经达到了地球的10倍左右,但其星球表面的重力常数却只是地球表面的1。5倍左右,显然,这是考察队中所有人基本上都可以承受的。

不过,为了减缓这种较大的重力常数的影响,在登陆之前考察队还是设计了一种方案,那就是为每个队员的鞋子上安装一种微型弹簧,安装该弹簧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其与宇航服之间的牵引力巧妙地改变行走时的费力程度,只要是在较为平坦的地方行走的话,都不会发生危险的,虽然在发生攀登或者在较为陡峭的地方可能有危险,但却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的紧缩程度来避免发生这种危险。显然这次的出行准备还是很充分的,毕竟远程航天公司已经拥有了很多年的在太阳系内勘探的经验,现在正是使用这些经验的好时候。

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卢氏兄弟率领的小组首先进入了第一登陆舱内。第一和第二登陆舱是专门为登陆类地星球设计的,其设计时的思路就是利用阻力伞再加上旋翼降落,而在升空时则采用旋翼承载和变轨升空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在地球和火星、土星等星球上的多次实地试验之后,发现只要该星球的气候状况不至于过分极端的话,基本上都是有效的。

说白了第一小组的任务就是首先下到地面看看有没有危险,同时进行一些基本的测量,如岩石和泥土的基本分析、空气状况的分析等等。如果这些都非常合适的话,那么第二、第三小组所需携带的设备就会减少很多,至少生命保障系统的很多繁重设备不许要再带了。

当然,这种减少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尽可能多地把空间留给更全面分析的设备和考察人员。毕竟来到了如此遥远的地方,如果不能够亲自踏上它的表面就此返回的话,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会留下极大的遗憾的。

准备好了一切之后,赵一飞命令驾驶员把“淘淘号”尽可能地靠近“女娲2号”星球的大气层内,直到下降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危险高度的时候才停了下来。然后便把圆盘状的装载着第一小组5名成员的登陆舱缓缓地释放了出去。

只听到“啵”的一声轻响,那是登陆舱脱离“淘淘号”时发出的轻微响声,由于有较大质量的物体脱离,“淘淘号”的舰身轻轻地一震,随后便在驾驶员和主电脑共同的配合之下恢复了正常。只听到赵一飞轻轻的命令道:“上升”。

“淘淘号”宇航起便迅速地拉了起来,向更高的太空中飞去,他们要在太空中跟踪登陆舱的行踪,以便在恰当的时机联络并通知登陆舱,同时也是在实时指挥登陆舱不要偏离轨道,毕竟在陌生的星球上登陆舱自身的定位系统不如“淘淘号”在太空中的激光监测准确。

由于重力的作用再加上星球自转带动的惯性作用,登陆舱一脱离开“淘淘号”就斜斜地飞了开去。根据事先的计算,降落的目标位置在脱离位置向东南大约350公里左右的一块平原区域。而根据事先勘测的结果,该区域未发现有可能智慧生物的痕迹。

之所以选择不直接与该星球上可能的智慧生物接触是有原因的。毕竟人类对该星球上的生命演化情况还不了解,而且也不知道这些可能的智慧生物是否可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直接接触的话,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表现。最合理的方式自然是首先观察一下。

由于重力常数较大,显然登陆舱下降的速度较快,再加上自转引发的偏移,从太空中的“淘淘号”看去,这是登陆舱略微地偏离了轨道。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偏离,赵一飞命令通讯员通知卢纲马上调整轨道,以免随着下降速度的加快发生什么不测的情况。

接到命令之后,卢纲马上让卢铎调整了下降的姿势,现在的扁盘形登陆舱开始以一种略微倾斜的方式下降,它开始通过空气的阻力来调整下降的角度。除了这些之外,随着下降速度的加快,显然空气阻力的不均匀性也让扁盘形登陆舱的操控难度增大了许多。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卢铎这个驾驶员,只见他与登陆舱的主电脑互相密切地配合着,一边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着登陆舱的倾斜角度,一边不断地打开和关闭一些空阻挡板和进气孔道,为的就是通过这些复杂的操控可以让登陆舱完美地按着预设的轨道前进。

显然这些年来远程航天公司频繁的太阳系内勘测让他们掌握了极其先进的登陆技术,现在的登陆舱再也不是赵一飞初次试航时的那种直通通的降落方式了。相比于那种方式来说,这种扁盘式的登陆舱可以更好地利用空气阻力来减缓登陆舱的降落速度,这样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